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同步学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同步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同步学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7屈原(节选)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话剧剧本的主要特点,理解对话或独白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诵屈原的独白,理解这段独白的内涵。3.理解剧本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把握人物形象。4.了解什么是舞台说明,概括其重要作用。【学习重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学习难点】1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想象的特点,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
2、习。1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 ,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 (1921年,第一本新诗集)、历史剧 等。2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发动“皖南事变”。作者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创作了历史剧屈原,展示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这部剧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3知识链接戏剧文学:概念:“戏剧文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戏剧文学专指话
3、剧 ;广义的戏剧文学指话剧剧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一般多取其广义的概念。分类:根据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作 和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和歌剧;根据戏剧文学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作用,则可分为 、 和 。基本特点:突出的舞台性(一是指时间、场景和人物的高度集中性;二是指人物形象的行动性)。四大审美特征:戏剧人物的逼真性、戏剧冲突的尖锐性、戏剧场面的集中性、台词的口语化和动作性。4检查字词(1)订正字音国殇靳诡谲瘦削商於鞠躬哗众取宠徘徊脚镣伫立睥睨污秽犀利稽首驰骋湘妃虐待雷霆镗镗鞳鞳(2)词语释义咆哮:诡谲:哗众取宠:徘徊:伫立:睥睨:镗镗鞳鞳:犀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 下册 第五 单元 17 屈原 节选 同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