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认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分数的认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认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例.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数的认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分数的相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拓展相识几分之一师:刚才你折出手中图形的1/2,拿出你打算好的正方形,你还能折出其它的分数吗?(1/3 1/4 1/5)师:折出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涂完说一说怎样得到的.学生操作,老师巡察.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师:细致看,它们的折法不同,平均分后的形态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不论怎么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4.老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形态不同,可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3.相识几分之几师:涂一份是1/4,那图2,3份呢?
2、你还能涂出四分之几的分数.生:(2/4 3/4 4/4)师:涂出你喜爱的分数.学生涂,老师巡察.展示2/4(用什么分数表示,2/4是什么意思?)展示3/4(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展示4/4(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充分的说)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1)中间这条短粗的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2)谁来说一说3/4这个分数中,4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2/4?活动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1.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2、课本P100 、 T1(学生自主完成,指2名学生说一说写出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3、课本P100 、 T2(学生自主
3、完成,1名学生说为什么?)4、出示课件推断师:考考你的视力和推断力(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说清晰为什么错)活动四、总结评价,拓展延长师:通过今日学习分数,你感觉分数怎么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学生发言。老师简要总结。分数的相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相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建实力。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打算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很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觉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
4、真聪慧。”“你真了不得!”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念。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平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亲密,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知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或许会创建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日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敬重,点燃的是才智
5、与创建的点点火花。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恋恋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知我:“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溢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实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我激烈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信任,这群孩子会把我恒久牢记在心,终生难忘。什么是师生同等、民主探讨,什么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建性和学习爱好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敬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得学问,设法培育孩子的创新意识和爱好。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
6、,这样,也就把胜利,把美妙将来交给了学生。分数的相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记得一位教授说过:假如说“课程才智”主要显示为老师的“备课”的才智,那么,老师的“教学才智”则主要显示为“上课”的才智。上课的才智在课堂上对待生成问题体现在以下三点:1、宽容的接纳;2、理智的筛选;3、奇妙的利用。在今日的课堂上我真实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丰润区在这学期开展了名师仿课活动,我们学校的数学教研组仿照张齐华老师的课例分数的相识,打算了一段时间。5月23日,我们学校的8位老师参加了基地教研会,在会上我作为师徒结对的师傅,首先上了这堂课。课前,我们做了学问上充足的教学预设,原以为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上课时我发觉我忽视了一
7、个问题:同学的预设。起先,对于“平均分”(二年级的学问)的引入,同学明显的不理解,老师在此多次引导,为后面学习分数铺垫。课中,同学展示自身所折的几分之一的作品,寥寥无几,两个小挚友之后没有举手的小挚友,课堂出现冷场,作为老师我立刻拿出课中巡察时发觉的问题出示:1、这张纸有没有平均分?2、一个圆形纸片和一个长方形纸片都表示了1/4,你发觉什么?解决了这一个环节的重点问题,但是同学精彩的汇报却是蜻蜓点水。两个地方的生成都是我没有预设到的,我在教学反思中想到以下两点:略。分数的相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揭示:1/2是分数,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相识分数。(板书课题:相识分数)活动二、感悟新知,建构模型1.相
8、识1/2(1)直观感知1/2联系半个饼的分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的产生。出示课件(分饼的过程)师边演示边说:把一张饼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就是它的1/2。另一份呢?生:另一半也是这张饼的1/2。师:谁的1/2?生:这张饼的1/2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得到1/2的?生: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饼的1/2(4名学生说)同位相互说一遍。(2)介绍1/2的读写法师:二分之一怎样写呢,先画一条短粗的线,用来表示平均分,下面写2,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3)说明推断出示课件(不平均分的饼)师:假如把这个饼这样平均分成2份,它其中的一份还能用1/2表示吗?为什么?(指名学生说)老师小
9、结:对,只有把这个饼平均分成2份,它的每一份才能用1/2表示。(4)操作体验,深化相识师:小组长拿出学具袋,每人一个图形,你能折出它的1/2吗?(能)立刻折出它的1/2,用斜线涂色法涂上颜色.涂完以后同位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察。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生: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1/2。想一想:这几个不同的图形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1/2表示呢?(先找同学说一说,然后师作小结)分数的相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实力。从想半个月饼可用哪一个数来表示到想1/
10、2以外的分数,在让学生自己揣测、自己想象的基础上得出揭示了课题、得到了1/3、1/4、1/5等不同的分数。让学生由1/2的意义推广到1/3、1/4等分数的意义,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培育了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2、充分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实力。这节课两次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一次是在分完苹果和三角形的1/2以后,让学生动手涂出长方形的1/2;其次次是在明白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思之后动手涂出圆或长方形的几分之一;通过学生所涂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的道理。3、充分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分数的意义对于三年级小挚友来说比较难理解。本课借助分苹果的例子,说透1/
11、2所表示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自己举出1/2的事例,学生说出了分梨子、橘子、长方形、正方形等。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又让学生看图联想分数,如看到花,想到一个花瓣大约是花的1/6、看到伞想到每份是伞的1/8、看到桌子想到1/2、1/3或1/6等等,并且将学问延长到课外,让学生到生活中的物体中找寻分数。不足之处:1、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学问点设计太多,几分之一的含义、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几分之几的相识都设计到了,但几分之一的比较和几分之几的相识,讲得不深不透,学生理解得并不是很清晰,假如将几分之几的相识放到其次课时学习,这样支配或许更好。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在让学生动手涂分数时,应有时间限制
12、,学生打算的圆假如是同样大的,在比较大小时就不会出现找不到比较的图形的现象了。正因为在两次动手操作时,时间没把握好,以至后续的两个思维性较强的填分数的题没有完成。分数的相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整数到分数的过渡对于学生来说是相识上的飞跃,熊老师首先借助学生熟识的生活引出分数学问,化抽象为详细,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老师为其创设的发觉和探讨之中,爱好盎然,主动主动地参加探讨、质疑、创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思索、沟通、倾听、争辩和发觉中学习数学学问,培育和激励学生独立思索、勇于创新、擅长表达的实力,整堂课以分数的意义为主线绽开教学,并逐步完成对学问的理解和深
