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例文.docx
《《捣衣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捣衣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例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捣衣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捣衣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诗词作者:温子升(南北朝)原文: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香杵纹砧知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蠮螉塞边逢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捣衣是北朝文学家、诗人温子升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该诗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捣衣女子对出征边塞的丈夫深切思念之情,盼望斗争早日结束、丈夫早日归来团聚的急迫心情。翻译:在漫长的秋夜里,长安城中的妇女在精致的捣衣石上捣捶着衣料。从香杵、锦石上发出的捣衣声,能知道距离的远近,传递过来的声音非常凄凉。七月初七,银河格外绚丽;八月十五,月光格外光明。丈夫在边关,音信已经断绝,思妇夜里难寐,在鸳鸯楼
2、上孤独地望着天上的天狼星。赏析:全诗可以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主要是运用客观描述的方法,来反映妇女们给丈夫缝制衣裳时轻捣布帛的凄凉悲伤情景。诗一起先,通过交代捣衣的地点、时间、人物,把读者引入一种特有的凄凉境界。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长安城中,时间是秋天的夜晚,人物是漂亮的女子,她们正在精致的捣衣石上用木棒轻捣黄色的布帛,使之松软,打算为离家远戍边塞的丈夫缝制御寒的衣裳。首句的“秋夜长”,一个“长”字写出了女子的无限惆怅,她们的日子是多么难熬,有着度日如年的感受。其次句用了很多修饰词,“佳人”写出了女子的年轻美貌, “锦石”写捣衣石的精致, “流黄”是借代词,指黄色的布帛艳丽美丽。男耕女织本
3、是中国劳动家庭的合理分工,秋夜里美貌的女子在精致的捣衣石上轻捣丝帛,这原来是一幅意、境俱美的织妇画, 富有剧烈的审美意义,然而长夜难熬,却使这美妙的生活带上了凄苦悲凉、孤独孤独的气氛和色调。作者运用这种笔法来突出妇女为远戍边塞的丈夫捣衣时所引起的思念之情,音调凄婉,颇有情韵。接下去的两句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写捣衣声:妇女们捣衣的声响有远有近, 次第传来,非常凄凉。假如说前两句是叙写一位美貌女子捣衣时的凄苦和寂寥,用词还比较含蓄的话,那么这两句则推而广之,写众多的妇女都在为丈夫赶制御寒的戍衣,秋季的到来,预兆着天气立刻就要变冷了,妇女们一边捣布,一边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从这远
4、近传来、次第错落的捣衣声中,不仅可以听到她们的哀怨, 而且可以听到她们的泣诉!或许她们正是用洪亮的捣衣声来掩盖自己的悲苦泣诉!这彼起此伏的捣衣声相互响应着,表现出她们对斗争的生气抗议。后四句为其次层,主要是抒情,表现妇女们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七夕长河烂, 中秋明月光”,这一联是五言诗句。 银河星系是人们肉眼望见的星座最多、光彩绚丽的星系,所以这里说“长河烂”;中秋节的时候明月满弦, 月光光明, 古代习俗经常以中秋为家人团聚的日子, 古诗中亦常用中秋明月寄予相思之情。所以这两句诗即是以牛郎织女会面的故事和中秋家人团聚的习俗,来反衬出捣衣妇女的独居凄凉及相思之苦。最终两句“蠮螉塞边绝
5、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寓意更加明确。前面一句蕴含着两层意思: 一层指天气慢慢冷了, 一年又将过去, 寓意着丈夫的戍役遥无期限; 一层是说守戍边地的亲人绝断了音信,死活不得而知,妇女们惦念得更加焦虑凄苦。后面一句的意思是说,妇女们在居处的楼上视察天狼星的动向, 盼望着边塞的斗争已经停息,侵略者已被击退,丈夫能够早日回家来团聚。这两层意思之间,亲密联系,浑然一体,完美无缺。捣衣诗原文、翻译及赏析2捣衣诗孤衾引思绪,独枕怆忧端。深庭秋草绿,高门白露寒。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兰。不怨飞蓬苦,徒伤蕙草残。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鹤鸣
6、劳永欢,采菉伤时暮。念君方远游,望妾理纨素。秋风吹绿潭,明月悬高树。佳人饰净容,招携从所务。步栏杳不极,离堂肃已扃。轩高夕杵散,气爽夜碪鸣。瑶华随步响,幽兰逐袂生。踟蹰理金翠,容与纳宵清。泛艳回烟彩,渊旋龟鹤文。凄凄合欢袖,冉冉兰麝芬。不怨杼轴苦,所悲千里分。垂泣送行李,倾首迟归云。赏析/鉴赏柳恽以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之句著名后世。他的这首同赋闺怨的少年成名作捣衣诗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一联,也是不行多得的佳句。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松软。捣衣的劳动,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感情,因此捣衣诗往往就是闺怨诗的异名。六朝这类诗甚多,谢惠连的捣
7、衣诗就曾受到钟嵘的赞扬,其中有句云:“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额)。”可见古代捣衣的详细情景。捣衣往往为了裁缝寄远。因此诗一开头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古代交通不便,南方水网地区,风波之险常是游子滞留不归的一个重要缘由。女主子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的缘由是由于风波之阻,正反映出特定的地域色调。两句中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现客观条件所造成的阻碍,后者重在表达思妇内心的感受,在相像中有不同的侧重点。三四两句写深秋景色。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
8、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即陇头,系游人滞留之地。陇首或陇头的意象,在南北朝诗赋中常与游子的漂浮相联系,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季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爱护。“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漂浮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漂浮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广,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显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捣衣诗 原文 翻译 赏析 例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