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汇总.docx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汇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1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关分数的学问,它也是在整数相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我们所学的数的概念补充和扩展。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困难。所以本单元的关键就是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驾驭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在相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中,老师首先通过创设一个猴子分桃的场景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相识,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然后充分直观的理解分数的概念,加强平均分的理解,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注意启发引导,希望学生能够开心的学习让学生看生活中的图片,并找其中的分数
2、,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其实离自己很近。也使一些胆怯学数学的同学漫漫的知道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老师充分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给学生供应了很多动手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主动动脑,独立思索,给学生充分思索和探究的余地。但这节课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老师虽然是从生活实际动身,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但是没有刚好地留意对差生的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留意对教材的活学活用,更要注意对一些基础学问的加深巩固和练习,在课上解决一部分的差生。而另一课时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
3、生供应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同时也熬炼、培育学生运用分数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和意识。整堂课设计与教学过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点:1、从生活情景动身,以嬉戏环节来吸引学生的留意力。2、大胆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使全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3、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4、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现的问题赐予刚好的指导。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2分数的学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相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驾驭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
4、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相识,先从1/2,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充分感知1/2,再推断能不能用1/2来表示,在学生充分建立1/2的表象基础上再来估一估1/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再折出长方形的1/4,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再折出1/8。1/16等。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终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几分之一,然后让他来介绍自己的分数。让学生自己评析,说说理由,平均分成的数做分母,取的份数做分子。特殊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
5、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队报版块用哪个分数表示,再来比较1/2和1/4、1/8大,学生直观的相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学问。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引导,希望学生能够开心的学习让学生看生活中的图片,并找其中的分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其实离自己很近。练习分看图写分数,看分数涂一涂,推断三个基本联系,很好的巩固了分数的意义,最终的拓展题,不仅巩固了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下节课的几分之几的学习和分数的大小比较作了很好的铺垫。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3“数学教学,在于学生对于新学问的初步感知,在于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使新
6、学问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润物无声的渗入脑际。”一、奇妙利用学习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数学本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相识分数,这是关键,这个时候要牢牢抓住旧学问与新学问的切入点,相识分数必需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套用了书本的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带着新奇心,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教学一起先,我先让学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后详细到某一食品:回答把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分到多少?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就回答每个小挚友分得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引出 。二、加强实践操
7、作,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数学学问1、深层理解二分之一理解 1/2的含义是基础也是难点,这环节充分让学生折、涂、探讨,突现分数的平均分的本质。2、运用学问迁移,探究其它几分之一在相识1/2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创建、探究其它几分之一。首先让学生选择图形,折、画、涂几分之一,再沟通、探讨表示的含义。3、视察比较分析,体会比较几分之一大小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学习材料,进行学习。起先老师直观运用已有的和图片进行比较,再小组合作在同组内比较原来已创建的几分之一的大小(课前发给学生同组内同样大小的图形)。再运用学生折出的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视察、比较、分析、归纳。三、联系生活,拓展运用联系生活,在
8、生活图片中运用分数,再利用其它变式图形拓宽学生思维。四、不足之处虽然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动手、小组合作调动起来了,但是孩子们的在操作的时候进度不同,影响了时间,有些孩子不能一起完成,造成虽然让他收掉但还有部分学生牵挂未折完的现象。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4在教学中设计的第一环节,设计意图为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以动手折纸来作为课前导入,学生喜闻乐见,爱好盎然,消退学生接爱学问的心理。我给学供应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片,让学生把纸片分成2份,学生在分的过程,自然而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平均分,一咱是没有平均分,这校操作后再让学生对所折的状况进行分类,学生很简单会把平均分的分为一类,把没有平均
