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反思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反思精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反思中学美术观赏教学反思1上好一节中学美术课,除了要好好研读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外,我认为首要的是要了解中学生的特点,抓住中学生对艺术观赏的相识及思维特点,然后在备课环节上多下工夫,仔细设计,大量搜集资料,大胆主动创设教学情境,注意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把每一节课都上好,讲出特色。通过中国古代石雕这一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对上述相识更加确定,并有了更全面的补充。首先,中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学业负担过重,在长期应试教化的思想和考学的双重影响下,中学生习惯性的把美术观赏课视为副课、休息课,而得不到学生的足够重视,不能正确相识学校开设美术观赏课的真正用意和目的
2、。这样干脆影响教学效果。其次,由于基础学科学习压力大,中学生不情愿在他们认为对高考无用的学科上花费精力来获得新的学问。但他们剧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会拒绝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好玩的新学问。这一点特别重要,是否能够把你所讲的内容很好地寓教于乐,是能否达到预期授课目的的首要环节。再次,由于中学生课内外阅读量的增加,对于美术观赏课本中的图片、文字资料大多比较熟识,因此过多局限于书本学问的美术观赏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毫无吸引力的,他们渴望获得书本以外的更多好玩的学问。在中国古代石雕这一讲,考虑到学生们的以上诸多问题,我做了一些非常有益的课前打算工作,首先基于课本查阅大量史实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几大
3、重要发展时期,上网了解与作品亲密相关的几个重要人物以及佛教的传入发展概况,同时要通读一些关于本课内容的文学评论(李泽厚美的历程关于汉代以及佛教艺术文化的论述)。这样均是为了增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找到课本外有益的学问,故事,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问性。让学生们从历史故事中更好地了解人以及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创建出来的艺术。在本课中,我利用昭陵六骏的被盗史,引出了一个很好的点国宝的流失,中国的耻辱,平凡人的爱国心,以激起同学们的一种自发的爱国热忱,激发他们的强国心,效果非常明显。此外,美术课不能光高高在上的谈经典,这样会使学生对艺术产生距离感,从而使他们失去对艺术的爱好
4、。因此,美术更应当接近生活接近学生。由于古代石雕本身已是时代久远的一种艺术形式,距离感的产生很自然,我要做的就是使同学们感受到现代生活中雕塑的存在,雕塑产生的一种自然性,必定性与其制作的传统手法。对此,在讲课之初,我便从生活实际动身,从学生的视角动身,以整体提问的形式,引出雕塑的分类及定义,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反应及整堂课的最终效果能够看出这样做的好处。那么,从这一讲来看,依据课堂的实际状况,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详细状况,来进行教学支配,教学设计,来做一些打算工作是非常科学的。而我们在大多数时候总是在课本里转圈子,打模糊,这是不是应当改进的地方呢?答案是确定的。此外,本科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则是我
5、对课堂时间的掌控上,课堂内容时间的搭配上,做的不够好,还可以说在小结处有些仓促,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针对这一问题与老老师探讨探讨,不断改进才是。最终,我想告知自己,我们在教学中怕出问题,但更可怕的是出了问题我们不能够刚好发觉解决;我们在课堂上怕没有阅历,但更为的是我们没有积累阅历的慧心慧眼,没有学习他人的虚心看法。中学美术观赏教学反思2闻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需经过教化。”中学阶段特地开设美术观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观赏教学,启迪才智,陶冶情操,扩高校生的学问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化环境或基于
6、传统教化模式下,加上美术观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社会均有轻视的倾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学的美术老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颇深:中学美术观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一、中学美术观赏课的现状与反思首先,老师专业学问不足,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中学美术老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内容的驾驭则相对薄弱,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是“讲授式”教学,就是只讲作品本身,而没有把作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缺乏学问的系统性。其次,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相识。在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之下,非高考科目自然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
7、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的状况。再次,课时得不到保证,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旧是“小三门”。大部分中学美术课的开设支配,一般都为两周一课时,由于所隔时间较长,学问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学问整体化和系统化。纵观以上种种现状,中学美术老师应当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老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育学生对美术的爱好,主动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变更不良现状。二、中学美术观赏课的教学对策(一)明确教学任务,增加美育意识美术观赏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
8、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老师不仅要思索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索如何吸引学生来参加观赏。中学开设美术观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化的重要途径。美育是一种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化,是一种培育和塑造完备人生的教化。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教化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个方面。在我们看来,智育、德育和美育虽然相互区分,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化是不完善的教化。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代大教化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
