《古代历史故事初三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历史故事初三_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历史故事初三古代历史故事初三海露中华文化历史长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冲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历史故事初三,欢迎查阅。古代历史故事初三1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讲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珍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n)相如,讲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
2、,要他出个主意。蔺相如讲:“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赵惠文王讲:“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蔺相如讲:“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秦国担这个错儿。赵惠文王讲:“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誉,怎么办呢?蔺相如讲:“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原文是“完璧归赵。)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葡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
3、,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讲:“这块璧虽讲挺珍贵,可是也有点小缺点,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讲:“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讲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讲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
4、,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讲:“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讲了不算呢?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讲:“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假如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讲:“好,就这么办吧。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安歇。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样子容貌,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
5、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秦昭襄王讲:“我已经斋戒五天,如今你把璧拿出来吧。蔺相如讲:“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讲:“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蔺相如镇静地讲:“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讲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要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讲得振振有辞,不
6、好翻脸,只得讲:“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赵国去了。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以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携他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来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换和氏壁,不过想借这件事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气力。蔺相如完璧归赵后,他也没再提交换的事。古代历史故事初三2三国时期,东吴都督陆逊有一子,名叫陆抗,深通战略,腹有良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领。由于他才能出众,二十岁时就担任建武校尉之职,统辖五千人马。孙皓成为东吴国君后,封陆抗为镇军大将军,让他严防晋军的进攻。当时东吴政权非常腐败,孙皓残暴骄奢,好色无度,滥用酷刑,杀了很多无辜的百姓。陆抗屡次上书,劝告孙皓爱护
7、百姓,加紧训练军,把精神用在治国、治军方面。但孙皓把他的意见当做老生常谈,照旧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公元272年,陆抗领了旨意,统率人马讨伐叛将步阐,在边境和晋军对峙。陆抗知道吴国的气力不行,就与晋军互通使者,不主动出击。孙皓听讲后,非常生气,派人责问陆抗为什么吃着国家的俸禄却不打仗。陆抗给孙皓上了一道奏疏,劝告他讲:“如今朝廷在发展农业生产、整顿政治方面没有积极行动,反而想让诸位将领在疆场上立战功,杀敌将。这样一来,我国就会用尽全部兵力,整天打仗,致使消耗的资财数以万计,兵士极其疲惫。敌人的气力没有遭到损失,而我们本人倒像是得了一场重病。陆抗还指出,目前晋国势力很强,吴国势力弱小。要想战胜
8、大国,就必须停止用兵,加强国家实力,等到天下有变再主动出击。孙皓看罢陆抗的奏疏,并不赞成,而且觉得陆抗这个人不聪明,难以统兵。后来,由于东吴的统治过于严酷,终于被晋国所灭。人民恨透了东吴政权,所以尽管东吴国破,也不同情孙皓。古代历史故事初三3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利很大,地位很重要。根据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斥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担任朔方等四个镇节度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战功。他手下的将领哥舒翰、李光弼,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
9、,李林甫看王忠嗣的功绩大,声威高,怕他被唐玄宗调回京城当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想拥护太子谋反,害得王忠嗣险些丢掉了性命。后来还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为王忠嗣申冤,玄宗才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为降职处分。王忠嗣受不了这个冤枉,一气之下就病死了。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以为胡人文化低,不会被调到朝廷当宰相,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战,而且跟朝官没联络,靠得住。唐玄宗本来最怕边境的将领谋反,就听李林甫的话,提携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十分看中一个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安禄山。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由于不遵守军令,
10、打了败仗。边境守将把他解送到长安,请朝廷处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安禄山判了死刑。唐玄宗听讲安禄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张九龄跟唐玄宗讲:“安禄山违背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唐玄宗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安禄山却靠他奉承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阳(治所在今北京市)节度使。安禄山当了节度使以后,就尽量网罗奇禽异兽,珍珠宝贝,经常送到宫廷讨好唐玄宗。他知道唐玄宗喜欢边境将领报战功,就采取阴谋手段,诱骗平卢附近的少数民族领袖和将士,参加宴会。在酒席上,用
