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优质.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优质.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二年级数学上册学问点1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
2、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挚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挚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其次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
3、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4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依次和连加、连减的口算依次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依次、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
5、(减)其次个数。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先读题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遗忘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作答。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和一共.?比.多多少/几?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元角的初步相识1、角的初步相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
6、画两条直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2、直角的初步相识(1)直角的推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2)画直角的方法: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动身画一条直线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点动身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最终标出直角标记。(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锐角)。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8、全部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
7、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练习:1、1米21厘米=( )厘米 53厘米-18厘米=( )厘米;一棵大树高10()。2、我的身高是( )米( )厘米。3、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一本书宽15()。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学问点:1、用竖式计
8、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假如个位满10,向十位进1。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假如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三、表内乘法学问点肯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娴熟运用。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9、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遗忘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加法:5+5+5+5+3=23 乘加:
10、54+3=23 乘减:55-3=23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练习:1、个相加写作乘法算式是()或( )。2、先看图,再填空(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 ;(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 ;(3)其次行画是个:第一行:其次行:(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 ),48叫做(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1)( )八二十四 (乘法口诀要大写)(2)七( )六十三 (乘法算式要小写)3、依据算式写出乘法口诀。8() 6( )4、5+5+5+4
11、=( )或( ) 8+8+8+8-7=( )或( )四、视察物体学问点从正面、侧面、上面看。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态一样,但方向相反。5、视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6、练习(1)在不同的位置视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态肯定不同。()(球)(2)在同一位置视察同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4
12、)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肯定是正方形。()(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视察,都不行能看到正方形。()(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态(不肯定)相同。(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行能看到(圆)。五、相识时间学问点1、1时=(60)分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瘦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
13、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起先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6、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画分针:教材P101第3题,P105第12题。六、数学广角学问点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肯定的依次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依次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依次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
14、一次竞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4、5、7能组成45、47、54、57、74、75;假如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如:0、4、7能组成40、47、70、74。七、解决问题:1、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1)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2、故事书每本4元,连环画每本7元,科学世界每本8元。(1)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钱?(2)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技书,50元钱够吗?(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15、?3、一辆公交车上原来62人,到站后下了25人,上了1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二年级数学上册学问点9数学广角1、简洁的排列和组合(1)培育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2)让学生经验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详细过渡到抽象。(3)能找出最简洁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育合作沟通的意识和有序思索问题的实力。2、简洁的推理(1)经验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断、推理的过程。(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肯定方法进行推理。(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索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
16、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学问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肯定的了解。但由于一年级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加上个人思维成长的因素,使得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主动;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静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学问驾驭的速度总是慢很多,差距渐渐拉开。但二年级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成果和学问点驾驭方面均有可能赶上优等生之列。表内乘法1、乘法的初步相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详细活动,经验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结合详细情境,经验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17、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分。(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洁的乘法算式的结果。2、乘法的初步相识(1)能依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觉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洁的乘法问题。3、5的乘法口诀(1)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验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洁的实际问题。4、2
18、、3、4的乘法口诀(1)结合详细情境,经验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2)能够发觉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育有条理的思索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3)驾驭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5、56页例5(1)结合详细情境,驾驭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依次,并能正确计算。(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培育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力。(3)培育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视察思索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觉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6
19、、6的乘法口诀(1)经验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学问动身探究新学问的思想和方法。(2)驾驭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角的初步相识1、(1)结合生活情境,相识到生活中到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相识角,并且能够分辨。(3)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2、(1)结合详细情境,直观相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2)能利用工具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3)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不进位加法1)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探究并驾驭两位数加
20、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2、进位加法1)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探究并驾驭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3、不退位减法1)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2)探究并驾驭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3)进一步培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实力。4、退位减法1)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2)探究并驾驭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21、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晰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改变,最终再用算式记录下来。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6、连加、连减1)探究并驾驭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上册 知识点 优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