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精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一、 以嬉戏教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是小学生的天职。南宋朱熹说过 “ 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 ”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问的爱好”。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更加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学习爱好已成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核心因素。而嬉戏是学生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 ,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教学学问用嬉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嬉戏过程中学习巩固新学问。本人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中,一起先就运用猜谜嬉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他们兴奋起来。在嬉戏里渗透解决应用题的两要素“两条件,一问题
2、”,为例题教学做了铺垫。二、以 “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探讨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学问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老师要擅长捕获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须要,从而使学生能主动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三、 以“生活阅历”的借助,思索数学问题 一切科学学问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学问与学生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在肯定程度上,学生生活阅历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阅历
3、,让学生去学会思索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育学生的数学实力。上下车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孩子同样也有上下车的阅历,当生活阅历被挖掘时,学生会发觉“数学就在我身边”。 在小学数学教化教学中走生活化道路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任务,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学问运用到各种详细的生活情境中,把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分辨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
4、物体所在方向。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学问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教学重难点: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分辨其余七个方向。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2、找寻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学问。二、谈话导入(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日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内中的操场上,打算接着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学问。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运用方法,增加民族骄傲感。(出示指南
5、针图)由学生汇报沟通预习1收集的资料,老师赐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独创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独创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依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2、依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内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相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内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归纳:
6、从“东”动身,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动身,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4、找出校内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四、巩固运用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探讨后制成方向板。 北2、利用方向板分辨教室中的八个方向。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4、练习二第1、2、3题。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五、全课小结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沟通预习2:生活中什
7、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学问。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说”为主。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提问和描述,多数学生都达到了训练的要求。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着肯定的问题,课中我比较重视让学生描述图中的路途,对于让学生应用所学学问描述生活中的路途还不够。在下节课教学时,要将看图描述路途与描述生活中的路途结合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3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含义、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初步用乘法解决简洁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找寻方法及解
8、决问题,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实力。本节课我接着尝试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两道有联系的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不仅唤起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记忆,更为后面的两步解题做好打算。在探究新知时,我设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新知,激励他们开动脑筋、仔细思索、找出不同解题方法。学生们在沟通碰撞中很快就找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即:方法一:先求出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的人数。算式:108=80(人)803=240(人)或1083=240(人)方法二:先求出3个方阵一行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8行的人数。算式:310=30(人) 308=240(人)或 3108=240(人)方法三:先求出3个方
9、阵一列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10列的人数。算式:38=24(人) 2410=240(人) 或 3810=240(人)在学生重点汇报完几种不同方法以后,我并没有急于结束此题的教学,而是让学生思索:通过刚才的探讨,你有什么新发觉?问题一出,原本喧闹的教室立即变得宁静下来,学生们都在思索。很快就有学生发觉:同样是一道题目,由于我们起先选择的信息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这对于以后用多种方法解题是多大的一个启示啊!从课题效果看,我发觉多数学生在叙述完解题思路后的答题更清晰、正确。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4比大小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相识分数中的一部分。分数大小比较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三年级
10、要学习的比大小主要是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同分子分数(分子是1)大小之间的比较。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要到五年级才能系统学习。本节课教材要求分三步进行教学: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比较阴影部分大小比较分数大小。这样支配的目的是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时,可以联想到图形的大小,这对学生理解分数大小的关系将会有较大的帮助。由于是初次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所以本课要求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摆一摆”“涂一涂”等活动,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大小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比较简洁分数大小的过程,积累一些初步的阅历。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首先,从班上的人数比较入手:“孩子们
11、,我们1班有多少人哪?”“40人。”“二班有45人,45和40谁大呢?”“当然是45大哦!”“4540,这是两个整数的比大小。”“你们的数学书本是多少钱?谁能说出一个小数和6。14比大小?”“5。56。14”“整数能够比较大小,小数能够比较大小,你们说,分数能够比较大小吗?今日我们就来探讨分数的比大小。”由整数、小数比较大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思索的爱好,分数怎么比较大小呢。二、建构模型,说明应用(一)、看图比大小,建立“形象比较”的模式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先出示:3/4和1/4谁大呢?让学生揣测,学生有的说3/4大,有的说1/4大,还有的学生静默无声。于是让学生拿出课前打算好的正方形自己动
