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调研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调研报告范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商业银行调研报告商业银行调研报告1一、探讨背景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率的改革燃眉之急。20xx年7月20日,我国贷款可以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的下限0.7倍被取消,并且规定利率水平要依据商业原则和市场供求关系让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同年央行宣布取消贷款利率的下限标记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只生下最终一步。20xx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上升会使人们更加喜爱收益
2、率较高的产品,例如现在经济市场中活跃的“余额宝”。余额宝能吸引人们投资的缘由是货币市场的流淌性不好2。同样各地方又新增了很多的民营银行,这无疑是给我国股份制银行造成了一种压力。面对国家政策的调整,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分析储户的收入与理财支出是什么样的关系对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当前变动有着重要意义。二、探讨方法(一)调研数据1、资料来源实行调查问卷以及从银行的年度报表。2、调研内容(1)调研对象:我国共有也许191家银行本文选取国内三大国有银行和一个股份制银行,分别为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四大国有控股今年的营业额占全部银行营业额的50%以上,浦发和民生为股份制银行,选
3、取三个国有控股银行是由于中国农行20xx年上市,所以年报难找,数据比较少。选取这四家银行足以代表中国的银行体系的走向和动态。(2)探讨方法:向在太原市银行办业务的储户随机发调查问卷3、质量限制(1)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700份,回收率为87.5%(2)为确保此次调研活动科学高效开展并完成,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刚好实行措施进行解决,并做具体记录,不断的总结阅历,改进方法。(二)调研缘由打破传统观念,探讨储户年龄和收入对理财产品支出的影响,使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转型上更有针对性,同时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三、结果及分析:(一)商业银行存贷款状况分析本文首先探讨银行的存贷款额与时间
4、的关系,因为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汲取存款与发放贷款。探讨时选取探讨对象从上市到20xx年的数据,具体分析各个银行的存贷款改变状况:总结图表,可以看出银行的公司贷款业务和个人贷款业务都在稳定的增长,而个人定期存款和公司定期存款自20xx,20xx年起先增长缓慢。这是由于20xx-20xx年这一段时间受欧债危机以及美国次债影响,全球范围内出现金融危机,中国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也受其波及。而20xx年之后利率市场化在中国的影响明显体现出来了。自20xx年之后的个人存贷款和公司存贷款都起先有平稳的上升趋趋势。从统计分析得出的图像可以看出自20xx年起先不论是公司贷款还是个人贷款,相比于去年都有较大的增长。(二
5、)个人收入、年龄与理财支出1、探讨假设目前,中国的存款利率并没有放开,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人们将钱存在银行已经成为了最不志向的理财方案了。因为央行每年公布的基准利率远远低于通货膨胀率,人民币放在银行只会贬值,这就迫使人们将留意力集中到了金融业务上面。通过上述分析,本文作出了假设:假设1:年龄与理财支出无关。假设2:在肯定范围内,收入与理财支出成对数增长但仅限于肯定时期内。2、探讨变量由于本文须要分析年龄和收入与理财支出的关系,故应将年龄和收入作为自变量,理财支出作为因变量。3、模型建立(1)相关性检验:通过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年龄与理财支出没有显著的关系,但收入与理财支出有明显的相关关系。(2)去
6、除瑕点(3)做散点图:从散点图中可以看出二者的关系应当是曲线关系,故采纳曲线估计的方法做出模型。(图5)4、曲线回来分析从回来模型中可看出R2为0.782大于0.5,说明二者的拟合度为还可以,sig小于0.05说明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由表格中给出的数据可得到一个二者的对数函数关:y=-15.773+9.872lnx。四、结束语本文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的总体改变趋势,从图中大致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是赚取公司贷款的利息。但是,随着贷款利率的放开,很多民营银行赐予了公司贷款更多的实惠,故公司贷款的相对增速削减。从20xx-20xx年起先个人定期存款增加额几乎不变甚至削减。本文认
7、为,由于定期存款的利率较低,储户被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吸引。因此,个人定期存款增加额几乎不变,甚至削减。利用spss进行回来分析,重点分析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的储户收入与理财支出的关系。回来分析支持的结论如下:年平均收入与理财支出有肯定的相关关系,在肯定区间内年平均收入增加,理财支出增加。同时也支持了假设2的结论,证明二者真的有相关关系。年龄与理财支出通过相关性检验发觉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通过结果我们可以知道人们在收入增加并且具有肯定积蓄的时候会相应的增加自己的理财支出,但是这种关系在肯定时间内成立。通过建立模型,我们可以知道储户倾向于在收入增加时增加理财产品的投资;在收入稳定时对理财产品
8、的投资不变。虽然回来分析可以建立模型,但是也不肯定精确。样本只是在上海、深圳交易所中采纳,样本的选取本身就有肯定的局限性,精确性也有待考察。而因素的选取也较单一,理财支出的影响因素绝不只是年平均收入这一个方面 。但是,可以借助模型大致可以看出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人们对收入的安排已经由传统银行业务渐渐向理财业务转变。通过从银行和储户不同视角下分析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本文建议商业银行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群体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并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从顾客的需求动身,而不是一味的仿照。这样就可以弥补存款削减带来的损失,提高竞争力,更快的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潮流。商业银行调研报告2流淌性风险是商业银
