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道音调的概念,明确音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振动频率,并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钢尺振动试验,发觉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进一步了解物理学探讨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的爱好,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学习意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看法。二、教学重、难点音调的概念及音调的确定因素频率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的过程。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课堂上开展一个小型音乐会,播放出不同的音乐,老师对乐音下一个定义,并提出问题: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分?学生沟通探讨后得出:声音有大小、凹凸的不同,不同乐器发声不同。
2、老师明确学生的探讨结果后接着提出问题:声音的凹凸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声音会有凹凸之分?学生在怀疑中带着问题进入今日的课程声音的特性(板书)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老师演示钢尺试验。老师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变更伸出桌边的钢尺长度,限制每次振动的幅度,学生视察钢尺的振动状况和声音的不同。学生会发觉:假如将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得较慢,声音较低沉;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老师讲解:音调是声音的特性之一,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物理上用频率表示物
3、体的振动快慢。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分组探讨下列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2)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老师总结: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活动二)超声波与次声波老师播放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行时的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翅膀的振动,但能听到蜜蜂“嗡嗡”的声音,却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学生探讨:蜜蜂翅膀振动较快,频率高,蝴蝶翅膀振动较慢,频率低,所以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有肯定的范围。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确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得出:人耳的听
4、声范围是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之后老师通过PPT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环节三:巩固提高通过问题的形式,加深对音调的理解。问题:某昆虫靠振翅发生,假如昆虫在2s内振动了700次,那昆虫的振动频率是多少?人能否听到这种声音?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老师提问,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对本节课的重点学问进行总结。作业:复习本节课的学问,声音除了音调外还有什么特性,并依据这些特性制作一个乐器,尝试说明原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一、设计思想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识的自然现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出高层次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呢?这
5、须要细心设计课程内容,讲究艺术性的学习和体验,为此我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来讲这一节课。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不仅有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还有频率、超声波、次声波等概念,并且在探究实力上对学生的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我采纳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探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能观赏带有声音的动画,还亲自动手用器材试验,既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实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力。我利用多媒体采纳分工协作探究,每组独立进行探究,而对于试验记录的数据和现象运用多媒体展示给每一位学生,最终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完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老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本位”的精神,同时还能使不同层
6、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二、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试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探讨问题的方法。(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酷爱世界,酷爱科学;2通过参加试验活动,培育学生主动参加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相互协作的协作精神。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四、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钢尺、铁架台、细绳、乒乓球、
7、音叉,橡皮筋、木梳子。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老师活动 媒体应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观赏一段音乐和一段噪声,请学生谈谈对这两段音乐的感觉,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声音给人的感觉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播放音频学生细致听两段音乐,探讨并说出对这两段音乐的不同感觉。 创建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好和求知欲。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音乐:1、响度不同的同一首歌;2、音调不同的同一首歌;启发学生找出他们的不同,分别引入响度、音调的概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响度、音调的不同?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不同。播放音频 学生观赏并找出这两组音乐的不同之处;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响度不同的声