9、分的也分为一类,一个长方形的一半,不能用数字1来表示,怎么来表示呢?自然就引出了分数二分之一,然会老师导题板书“分数的初步相识”。在折纸的过程中,既突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又奇妙地从整数引出分数,新、旧学问自然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在教学第一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因没有完全预设到学生的学情,所以在动手折纸中学生出现了折后不划出折痕,用斜线画出其中一部分因没有阅历画得较慢等现象,耽搁了时间。在将学生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进行分类时,学生只能依据现有的阅历,依据图形颜色进行分类,而阴影部分画斜线的方向也给了学生误导,使这一环节整整占去了10多分钟,比预设时间要多出5分多钟。为了保证整节课学问的完整性,后
10、面环节的时间都有压缩,整节课显得前松后紧,并未达成本节课的预想的效果。记得一次北京学习时,听一位老师的说课,他把说学情做为重要一环。说学情并不是只凭自己的想或书中的介绍,而是针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学问技能的前期检测,了解学生的现有学问水平和阅历,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不仅是教学设计精彩,而且教学预设中多了更多精彩的生成。所以在以后的设计教学时,肯定要对一部分或大多部分学生进行前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跟得上老师的步伐,并在老师引导下把学生载向学问的彼岸。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5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实力。从想半个月饼可用哪一个数来表示到想1/2
11、以外的分数,在让学生自己揣测、自己想象的基础上得出揭示了课题、得到了1/3、1/4、1/5等不同的分数。让学生由1/2的意义推广到1/3、1/4等分数的意义,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培育了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2、充分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实力。这节课两次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一次是在分完苹果和三角形的1/2以后,让学生动手涂出长方形的1/2;其次次是在明白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思之后动手涂出圆或长方形的几分之一;通过学生所涂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的道理。3、充分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分数的意义对于三年级小挚友来说比较难理解。本课借助分苹果的例子,说透1/2
12、所表示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自己举出1/2的事例,学生说出了分梨子、橘子、长方形、正方形等。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又让学生看图联想分数,如看到花,想到一个花瓣大约是花的1/6、看到伞想到每份是伞的1/8、看到桌子想到1/2、1/3或1/6等等,并且将学问延长到课外,让学生到生活中的物体中找寻分数。不足之处:1、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学问点设计太多,几分之一的含义、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几分之几的相识都设计到了,但几分之一的比较和几分之几的相识,讲得不深不透,学生理解得并不是很清晰,假如将几分之几的相识放到其次课时学习,这样支配或许更好。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在让学生动手涂分数时,应有时间限制,
13、学生打算的圆假如是同样大的,在比较大小时就不会出现找不到比较的图形的现象了。正因为在两次动手操作时,时间没把握好,以至后续的两个思维性较强的填分数的题没有完成。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6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册教材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相识分数。支配简洁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的目的也是为了理解分数的含义。支配分数的简洁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沟通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胜利之处:1、借助直观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分一个物体,如一块月饼、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和一
14、张正方形纸,让学生理解不管是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整个例1和例2的教学中,学生发觉我们所得到的分数都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初步相识分数的含义。其次,对于平均分的教学要尤为重视,分数必需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分数,我们通常所说的分数线事实上就是表示平均分的含义。2、注意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理解分数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分月饼的现实情境,在平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2、1/4表示;然后用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在平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3、1/5表示。通过这样多种外在的表征方式,实现由平均分物体到图形表征,最终抽象出分数的数学符号,体现了“行为”“图
15、形”“符号”等多元表征方式之间的转换,做到了顺向思维的引导;最终又通过折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它的1/4,这是依据给出的分数符号进行的回溯操作活动。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实质上就是在“有来有回”的过程中实现的,学生经验了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建立起“行为”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不足之处:个别学生对于平均分还是存在推断上的问题,导致练习中出现错误。再教设计:留意强调“平均分”。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7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须要心中有教材,更须要目中有学生。分数
16、的初步相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爱看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月饼,怎样分才让悟空和八戒没看法,引出“平均分”。4个月饼好分,2个月饼也好分,1个月饼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势表示。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二、教学方法:做到:“朴实有效”分数的初步相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许多的珍贵看法。在相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
17、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特别明显。我认为课件取代了老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肯定高效。三、老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老师在课堂中不再是肯定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我认为老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因为老师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已有的阅历基础上停步不前时,我们老师该出手时要出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扎实
18、有效的数学课堂须要老师苦练数学教学基本功。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艳丽的“花朵”。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8分数的初步相识是在学生驾驭了一些整数学问的基础上绽开的学习,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在意义上,在读、写方法或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相识分数是本单元的基础,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它的学习干脆影响分数计算的学习质量。上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感受。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学问原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数 初步 认识 教学 反思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