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征求意见稿.doc
《农作物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征求意见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作物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征求意见稿.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T XXXXXXXXX农作物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Guidlines of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ccounting for crop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本稿完成日期:)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T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核算流程25 功能单位26 核算边界27 分配48 数据收集59 核算方法510 核算报告17附录A (资料性
2、附录) 报告格式模板18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温室气体缺省排放因子2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建筑大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低碳农业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24农作物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露地大田农作物种植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相关的术语、核算流程、核算边界、分配、数据收集、核算方法和核算报告格式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露地大田农作物种植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和
3、报告。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384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2723 天然气能量的测定NY 525 有机肥料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农作物 crops主要指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露地大田作物。3.2核算边界 accounting boundary与农作物生产、
4、运营和服务过程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范围。3.3排放因子 emission 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3.4秸秆处置利用 disposal and utilization of straw指对作物秸秆进行处置和利用,包括自然堆置、焚烧、还田、堆肥和制作沼气等处置利用方法。3.5粗加工 Rough-wrought product 指对农作物产品的简单加工或初级加工,包括脱壳,除粒等。3.6土壤固碳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通过改变农田管理措施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机碳库的过程。4 核算流程核算流程如下:a) 确定核算边界;b)
5、识别排放源;c) 核算各类农作物温室气体排放量,具体包括:1) 选择核算方法;2) 选择与收集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3) 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d) 撰写报告。5 核算边界5.1 系统边界5.1.1 农作物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包括稻田CH4排放,农田施用含氮肥料造成的农田N2O排放,农田管理、运输、以及其他农作物种植生产活动消耗化石燃料的CO2排放,购入电力和热力的CO2排放,秸秆处置利用的CH4和N2O排放,以及沼气回收利用和使用有机肥等带来的土壤固碳等碳减排固定量。5.1.2 化石燃料、购入电力和热力应只包括所核算农作物的生产和管理过程所消耗的能源量,不宜包括用于其他活动过程的能源消耗。5.
6、1.3 沼气、电力和热力外供第三方利用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从农作物温室气体排放量中扣除。5.1.4 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CO2,应单独核算并在报告中给予说明,但不计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5.1.5 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应包括:CO2、CH4、N2O。5.2 时间边界5.2.1 温室气体排放量随生产过程不同阶段发生变化,收集数据的时间长度应至少覆盖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5.2.2 对连续进行生产的农作物,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宜持续一年。5.2.3 若农作物生产有特定时间要求(如:季节性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需包含与该产品生产有关的特定时期。5.3 核算和报告范围5.3.1 稻田CH4排放厌氧环境下稻田