9、行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流淌性风险是始终存在的。流淌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削减或资产的增加供应融资,即当银行流淌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快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任何一家银行假如出现流淌性风险,就可能失去很多潜在的盈利机会,并且流淌性风险具有联动效应,一旦流淌性风险进一步加剧,极易导致存款人恐慌性地提兑存款,诱发挤兑风波,最终导致银行破产。流淌性风险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破产清算,而且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瘫痪。因此,如何有效管理流淌性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一、商业银行流淌性风险的
10、成因及管理的基本内容引起商业银行流淌性风险的因素众多,包括银行资产与负债在量与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资本金不足、盈利水平低下、资金备付率不足、客户周期性资金需求变动、经济周期的影响、利率变动、中心银行货币政策变动、以及其他突发性因素等等。商业银行的任何一项经营活动不善都有可能最终导致流淌性风险。但是,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和各因素的可控性来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是导致流淌性风险的最主要最干脆因素。因此,商业银行流淌性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其资产和负债流淌性的有效管理,促进其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配置,最终将流淌性风险限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而,有效地度量和分析银行的流淌性并保持资产、负债和表
11、外业务的潜在流淌性以及设法刚好获得流淌性是商业银行管理流淌性风险的基本内容。二、商业银行流淌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流淌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担当着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功能,有强大的国家信用支撑,因此人们总是将银行的命运与政府的支持联系在一起,认为政府会担当银行的一切风险,银行不会倒闭,也不会发生流淌性危机。另外,源源不断的居民家庭储蓄存款是商业银行无流淌性危机之忧的其次大缘由。由于商业银行对流淌性风险相识不足,风险管理还主要集中在信贷风险上,缺乏流淌性风险自我限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下级银行资金需求的主动性管理不足。在决策程序的详细操作上,总行主要负责分行之间的资金调剂
12、、参加债券市场交易、进行同业资金拆借,以便满意下级行当日或将来较短时间内用于保证支付的资金需求,分行一般局限于上下级行之间的资金调拨。决策程序体现为下级银行“倒逼”上级银行,上级银行基本上只是被动地接受下级银行资金余缺的现实,并被动地做出反应,而没有对下级银行净融资需求进行事前度量和预料,并实行事前的防范与限制措施以及部署相应的流淌性安排和支配,缺乏对下级银行资金需求的主动性管理。(三)流淌性管理指标体系有局限性。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流淌性评价指标主要是备付金比例、资产流淌性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这些指标内容比较单薄,并不能全面反映银行资产的流淌性状况,更没有反映银行的融资实力。而
13、各银行又不顾自身实际去套用、追求这几项流淌性指标,扭曲了流淌性管理的本质。(四)商业银行流淌性管理缺位,流淌性管理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银行是高负债运作的特别企业,其负债的不确定性和硬性约束都要求银行资产具有较强的流淌性,流淌性管理也就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流淌性管理具有内生性,流淌性管理的主体是商业银行,而非中心银行,它产生于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内在要求。我国的流淌性管理表现出以中心银行监管为主的外生性特点。中心银行的流淌性监管与商业银行自身的流淌性管理在目的、方式、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目前我国以中心银行为主体的流淌性管理体制,以固定不变的流淌性比例作为常规的监管方式,过分强调
14、中心银行的监管,忽视了流淌性管理的内生性,严格意义上的流淌性管理在我国仍旧处于缺位状态。(五)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的我国银行体系存在很多流淌性隐患。一是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率始终居高不下,超负荷经营;二是存贷款比例较高,对于全面衡量商业银行的流淌性风险,该指标存在着肯定的缺陷,不能反映出存贷款在期限、质量和收付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产生的流淌性风险程度;三是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并且接着增加趋势明显,资金运用日益长期化;四是活期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较高,资金来源日益短期化;五是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六是贷款质量较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流淌性
15、风险的建议(一)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流淌性风险不是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应当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淌性风险的防范。一是加强各级商业银行法人体制,强化经营系统调控功能;可以将银行系统内资金逐级、逐步集中,充分发挥资金管理行对于全系统内资金的调控功能,建立健全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内部限制体系,规范各级银行的经营行为;建立应对流淌性风险的内部决策限制、实施限制、事后监控和预警机制。二是建立高效、科学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管理行刚好依据各分支机构资金头寸状况,进行有效的资金调剂,建立起系统内资金预料、统计和分析的管理体制。三是实现各商业银行资金的优化配置。通过强
16、化资金在各行全系统调拨,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资源,实现资金在全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增加系统内资金的效益性和流淌性。(二)通过创新降低流淌性风险。一是负债业务的创新,重点是通过主动型负债,增加负债的流淌性。二是资产业务的创新,包括在逐步增加优质信贷资产比重的同时削减信贷资产总量占比,开展低风险的中、短期投资业务等。三是中间业务的创新,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化水平,完善其服务功能,大力开办各种托付代理和中间服务业务,提高资产负债的总体流淌性水平。(三)建立资金合作救助机制。一是总行(分行)资金救助机制。二是当地央行资金救助机制。三是同业资金救助机制,总行应允许二级分行与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资金救助合作关
