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教学设计优质.docx
《“认识比”教学设计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比”教学设计优质.doc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认识比”教学设计“相识比”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相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驾驭20以内数的依次和大小。2、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通过实例相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4、参加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培育初步的数感。学习重点:1120各数的相识以及组成。学习难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谈话引入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相识吗?演示老师带着学生过公路图生1:是我们在过公路。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公路。师:对,就是你们。队
2、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公路,车来车往,小挚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平安。2、视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3、导入新课: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日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相识。二、新课绽开1、数数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指名来数一数,你猜对了吗?、探究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集体沟通:总结出好方法。、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捆成一捆,一个十是()。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2、数的组成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
3、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指名说11、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沟通。、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沟通。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3、数的依次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觉了什么?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P87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三、巩固延长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2、比一比谁翻得快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4、。四、总结:今日这节课,我们又相识了哪些新挚友?“相识比”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化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5118页。目标预设学问技能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运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沟通、探究等活动,精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数学思索引导学生经验探究、发觉、创建、沟通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沟通实力。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相识世界、说明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情感看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奇妙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教学过程一、现象激趣,引入探究1沟通: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沟
5、通,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不在。2结合水纹、向日葵等事物,进一步带领学生领会圆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分层探究,体悟特征画圆剪圆首次感知。(1)学生尝试画圆。通过沟通,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驾驭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将“画指定半径的圆”这一要求奇妙地孕伏其中。(2)剪圆。既帮助学生感知圆的特征,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算素材。2相识概念初尝胜利。结合学生的原有阅历和老师供应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沟通、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活动做好认知层面的铺垫。开放探究体验特征。先通过沟通,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探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
6、中的圆片和老师供应的相关支持性材料,共同探讨圆的特征,并将探讨过程中的发觉记录下来。老师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学生的探讨活动。对有困难的探讨小组供应支持。并收集学生中有价值的发觉,以备沟通。2沟通展示共享发觉。将学生探究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发觉汇合成“我们的发觉”,并引导全班学生相互沟通。共同共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构起对于圆的完整、系统的相识。二、实践拓展,文化渗透1基本练习。(1)推断:图中的哪一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或直径?(图略)(2)口答:依据半径求出直径。依据直径求出半径。(题略)(说明:本项练习没有单独设置。而是结合上面的“沟通展示”环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穿插。)2史料链接
7、。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探讨记载,比如“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周髀算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此外,老师结合相应史料的介绍,比如“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将一些联想题、开放题自然穿插其中,既渗透了数学历史、文化,又培育了学生的思维实力与想像实力。3说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特征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如“水纹为什么是圆形的”,“盛开的向日葵为什么是圆形的”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特征的相识。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视察和理解生活。4圆与人文。借助多媒体,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比如“圆
8、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闻名标记设计”等,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亲密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教学反思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们着眼“过程”与“凝合”进行了初步的探究。1数学发展到今日,人们对于她的相识己经验了巨大的改变。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验尝试、反思、说明、重构的再创建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相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
9、步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绽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探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共同共享等,引领学生经验了一次“探讨与发觉”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觉与共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学问、实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建与共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2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验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合”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建和才智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呈现数学所凝合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会人类的才智与文明。基于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常见的自
10、然现象引人,引发学生感受圆的奇妙魅力;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拓宽学生的学问视野;最终,我们更是借助“说明自然的圆”和“观赏人文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感受、提升相识,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相识比”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1页,练习十五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相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具、学具打算: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
11、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知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放射、跑步竞赛等。二、自主探究,学习1分60秒1探究计量“秒”的工具。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组织小组探讨,学生广泛发表看法。可能会有以下的发觉:(1)电子表(或钟)。(2)有秒针的钟表。(3)秒表。2学习1分60秒。师:电子钟
12、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觉?(假如学生有困难,老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学生活动,老师巡察。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老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1建立1分钟的观念。师: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我们来细致地看一看。老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
13、中随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反馈。老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很多事情。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师:你跑50米须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果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师:假如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方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的基础上,老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师:有爱好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四、课堂小结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教学反馈师:你估计得怎样?回家后好好验证一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记录时间。“相识比”教学设计4教材简析:
14、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例1、例2教学相识比的意义。相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相识,先引导学生分别相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依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究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在例1、例2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中,教材都尽可能为学生供应自主探究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索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并主动探究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相关学问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可以看出教材这样有序
15、的编排、呈现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学问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精确的理解比的意义,构建起对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完整的认知结构。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驾驭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验探究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育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实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
16、日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学问。(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2、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设计意图:开宗明义式的揭示课题显的简洁明确,导入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相关争论,引导学生产生了解比、相识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的学习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探讨氛围。二、教学例1(一)、呈现例1挂图:妈妈早晨打算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1、利用旧知进行比较:(1)图中供应了2
17、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依据这两个数量,我们怎样来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依据学生回答,老师整理板书:)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2)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今日我们相识的比就是特地对这后一种关系进行的探讨。2、“比”的教学:(1)(指板书:)“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
18、的比是3比2。)3、“比”的读写:(1)师介绍:2比3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2比3记作23(板书:23,先写2,再在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读作“比”,留意与语文中的“冒号”不同,最终写3。一起来写一写,读一读。)(2)指导学生写:3比2怎么写呢?谁来写一写?(3)介绍名称:刚才我们写在中间的两个小圆点()是比号(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前项后项)(4)谁来说一说:23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比的后项是几?在32这个比中,2是比的什么?3是比的什么?4、比是有序概念(1)同学们看一看,刚才的比的前项是2,这儿的2怎么又是比的后项了呢?(2)对!颠
19、倒两个数量的位置,就会得出另一个比,它的意义也就不同。因此大家在叙述的时候,肯定要说清晰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行颠倒依次。设计意图:例1的教学首先抓住了两个环节:首先通过已有学问与阅历使学生相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这里相识的比则特地框定于后一种状况,这样可使教学建立在一个清楚的前提条件下。其次又重点引导学生相识比,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后,结合两个比的前后项的“不同”奇妙帮助学生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支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显得层次清楚,条理有序。(二)、完成试一
20、试(出示安利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运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探讨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关系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利于后面教学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21、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相识。三、教学例2(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相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2、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事实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二)、理解比的意义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细致视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 教学 设计 优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