12、手折一折,先分4份,再分别涂上颜色,同桌之间比一比大小。折完后,再请学生来说谁大。“3/4和谁大呢?你怎么知道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1:(拿着折好的圆形纸片边比划边说)把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比3份少,所以1/41/4。学生3:我用长方形折的3/4和1/4,两个图形对比,1/43/4。刚好确定学生的比较方法及说明,出示一组同分母的分数比较大小巩固。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太好了,同学们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了,现在老师有道难题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调皮和笑笑在争吵1/4和1/2谁大?你们来说一说。”请学生个别答,记住猜错的学生。请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再比一比,在组内先验证自己的结论,然
13、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前演示。“你们比较出的结果是什么?”(有意识请猜错的学生说)(二)、理解分数,建立“意义比较”的模式做“试一试”第(2)题1、演示课件2、学生独立做题,师巡。3、指名学生汇报答案,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图形各涂几格和比较的理由。探究比大小的两个分数的特点,进行分类1、演示课件,出现六组分数和对应的图2、那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大家探讨一下。3、组织小组发言,归纳出比大小的两个分数可以分为两类:有分母相同的,还有分子都是1的。(三)、说明应用1、演示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归类编排题2、组织学生做题,师巡察。3、同桌沟通比大小的方法和答案。4、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全班反馈。
14、(四)、发觉窍门,建立“法则比大小”的模式1、你们能不能不涂色干脆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呢?让我们边做题边找寻答案。2、演示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混排题。3、这么多题,要比比谁最细心,老师巡察。4、小组汇报答案。引导学生说出“分母相同时就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和“分子相同时就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课件出示)5、用你们的方法来比比1/2、1/8和2/7、2/56、课件演示验证。(五)嬉戏:拿小棒:老师拿了全部的3/10,老师拿了几根?你要拿得比我少,应当怎么拿?同桌两人玩一玩。要说出拿出了全部的几分之几?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拿的?三、小结今日
15、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在本课分数大小比较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小于10);二是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由于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学问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初步相识的基础上的。通过比大小这一课,进一步初步相识分数。本课时分数大小比较主要借助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让他们感受比较简洁分数大小的过程,积累一些初步的阅历。其实,在本课的教学中蕴涵着三种分数比较的方法,即三种比较模式。1、看图比较大小,建立“形象比较”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我采纳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全的模式中包含三个比较环节: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比较阴影部
16、分的大小比较分数大小,教材给出的教学情景的目的也是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学生在比较时,可以联想到图形的大小。所以我把例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究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我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看到的图形,想到的理由进行沟通。2、理解分数,建立“意义比较”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说出填分数的理由和比较分数大小想法,再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图形各涂几格和比较理由,然后依据分数的概念得出结论。在探究比较中,留意比大小的两个分数的特点,进行分类:同分母和分子都是1的分数。这一部分不是由老师教给学生,而是由老师引导、激励,启发学生自己去视察,思索,推理,归纳。3、发觉窍门,建立“法则比较”的模式在这里
17、,应特殊重视学生的视察实力和思维实力的培育。使学生自己去视察、思索和推理,最终归纳出:分母相同,比较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小;分子是1(分母相同),比较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的法则。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供应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关注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关注孩子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相结合,关注孩子对学习过程的经验和体验。老师要关注孩子学问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情感看法和价值观,要给孩子以富有特性的评价,激励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念。这样我们的数学将不再枯燥,让我们的数字会跳动,图形会唱歌,我们的数学从今富有朝气,充溢乐趣。小学数学三
18、年级下册教学反思5铺地面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的内容,对于面积的含义学生较难于理解,并且很简单和周长弄混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相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基础上引发本课内容,这样有助与学生以后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讲这节课时,我注意学生的动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在练习本上分别自己剪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亲身、直观地去感受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学生都能够在本上画的出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要比用眼睛看有更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我主
19、动引导学生通过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画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个1平方厘米,从而总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之后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进率,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进率也是100。在相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时候,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太大了,但是为了能让学生能够理解,我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相关实例,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纳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破了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间的关系,先让学生通过计算面积总结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规律很简洁地总
20、结出1平方米与100平方分米的进率关系。练习有由浅入深,结合身边的事物,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实践应用。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进行数学学问的探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6“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学生对这部分学问早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阅历。学生在幼儿时期就会对两个商品的价钱的凹凸进行比较,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并且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相识”,会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但是,我依据自己的教学阅历以及对学生进行的学情分析,发觉学生的正确率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
21、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因此,我这节课主要明确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留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肯定就大,这也是小数大小比较的难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71、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会沟通在实践活动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学会合作与沟通。在小组制作年历的活动中,老师留意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引导他们依据自己的特进步行分工合作,如教材上展示的“谁设计花边”“谁写每一月份的日期”“谁标重要节”等。另外,在制作活动完成之后还进行了制作成果的展示与沟通,在展示中,学生既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又可以观赏、借鉴别人的优点,培育了承认他人、向他人学习的意识。