17、系,在特定的条件下允许二级分行向当地国有商业银行拆入资金解决头寸资金不足问题。(四)优化资产配置,降低不良贷款率。首先,银行本身应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合理配置中长期贷款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有效防范资产的流淌性风险,并要激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激励提高银行供应差异化金融产品及水平,借以降低信贷资产比率,优化银行资产配置。其次,要实行有力措施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接着完善审贷、放贷、贷后管理等业务流程,实行合理的考核及奖惩制度,成立独立的內审机构,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彻底走出不良、剥离、不良的恶性循环。(五)增加风险管理的意识。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一
18、个永恒的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防范教化,强化银行的风险意识,时刻敲响风险的警钟,坚固树立风险第一的思想,增加忧患意识,在经营中力求稳健,正确处理好平安性、流淌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确保资金平安和正常流淌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的盈利。由于流淌性风险是银行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表现, 危害甚大,银行应对此有充分的相识和警觉, 主动实行措施限制流淌性风险。(六)建立规模适当的多层次流淌性储备,实现流淌性与效益性的协调管理。一是面对银行间同业融资利率持续走低的局面,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通过扩大同业融资规模,提高资金运作收益。二是在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降,长期利率风险凸显的状况下,为了
19、主动防范利率风险,同时又能够消化更多的资金,要刚好调整债券投资策略,合理支配债券投资期限结构,加大中、短期央行票据的投资力度。(七)构建合理的流淌性风险监管体系。国家货币当局应当依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流淌性监控指标体系,包括存款打算金率、不良贷款比率、流淌资产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行业贷款集中度等指标、并分别对不同的银行实行不同的要求。抑制经济过热带来的行业盲目扩张,以降低商业银行贷款的呆坏账风险,同时避开经济出现紧缩,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呈现良性互动的局面。商业银行调研报告3高校信托与理财探讨所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统计调查”的结果作出。调查
20、向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行、省级分行的理财管理部门发放调查问卷181份,收回问卷156份。收回问卷中,少数问卷对某个详细问题的答复属于无效答复或者没有答复。一、关于理财业务的制度环境1、调查结果显示,早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方法出台之前,多数银行就已经开展理财业务或者类似业务创新。说明多数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于业务创新的重视,也说明银行业务创新对于制度建设也存在推动作用。调查问卷显示,150份有效答卷中,75%的被调查者对于在方法出台之前是否开展过理财业务或者类似业务的回答是确定的,其他的24%被调查者回答是否定的。2、被调查者高度确定理财管理法规的功用,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方法出
21、台,对构建和规范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制度环境起了主动作用,效果比较明显。调查问卷显示,71%的被调查者对于方法在构建和规范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环境中的作用持确定看法,其他的28.6%被调查者持否定看法。说明被调查者多数认可理财法律制度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确定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3、被调查者多数认为,应当进一步推动理财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出台有关法规。对于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规体系建设中,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方法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两个法规规范和管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否已经足够的问题,高达78.8%的被调查者认为还特别不够,应当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只有21.2%的被调查
22、者认为两个法规已经足够了。对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有无修订现有商业银行法等法律的必要,84%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15%认为无必要。4、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法规管理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理财市场。对于从长远来看是否有必要对包括银行个人理财在内的各类理财市场建立一套统一的法规进行规范,92%的人认为有必要,7%的人认为没有必要。5、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与我国金融混业的发展趋势亲密相关。关于当前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与我国金融混业的发展趋势,认为有关系的占比为98.0%,认为没有关系的占比为2.0%。二、关于理财业务1、多数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时间在3年以下,可以
23、说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商业银行实际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1年以下占比12%;12年占比25%,23年占比33%,35年占比23%,5年以上占比6%。2、多数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动力来源是多元的,影响因素较多,依次为本行业务创新、同业的竞争因素影响、上级行的要求、客户的要求等。关于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创新的动力来源方面,在有效问卷多选回答中,选择“上级银行要求开展”的占总样本数的43;占总样本数的38选择了“其它银行开展”;占总样本数的68;回答“本行业务创新”;占总样本数的79;选择了客户要求,回答占总回答数的34。商业银行调研报告4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种广泛的金融服务