8、音和音调不同的声音。联系实际,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探究试验音调和响度老师播放打算好的2个动画,一个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一个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让学生利用课前打算好的试验器材分组进行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响度的因素。老师巡察并了解学生的探究活动,适时给以点拨、指导。指导学生进行沟通,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播放动画学生观看动画,分组进行探讨,应用老师提示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自己动手进行探究试验,学生可以跟老师和其他同学沟通。探究完毕,学生进行沟通,相互解决问题,并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最终得出结论。培育学生动手试验的实力;培育学生视察、思索和归
9、纳实力;培育学生团队精神和交往实力。物体振动快慢不同,产生的音调也不同,从而引入频率的概念,再由人耳听到的声音范围,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课件显示声音的波形 学生思索: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厌烦的蚊子声音?培育学生运用学问思索分析问题实力音色 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声音我们还能区分吗?师生共同听两段音乐并说出如何区分的,从而引出音色。多媒体播放音乐。 (小嬉戏)前排指定一位同学不许回头,后面的同学指到谁,谁说一句话。让前排指定同学推断是谁的声音。培育学生思索分析问题的实力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同学们进行沟通,老师恰当总结。梳理本节课学问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学问
10、与老师同学沟通,最终总结出本节课的学问点。 培育学生总结归纳的实力学问反馈 让学生做课件上自我评价的随堂测试,检查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巡回指导。 课件展示做自我评价中的随堂测试,自己检查这节课的收获。 通过联系巩固作业1.自主学案P23 16。2.预习2.3声的利用。 有实力的同学还可以做梯度训练。 巩固提高板书1.音调:声音的凹凸。确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2.响度:声音的大小,确定于发声体的振幅。3.音色:声音的品质,确定于发声体的材料、内部结构。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理解学生觉得比较困难,可以通过钢尺或大小音叉,刻度尺等等的振动来感知、相识。在频率
11、的学习方面要通过学生的试验来相识。响度比较简单,在探讨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要留意限制变量法的应用。音色的教学是个难点,相识音色可以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导致振动方式的不同等方面来分析、讲解。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任务要求:1、理解人声音的特性。2、体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响度、音品。3、了解声音的特性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方法:试验、探究、探讨、归纳、练习学习过程:(课前已让同学们打算好教学案、课本和器材)一、引入: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爱的奉献”问学生能否辨别出来,反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后就明白了,(激起学生气氛“大声回答想不想知道”)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音
12、的特性这节课(板书课题:三、声音的特性)大家知道春晚的小沈阳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时由于调过高拔不上去,欧了,还有俗话讲得好“要想唱歌得先对调”这里的“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声音特性之一-音调(板书:一、音调)1、 音调是指声音的凹凸这里指的凹凸不是我们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是从音乐学中讲的音阶的凹凸,比如1 2 3 4 5 6 7 i(用唱或是演奏让学生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有的浑厚低沉,有的清楚尖细。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用画眉哨演示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凹凸改变)通常男女生相比男生音调低而女生的音调高,那么音调的凹凸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来探究一下:大家手中有橡皮筋把它拉不同长度拨一
13、下听听声音的音调凹凸你发觉了什么?(学生可能有许多回答,留意引导到橡皮筋振动的快慢上去)再拿钢锯条做试验:拨动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锯条拨听听声音的音调凹凸你又发觉了什么?(学生可能有许多回答,留意引导到锯条振动的快慢上去)学生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2、3小题并归纳老师总结:2、 物体振动得越快, ,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 ,音调就越低。物理学中为了表达物体振动的快慢引入了一个重要的物理量-频率,3、 频率确定声音的音调(介绍频率的概念)赫兹 Hz大家知道我们人类沟通也好歌颂也好,发声是有肯定频率范围的(比如调高了唱不上去,过低了说不出来),实质上我们的听觉也有肯定的频率范围,大家快速阅读
14、课本20页,你发觉了哪些重要学问点,小组沟通共享并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4小题。全班沟通老师总结评价超声波、可闻波、次声波等学问点。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频率音叉(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声音的其次个特性,好不好?学生回答老师要求大声点再大点声回答问这三次回答有什么不同?-大家回答得特别好,三次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不同,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声音的又一特性-响度板书并定义(二、响度)1、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有些词语“响彻云霄”、“窃窃私语”)那么响度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探究一下:几次敲响音叉且使这几次响度不同,视察叉股弹开乒乓球或钥匙幅度的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2
15、、 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响度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完成教学案(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填空部分并思索响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两个小嬉戏:大家都闭上眼我拍到谁谁就说“你知道我是谁吗?”大家仅凭听说出他的名字大家都闭上眼睛猜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老师演奏学生来猜同学们之所以能辨别出来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一样,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声音的第三特性-音色板书:三、音色可以区分不同的人或乐器小结一下大家完成第四部分:基础训练(比比谁最快)填空一人回答 另一人回答选择作业细致阅读P23科学世界:打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假如有时间做中考链接可在课上完成(比比谁最棒)