7、土壤中有机碳、动植物残体、及水稻根系的脱落物和分泌物等形成并排放CH4。5.3.2 农田施肥N2O排放农作物种植过程向土壤施用含氮肥料(无机氮肥、有机肥和绿肥)产生的 N2O排放,包括N2O直接排放和由氨挥发、氮淋溶径流造成的N2O间接排放。 5.3.3 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在农作物种植期间的田间管理(耕作、播种、追肥、灌溉、收割、病虫防治等)、运输(厂区内农用物资、农产品、秸秆等)过程以及其他活动(农产品储存、粗加工等)过程中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5.3.4 购入电力/热力CO2排放农作物种植期间的农田管理(灌溉等)和其他生产活动(农产品储存、粗加工等)过程中使用从外部购入的电力/
8、热力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的CO2排放。5.3.5 秸秆处置利用CH4和N2O排放秸秆处置利用方法,包括自然堆置、还田、堆肥、沼气和燃料等,这些过程向环境排放CH4和/或N2O。5.3.6 秸秆制沼气并外供利用的甲烷减排量报告主体采用厌氧发酵沼气池处理秸秆生成并回收沼气,外供第三方使用可产生甲烷减排量,甲烷减排量应从农作物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予以扣除。5.3.7 土壤碳库变化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对土壤碳库储量产生的增加或较少作用。6 数据收集6.1 数据特性数据应具有如下特性:a) 技术代表性:数据应反映生产中实际使用的技术的程度;b) 地区代表性:数据应反映系统边界内
9、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地理位置的程度,例如核算对象所在区域、经纬度;c) 时间代表性:数据应反映实际生产时间或使用年限的程度;d) 完整性:数据宜包括农作物种植生产中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所有过程,且各过程尽可能获取完整数据,并在最大程度上代表实际生产情况;e) 可靠性:用于获取数据的数据源、数据收集方法和核算程序的可依赖程度。6.2 数据选择数据选择应遵循如下的优先原则:a) 优先考虑数据的年份和收集数据的最短时间期限,以及针对具体被核算农作物的时间数据;b) 优先考虑收集所在地理区域,以及针对具有地理特性的农作物的具体数据;c) 优先考虑数据是否针对具体某项技术或一套混合技术,以及针对所核算农作
10、物的具体技术数据;d) 优先考虑对核算结果有显著影响的过程,并收集该过程的原始数据;e) 优先收集具有减排潜力且减排可由农作物生产执行或影响的过程。6.3 收集要求收集数据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 包含在核算边界内的所有单元过程的定性和定量数据都应收集;b) 收集到的数据,无论是来自测量、计算或预测,都用于量化单元过程的输入和输出;c) 重要的单元过程应记录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中;d) 当从公共来源收集数据时,数据来源应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中说明;e) 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结果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的数据,有关数据收集的过程和时间、以及数据质量的进一步信息等细节,均应写明;f) 如果一些数据
11、不符合数据质量要求,则应说明;g) 由于收集的数据可能来自于多个报告和已出版的参考文献,应通过数据处理使数据具有一致性; h)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应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查。7 核算方法7.1 农作物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农作物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核算边界内稻田CH4排放、农田施肥N2O排放、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购入电力/热力CO2排放、以及作物秸秆处置利用的CH4和N2O排放等的排放量之和,扣除沼气回收利用和土壤碳库变化对应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1)式中: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报告主体水稻种植过程CH4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
12、量(tCO2e);报告主体种植过程施用含氮肥料产生的N2O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报告主体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报告主体使用购入的电力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报告主体使用购入的热力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报告主体秸秆处置利用过程产生的CH4和N2O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沼气回收利用和土壤碳库变化对应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报告主体种植土壤碳库变化量对应的碳固定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7.2 稻田CH4排放7.2.1
13、 计算公式稻田CH4排放根据公式(2)计算: (2)式中:i稻田类型,分别指单季水稻、双季早稻和晚稻;第i种水稻田的播种面积,单位为公顷(ha);第i种稻田的甲烷排放因子,单位为吨甲烷每公顷(t CH4/ha);CH4的全球增温潜势值,本标准建议采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提出的参数值25。若采用IPCC其它评估报告中的参数值,需说明。7.2.2 活动数据的获取报告主体应根据水稻种植面积的统计台帐或统计报表确定不同类型水稻的种植面积。7.2.3 排放因子的获取稻田CH4排放因子获取的优先次序为:a) 报告主体监测的稻田CH4排放因子;b) 通过查阅文献,采用已经发表的相同农业生态区的稻田CH4排