13、化,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1、找准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处理“分物品”的长期阅历中形成的。老师充分留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一个非常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苹果,从分苹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在情境中产生“平均分”的须要,强调“平均分”乃分数的本质特征。其二,体验在分物品的过程中由于总量的改变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由整数两个到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们因为自身的须要而产生了主动探究的情感。2、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本课老师比较好地诠释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
14、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主动建构供应了丰富素材。老师将对“”理解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支配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来感悟“”的详细含义:第一层次,同样一张长方形纸,学生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形态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但是在求异的同时也不忘让学生适时地感悟、尽管折法不同,但折出的部分都是同一张的一半,因此都可以用“”表示,既所谓的“求同”。其次层次,每个同学拿出的纸片形态大小都不同,尽管学生折出的也都是这张纸的“”但由于操作的直观性,学生不难理解对不同的单位1,其“”不相
15、等。学生不是简洁地接受指令,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通过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操作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和体验,进行数学地思索。金无足赤,没有完备的课堂教学,拖堂五分多钟就是最大的败笔。就教学而言,在这节课中,老师过细、过多、过白的提问,使学生汇报呈一条直线出现,除了应付老师的提问,没有任何思维的空间,低估了学生的潜能,教学形式单一化与内容的丰富多采形成显明对比。如教学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且层次性也不够,还有拓展的空间,老师仅满意于引导出这几个分数,老师就嘎然停止。假如老师再问:“请同学们视察这几个分数,你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发觉。”有肯定思维实力的同学肯定能发觉可以看成是,是
16、整张纸,就是单位1,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再如:在分蛋糕这个环节中,没有适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他方面的收获,更多的只关注了学问与技能。已经到下课时间,老师为了节约时间,只是讲解完用几分之几表示蛋糕后就草草了事。其实,在分完蛋糕时可以提问:“假如是你把自己的蛋糕分了给别人,你失去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中体验到与人交往中,应学会如何待人,关注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把简洁的学问传授上升到人文的关怀。分数的相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分数,对于我们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学生感觉到的是生疏,不太理解。所以我设计分数的初步相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产生分数,体会到只有平均分了,才能产生
17、分数,并且理解分数各部分的意义。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学问原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非常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旅游分东西。(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分得多少个?(2)把2瓶水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分得多少瓶?师:我们分东西时要做到公允、公正,那要怎么分呢?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师: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里我们叫“平均分”。生:苹果每人分得2个(可以用“数字2”表
18、示)水每人分得1瓶(可以用“数字1”表示)(3)现在只有1块蛋糕,也要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分得多少呢?生:半个。师:每人分到的是这个月饼的一半,能不能也用一个数来表示呢?师:看来要表示一个月饼的一半,已经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了,须要用新的数,什么呀?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相识分数。感受: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验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须要,产生了主动探究的情感。2做数学,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和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究与
19、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注意为学生创建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干脆的感官相识。本节课我支配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相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支配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相识。相识1/4时,同样一张正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同,但都是把同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所以都能用1/4来表示。(一)相识1/2。相识了月饼的1/2,你知道什么是这个圆形
20、的1/2吗?请你动手折一折,并把它的1/2用阴影表示出来。师:谁能说说,什么是这个圆形的1/2?(二)相识1/4。师:1/4大家都会写了,那在正方形纸上要表示出它的1/4,你会吗?师:拿出我们桌上的蓝色正方形纸,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4涂上阴影。(阴影部分要是这个正方形的1/4。)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楚显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详细化,进而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3自主探究,发觉规律。本课没有停留在学问的传授上,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创建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利用各种形态的纸片自由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数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一。师:刚才我们相识了1
21、/2和1/4,你能用手中的图形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吗?我们小组合作,来看看活动建议。4、练习层次分明。设计练习时,层次分明,由易到难。先从刚学的学问入手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什么是平均分,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分数的分母其实是平均分的份数,分数的分子是取的份数。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中发觉,在发觉中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觉,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建力,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分数的相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平均分二分之一 1/21/2 1/4、2/4、3/4、1/8、3/8叫做分数通过执教这节课,我觉得主要体现以下两点:1.创设情境,帮
22、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阅历。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学问原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去肯德基吃饭。在分比萨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验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比萨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须要,产生了主动探究的情感,积累了学生的数学活动阅历。2.在做中学,积累学生数学活动阅历。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
2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验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学问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主动的学习看法,培育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实践实力。课堂上,老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假如没有调动学生的参加热忱,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对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相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加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相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建出一个分数,并相互说说创建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主动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数的认识 分数 认识 三年级 数学 教学 反思 范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