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汇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汇总.doc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为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相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学问,帮助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相识线段。1、教材学问结构和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有两方面的学问,首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介于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详细的物体长度有直观的理解,所以本节课着重点应放在借助实际动手测量来帮助他们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国际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便利他
2、们以后对测量的学习和应用)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相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相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相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相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一些简洁的统计方法。这些学问储备和学习习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学问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得出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厘米和米的进率关系。(二)实力目标: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三)情感目标:1、进一步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
3、的习惯。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四、教学重、难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厘米和米。本节课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注意学生动手实力的培育,通过种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相识。五、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新奇心强,依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新奇心和学习爱好,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发觉获得新学
4、问,此外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纳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加、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六、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古代,就有了计量的须要,最初是干脆比较。比如,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便利,人们就选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依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裁缝在量一块布
5、的长度的时候,有的用脚,有的用扎。同学们看这座美丽的房子,我们想知道它有多长,也须要来量一量。(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现在我们来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有的同学选用小方块,有的同学选用三角形纸片,有的同学选用小刀,同一本数学书,他们的测量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总结出了这是因为选用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3)巩固操练选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小木块,来测量这些摆放整齐的物品。(通过运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实际测量以后,体会到测量活动中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国际同意长度单位的新知)(4)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5)练习我们统一选用小方块来作为长度单位,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度。用直尺测量
6、铅笔的长度。(设计以上两个练习,对所学学问进行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七、课堂小结在练习结束后,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充分确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出新的要求,这能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加自信念,同时又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八、课堂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践为主线,遵循详细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亲历学问的形成过程,经验了“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驾驭,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实力、情感与看法等方面的发展。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
7、的长度。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实力重点、难点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实力。教学打算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教学过程(“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简单让学生相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相识。为了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分析、抽象的实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支配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复习导入。老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
8、的长短吗?(尺)为了精确、便利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独创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沟通,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相识厘米。(1)看一看。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觉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课题)(2)比一比。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老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晰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3)相识厘米尺。我们运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
9、尺。(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相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很多学问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问储备状况。)2、用厘米尺量。(1)说一说。厘米尺上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让学生依据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总结:从0到1有1个大格表示有1厘米,从0到2有2个大格表示有2厘米(通过视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相识直尺,相识1厘米的长度。)(2)比一比。依据刻度比划出9厘米,10厘米,15厘米
10、的长度。(3)量一量。取出纸条,量一量他有多长?学生活动后汇报结果和测量方法,有两类策略,老师叙述后让学生找出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这时纸条右端对着5,表示5厘米。2、把纸条对准刻度,看占几大格就是几厘米。)分析:第2中数格子太麻烦,1要简洁。(给学生供应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4)总结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老师要提示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质疑:假如“0”刻度与纸条左端不对齐,会出现什么状况?右端所指数字与纸条实际长度不符合。三、练习巩固。(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找
11、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3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 使学生经验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2)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视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验的创建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合学生亲身经验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教学难点:培育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
12、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教法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打算: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学生打算: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教学过程 :一、 探究新知(1)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探讨,想方法,小组沟通。(2) 汇报沟通,分组活动。刚才同学们想了许多方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3) 小组沟通。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沟通测量结果。明显,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4) 质疑问难。为
13、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5) 活动延长。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
14、5表示? 让学生分组探讨,然后集体沟通。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需用统一的标准。二、 积累运用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三、 总结提升(1) 大家亲自测量了许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 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需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教学反思: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相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无疑是特别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
15、具的打算、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须要考虑重视的问题。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4教学目标:学问点:1、使学生经验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相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力。实力点:培育学生视察、动手操作的实力。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打算: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教学过程:一
16、、创设情境:师:妈妈须要买一截松紧带,须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结果。问:惊奇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假如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二、自主探究:1、相识1厘米。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觉了什么?学生视察,汇报。A、数,按依次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觉了什么?(每一大格
17、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相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量松紧带的长。三、拓展运用:1、推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1)没对准0刻度线的。(2)正确的。(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2、假如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便利,你有好的方法吗
18、?(介绍各种尺子)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爱好的物体量一量。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5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经验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2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育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实力。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育学生对数学的新奇心,增加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目标解析:创设测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中通过视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
19、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视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教学重点:驾驭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打算:课件、尺子、小棒等。教学过程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一)介绍1拃的长度。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样吗?2老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二)学生测量。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三)汇报沟通。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觉?2探讨:(1
20、)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四)统一长度单位。1学生汇报小组探讨的结果。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当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二、实践中相识厘米(一)相识尺子。平常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运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
21、同学们拿出直尺,细致视察,你能在直尺上发觉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1刻度线。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匀称。2数字。(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起先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二)相识厘米。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相识厘米。2相识1厘米。(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长度 单位 教案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