9、于礼,成于乐。”即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化,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也是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的必由之路。(二)提升教学艺术,培育学生爱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寺”的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了一座山,山中有一座庙;二弟子也画了一座山,树木掩映下露出庙宇的屋顶,远远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明显后者高人一筹,含蓄地体现了主题,余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自然得到老画师的赞许。这种言不尽意、意在画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启示:艺术手段的精深微妙,可应
10、用于教学艺术之中。“深山藏寺”赐予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美术观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索的余地,启发学生的新思维,寓教化于艺术良方之中,寓教化于文化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因之而升华,教学也因此富有特性魅力。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爱好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对美术产生爱好是学好美术课的一个关键。首先,让学生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渐渐地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美术的爱好上来。老师应当多了解学生,多跟学生谈心,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拉近距离,削减代沟。其次,老师可以向学生谈谈学好美术的社会用途和好处。再次,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操,陶冶学生
11、的性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譬如讲到色调给人心理效应不一样时,就列举出服装色调与人体体形之间的相应关系的例子:太胖的人穿衣服可以选择深色的,不要穿颜色太艳丽的,横纹的衣服也不宜穿,否则效果大打折扣;体形较瘦的人,不要穿竖条纹或颜色太重的,否则瘦上加瘦学生听了都频频点头,树立起信念,有爱好去学美术这门课。综上所述:虽然中学的美术观赏教学在客观上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我们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做更多有益的探究和尝试,以便于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学美术观赏教学反思3当今我国的教化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期,学生经验着空前的观念撞击和文化震荡
12、。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化发展史上一次宏大的革新,这对于我们每位教化工作者来说,即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美术观赏成为一般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也仅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它是中国美术教化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我们必将肩负起对美术新课程改革进行探究与践行的义务。在长期的中学美术教学中,我曾经有过诸多迷茫和困惑,也有过太多慰籍与欣喜。以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中学美术观赏教学的几点肤浅见解。一、老师专业理论学问的贫乏现阶段,美术老师的理论学问水平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的培育。多年来,我国的高等美术院校始终以培育画家、书法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等技术型人才为目的,更注意专
13、业技能训练,忽视美术理论的学习。所以大多的中学美术老师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缺乏对美术史、美学、艺术概论、教化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学问结构不合理。我们的美术院校是在培育杰出的技术人才的同时,却忽视了艺术人才的培育。中学的美术观赏课不仅须要老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的体会,更须要老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修养,他们应对美学、美术理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等人文学科有深厚的相识和了解,还应在教化学、心理学等方面有肯定的修养。可见美术老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外,更应具有广博的美术学问和较高的美术理论、教化学、心理学修养,这样才能精彩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工作。
14、国家规定中学美术观赏课应由专职的具有本科学历的老师担当,而目前从大部分中学学校美术的师资配备来看,都远远不能符合标准。故而,老师的配备就成了制约中学美术观赏课发展的“瓶颈”。二、学生学习爱好的缺乏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非常沉重,而中学教化由于受当前我国考试制度、升学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是到了不堪其负的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美术学习中,多数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尚有着较深厚的学习爱好的。相对体育、音乐学科来说,美术要求学生的天赋没有那么的高,只要有爱好,胡乱涂鸦两笔都可以是作品。而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都有丰富的课余时间来满意自己的爱好和爱好,到了中学阶段则不然,目标只有一个,“挤
15、过独木桥,走进象牙塔。”为了应对高考,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满意爱好了。沉重的课业压力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故而,激发学生对美术观赏课的爱好,使其乐学、爱学是中学美术老师首要之举。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进入学问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爱好,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爱好。例如观赏米罗维纳斯时我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在西洋美术史上有三双最漂亮的手,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三双手?”这设疑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大家都“骚动”起来了。紧抓住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的答案心理,屏
16、幕上分别展示三幅作品中手的局部放大图,“下面请同学们猜猜,这三双手分别是谁的呢?”“圣母玛丽亚、蒙娜丽莎、米罗维纳斯”。“再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这三双手被誉称为西方美术史中最漂亮的手呢?”这三双手性质不同,感受也迥然有异。圣母玛丽亚的手,是一般的手,代表天下母性的手,具有着神圣、慈祥的共性;蒙娜丽莎的手,是个别的手,只属于达芬奇笔下十六世纪意大利贵妇人的手,有着“丰满”、“优雅”、“优美”的特性;米罗维纳斯的手,则是想象的手,是肉眼看不到的,只有专心灵去想象。虽然维纳斯没有视觉的手,但我们信任,会在每一位站在她面前的观众的心目中,为她创建出一双最漂亮的手。米罗维纳斯是很多学生都熟识的一尊世界著
17、名的塑像,这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备的典范,维纳斯原委美在什么地方?这些学问学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既熟识又生疏的女神,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冲动”。为了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关注,课堂讲解中可适当穿插一些与作品或作者有关的趣闻轶事。如:从19世纪以来,各国选美的标准均为据米罗维纳斯的尺寸。故而有人戏言,维纳斯是人类选美最早的“世界小姐”;维纳斯失去的两只手臂的原来姿态原委是怎样的呢?“右手拿着苹果呢?还是拿着别的东西?”“左手举多高,伸多远?弯曲到什么程度?”“眼睛和手的关系如何?”“她的手在干什么?”这么多的复原图中究竟哪个复原方案是正确的呢
