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精编.docx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精编.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生态系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实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归纳诞生态系统的概念,培育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实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及对比推断的思维实力。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动调整实力,认同爱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材及重难点分析在人教版教材中,生态系统这一部分与北师大版的有很大不同(08年前本地运用北师大版教材,这部分被支配在八年级下册),这样支配有它的好处,能让
2、学生宏观地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再带着这样的相识去学习后继的生物学学问。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下面要学习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驾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老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详细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殊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全部生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
3、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视。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是本节中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重点在于说明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各种生物的生存供应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则干脆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促进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淌。学习者特征及教学策略分析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农村初中,学生都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孩子们从小学自然课里学到的生物学问比较零碎,不成系统,在学问储备方面有所欠缺。但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里农村学生却有着城里学生无法比拟的优势。考虑到本地学生实际,本课时就只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两个学问点,利用自编的、引用“远教资源”
4、的题目刚好巩固。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及“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动调整实力”放到一下课时。教学方法探讨、沟通、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是在学生初步驾驭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生存须要依靠并适应肯定的环境,环境为生物的生存供应哪些条件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把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以下教学过程只体现第一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1、情境引入。由一小资料“迷你生态系统日益受宠”引入,分析密封小透亮球内小虾能长时间存活的缘由,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在肯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提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2、通过分析课本P
5、23“资料分析”中的两幅图所含信息,学生探讨3个小问题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在这一过程中须要依据学生实际赐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合理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同学间的竞争合作共同学习;播放三段录像片段,归纳总结诞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功能,从而完成本课时的重点之一。再利用分析课本P24图-7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借助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出食物链这一重要的学问点,这在里“远教资源”中的一个flash动画把生物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清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食物链有一个直观、感性的相识,为进一步驾驭食物链的正确写法,相识食物链的功能奠定坚实的基础。接着让学生探讨完成P25
6、“视察与思索”中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连接后用投影展示,分析其中某些生物的数量发生大的改变时其它生物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从而让学生相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并不是独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老师再利用与书上相近似的草原生态系统挂图或干脆用书上P25的图进行讲解,之后指导学生用箭头将图中的生物用箭头连接起来。例:草鼠猫头鹰,草兔狐,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等等。归纳书写食物链的要点及留意事项。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间往往相互关联形成网状联系,称之为食物网。每种生物就是这网上的一个“网结”,这个网也可以被称之为本节教材中提到的“生命之网”。4、通过课堂练习反馈学生的驾驭状况,巩固所学内容。以下
7、可作为生产者的是( )A.种植水稻的农夫 B.人工养殖的鱼C.田中的水稻 D.能使树桩腐烂的真菌分析:生物学上生产者指的是能制造有机物的生物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下列哪一项属于一个生态系统()A.黄河中的水B.黄河中的全部的生物C.黄河中的鱼D.整条黄河分析:生态系统应同时包含“生物”与“环境”两部分从“狼吃羊,羊吃草”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狼B、羊C、草D、光分析:食物链中,消费者的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生产者(一般是植物)下列能完整构成食物链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C狐狸吃兔子,兔子吃草 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狸也吃田鼠分析:食物链应起先于生产者
8、(一般是植物)据报载,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逝,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亡的主要缘由是()A.自然灾难B.天敌过多C.动物病害D.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分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亡的缘由许多,但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常是最大的。探讨表明:随着人类活动实力加大,动植物灭亡速度在加快。教学反思本课“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这一部分学问的基础,多给学生探讨、沟通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但老师要细心打算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否则学生的探讨就简单流于形式或偏离本课的重点;对教材内容涉及的实例应依据当地实际取舍或补充,由于学生家庭在生产生活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利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学生乐于接受
9、,若能解开学生心中的疑团,更能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快感;采纳“探讨、沟通”的教学方式耗时较多,课堂容量有限,而且对老师驾驭课堂实力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应合理运用,课堂上并非探讨得越多越好,否则就简单“课上热喧闹闹,课后空空荡荡”;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则应考虑其“协助”作用,不用过多不是必需的声音、动画,以免分散学生留意力,演示过程中页面的转换要合理,留给学生较充分的思索、探讨时间。生态系统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4在对有关实例
10、分析的基础上,相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需敬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重点、难点分析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老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详细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殊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全部生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视。所以,老师可以利用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在
11、了解了图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的生存还须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生存有什么影响?通过学习,建立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的观点。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旧可以以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对图中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相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养分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2、生态平衡的概念和意义是这一小节学习的另一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条典型的食物链(捕食链)的探讨,分析其中各种生物数量改变的关系,以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改变及其动态平衡
