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精选.docx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精选.doc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相识6个字;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悟到时间在改变,人在改变,四周的一切都在改变的道理。教学重点: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教学打算:查找有关卫国斗争的状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1、导入新课。在人们的生活中,往往有许多的事能给人以启发。今日我们一起学习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介绍背景。本课是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课文中的“斗争”指的是前苏联卫国斗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
2、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于1944年取得了卫国斗争的成功,差不多用四年的时间,本文就是写在那几年中发生的一件事。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初读课文,划诞生字词。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状况。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2、读准多音字的字音。3、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4、出示生字卡片,理解部分词语。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留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
3、2)小组探讨,这课写了什么事?(3)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4、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埋木匣:13自然段挖木匣:412自然段受到启示:13自然段本文是根据“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依次写的。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3、通过学习,感悟到时间在改变,人在改变,四周的一切都在改变的道理。一、导入新课:二、品读课文。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1)出示思索题:科利亚是怎么埋木
4、匣的?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让学生边带着问题默读思索,边填空。出示填空题:科利亚埋木匣的时间是(斗争起先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埋本匣的地点是(从他家门口十步远)。妈妈埋箱子的时间是(斗争起先的时候),埋箱子的地点是(从她家门口三十步远)。(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心细,想得周到)(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斗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缘由是科利亚擅长动脑筋,擅长视察思索,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
5、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练习用“只就”的句式说话。(5)1-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科利亚埋木匣。2、学习课文第412段:(1)出示思索题:妈妈是在什么状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妈妈是怎么挖的?你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话?(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
6、课文的47自然段。(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探讨。(4)边读课文,边填空:妈妈挖箱子的时间是(四年之后,法西斯被赶走了,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家乡的时候),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5)出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其次层意思是假设当时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意挖坑埋箱子,那现在确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缘由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比较句子,体会“假如就”的用法,练习用其说一句完整的话。比较两个
7、句子:一个是妈妈的原话,一个是去掉“假如就”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表达意思有什么不同。“假如就”是假设句,先假设那么去做,就会出现后来的结果。用“假如就”练习说话。(6)学习课文812自然段: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填空:科利亚从家门口(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没有找到匣子。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旧没有找到。读句子,说说自己的发觉。(7)学习9和10自然段: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理解“或许”,是可能的意思。学生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
8、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示意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肯定有缘由。” ) (8)读课文第11自然段: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仔细思索。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索,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烈,会很大声地告知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缘由。三是料定自己会立刻找到木匣的。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9)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齐读这段,理解果真的意思。3学习课文
9、最终一自然段(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另一方面体会“不光还”的用法。科利亚擅长动脑筋,勤于思索,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四周的一切都在发展改变,面对着发展改变的事物,不能采纳固定不变的看法,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关联词“不光还”,表示递进关系。科利亚找到了木匣,比找到木匣还更进一步的意义是,他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前后之间的联系。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相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
10、斧头”等15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改变的道理。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日我们来相识一位苏联小挚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老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索揭题时的两个问题。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简洁谈谈自己觉得科
11、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质疑。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索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索: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学生齐读最终一段课文,边读边思索: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四周的一切都在起改变?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四周有什么在起改变”。四、作业抄写课文最终一段学习目标:相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
12、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改变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懂得一切事物在改变的道理。教学过程:一、熟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自由朗读全文,选择自己宠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二、巩固生字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给生字组词。三、指导写字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视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学生写字。a老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
13、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b学生比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c老师巡察,刚好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四、抄写词语自己读、记词语。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五、复述课文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26、科利亚的木匣埋 挖 受启发人长大 步伐变大 一切在变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 斧头 手锯 玩意 免得 抢走 难受 算术 当时 随意 仍旧 敌人 台阶 所以 懂得”等词语。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能从中获得启示。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育学
14、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索的学习精神和生活看法。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仔细思索的过程,以及顺当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打算:生字卡、词语卡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围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围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初读课文,划诞生字词。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状况。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
15、文每人读一自然段,留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2名读生字词。正音3读准多音字的字音。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其次声,还有个读音是第四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和“sh)”,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其次个数读“sh)”。4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其次课时(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
16、词,并且初读了课文,通过学习,你知道了本课写的是地件什么事?(二)讲读课文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比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依次写的?本文是根据“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依次写的。1学习课文第1部分(1)出示思索题: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17、2学习课文其次段:(1)出示思索题:妈妈是在什么状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妈妈是怎么挖的?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探讨。(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旧没有找到。学习9和10自然段: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理解“或许”,是可能的意思。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读课文第11自然段:通过读课
18、文,你读懂了什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齐读这段,理解“果真”的意思。3学习课文最终一自然段:(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科利亚的木匣埋木匣: 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挖木匣: 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学反思: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4一、设计思想:让学生读懂文本,首先老师自己读懂文本。细致研读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可以分3课时从三大板快
19、去落实动作词的妙用,思维实力的训练和片断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同时落实文中两处通过动作词的描述,理解科利亚当时的不同心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是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改变,自己在改变,四周的一切都在改变的道理的这一思索过程。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改变,自己在改变,四周的一切都在改变的道理。故事生动好玩,简单引起学生共鸣。2、本课内容和组成成分: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根据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依次
20、记叙,条理清楚。描写埋木匣、挖木匣中动作词的妙用,这是语言上的特色。课文就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明白。三、学情分析:1、三年级学生,识字和阅读实力加强了,他们已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大致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能大致读懂课文内容。2、在二年级已学过有关思维方法的课文。四、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手锯、冰鞋等词。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通过详细语言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改变的道理。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五、重点与难点:课文后3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
21、和难点。讲科利亚仔细思索的过程以及顺当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六、教学策略与手段:采纳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实行小组探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七、课前打算:1、学生的学前打算: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斗争的资料,了解有关这方面的历史学问,旨在扫除在课堂学习中在故事背景方面的障碍。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侯的照片2、老师的打算:一个简洁的课件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生活导入,揭题质疑1、视察自己小时侯的照片:涉及文本主旨,初步破解学习难点师:请同学们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发觉了什么?(生:我们变大了,我们在渐渐地长大,不断地改变)师:对!不仅你们在一每天长大,许多事物都在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 教学 设计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