22、2、留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体验了年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老师的提问“你们的年历还能做什么”,引起学生的探讨与思索。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8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溢了视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沟通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学生相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数学学习中,老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注意学习发展的数学学习应当供应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主动参加。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视察、描述、操作、猜想、试验、思索、沟通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
23、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建”,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气,促进数学的学习。在这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猜想?感知?体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的主动活动为主,在活动中深刻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在本节课的三个重要环节:理解面积的意义、比较面积的大小、相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我分别通过活动体验、视察比较和猜想这三种主要的数学活动来学习这三方面的内容,起到很好的效果,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新理念。但这节课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1平方厘米的教学中,在学生猜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后,我出示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并快速地出示课件中“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
24、积是1平方厘米”,接着立刻就让学生想象用1平方厘米去测量桌面有什么感觉?学生是也可以立刻想到1平方分米,但对于1平方分米的理解,学生还是靠着感觉在讲,而没有用对1平方厘米的感知来相识1平方分米,这就是我在出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时,没有加以说明,没有让学生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使学生没有建立起“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回想试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由于对1平方厘米讲得比较清晰,学生就能很快得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在多次试教与正式上课后,我深刻体会到学生是“活”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9估算是
25、指在不须要精确计算的状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实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存在问题: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学生的生活阅历匮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机会,所以普遍觉得估算没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要用估算。为此,只有明确要求估算时,他们才进行估算,没要求时一律精算,他们觉得精算更牢靠,更有平安感!简言之,就是因为缺乏在详细情境中的估算体验,所以造成估算意识的淡薄,当然估算意识的培育非一时而蹙的,须要有长期的体验,才能渐渐培育起学生的估算意识。1。从生活实际
26、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2。从学生已有学问阅历动身,给学生创设思索与沟通的空间。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加强估算,激励算法多样化”。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究,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出示题目:激流勇进票价6元,我们全班(56人)玩,大约付多少钱?选择并说明理由:学生在尝试中发觉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个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学生通过仔细的思索与合作沟通慢慢得出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究估算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体会了计算的用处,
27、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子。课堂中上不足之处:对那些内向不喜爱发言的同学关注不够,在合作沟通中,参加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须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阅历,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0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在设计支配练习题时,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细心支配,在设计练习时必需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这是一堂计算课,目标是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相识,激发学习爱好,提高计算实力,并培育学
28、生仔细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在探究检验过程中我一共支配了4道题:3112231341213412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学问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主动主动更有爱好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学问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驾驭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惶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行怕,也只不过是旧学问的重新建构。在教学的过程
29、中我也发觉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日其次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相同数位的对位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因而导致课堂时间短缺,并且出现了许多重复教学的状况。我想有了失败,才会去找缘由,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在反思中不断磨练自己。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1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驾驭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而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须要借助肯定的想像力。因此我在教学中留意选取了和学生生活亲密联系的素材
30、,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景中感受时间。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单位,教学时,我把教材上供应的几幅有意义的日子的图片制成投影片,一张一张给学生出示,先让学生视察,再说一说呈现的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的什么时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申奥胜利、植树节、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数学学问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培育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护环境的意识。把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学问的活动和思索空间。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学中,
31、我留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学问的平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如视察年历时,让学生思索“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索、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和身边的教化资源的作用。在教学24时记时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老师充分运用钟表模型和课件演示或学具,加强了对钟面的视察操作,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从而理解了24时记时法。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绝大部分学生对年、月、日学问有了充分的理解,学习爱好也很高。但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在视察、操作、合作沟