11、药酒灌醉他们,把战士杀了,又把他们的领袖割了头,献给朝廷报功。唐玄宗经常召安禄山到长安朝见。安禄山捉住这个时机,使出他狡猾的手段,尽量讨唐玄宗的喜欢。安禄山长得十分肥胖,凸肚子,矮个子,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唐玄宗一见到他就乐了。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讲:“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安禄山不假思考地回答讲:“没有别的,只要一颗热诚的心。唐玄宗以为安禄山真对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兴了。以后又封安禄山为郡王,还替他在长安造了一座跟王公贵族住的一样华美的府第。安禄山搬进王府后,唐玄宗天天派人陪他一起饮酒作乐;还让杨贵妃把安禄山收作干儿子,让安禄山在内宫随意进出,亲近得像一家人一样。安禄
12、山骗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除了范阳、平卢两镇外,又兼了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节度使,控制了北方边境的大部地区。他机密扩大兵力,提携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帮他出谋划策;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八千名壮士,组成一支精兵,囤积粮草,磨砺武器。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备叛乱。没多久,李林甫病死,杨贵妃的同族哥哥杨国忠凭着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杨国忠本来是个流氓,安禄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惯安禄山,两个人就闹起矛盾来。杨国忠几次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讲安禄山一定要谋反。但是唐玄宗正在宠信安禄山,哪里会相信。日子一长,安禄山的谋反的迹象渐渐暴露出来了。他向朝廷要求把范阳的三十
13、二名汉将都撤换了,由他本人另外委派;唐玄宗亲手写诏书要安禄山到长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玄宗开场对安禄山怀疑起来。但是无论唐玄宗或是杨国忠,都没有想到该如何防范安禄山的叛乱。公元755年十月,安禄山经过周密准备,决定发动叛乱。这时候,正好有个官员从长安到范阳来。安禄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从长安发来的诏书,召集将士公布讲:“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将士们都觉得很忽然,面面相觑,但是有谁敢对圣旨表示怀疑呢。第二天一早,安禄山就带领叛军南下。十五万步兵、骑兵在河北平原上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鼓声震地。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战争,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仗。沿路的官员逃跑的逃跑
14、,投降的投降。安禄山叛军一直向南进攻,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开场以为是有人造谣,还不相信,到后来警报一个个传来,他也慌了起来,立即召集大臣商议。满朝官员没有经过这样的大变乱,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只要杨国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讲:“我早讲安禄山要反,还不是被我讲准了吗。不过,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不会跟他一起叛乱。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唐玄宗听了这番话,也有些放心了。但是,哪儿知道,没有多久,叛军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占领了洛阳。古代历史故事初三4战国末年,陈轸和张仪同时担任秦惠王手下的大臣。张仪非常嫉妒陈轸的才能,想要除掉陈轸,于是,他就在秦惠王面前讲陈轸的坏
15、话:“陈轸这个人经常出使楚国,这本来是为了发展秦楚两国的友好关系。可是如今,楚国对我们秦国并不友好,而对陈辁个人却异常友好,依我所见,这恰恰表明了陈轸这个人为楚国利益考虑得多,而为秦国利益考虑得少啊!我没有办法同如此不忠大王之人共事,恳清大王将他轰走。假如他表示要到楚国去,还请大王把他杀掉。听了张仪的这番话话,秦惠王将信将疑,于是就派人召來陈轸。陈轸一到,秦惠王便问他能否有离开秦国而前往楚国的打算。陈轸回答道:“假如大王不相信我而将我赶离秦国的话,我肯一定会去楚国。何是,我这么做是为了表明,我并不是私下投靠了楚国。如今,让我给大王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个楚国人娶了大小两个老婆,他的邻居有一个
16、人特别好色,一天,他便调戏了这个楚国人的大老婆,结果,被这个大老婆骂得狗血淋头。然后,这个人死不悔改,又去调戏那个楚国人的小老婆,结果那个小老婆仗着本人有几分姿色却反过来勾引他。过了没多久,这两个老婆的丈夫就生病逝世了。这时候,便有人问那个调戏人妻的人,讲:如今那个楚国人已经死掉了,你想要娶谁做老婆呢?是那个年长的寡妇?还是娶那个有几分姿色的小老婆?其别人本来以为这个人会讲娶那个小老婆,岂料这个人却回答讲:当然是娶那个年长的。问话的人不解地问:那个年龄大的寡妇不是曾经骂过你吗?而年少的又有几分姿色的不是曾经与你有过私情吗?你为什么要放弃那个年少的而娶那个年长的呢?这个人讲:假如作为一个局外人的
17、话,我当然希望她能够来勾引我;但是假如是作为妻子的话,我当然希望她能够拒绝并责骂前来调戏她的人。“如今楚王乃是贤明的君主,昭阳是贤明的楚相。身为秦国的臣子,我假如胳膊时往外拐,为楚国考虑得多而为秦国考虑得少,楚王肯定不会收容我,昭阳也断然不会和我共事。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投靠楚国呢?看到陈轸从宫中走出来后,张仪立即就进宫拜见秦惠王,他问:“陈轸能否要讲他即将去楚国呢?秦惠王答道确实如此。张仪讲:“假设陈轸之前没有为楚国出力,站在楚国那一边的话,楚王又为什么要接纳他?秦惠王讲:“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如今听r陈轸的话,我就茅塞顿开丫。伍子胥这个人忠心耿耿,忠于本人的君主,为此,天下所有的君主都争
18、着让他成为本人的臣子;曾参孝敬本人的父母,为此,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都愿意曾参成为本人的儿子。被休弃的媳妇假如又嫁了本乡本土的人家,那么,她肯定是个好媳妇。陈轸身为秦国的臣子,假如他不忠于秦国,那么,楚王又怎样会收容不忠于本人国家的人做本人的臣子呢?从此以后,秦王都对陈轸特别信任,并给他优厚的待遇。古代历史故事初三5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讲,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周公的封地在鲁国,由于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
19、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吩咐。周公讲:“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讲我的地位怎么样?伯禽讲:“那自然是很高的了。周公讲:“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讲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诲。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讲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
20、王位啦!纣王的儿子武庚固然被封为殷侯,但是遭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恨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奭,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宁了内部之后,决然调动大军,亲身率领大军东征。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
21、,跃跃欲试。周公下命令给太公望,受权给他,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他本人全力对付武庚。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本人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在周公东征的经过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由于他们对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稳固下来,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叫做“成康之治。古代历史故事初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