12、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的生态平衡的现象,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分析可能引起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改变的因素以及这种改变发展到肯定程度会产生的后果,相识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人类按生态规律办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打算各种系统的挂图,生态平衡破坏后对环境影响的录像。参考课时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打算:分小组调查校内中的生物。尽自己所能相识校内中的生物并记录它们的生存环境和主要特点。调查时应留意,视察对象不仅为地面上生长或栖息的生物,还包括地下生活的各种生物以及依附其它生物而生存的各种生物。调查结果整理后供上课时探讨。2复习上一节课教学内容:以教材P。150图V14为例提问
13、,图中老鼠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3引入新课,探讨什么是生态系统。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依据教材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进行探讨。(1)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有关系?(3)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须要哪些条件?(4)在小麦成熟时,为了防止鸟吃小麦的种子,对这些田地加网,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小结:从探讨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生物。各种生物之间有着肯定的关系。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除此之外,生物要生存下去,环境中还要满意生物所须要的各种非生物因素。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
14、行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肯定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依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4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探讨:(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内视察时看到的生物。老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依据其养分方式写在黑板上。如:(2)校内中这些生物的养分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点。(3)以校内为肯定的地域,在校内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产者。各类动物不能
15、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为消费者。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分解者。探讨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5)分析教材P152图vl5“湖泊生态系统”、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可以用P153图V16表示。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应当包括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生产者(如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等)5“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
16、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学生将P。151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如:植物昆虫食虫鸟鹰植物吃草籽的鸟鹰植物兔鹰小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往往相互关联,形成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如P。153图Vl7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问: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也占有肯定位置。依据我们知道的人类的生物学特点,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6关于“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老师可以利用以上的食物链中几种生物的数量的改变来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如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这条食
17、物链中的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为什么?从总体的量上看,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2)假如有人大量捕杀鹰,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改变?若大量捕杀食虫鸟,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3)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4)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中,狐和蛇大量迁出,会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的数量?为什么?小结:生态平衡的概念:在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改变的。生物的生与死,迁人与迁出都会影响生物数量的改变。但是生态系统发展到肯定的阶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读书P
18、154155,探讨:(1)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什么?(2)这种平衡关系会不会被破坏?结合录像说明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对环境的影响,特殊是人类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即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破坏,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以及人类自己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问: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交往中应当留意些什么呢?7本课小结:生态系统是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各种非生物因素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生态
19、平衡。在生态系统中,人类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需敬重生态系统这一规律,树立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小资料1食物链的几种类型:(1)捕食链:捕食链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食物链形式。它是由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捕禽与被捕食的关系形成的。如植物昆虫蛙蛇。(2)寄生链:寄生链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营寄生生活的生物之间存在的养分关系。哺乳动物为营寄生生活的昆虫寄生,寄生的昆虫又可能成为原生动物的寄主。如鹿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3)腐生链:腐生链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行缺少的部分。腐生链指营腐生生活的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在不同生物尸体的分解过程
20、中形成的相互联系。如动植物尸体为土壤中蚯蚓分解,蚯蚓死后可被营腐生生活的真菌或细菌分解。2澳大利亚的“三害”:澳大利亚的三害是指野兔、蛙和仙人掌。这三种生物如何成为澳大利亚的“害”?先谈谈野兔。在二百多年前,澳洲大陆没有什么家畜和家禽,也没有兔子。兔子和其它家畜一样是从国外引进的。1859年,墨尔本动物园引进了24只欧洲家兔供人观赏。1863年,动物园遭到火灾,关兔子的木笼被烧,幸存的兔子逃跑于旷野,在澳洲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快速繁殖,最终变为野兔。五六十年后,野兔破坏庄稼,危害牧场,成为澳大利亚的一害。澳大利亚种有大量甘蔗。为歼灭危害甘蔗的一种甲虫,澳大利亚从国外引进了一种体重可达三四斤重的蛙。
21、未曾想到,这种人类的挚友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却成为人类的敌人。这种“新移民”很快帮助农夫歼灭了甘蔗田里的甲虫。但是,歼灭了害虫后,这种蛙就大吃起益虫。除了益虫,它们还吃纸团、硬纸板、烟头等等。它们还能从肛门喷出一种毒汁,这种毒汁不仅损害人,还会使猫、狗、小牛、小羊毙命。仙人掌,一种欣赏植物,在非洲它是大自然的宠儿,它可以在贫瘠的土地上坚韧的生长。当它们被引进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上时,它们到处扩散,侵占土地,以至一些肥沃的土地被它们侵占不能种植牧草和庄稼,被农夫称为“恶魔”。所以,人类处在生态系统中,要特殊留意维持生态平衡。随意的破坏,盲目的“引进”,管理的失当,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22、3本节课是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其次章“生物圈是全部生物的家”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对其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说明。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本书第1章“相识生物”和第2章“生物圈是全部生物的家”中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学习的基础,学生学习本课不仅是对以前学过的内容的接着,也是以后学习内容的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上好这节课更是重中之重。1、 教学设计思路基于学生对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对生物生存供应了基本条件以及“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和“植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系统 教学 设计 精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