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精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2、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四年级拓展平台上相识了因数和倍数关系和概念后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倍数的一节课,由于时间已经很长了,学生确定也有了遗忘,所以课的起先,我觉的通过创设密码来进行反复是很有必要的。在这节课中我想驾驭5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目标,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从数学探讨方法着手,在学生驾驭学问的同时,注意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探讨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探讨,最终得到正确的数学结论,并进行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感受数学的探讨方法:1、感受范围意识。当时我是这样引导的:2的倍数有哪些
2、?学生说:有2、4、6、8、10都是双数,有多数个?我接着问:既然有多数个,能不能全找出来?学生说:不能全部找出来,接着我又问:5的倍数能不能全找出来。学生说:也不能全找出来。“既然它们的倍数都找不全哪怎么去探讨?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去解决,接着就有学生说:可以选择一个范围来探讨。这样学生就有了“小范围”的意识,在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范围,在有限的时间里探讨这个范围中的数的特征,当得到在1-100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的特征的时候。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相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全部自然数中都运用?还须要验证。在这样引导下,学生起先相识到还要接着拓展范围,探讨
3、大于100的自然数中全部5的倍数特征,通过共同的验证,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看法,同时有了肯定的“范围”意识,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探讨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肯定的猜想,然后渐渐扩大范围,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2、感受“猜想”与“结论”的不同。教学中,当学生找到百数表内5的倍数特征时,我追问学生,“是不是在全部的自然数中,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呢?”学生异口同声地都认为是。这里就须要老师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看法。我告知学生是不是有这个特征,我们没有探讨过,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须要我们进一步去验证。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认可的。没有经过探讨,怎么能知道是
4、呢?有了这样的猜想,最终通过举例的方法验证后,学生没有找到反例,这时我才告知学生,一起先的猜想现在变成了结论。虽然同样是一句话,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界定,没有经过验证前,只是猜想;只有验证后,猜想才可能变成结论。信任学生不断经验这种过程后,他们才会具备科学的看法,才会学会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才不会贸然下结论。3、感受学习两种“验证”方法。验证的方法有许多种,举例法、不完全归纳法,推理法等等。依据孩子的特点,我认为最适合小学生的方法便是让他们学会举例的方法。这节课中,当学生 发觉百数表中,5的倍数特征后,我引导学生在全部的自然数中是不是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怎样去验证呢?在这里我预设的是学生可能会
5、说出可以找一些个位上是5或0的数用除法来验证。但学生并没有出来,他们说的是用乘法来验证。于是我接着学生的想法,在这里引出了推理的方法,(但是在备课预设时我并没有想要引出推理)所以讲解的并不到位,这是我须要反思的。于是我又引导可以用举例的方法用除法来验证,找寻有没有不符合这一特征的例子,全班举了许多例子,进行了验证。最终得出结论。4、感受经验完整的探讨过程。这节课中,当学生探讨出5的倍数的特征后,我引导学生来回忆。我们是怎样来探讨5的倍数的特征的?让学生体验经验“先确定探讨范围选择探讨方法发觉验证结论”这一探讨过程。然后在让学生独立去探讨2的倍数的特征。再次体验2的倍数的特征探讨过程,我想学生就
6、有了更完整的体验。课的最终部分:我设计了自我小结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学问的梳理有一个系统的驾驭。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并体会运用特征解题的优越性,明白优化学问的便捷性。1、联系生活,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在教学中,老师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利用六一儿童节学生表演三种集体舞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又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2、5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视察事物、思索问题,解决问题。2、激励学
7、生独立思索,经验揣测验证的过程。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溢了视察、试验、推断等探究性与挑战性活动。由于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简单发觉,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视察,看看你有什么发觉?学生很简单发觉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揣测,结论还须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意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当抱着科学严谨的看法,引导学生相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全部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须要探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起先相识到还要接着拓展范围,探讨大于100的自然数中全部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
8、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看法,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探讨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肯定的猜想,然后渐渐扩范围大,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探讨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3、细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究性和趣味性。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敏捷性、生活性。本节课老师设计了5道练习题。在巩固练习部分,第(1)、(2)题是基本题;第(3)(4)题目的是让学生依据2、5倍数的特征敏捷解决问题。第(5)题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32、5的倍数特征有
9、共同之处,既都要关注个位上的数字。我在教学2的倍数特征时下功夫较多,由找倍数视察特征验证发觉得出结论,每一环节都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找到学习方法。再到5的倍数特征时,何不由扶到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实力性呢?因此,我完全放手,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视察、探究中体验胜利的喜悦。在教学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没有让学生通过做课本上的习题总结结论,而是通过让学生说自己的学号,谁是2的倍数,谁是5的倍数,然后自然的追问一句:“为什么有的同学举了两次手?”全体学生幡然醒悟,原来这几个同学的学号既是2,又是5的倍数,很自然的找到了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我感觉这一个环节的设计特别自然,
10、贴近学生实际。这是我认为比较胜利的地方。不足之处: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不够。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中创建性的发挥。这节课一起先老师营造气氛不很到位。后来气氛有所缓和。2、.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学问,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罗嗦。3.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少,激励性的语言不够。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4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相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胜利之处有:一是胜利的课堂引入。好的起先等于胜利了一半。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我有个秘
