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精品.docx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精品.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
2、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各组加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欲穷其林穷山恶水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陷入绝境D、寻向所志寻病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3、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憧憬的是:(1)_;(2)_;(3)_。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着眼于“异” 字, 为
3、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开头的“忽逢”与结尾的“不复得路”都增加了桃花源的神奇色调。C、本文既表达了对志向社会的追求,也含蓄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D、本文结尾写桃花源再也找不到,是为了讽刺渔人的不良专心。参考答案:1、A2、“略”。3、提示:(1)环境方面(美丽);(2)物质方面(富足)(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4)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4、D(意思对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第1114题。(15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义犬(蒲松龄)周村有贾某,贸易(1)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豢养舟上。舟人固积寇也,窥客装丰,荡舟入莽(2),操刀欲杀。贾哀赐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鸣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远,浅搁乃止。犬泅出,至有人处,狺狺哀鸣。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3)焉。抵关三四日,估楫如林,而盗船不见。适有同乡贾(4)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鸣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5)。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
5、之不解。客近呵之,见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6),故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曩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选自聊斋志异)(1)贸易:做生意。(2)莽:芦苇丛。(3)悼:难受。(4)贾(g):商人。(5)趁之:追它。(6)易:换。10、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1)屋舍俨然: (2)悉如外人:(3)或以为异,从之而往: (4)适有同乡贾将携俱归: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2)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_12、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见 堤 上 有 屠 人 缚 犬 倍 价 赎 之 豢 养 舟 上
6、。13、甲文中通过_及和平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志向社会的热情追求;而乙文则通过犬勇救被扔入江中的主子和_两件事表达了犬的义举。(2分)14、乙文中,作者发表争论的是哪一句?从该句中,我们可获得怎样的启迪。(3分)_参考答案:10、(4分)(1)俨然:整齐的样子(2)悉:全、都(3)或:有的人(4)适:适逢,恰巧遇到11、(1)老人和小孩都高兴奋兴,自得其乐。(2分)(2)贾某走上前去呵斥它,才发觉被狗咬住的人就是从前的那个强盗。(2分)12、见堤上有屠人缚犬 / 倍价赎之 / 豢养舟上。(2分)13、美丽的自然环境 跟踪追击辨识贼寇 (2分)14、(1)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
7、其亦愧此犬也夫!启迪:人要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意对即可)(3分)桃花源记阅读答案3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上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甚异之是渔人最终能发觉桃花源的缘由之一。B
8、豁然开朗高度概括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环境的特点。C鸡犬相闻往来种作表现人们的生活是安静而充溢的。D最终一句以老人、孩子为代表表现桃花源人的华蜜安乐。答案晋 陶渊明田间小路,交织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B解析试题分析: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h)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今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基本常识及主要内人物及其性格的把握。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
9、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头、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驾驭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主动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看法价值观的一部分。平常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子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闻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试题分析:翻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时,要留意把阡陌(田间小路)、相通(交织相通)、鸡犬相闻(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这些字词翻译精确。考点: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实力。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留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精确,另外,还要留意对特别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楚。试题分析:从第2段可知,豁然开朗高度概括了桃花源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实力。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争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推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
11、究,要求考生推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精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推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敏捷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桃花源记阅读答案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12、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15.请利用新华字典查阅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豁然开朗( ) (2)俨然( )(3)到处志之( ) (4)问君何能尔(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13、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7.发挥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所呈现的画面。(4分)18.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和饮酒中追求的志向境界是什么?请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相识。(3分)参考答案:15.(1)敞亮(2)整齐有序的样子(3)标明(4)罢了16.老人和小孩都悠然开心,自得其乐的样子。这中间特别微妙的情境,我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意思对即可。)17.示例: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闲间,那远处的南山印入眼帘。(情境要合理,描述要生动,否则应酌情扣分。)18.陶渊明追求的志向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没有阶级,没有
14、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安静,生活富足;环境美丽,人人自得其乐、和谐美妙的社会。(意思对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5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_,_。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泰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1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乃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在文中横线上补写原句。2说明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童思。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3代汉语说明下列语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句:_4用原文语句作答。渔人“欲穷其林”的缘由是:_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缘由是:_5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
16、他什么样的愿望?_参考答案:1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交通:交织相通。要:通“邀”邀请。3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4忽逢桃花林,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避泰时乱5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桃花源记阅读答案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17、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化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注囷:这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斫:砍削。樵:柴。薪:柴禾。1.说明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渔人甚异之 阡陌交通深化忘反 可试如水中2.翻译句子。(4分)(1) 土地平旷,屋
18、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2)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译文:3.开明朗然与桃花源记中的 一词相仿。(1分)4.深山中有人迹,依据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5.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虚构桃源美景的真好用意。(2分)参考答案:1对感到惊异 交织相通 同返,返回 到、往。2.(1)土地平坦宽敞,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漂亮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2)深山中有人存在的迹象,他们觉得很惊异。3.豁然开朗4.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5. 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美丽,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等,而且社会风尚淳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真好用意在于表现对黑暗现实的
19、不满和对桃花源这个美妙的淳朴的志向社会的憧憬。(意思对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7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
20、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说明下面划线的词语。阡陌交通:便要还家:子之哭也:苛政猛于虎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今吾子又死焉译文: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源记 阅读 答案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