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设计.doc
《部编版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2、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3、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学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教学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颂经图是现藏于内蒙古赤
2、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的宝山壁画,墓主下葬的时间为923年(展示唐至宋更替图)。那个时期,为什么距离长安、洛阳等中原地区很遥远的内蒙古地区会出现唐代艺术风格的壁画?那个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与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新课探究1辽和北宋的关系(1)契丹族的兴起展示材料,提出问题:通过材料,契丹族发生什么变化?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北宋苏颂 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廛市,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新五代史四夷附录教师讲述: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
3、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动动手:请在北宋形势图标注契丹族建立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展示契丹鸡冠壶契丹货币契丹文字,提出问题:从上述图片看,阿保机建国后,契丹族又有哪些发展?(2)辽与北宋的和战北宋建立后,辽与北宋的关系发展如何?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 借助契丹兵力,当上后晋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展示燕云十六州的示意图),燕云十六州一直是辽与北宋的战争导火线。请阅读教材P3
4、5内容,请归纳辽与北宋的和战。教师讲解澶渊之盟的内容: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澶渊之盟”。辩一辩:有人说,澶渊之盟规定送要给辽岁币,这加重宋朝百姓的负担。所以,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有人说,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发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换区辽的羊、马、骆驼等。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你是如何看待澶渊之盟呢?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学生填写相关史实。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辽与北宋的关系。学生讨论问题,组织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民族交融的概况。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版人教七 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二 单元 辽西 北宋 并立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