32、通过程中老师组织不够,少数学生没有打算一张年历,老师也没有打算,只是课件出示了年历,学生视察不清,稍有些混乱,今后要加以改进。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2今日教学了面积单位一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相识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学问,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供应了思维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实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 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入,到关注学生的主体参加,在教学时注意呈现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让
33、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让学生经验数学学问形成的过程。一节课下来,收获许多,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1、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加意识。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需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景和感爱好的事物动身,为他们供应视察和操作的机会”。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自不待言,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反馈热忱空前高涨,他们学习、探究学问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
34、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这样的学习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2、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断探究,沟通中构建学问。1平方厘米的教学,我采纳有效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小正方形,引导学生相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计量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时可以用平方厘米。通过平方厘米的教学,我引导学生从平方厘米的名称中,通过个人独立思索、小组探讨沟通创建出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并类推出它们的意义。这样教学是一个大胆的实践,运用相关旧知去促进新知的学习,全部学生都主动参加到了学习过
35、程中,在这一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培育了学生的创建实力,而且培育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主动迁移的学习实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经验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阅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胜利的乐趣。本课中,我设计了“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你感爱好的物体表面的面积”这一开放性活动。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充溢了爱好,他们不仅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还会主动和他人合作,从中驾驭了测量的技巧。下课了,我的心情难以安静。我还沉醉在孩子们兴奋、欢乐的活动中,课堂上他们高举小手、活跃激烈的表情让我难忘。我在思索如何上好数学课,尤其是怎样体现“做数学”、 如何尽可能使每个活动更充分、有效。这
36、些都值得自己要好好的思索。我想,每一位老师都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思索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增加更多探究胜利的喜悦!这样的教学才是扎实有效的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3这节课设计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视察、猜想、估测、操作等活动,在多次的比较中,使学生逐步清楚对面积的相识。一、让学生经验体验的过程 。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感知并形成表象。动手操作也是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有力保证。这节课每个人都铺了树叶和硬币,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特别深刻的,记忆特别久远。二、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有任务感随着学生年
37、龄的增长,只是用几个简洁的故事,动画来吸引学生已经不奏效了,更多的学生须要的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一种解决问题的责任。这一节课的问题就是:怎样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经验干脆看比大小,重叠后比大小,铺纸条比大小,铺正方形比大小等,正是在比大小的过程中理解了面积的意义。三、为学生供应探究和探讨的空间在比较一块长方形和一块正方形面积的大小时,给了学生充分探究和探讨的空间和时间,最初学生想出许多方法但比较麻烦,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接下来他们就思索和实践更好的方法,这个过程正是他们探究和探讨的过程,由于每一次铺完都有新的发觉他们探究的爱好也就更高了。四、让学生感悟和体会由不
38、严谨到严谨,由近似到精确的过程。在学生感知面积大小时,让学生动手操作,起先用不规则图形树叶铺,到后来用规则图形正方形来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验了一个由近似到精确的比出面积大小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学习也是一个由不严谨到严谨,由近似到精确的过程,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4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相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支配的。教材是通过学生熟识的分米、米的学问,揭示了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练习中学生在小数表示的意义和小数的写法上还是出现了混淆。我觉得这是学生相识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在作业上简单出错的地方,还是须要通过练习来解决。教材先支配相识整数
39、部分是0的小数,再相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终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初步分成了四部分,先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为什么学习小数,学习小数有什么作用,接着在视察对比中理解零点几的小数意义。其次部分,则在商店中进行把几元几角换成元作单位的过程,引出几点几的小数,并让学生进行相互间的换算。第三部分,让学生自学书本上关于小数的学问,让学生沟通读懂了哪些学问。第四部分则是把前三部分整合在数轴上总结练习,感受整数和小数的区分,并在数轴上找到小数从而理解小数所表示的含义。练习的支配有层次,每个练习的支配也都有它的目的性,讲评时也应当留意轻重缓急,能有重点的进行评讲。通过反思,我发觉孩子
40、的状况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去,要针对孩子的不怜悯况进行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5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空间形式上经验“从线到面”的一个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起先,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从前学问是抽象的、生疏的。教学本课后,一些学生对面积的意义、面积的单位有了粗浅的相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相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相识的,在教学中我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动手实践,组织了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猜一猜、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本节课我认为对于“面积”这个概念的揭示还是比较胜利,学生在一系列用手摸身边熟识物体的表面及体验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对比)的活动中,已经建立了“面积
41、”的表象。在教学面积单位定义为何种形态、尺寸的图形时,我依据教材提示的思路,一步一步绽开。但是在提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任务后,没有组织学生小组探讨,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采纳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哪个部位又是1平方分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自不待言。但是学生的反馈热忱并没有我预料的那么高涨,这或许是和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有关。在教学中我应尽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表面的大小的相识,增加学生的形象记忆,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相识。同时也可让学生估算一下生活中物体的面积的大小,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但是我在我在教学中没有体现这一环节,没有使得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总而言之,这节课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是不够大胆的放手给学生发觉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留意改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