18、?还是觉得无论哪个方案都没有现在的断臂维纳斯更美、更动人,更接近艺术本质。因为她是艺术家与大自然和时间共同创建的绝无仅有的杰作。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是情节性的,老师假如仅从构图、色调、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学生是不太愿听的。此时老师可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激发学生的爱好。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情节外的思维活动被抑制。最终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壁画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视察作品中的各个人物,以“找出叛徒”为任务来进行绽开。向学生
19、说明作品画面紧紧地抓住了原来传闻中耶稣对门徒说的一句话:“我实实在在告知你们,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来刻划十二个门徒听了这话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神情和性格特征。作品中犹大的面孔整个是黑暗的,由于惊惶失措,犹大身不由主地向后倾,同时死死地抓住他的钱袋。与犹大恰成显明对比的是坐在中心的耶稣,看法安详,从他背后窗户中射进来的夕阳光辉,是他的形象更加突出。耶稣和犹大,一个崇高,一个卑鄙,对比非常显明。在观赏地过程中假如老师再辅以介绍艺术家创作过程好玩的情节,定会吸引学生,激起他们观赏的极大爱好。应当说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后面都有很多情节可以发觉。老师在教学中应懂得利用学生的新奇心理,
20、通过多媒体手段或问题的设置创设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情境,以各种新颖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观赏的爱好。三、教学手段的匮乏美术教化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建的美术作品,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观赏教学必需紧紧围绕形象绽开活动。光凭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是很难组织好高质量的美术活动的。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老师能依据自己的特进步行教学,但课与课的差异仅仅是教学重点及内容上的差异,而不是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单一及缺少个人风格。有些老师在授课时,是在背教材和教案,严格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照本宣科地进行“授惑”。遇到各种“突发”事务时就显得措
21、手无策,没有充分地利用好各种契机。比如在观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娜丽莎”的那永恒、神奇的微笑,我特意把蒙娜丽莎放大投射到屏幕上,在美丽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默视一分钟,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她那迷人的微笑。此时,突然有个声音从教室的一角传来,“我觉得一点也不美”。这种想法完全在意料之外,是该假装没听到糊弄过去呢,还是要正面应对学生的“异议”呢?!此时,脑海中灵光一闪,这不是一个对作品进行深化绽开辨析的方法吗?所以,我确定先放下作品,暂不作分析,而是首先从对那个时代的介绍入手,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了解作者是以怎样的胆识和志气冲破覆盖欧洲中世纪所形成的宗教的牢
22、笼,以一个一般的妇女形象代替以往的一成不变的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艺术形象。同时可以把这一作品与文艺复兴以前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提倡和对人类生命的歌颂、对人的本身价值的确定。然后再让学生重新观赏这一作品,此时,学生就不会再有起先时相识的偏差,而是带着新的相识、从新的审美角度来观赏这幅作品。他们的感受也会因此更剧烈、更深化、更长久了,对作品的感受也就更充分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状况下观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观赏的魅力之所在。事实上,美术课本中大部分文字观赏的叙述部分只能代表一家之辞,不是唯一的标准。美术
23、观赏教学应当留意培育学生的创建性思维,不能搞老师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它不象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应当有差异性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渗透使现代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也趋以多样化与多元化。多媒体信息,特殊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主动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剧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例如观赏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我首先播放一段寒鸭戏水乐
24、曲,请学生观看作品,谈谈感受?渐渐引导学生进入画境,由此产生丰富联想和无穷想象。然后组织他们探讨,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总结出有寒冷、空旷、孤独、荒芜、孤独等诸多感受。此时进一步分析技法特点,大面积空白表示什么呢?请学生绽开想象的翅膀:雪、雾、雨、水、天、云烟。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后,联想与想象是极为丰富的。画中因为天“寒”,才显得江中人“独”(孤寂);也因为人的“独”(孤寂),才感到江面更“寒”。画中“计白当黑”的手法给人予无限的遐想空间。继而深化剖析绘画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作品内涵理解进一步升华。这时在高雅的古筝乐曲的伴随下,屏幕上作品上方的空白处缓缓出现柳宗元的诗句江雪,师生一同咏起古诗
2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簔立翁,独钓寒江雪。”此集课美术、音乐、文学、诗歌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科整合的特点,师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达到共鸣状态。此课打破了“老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的引入,使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诚然,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受到美术老师们的青眯是应当的,但也不能过于痴迷于此。因为我们从现有的课例来看,媒体的操纵者主要还是老师,这样过多运用此种媒体,照旧没有走出“老师中心”的老路,学生的感受依旧没有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依旧没有得到发展。总之,美术教学不是要把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培育成将来的艺术家,而是一种艺术普及活动;是要提高我们每一位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实力,使其能兼顾全面而发展。做为中学美术老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观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相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让每位学生在艺术观赏的“旅程”中拾得学习的欢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