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爱唱歌的小麻雀例文.docx
《小班语言教案:爱唱歌的小麻雀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语言教案:爱唱歌的小麻雀例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班语言教案:爱唱歌的小麻雀小班语言教案:爱唱歌的小麻雀1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麻雀关爱同伴的美妙情感,帮助别人的真正欢乐。2、大胆表演小动物们的对话,理解词语“又”、“接着”。3、让幼儿欢乐地参加故事表演中。打算:自制图书、故事录音、头饰。过程:1.引出活动,提高幼儿听故事的爱好。(1)出示图书,展示用大树做的封面,并介绍故事名称。(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揣测故事可能会讲些什么?2.理解故事内容。(1)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并描述故事。(2)提问:“谁住在大树的最上面?”“谁住在小麻雀的下面?”“谁住在大树的最下面?”(3)提问:“谁不让小麻雀唱歌?”“为什么呢?”3.师生合作讲
2、解并描述故事。(1)老师一边放慢速与幼儿合作讲解并描述故事,一边观赏图书。(2)幼儿有表情的仿照小动物的对话,并初步理解词语“又”、“接着”。(3)分析探讨:小麻雀可喜爱唱歌了,现在不能唱,谁能帮帮它想个好方法!4.听录音进行故事表演。(1)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2)小麻雀告知大家:挚友应当相互关切、相互帮助。别人得到欢乐,自己更欢乐!5.延长活动:小麻雀为大家唱歌,大家为它伴舞。6.小麻雀恋恋不舍地向大家告辞。活动反思: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溢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洁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渐渐获得一份情感
3、的愉悦,从而延长为内化的行为。托尔斯泰指出“胜利的教学须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老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实行恰当的教学手法!依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废旧挂历,通过翻阅自制的绘本书,吸引幼儿的留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上、下空间方位,从而让幼儿有爱好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动物的对话,感受愉悦情感。最终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育幼儿移情意识,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关爱挚友的美妙情感。小班语言教案:爱唱歌的小麻雀2活动目标:1、依据图片内容参加故事讲解并描述,重点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2、感受故事中关爱挚友的美妙情感,培育移情意识。3、情愿在集风光前自然地表述
4、。活动打算:1、大幅背景图大树,“爱唱歌的小麻雀”字条。2、小麻雀、猫头鹰、小猴子、小松鼠、小鹿等可操作的动物图片。3、故事录音爱唱歌的小麻雀,录音机。活动过程:1、引题。师: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住着很多小动物,让我们去看看它们吧!(展示图景)2、初步了解故事。(1)出示大树,并根据故事中各动物的位置将动物卡片贴上。(2)师:小挚友们看,就是在这棵大树上发生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爱唱歌的小麻雀。(3)提问:刚才老师说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请幼儿回答,同时出示题目的字条贴在图景的最上面,请幼儿跟读。3、理解故事内容(1)老师边引导幼儿视察图片,边完整讲解并描述故事。(2)提问:谁住在最上面?它喜爱
5、干什么?它的下面住着谁?(依次将各个动物的上下关系理清)请幼儿将此位置反复进行描述。4、探讨。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1)观赏故事录音一遍。(2)探讨小结并学习动物的语言。师:刚才小麻雀问猫头鹰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刚才小麻雀问小猴子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刚才小麻雀问小松鼠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3)师:小麻雀那么喜爱唱歌又唱的那么好听,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探讨(轻轻地唱,到别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觉等等)(4)师:什么时候小麻雀可以在大树上唱歌呢?5、师:那我们一起和小麻雀等小鹿醒来吧。老师用睡醒的小鹿图片来替换睡觉中的小鹿。师:咦,小鹿醒了,我们和小麻雀一起唱歌给小鹿听