16、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从实际中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通过试验,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试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探讨问题的方法。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老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育学生学习声乐基础学问的乐趣。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实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1、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2、探究确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
17、课1、引入(1)(1) “赛马”观赏2分钟视频展示:让学生仔细观赏,谈谈感受。(2) 老师指出:像刚才的音乐一样,让我们感到悦耳、好听的声音叫做乐音。(3) 老师提问:那么我们通过哪些方面来描述乐音呢?2、引入(2)介绍:俄罗斯最闻名的男高音Vitas的魔鬼高音,折服了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他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声音的奇妙,进入我们今日的学习内容。引入新课:声音的特性(板书)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1、声音的音调(1) 老师演示:用电子琴弹奏凹凸不同的音符,让学生感受有什么不同;用音频播放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让学生感受不同。(展示课件:声音的音调)(2) 得出:声音的
18、凹凸不同,高音尖细、高亢;低音沉闷。物理中把声音的凹凸叫做音调。(板书)(3) 探究影响音调凹凸的因素分组试验: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变更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留意视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分组试验:用硬纸片快慢不同的拨动梳子,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探讨、分析得出:音调的凹凸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4) 老师帮助学生建立频率的概念我们把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赫兹 Hz( 板书)。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板书)。flash课件展示:音调与振动的快慢、(5) 学生看书,了解人和一些动物的听力和发声范围图。(6)
19、 老师提问:人的听觉范围是多少?那么低于20 Hz和高于20000 Hz的声波我们能听见吗?学生回答,找出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次声波:发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超声波:发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板书)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超声波和次声波。2、声音的响度(1) 老师演示:用不同的力击鼓,学生感受声音的不同;变更录音机的音量限制开关,让学生声音大小或强弱的不同。物理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声音的响度。(2) 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老师演示: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视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视察乒乓球被弹
20、开的幅度。学生思索、探讨: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老师提问:响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吗?(学生思索、揣测。)师生小嬉戏:老师小声说一段话,后排学生不知所云,而前排学生能精确说出。学生得出: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加以说明)师生归纳总结:影响声音的响度的因素是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板书)3、探究什么是音色(1) “猜乐器”:播放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歌曲,让学生指出不同的乐器。(2) 学生小嬉戏:让后排的几个学生说同样的话,前排学生不回头指出说话
21、学生的姓名。(3) 老师提问:你凭什么区分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同学?得出: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特色叫音色。课后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学问: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确定的。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确定的。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实力和技能:了解示波器在呈现乐音特征中的特别优势。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5声现象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生疏,且较有爱好,但对响度、音调、音色三个概念缺乏理性的相识。响度这个概念,学生简单理解,但由于学生对音调概念较模糊,所以往往不能正确区分声音的“大小”和“凹凸”区分。所以在声音的特征这节课中,
22、让学生正确区分声音的“大小”和“凹凸”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我设计了声音的特性,讲完这节课后,我细致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结合同科老师的点评,有了如下的相识和体会。一、设计思想本节课应以试验探究活动为主,探究活动紧绕“响度和音调分别由什么因素确定”绽开。活动前,学生自主设计试验,我对学生的试验方案进行点评,进一步明的确验目的,强调试验须要视察的现象。活动中,学生分小组利用身边顺手可得的物品如瓶子、尺子,梳子等进行试验。然后,让小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试验进行演示。最终,引导学生对“响度由什么因素确定”和“音调由什么因素确定”这两个活动进行大量对比,从对比中明确响度、音调的概念及声音的“大小
23、”和“凹凸”的区分,共同得出“振幅确定响度,频率确定音调”的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定向探究试验视察探讨沟通实践应用”这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自主建立响度、音调概念。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试验、视察、探讨等方式由表及里,共同得出“振幅确定响度,频率确定音调”的结论。培育了学生相互协作和试验探究的实力。但在详细教学中,也发觉了一些问题:1.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不够多,物理联系生活的实力较弱。2.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存在“一人做其他人看”的状况。部分同学并没有参加到活动中来,只是看其他同学做。3. 让小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试验进行演示,只有一个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不利于学生协作实力的培育。4. 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有时候表现的还是不够镇静。三、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明确组内分工,使分工更细致,强调各角色间的相互协作,使每一个人都能参加探究的全过程。在演示试验的时候,应以试验小组为单位对所设计的试验进行 演示,让更多的人参加进来。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应给其足够多独立思索的时间,并且适时的进行引导,体现老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