24、,指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给客户供应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其主要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代保管业务及询问业务等,中间业务以其独有的成本低、风险小、利润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银行的青睐,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目前,商业银行已经由争夺以存贷款业务为特征的传统业务领域转向争夺以中间业务为特征的现代业务领域。一、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一)有利于商业银行摆脱经营逆境,提高盈利实力我国已建立起了一个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10余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近100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两翼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业
25、内竞争日趋激烈,且20世纪90年初建立的证券市场分流了部分银行资金来源和贷款融资需求,同时,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资产质量下降,银行授信风险普遍增加,银行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商业银行必需在注意传统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同时,尽快发展中间业务,以求在努力削减经营风险的同时,找寻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从而减低经营风险,提高赢利实力。(二)有利于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参加国际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短期内中资银行传统存贷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冲击,所以竞争的重点就落在了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上。外资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早,服务品种和经营管理的实力已相对成熟
26、,它必将通过供应多样化的中间业务服务,来争取稳定的客户,促进其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并从中赢得巨大利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种类少、服务面窄、市场占有量小、收益比重低,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随着金融业开放步伐的加快,能否在中间业务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系到能否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格局中生存和发展。(三)有利于化解风险,提高银行市场形象随着金融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的单一业务结构使得获利实力降低,银行经营风险也不断增加。而中间业务主要利用银行现有技术、装备、人员、网点和信息开展各种业务,一般不须要增加太多的额外投入,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与一
27、般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其风险系数要小得多。因此,为了增加收益,必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同时,中间业务的开展,能够使银行为更多的客户供应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这不仅是其实力的象征,也是其服务社会的体现。随着服务结构的改善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塑造并推广自身的市场形象,取得广阔客户的信任。(四)有利于满意中小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结构调整及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带来社会资金流速的加快和流量的增加,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创建了条件;同时,随着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增加了对诸如投资理财、信息询问、财务顾问等方面的需求,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中间
28、业务供应了基础。所以,充分发展这些中间业务有利于满意中小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呈现状(一)中间业务开展的范围窄、层次低,覆盖面不均衡。中间业务是一项范围广、跨度大的系统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多是起步较早、操作简洁、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如结算、一般性代理、信用卡业务等。对中间业务缺乏内涵式开拓,即较少开拓经营深度,提高经营要素的质量,银行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来充当客户的财务和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兼并、重组、收购供应项目融资等高层次的服务。可以看出,包头辖区各金融机构开展的中间业务主
29、要有:国内支付业务结算、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这三项业务收入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80%-90%左右;而国际支付结算业务、担保及承诺业务及交易类业务、托管业务等收入仅占全部代理业务收入的8%-10%左右,传统的中间业务品种仍占主要地位。(二)中间业务定价政策不完善。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未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进行系统、明确的规范,对中间业务的收费行为缺乏统一的、明确的.刚性约束。一方面缺乏详细的操作规范,规定不详细,太笼统,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没有自主定价权,没有形成市场定价机制。(三)中间业务发展效益低下,缺乏主动发展的意识。中间业务是以为社会供应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肯定手续费为目