6、吧。6、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歌表演。7、谈话。 师:今日我们听了一个什么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小挚友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结:我们要关切、爱惜身边的小挚友,上课的时候要仔细听,不去影响别人,迟到的时候先在老师门口等老师上完课,不影响大家;中午睡觉假如睡不着的话不要去和别人讲话,小便轻声告知老师等。小班语言教案:爱唱歌的小麻雀3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的情感。2、在情感体验中,学说故事中简洁的对话。3、能大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声音嘹亮。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5、引导幼儿细致视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活动打算:电脑课件、麻雀头饰一个、扮家家录音带活动过程与指导:1
7、、带幼儿进入教室,引出主题。老师:“小挚友们,我来扮演麻雀妈妈,你们当我的麻雀宝宝好不好?”幼儿回答。老师:“现在妈妈可想听你们唱歌了,你们唱歌给妈妈听吧。”(配课老师放录音带)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2、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重点)(配课老师:“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同时,停止音乐)老师和幼儿停止表演。老师:“是谁在说话?为什么不让我们唱了呀?”(屏幕出现猫头鹰)老师:“咱们去问问猫头鹰吧”老师带领幼儿:“猫头鹰,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猫头鹰:“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挚友”老师:“下面的挚友?下面的挚友是谁呀?”幼儿猜想。(屏幕出现小猴子)老师:“我们问问小猴子”(引导幼儿主动发问)老
8、师带领幼儿:“小猴子,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小猴子:“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挚友”老师引导幼儿仿照小猴子:“小猴子是怎么说的?”幼儿仿照。老师:“下面的挚友是谁呀?”(屏幕出现小蝴蝶)老师:“我们再问问它吧”(引导幼儿主动发问)老师带领幼儿:“小蝴蝶,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小蝴蝶:“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挚友”老师引导幼儿仿照小蝴蝶:“它是怎么说的?”幼儿仿照。老师:“下面的挚友是谁呀?”(屏幕出现小松鼠)老师:“快问问它吧”(引导幼儿主动发问)老师带领幼儿:“小松鼠,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小松鼠:“是呀,是我不让你们唱的?”老师引导幼儿:“问问它为什么呀”幼儿提问:“为什么不让我们唱了”小松鼠:“你
9、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老师:“小松鼠让我们去看看,我们看看究竟是怎么了!”(配课老师仿照“呼噜呼噜”的声音,然后屏幕出现睡觉的小花狗)老师:“啊!怎么了”引导幼儿回答:“小花狗在睡觉。”老师放低音量:“那我们应当怎么办呢?”(引导幼儿主动想方法)老师:“好吧,我们不要吵醒小花狗”带领幼儿带一旁围坐下来,老师:“那么妈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3、老师讲故事爱唱歌的小麻雀,并提问。提问:(1)“故事中都有谁呀?”(2)“小麻雀是怎么问它们(按故事中依次逐个问)?”(3)“是谁不让小麻雀唱歌了?它为什么不让小麻雀唱歌了?”(4)“小麻雀是怎么做的?”(5)“你们喜爱这只小麻雀么?为什么?”(6)“你们
10、觉得在什么时候也不应当大声讲话?”4、老师总结。老师:“可是现在妈妈可想听你们唱歌了,那我们静静到别的地方去唱吧。”带领幼儿离开教室。附:故事爱唱歌的小麻雀在高高的树顶上,住着一只爱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声可好听了,小动物们都喜爱听。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树顶上,大声地唱起了歌:。突然,从下面传来一个声音:“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吗?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问明白”。小麻雀往下飞,望见猫头鹰问:“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猫头鹰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挚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又往下飞,望见小猴子问:“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猴子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挚友不
11、要你唱。”小麻雀接着往下飞,望见小蝴蝶问:“小蝴蝶,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蝴蝶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挚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再往下飞,望见一只小松鼠问:“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松鼠说:“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小麻雀惊奇地问:“为什么呢?”小松鼠说:“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小麻雀飞到了树底下,呀!大树下一只小花狗正在睡觉呢。小麻雀不唱歌了,轻轻地飞回树顶,宁静地等着等着。它想:“等小花狗醒来了,我要为她唱一支最好听的歌。课后反思:结合平日对小班幼儿的视察不难发觉,他们在说话时,不太会限制音量,有时很大声,经常会影响到别人,之所以选择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溢关爱之情的温