14、放因子;c) 采用附录B中的表B.1缺省值。7.3 农田施肥N2O排放7.3.1 计算公式7.3.1.1 农田施肥N2O排放总量根据公式(3)计算: (32)式中:施入农田的含氮肥料产生的N2O-N直接排放,单位为千克氮(kg N);施入农田的氮以氨和NOX形式挥发到大气中再沉降到地面产生的N2O-N间接排放,单位为千克氮(kg N);施入农田的氮随雨水径流进入水体或通过淋溶进入地下水造成的N2O-N间接排放,单位为千克氮(kg N);氮与氧化亚氮的换算系数;千克和吨的转换系数;N2O的全球增温潜势值,本标准建议采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提出的参数值298。若采用IPCC其它评估报告中的参数值
15、,需说明。7.3.1.2 农田施肥N2O直接排放量根据公式(4)计算: (4)式中:农田土壤中人造氮肥的年施用量,单位为千克氮(kg N);农田土壤中动物粪肥、堆肥、污水污泥和其它有机氮的年施用量,单位为千克氮(kg N);农田氮投入引起的N2O排放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千克氧化亚氮氮每千克氮投入(kg N2O-N/kg N-in);稻田土壤中人造氮肥的年施用量,单位为千克氮(kgN);稻田土壤中动物粪肥、堆肥、污水污泥和其它有机添加氮的年施用量,单位为千克氮(kg N);稻田氮投入引起的N2O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千克氧化亚氮氮每千克氮投入(kg N2O-N/kg N-in)。7.3.1.3
16、 农田施肥氮挥发造成的N2O间接排放量根据公式(5)计算: (5)式中:农田施用化肥中含有的氮,以NH3和NOx形式挥发的比例,默认值为0.10,单位为千克挥发氮每千克氮投入(kg N-vol /kg N-in)农田施用有机肥中含有的氮,以NH3和NOx形式挥发的比例,默认值为0.20,单位为千克挥发氮每千克氮投入(kg N-vol /kg N-in)土壤和水面氮大气沉积引起的的N2O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千克氧化亚氮每千克挥发氮(kg N2O - N/ kg N-vol)。7.3.1.4 农田施肥氮淋溶渗滤造成的N2O间接排放量根据公式(6)计算 (6)式中:农田土壤中通过溶淋和径流损失
17、的所有施加氮/矿化氮的比例,默认值为0.30,单位为千克淋溶渗滤氮每千克氮投入(kg N-lea /kg N-in);土壤和水面氮大气沉积的N2O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千克氧化亚氮氮每千克淋溶渗滤氮(kg N2O-N/ kg N-leach)。7.3.2 活动数据的获取7.3.2.1 报告主体应以肥料购入、自产和施用的生产记录、统计台帐或统计报表为依据,分别根据公式(7)和公式(8)计算施入到农田的氮量。7.3.2.2 化肥中氮含量按照公式(7)计算: (7)式中:农田施用第i种化肥的实物量,单位为千克(kg);第i种化肥中氮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7.3.2.3 有机肥中氮含量按
18、照公式(8)计算: (8)式中:农田施用第j种有机肥的实物量,单位为千克(kg);第j种有机肥的含水率,单位为百分率(%);第j种有机肥中氮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7.3.3 排放因子的获取农田施肥N2O排放因子获取的优先次序为:a) 报告主体监测的农田N2O排放因子;b) 通过查阅文献,采用已经发表的相同农业生态区的农田N2O排放因子;c) 采用附录B中的表B.2缺省值。7.4 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7.4.1 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是报告主体在核算和报告期内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的加总,按式(9)计算: (9)式中:i报告主体消耗化石燃料的类型;报告主体
19、消耗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吉焦(GJ);第i种化石燃料的CO2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7.4.2 活动数据获取7.4.2.1 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期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式(10)计算: (30)式中: 核算和报告期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吨 (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万标立方米(GJ/104 Nm3); 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单位为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立方米(104 Nm3)。7.4.2.2 燃料消耗量根据核算和报告期内各种化石
20、燃料购入量、库存变化量以及除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之外的其他消耗量来确定各自的消耗量,按照公式(11)进行计算。燃料购入量采用采购单或销售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库存变化量采用计量工具读数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方法来确定,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之外的其他消耗量依据企业能源平衡表获取。消耗量=购入量 + (期初库存量期末库存量) 农作物生产之外的其他消耗量 (41)7.4.2.3 低位发热量燃料低位发热量获取的优先途径为:a) 企业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应遵循GB/T 213,GB/T 384,GB/T 22723等相关标准要求;b) 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c) 采用附录B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作物 温室 气体 排放 核算 指南 征求意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