11、诀不用计算就能很快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信任吗?不信就请你们随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学生听后爱好盎然,个个踊跃。考验老师结束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驾驭这个秘诀呀?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究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亲密联系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在学生相识奇数和偶数后,我支配了“请生日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生日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推断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这即巩固了
12、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敏捷了,学生特别喜爱这样的形式。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熬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需具有肯定的基础,须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究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老师在组织教学时须要考虑的问题。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52、3、5倍数的特征我设计的是一节课,但上完这节课上完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不难理解,对偶数和奇
13、数的概念也简单驾驭,但我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时间用到2、5倍数上的较多。以至于对3的倍数特征探究不到位。好的起先等于胜利了一半。课伊始,我设计了抢“30”的嬉戏,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找到3的倍数,但我发觉这个嬉戏没让学生部明白要求没有能提高学生的爱好。意义不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是视察、发觉、验证、结论等探究性与挑战性活动。首先让学生独圈出写出100以内2、5的倍数,独立视察,看看你有什么发觉?学生很简单发觉他们的特征,而这只是揣测,结论还须要进一步的验证。但我对这部分的处理太过于困难零碎。以至于用的时间过多。比如说2、5倍数与其他数位的关系,着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小组合作,发挥团体的作用,动手
14、实践、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觉得我们班小组小组合作还有许多部足的地方,比如说学生的之一实力倾听能等等还需进一步训练。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6本节课的学习设计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情境,使学生经验视察、归纳、类比、猜想、沟通、验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发展思维实力,激发学习的爱好,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正确的教学观念,恰当的教学设计,使课堂生动活泼,成效显著。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一、以人为本,敬重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中“爱好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学生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爱好和斗志。老师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15、,敬重学生的特性发展。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胜利。二、细微环节讲究珠圆玉润、相得益彰每个细微环节都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能做到连接得体自然。例如:奇偶数组成整个自然数,在百数表中以及在辨别奇偶数以后都有提问并进行强化。又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采纳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动态展示集合圈的交集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感知“公倍数”这一特点,为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各个环节的处理详略得当、环环相扣注意细微环节,但并不到处皆是四平八稳。各个环节处理既有详,又有略,环节之间还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学问之间的.生
16、成。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显得比较紧凑,缺一不行。本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一、课件用绿色代表偶数,偶数变绿色时,颜色太淡,后排看不清晰。二、时间安排还有点欠妥,起先进入课题时间略微长点,消耗学习时间。三、老师语言还应当进一步简洁。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7今日教学了2、5倍数的特征一课,课前我们印制了百数图发给学生并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百数图上分别画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分别视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因为这课的学问点的发觉相对还是较简洁的,课始让学生小组沟通自己找到的数对不对,沟通自己视察到的特征。全班沟通时我发觉大
17、家说得都很好,找到了100以内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老师提问:是不是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是否都有这样的特征呢?学生找了100以外的数进行了验证,一样得出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都有这样的特征。接着我让男生出数让女生推断男生出的数是否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并说明理由,这样的嬉戏也能让孩子们兴奋一把,在这样的活动中也能提高学生运用学问的实力。对于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在学生印象中已有了单数、双数的概念,我们这一课只要把学生已有的这一概念扩充到2的倍数都是偶数(双数),不是2的倍数都是奇数(单数)就可以了,有些学生还总结出个位是1、3、5、7、或9的数是奇数。但在补充习题上,
18、让学生写出5个奇数,学生中出现只写5的倍数如:5、10、15、20、25,或依据5的倍数来写奇数如:5、15、25、35、45、55.第一种是明显错的,没有审清题意,混淆了5的额倍数与奇数的概念,其次种写法虽说是对的,但看着总有些别扭,喊学生问了问,有些是懂得,有些还是如前面一样混淆了概念。正如有些学生学了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后,还是不会运用这些特征去推断一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一样。学以致用才能体现出教与学的胜利。课的一起先,复习倍数的有关的学问,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不用计算就能很快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信任吗?不信就请你们随意说出一个数来考
19、考老师。这样引入课题,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能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下面通过呈现 “百数表”,让学生从表中找出2和5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视察这些数,找出它们的特点。我在学生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后,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总结出5的倍数特征后,紧接着又让学生接着视察,找一找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没有相同的数,然后再看看这些数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发觉了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基本上是可以独立发觉的。教学中,我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发觉,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学问,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8