12、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洁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渐渐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长为内化的行为。同时,小班孩子对四周环境具有新奇心,尤其对小鸟、小乌龟、小兔子等动物充溢了关爱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语表达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单一、个别小挚友还出现不情愿说等现象。为了激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依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阅历选择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让他们在喜爱的角色中更加激发孩子其说的愿望。依据幼儿园教化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激励幼儿大胆清晰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理解和体验”依据这一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目标。
13、首先从认知目标中让孩子理解故事,通过图片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其次在实力目标中培育孩子依据图片内容参加故事讲解并描述,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最终在情感目标中感受故事中关爱挚友的美妙情感,培育移情意识。在活动中我让孩子重点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同时突破难点让孩子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托尔斯泰指出“胜利的教学须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老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实行恰当的教学手法!依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废旧挂历,通过翻阅自制的绘本书,吸引幼儿的留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上、下空间方位,从而让幼儿有爱好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动物的对话,
14、感受愉悦情感。最终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育幼儿移情意识,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关爱挚友的美妙情感。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很流畅,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平常孩子还要活跃,在这节课中还须要提高孩子的互动性,让全体孩子都能更加大胆的去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同时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嬉戏,让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嬉戏中显得更加活跃。小班语言教案:爱唱歌的小麻雀4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挚友的美妙情感。2、情愿在集风光前较自然地表述。打算:1、用旧挂历自制的有层次的图书,可粘贴操作的动物卡片。2、利用图书的封面、封底绘制一棵大树。3、故事录音。过程:一、第一遍听故事1、初步了解故事(1)出示图画
15、书,展示用封面、封底制作的大树,并介绍故事名称。(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猜故事可能讲些什么。2、理解故事内容(1)边引导幼儿视察画面,边完整讲解并描述故事。(2)提问:谁住在最下面?它的下面是谁?谁住在最下面?小松鼠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歌?二、其次遍听故事1、展示图书打开图书,让幼儿了解书的结构,然后将动物卡片分别贴在不同的页码上,合上书。2、 合作讲解并描述老师放慢速度讲解并描述,故事对话部分留给幼儿讲解并描述。分析探讨提问:小麻雀可喜爱唱歌了,可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什么时候小麻雀才能唱?三、第三遍听故事1、播放录音故事。2、引导幼儿静静的等待小鹿醒来,在结尾时,用醒来的小鹿形象调换
16、熟睡的小鹿形象。3、带领幼儿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歌、跳舞。以小鹿的口吻感谢懂得关切别人的小麻雀和小挚友们。小班语言教案:爱唱歌的小麻雀5活动目标1.依据图片内容简述故事,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2.感受故事中关爱挚友的美妙情感,培育移情意识。3.情愿在集风光前自然地表述。活动打算1.图片:小麻雀、猫头鹰、小猴子、小松鼠、小鹿等。2.故事录音爱唱歌的小麻雀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老师: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住着很多小动物,让我们去看看它们吧!二、初步了解故事。2.出示大树,树上有故事中的各动物。.老师:小挚友们看,就是在这棵大树上发生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爱唱歌的小麻雀。二、理解故事内容1