30、的的金融服务业务,但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观念的束缚及客户金融意识较弱等缘由的影响,对中间业务没有合理的定位和规定,缺乏足够的相识。加之广阔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相识,大部分中间业务成为银行的无偿服务,不讲价格,不计成本,致使银行信用价值扭曲错位。仅作为一种争取存款的手段,使中间业务的应得收入流失,不能产生效益,挫伤各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主动性。以包商银行为例:20xx年建设银行包头分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年业务收入的9.8%,包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仅占全年业务收入的3%。(四)缺乏开展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且无人才培育和管理的特地机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学问密集型产业,具有集人才、技术、网
31、络和信息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业的高技术产业。它须要一大批既懂专业学问,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商业银行上述人才普遍缺乏,也没有特地的人才培育机构。(五)经营观念陈旧,市场营销手段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来看待,中间业务无论在业务品种的开发还是市场营销管理方面,均缺乏总体的经营发展目标和规划。体现在银行一些中间业务的开展方面,有的是被动发展,有些则是国家行政指令和政策倾斜的产物,如代理国债、政策性银行业务等。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因此,对中间业务的市场宣扬和营销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措施,造成一方面银行推出的部分中间业务客户不了解,另一方面
32、客户须要的产品银行又不能供应,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六)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特地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协作。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安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经常使基层行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处于被动局面。此外,中间业务的管理模式还大多是一种分割式模式,中间业务管理工作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完成。这种分散化的管理,而且各个部门往往是实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方法,实行不同的考核目标和激励措施,这既不利于信
33、息沟通,又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整体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三、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一)优化人才结构。人才是竞争的核心与关键,中间业务面临着国内外各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首先,商业银行要抓紧培育新型的金融人才,使从事中间业务人员的学问全面化、科学化、精通化。加强对现有员工进行在岗教化培训,提高业务素养,培育和造就一批专业型的综合人才。其次,要建立一种良好的进人、用人和责任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主动性和能动性。(二)树立效益观念。商业银行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运作程序和管理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要把目光
34、紧盯市场,推行和强化营销,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夯实现有的市场基础。要摒弃过去那种盲目追求总量扩张、只注意外延发展的粗放型经营观念,在注意外延合理扩张的同时,更要注意内涵的有效发展。使投入、规模、质量这些综合指标切实与自身整体效益紧密挂起钩来,以确立合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路子和模式。(三)加强监管,激励和支持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已给监管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银行监管部门必需加强监管的主动性,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与加强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统筹探讨,削减无序竞争,引导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良性发展,达到有效化解各种风险的目的。(四)规范银行内部管理,优化中间业务管理部门
35、。各商业银行应依据实际状况,对现有中间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整合与再造,建立特地机构对中间业务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负责制定中间业务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操作规程,负责全行中间业务品种的探讨、开发、设计和推广,对中间业务进行日常的管理与协调,保障中间业务稳步健康的发展。(五)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决策机构,要按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从上到下建立独立的中间业务管理组织机构,打破以存贷款为中心,以产品来设置职能部门的旧框架,并且依据自身发展实际,负责全行的发展战略经营规划,制订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定期督导、考核、奖惩中间业务的经营状况,协调各部门关系,搞好市场调查,主动为推行。(六)加快产品创新,严密防范银行风险。国内银行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需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要以市场为导向,突破传统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探讨市场消费心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主动研发新的中间业务产品。要以防范风险为前提,坚持区分对待、强化内控、充分披露的原则,将中间业务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对信用风险,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级体系,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己对各类风险的承受实力、限制实力和资本实力,真正做到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避开心中多数,盲目跟风,违反发展初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