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精编.docx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精编.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必修三学问点总结1内分泌系统学问点:1、甲状腺:位于咽下方。可分泌甲状腺激素。2、肾上腺:分皮质和髓质。皮质可分泌激素约50种,都属于固醇类物质,大体可为三类: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等。他们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和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使肝脏将氨基酸转化为糖原;并使血糖增加。此外还有抗感染和加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脱氧皮质酮等。此类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汲取,抑制对钾的重汲取,因而也促进对钠和水的重汲取。髓质可分泌两种激素即肾上腺素和甲肾上腺素,两者都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功能也相像,主要是引起人或动物兴奋、激烈,如引起血压上升、心跳
2、加快、代谢率提高,同时抑制消化管蠕动,削减消化管的血流,其作用在于动员全身的潜力应付紧急状况。3、脑垂体:分前叶(腺性垂体)和后叶(神经性垂体),后叶与下丘脑相连。前叶可分泌生长激素(191氨基酸)、促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199氨基酸)。后叶的激素有催产素(OXT)和抗利尿激素(ADH)(升压素)(都为含9个氨基酸的短肽),是由下丘脑分泌后运至垂体后叶的。4、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可分泌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制因子等。5、性腺
3、:主要是精巢和卵巢。可分泌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酮(黄体酮)。6、胰岛: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29个氨基酸的短肽),b细胞可分泌胰岛素(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两者相互拮抗。7、胸腺:分泌胸腺素,有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与成熟的作用,因而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高二生物必修三学问点总结21、稳态的调整: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整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整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高二生物必修三学问点总结31、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2、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4、
5、爱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爱护(自然爱护区)、易地爱护(动物园)5、全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高二生物必修三学问点总结4免疫调整1、免疫系统的组成(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吞噬细胞等2)免疫细胞 T细胞淋巴细胞 B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杀菌则为其次道防线。(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抗原没有进入细胞)参加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免疫过程结果:多数状况下
6、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参加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亲密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免疫失调疾病(1)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 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
7、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殊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丢失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所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干脆缘由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缘由是HIV破坏免疫系统。易错警示与免疫细胞有关的4点提示(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须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须要抗原的刺激。(2)吞噬细胞不仅参加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酶菌。(4)有关免疫细胞的“3个”: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不能产生;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
8、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5、下图是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改变和患病程度曲线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记忆细胞的特点:快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非常敏感。(2)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剧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歼灭。(3)由图示可看出,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的产生特点是既快又多。易错警示与免疫过程有关的4点提示(1)只考虑到胸腺产生T细胞,T细胞参加细胞免疫,忽视了T细胞也可参加部分体液免疫,是解答相关试题简单出错的主要缘由。(2)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来说,初次免疫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二次
9、免疫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而且记忆细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3)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变更,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在再次免疫中,记忆细胞特别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高二生物必修三学问点总结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大多数真核细胞通常有一个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2.细胞核结构(32页图2-15)核膜:双层膜,膜上有多种酶以及核孔,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物质交换的通道核仁:细胞有丝_程中,周期性消逝和重建;_间期可清楚看到其形态染色质:什
10、么叫染色质?其组成成分是什么?存在于细胞周期的什么时期?染色质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细致阅读32页讲解并描述染色质的这部分内容)3.细胞核的功能: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限制中心。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参见课堂笔记)原核细胞代表生物举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也不属于原核。2.2细胞增殖1.真核细胞_方式有3种:有丝_无丝_减数_.明确细胞周期的概念,指的是从一次_成起先,到下一次_成为止。其中_期占整个周期的9095%,_时间相对短许多。3.无丝_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不能保证遗传物质的平均安排。例如蛙
11、的红细胞高二生物必修三学问点总结6一、应当牢记的学问点1、种群有哪些特征?包括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2、什么是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哪些?、标记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依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数其次次捕获数其次次捕获中有标记数、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
12、,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全部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4、什么是诞生率和死亡率?、诞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如:1983年,我国年平均千人诞生18.62人,即1.862%、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诞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改变的主要确定作用。是预料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5、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改变的次要确定作用。
13、迁入率和迁出率是探讨城市人口改变不行忽视的因素。6、什么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增长型:幼年个体较多,年老个体数目较少的种群。、稳定型:各年量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的种群。、衰退型:幼年个体数目较少,年老个体数目较多的种群。、年龄组成预料种群密度改变趋势的重要指标。7、什么是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比例。、性别比例在肯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二、应会学问点1、种群密度调查有什么必要性?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草原载畜量的确定等都依靠种群密度的数据。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留意事项、标记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适用于活动实力比较
14、强的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重捕时间的确定要留意:间隔不行过长,以免因种群内部个体的诞生和死亡引起误差。、样方法:适用于活动实力较弱的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样方多少、大小的确定:要有代表性,不行偏重过密集或稀疏。、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采纳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高二生物必修三学问点总结7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歼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
15、的演替。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实力较弱的动物)、标记重捕法(运动实力强的动物)3、种群:肯定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称。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肯定区域全部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肯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4、种群的数量改变曲线:(1)“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没有敌害。(2)“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状况下,肯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一、细胞与稳态1、体
16、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分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2)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推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3、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养分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调整物质:激素、抗体、递质、淋巴因子、组织胺等。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
17、化道中的消化酶。4、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1)发生的生理过程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激素调整过程,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技法提炼内环境成分的推断方法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肯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
18、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肯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肯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溶液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大。(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易错警示与内环境有关的2个易错点:(1)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精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