17、.老师边引导幼儿视察图片,边完整讲解并描述故事。2.提问:谁住在最上面?它喜爱干什么?它的下面住着谁?(依次将各个动物的上下关系理清)三、探讨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1.观赏故事录音一遍。2.探讨小结并学习动物的语言。-小麻雀问猫头鹰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小麻雀问小猴子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小麻雀问小松鼠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3.老师:小麻雀那么喜爱唱歌又唱的那么好听,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探讨(轻轻地唱,到别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觉等等)4.老师:什么时候小麻雀可以在大树上唱歌呢?5.老师:那我们一起和小麻雀等小鹿醒来吧。老师:咦,小鹿醒了,我们和小麻雀一起唱歌给小鹿听
18、吧。四、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歌表演。五、谈话。1.老师:今日我们听了一个什么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小挚友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2.小结:我们要关切、爱惜身边的小挚友,上课的时候要仔细听,不去影响别人,迟到的时候先在老师门口等老师上完课,不影响大家;中午睡觉假如睡不着的话不要去和别人讲话,小便轻声告知老师等。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什么动物吃什么幼儿园小班教案活动目标1.初步驾驭动物的不同叫声、动作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2.喜爱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表现小动物的叫声和食物。活动打算1.头饰:小猫、小鸡、小鸭、小山羊、黄狗等每人一个2.图片:牛、马、兔子等。3.小鼓一面活动过程一、嬉戏:什么动物走来了1.老师:今
19、日来了几位小客人,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挚友,你看是谁来了?”(请一名小挚友带小鸡的头饰,仿照小鸡的动作走出来)2.老师:看!谁来了?小鸡怎样叫?小鸡喜爱吃什么?小鸡和妈妈(老师)一起走,捉虫子吃。老师敲小鼓,有节奏的说: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将小虫子的图片贴在小鸡的旁边。(以此类推,请不同的小动物走出来,和幼儿一起仿照动物的动作、叫声;并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述)二、嬉戏:小动物出来玩1.摸口袋老师把小动物的头饰、玩具、图片装在口袋里,请幼儿来摸动物,拿出后,老师依据图上的动物问话,幼儿集体回答。2.小动物出来玩请幼儿自己选一种动物的头饰,听动物的叫声,仿照的动作,出来找喜爱的食物吃,
20、并运用儿歌的有节奏的语言描述。如:出示小鱼的图片带小鸭子、小猫的头饰的幼儿就学小鸭子、小猫的样子,走出来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三、创编儿歌1.老师:今日,小挚友都知道什么动物吃什么了,现在老师把你们说的话变成了一首儿歌,你们听: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老鼠;小山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2.幼儿跟老师一起学说儿歌,复习巩固小动物吃的食物。小班语言教案:会响的小路活动目标:1、大胆想象并尝试表达小动物和风儿经过会响的小路的情景。2、享受倾听树叶发出声音的乐
21、趣,萌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打算:1、视察过落叶的颜色,踩过落叶。2、教学挂图,故事磁带或CD。活动过程:一、会响的小路1、完整倾听故事一遍。2、老师和幼儿共同探讨:这条小路为什么有声音?二、谁走过小路1、结合挂图,分段观赏故事。说说谁走过小路,发出什么声音。2、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小动物走过树叶小路的声音。(踢踏踢踏,吱嘎吱嘎,)3、小刺猬对风儿说了什么?4、为什么风儿要踮着脚尖轻轻跑过小路?三、走树叶小路1、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的树叶小路。幼儿一边踩树叶,一边留意倾听树叶发出的声音,仿照故事中的角色,表达“踢踏踢踏”等情景。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树叶小路上还有谁会来?会发出什么声音?活动建议:1
22、、在现场情景的诱导下,幼儿对“树叶小路上还有谁会来”这一问题特别乐意联想和表达。由于小班幼儿实力有限,老师应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如“小鸭走过小路,踢踏踢踏”,“小羊走过小路,的笃的笃”等,尽可能让幼儿在自主表达的基础上体验胜利。附:会响的小路树林里有一条小路,路上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小刺猬走过小路, 像在漫步。小白兔走进小路,踢踏踢踏 像在跳舞。小蚱蜢也跳进小路,他在树叶上摇啊摇,吱嘎吱嘎 像躺在摇床上做着甜甜的梦。风儿来了,小刺猬拦住风儿:“你别刮走路上的树叶,树叶的声音多好听呀!”于是风儿踮着脚尖轻轻跑过小路(依据王晓明的同名故事改编)儿歌秋叶幼儿园小班教案活动目标1.从儿歌中感受秋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班 语言 教案 唱歌 麻雀 例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