20、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驾驭学问的同时,注意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探讨的过程。一堂课的学问目标是很简单达成,但是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探讨方法,就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现在“百数表”中找规律,再再比100大的数中举例验证。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探讨,最终得到正确的数学结果。经过于老师的倾心评课,以下几点问题须要思索实践:1、对学生已经发觉的的问题不需再重复,这样就可以节约出教学时间。2、偶数的定义须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一下。对奇数的定义理解肯定要讲解透彻,为以后辨别质数打下基础。3、0,2,5排能够被5整除的数要说说排序方法,以免丢漏数。4、第一题的问题要求再明确一些,学生答题
21、可能会更快。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9课堂总会有生成,不管一节课的教学步骤设计的有多严密、多紧凑,课堂教学中总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胜利也有不足:1、导入部分不足之处:应当说导入部分形式单一,显得过于死板,假如通过一个小嬉戏,让学生考考老师,用老师的精确推断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爱好,由此引出课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探究的问题抛给学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说出更大的数字,此时老师仍旧能精确推断,于是让学生更为佩服老师,想进行探究的欲望会更浓,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便水到渠成,课堂气氛也会因此而高涨。2、重点教学环节的设计胜利之处: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先引导学生找
22、出2的倍数,并指导找的方法,然后发觉、总结2的倍数的特征。这样学生有了一个探究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探究方法后,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了,在合作沟通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欢乐,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个沟通互动的平台,也使他们获得了学习数学的胜利体验。不足之处:课堂生成老师要刚好精确地把握,并留意语言的艺术性,老师必需进入状态,与学生融为一体。3、教具学具的运用方面胜利之处:我利用百数表,把1-100的数字中5的倍数,2的倍数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给学生的感观一个有力的冲击。2、5的倍数的特征变得更直观,更明显,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不足之处:点找的很精确,应用合
23、理。但现在想想,假如把这个百数表制成课件,用多媒体演示出来,而且让2和5的倍数用颜色标出,并在变色闪耀的过程中有声音的提示效果或许会更好些。教学后的思索:(1)是否须要验证发觉的规律(2、5的倍数的特征),在哪个环节验证效果好。(2)如何强化学生的学问,使重点更为突出,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3)备学生很重要在探究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没有预想的那么好,在练习中学生才起先活跃起来。或许在对数学活动的探究中,学生不够自信,只是试着说。老师须要做些什么,得以变更学生的状态。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0这堂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孩子经验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育学生抽象、总结及概括实力,初步体会“不
24、完全推理”的一般方法。在课前独立探讨前,我首先布置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思索“我们怎样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实行什么方法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在百数图中独立的找出100以内2和5的全部倍数。这样孩子很自然的想到“找几个2的倍数来看看”,孩子就能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百数图上找2的倍数,找到这些数之后,也会自发地去思索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而不会像牵线的木偶任我们摆布。在预习作业中我还布置了另两个问题:自学书本,弄清偶数和奇数的含义;思索能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课始,我问学生,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将会探讨什么问题吗?令我意想
25、不到的是在两个班中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探讨偶数和奇数”,有同学在位置上窃笑,我没有马上否定,接着问,那你知道什么叫偶数和奇数吗?(我的本意是在让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再顺势而导,偶数和奇数都是与哪个数有关,哪我们这节课只是探讨2的倍数的特征吗?让他自己发觉回答的不全面)可没想到的是又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2 的倍数是偶数,5的倍数是奇数。既然学生的预习效果如此不志向,我确定临时变更教学策略,跳出“学程导航”的模式,重新用老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再一次经验探究的过程。但是从课堂的练习看,问题还是比较严峻。于是我就有些困惑,原委是我的教学支配出现了问题,还是在预习作业的布置中语言的交代上不够清晰呢?我们虽
26、然主见“先学后教”,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提倡整体预习。但我还是认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还是须要在肯定的情景中在老师的引领下合作探究,而一味盲目地让孩子独立探讨,而老师又不在旁边加以刚好的指导和订正,而在认知形成的初始阶段,一旦在相识上有偏差产生错误的结论,再想反它订正过来往往是很困难的,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现在强调课前预习我并不反对,终归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了,长期的培育,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会得到提高,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育上有些弱化,另外,缺少了在详细的情景下学习,总觉得学问的习得过于干脆,学生简单遗忘。因此,数学预习应因学习内容而宜,因年级而宜。2、
27、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1在执教2、5、3的倍数的特征后,我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状况进行反思。一、跨年级学习新数学学问,学问连接不上,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2、5、3的倍数的特征看起来很简洁,探究的过程可能没有什么困难之处,但要内容让学生学懂,首先存在学问连接问题,整除、倍数、因数这些概念学生都从未接触过,因此,我在课起先支配了整除、倍数、因数新概念的介绍,在我看来,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驾驭。二、为了体现“容量大”,教学延堂。备课时也参考了不少资料,大多数教学设计都是将这一内容分成两节课来学习,一节学2、5的倍数的特征,一节学3的倍数的特征,我确定用一节课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容量大,我的设计内容多,相应的学生自学、展示、巩固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就压缩的比较少了。而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又完全不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肯定的难度,最好单独作为一课时学习。最终的环节达标测试拖堂了。三、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展示未体现立体式。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学生会学,学会,在本节课上,学生合作学习的热忱高,通过展示,发觉学生学懂了,总结出了2、5、3的倍数的特征,在展示环节,学生讲的、板书的相互干扰,于是,我临时支配按先后依次进行,没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立体式”这一特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