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优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定位在学完酸和碱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还没有相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否指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也不清晰。而现在,物质的酸碱性即ph的大小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了解溶液的ph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依据目前学生学习条件不足、资源缺乏等详细状况,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由于学生整体素养较差,教学设计注意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配套学案设计注意阶梯性,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提纲的作用。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以一
2、种开心的心情学化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看法,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相识社会现象的习惯。二、教学相关资源1、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化出版社2、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3、仪器和药品:ph试纸、玻璃棒、20%和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0.1%盐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三、课前打算工作1、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老师和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完成并打印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张贴在试验室。2、分组试验仪器:ph试纸、玻璃棒、20%和0.01%氢氧化
3、钠溶液各一瓶、20%和0.01%盐酸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以下分四组)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肥皂水、自来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厨房清洁剂等。3、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限种类。四、教学设计的方案1、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酸碱强弱可用ph的凹凸来表示。2、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试验与探究试验提高操作、视察、记录数据、思维等实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科学看法,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相识
4、ph、会测定物质的酸碱度。通过对比试验与探究试验提高操作、视察、记录数据、思维等实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难点:了解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培育学生初步形成关切社会、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科学看法,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教学过程:同学们,你们闻过醋的味道吗?什么味道?你还尝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都是酸。我们身边吃的用的物质有许多,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如何?这些就是我们今日要探讨的主题。课题现在盖房子少不了的是石灰,它溶于水是碱。可以尝味道吗?(不行以)有什么方法既简洁又便利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学生:用石蕊和酚酞。)石蕊遇酸变红,有的有酸味的物质很酸,有的
5、微酸,通过石蕊可以区分吗?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才能区分出酸或碱的强弱程度呢?(ph)学习目标。我们先相识ph。学生阅读p61页,讲出所了解的有关内容。老师板书。(或投影)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进行区分;3.了解排水集气法的基本原理;4.简洁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关学问。教学重点:1.通过试验推断空气的组成;2.能区分简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学问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2.初步了解简洁仪器的运用,学会简洁的试验操作;3.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
6、缘由及预防大气污染。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视察、思索、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擅长沟通与探讨。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育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看法,增加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探究空气的成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的形成。教学方式:科学探究,试验-探讨-归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你对空气了解多少;2.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3.你能捕获到空气吗?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爱好,培育学生主动动脑、主动发言的习惯。一、探究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
7、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讲解: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一种有多种成分的气体,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不相同的。1.视察红磷燃烧现象;2.视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设计意图: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分析实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归纳小结、整理学问。引出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培育学生学问迁移实力。讲解并描述空气成分的发觉史,培育学生们严谨的科学看法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学生试验:捕获空气的试验。提问:怎样把一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获到另一只集气瓶中?设
8、计意图: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力。二、氮气和稀有气体讲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对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用途有所了解。植物汲取氮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并讲解,讲解并描述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和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设计意图:拓展学生学问面,形象、直观地了解稀有气体。三、人类须要干净的空气提问: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缘由是什么?2.被污染后空气会造成哪些危害?3.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设计意图: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育学生环保意识。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拓展学生的学问面,增加环保意识。小结:培育学生概括实力。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3教
9、学目的:学问: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驾驭氧气的化学性质(视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亲密。实力:培育学生视察和描述试验现象的实力,使他们学习通过试验来探讨物质及其改变的科学方法。过程与方法:体会试验中的视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情感看法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视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教学过程
10、: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还有( ),( )和( ),我们是怎样用试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红磷的燃烧试验。为什么肯定要通过试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试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驾驭氧气的化学性质。一、相识氧气的性质描述氧气物理性质。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11、。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不易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改变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猛烈燃烧、发白光。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索为什么?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描述试验现象:猛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会引起集气瓶炸裂。防止集气瓶炸裂。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硫在氧气中燃烧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现象:猛烈燃烧。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