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全书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机械制造工艺》全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全书教案.doc(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全书教学设计方案教师: 序号: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上课地点所属项目绪论学习任务概述课时2教学目标最终目标能正确把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机械制造技术主要任务。促成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的主要任务3.熟悉金属切削加工教学过程设计1.任务引入制造业(manufacturing industry)为人类创造着辉煌的物质文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生产各种机械、仪器和工具的工业称为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占世界制
2、造业总产值的35%左右,我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4%以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随着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的重要制造基地。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制造业和制造技术还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强对制造技术领域的研究,大胆进行先进制造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尽快形成我国自主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体系,使我国制造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相关知识一、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变成产品的技术的总称,也是制造业本身赖以生存的关键基础技
3、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机械制造技术已成为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制造生产装备过程中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工艺方法及相应的机床、刀具和夹具的一门工程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常规技术与数控技术、传感器技术、精密检测技术、系统技术、伺服技术等相互结合,给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技术和新观念,使机械制造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机械制造技术向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方向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实验的需求,许多零件的形状
4、越来越复杂、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表面粗糙度要求越来越低,相继出现了化学机械加工、电化学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超精密研磨与抛光、纳米加工等特种加工,以及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复合加工技术。实现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加工设备、工具、仪器以及加工环境与检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整个生产过程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实现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发展高速切削、强力切削,提高切削加工效
5、率也是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要实现高速切削与强力切削,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机床和切削刀具。目前数控车床主轴转速已达5000r/min;加工中心主轴转速已达20000r/min;磨削速度普遍已达4060m/s(一般在35m/s左右),高的可达80120m/s。二、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的主要任务1保证产品质量,制造优质的装备制造合格的产品是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的首要任务。2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才能进步,提高生产率也是机械制造业永恒的课题。3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技术上,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可有效降低成本。4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
6、生产在设计和制造工艺装备、生产准备和制造过程中,首要目标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保证安全生产,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5环境保护在机械制造的全过程中,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能只搞生产,不管环境;要考虑对切屑、粉尘、废切削液、油雾等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环境污染。3.任务实施三、金属切削加工使用金属切削刀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或预留)的金属(使之成为切屑)从而获得形状、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及表面质量都合乎技术要求的零件的一种机械加工方法称为金属切削加工(metal cutting)。1切削运动金属切削加工时,任何一个工件都要经过由毛坯加工到成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形成各种表面
7、,必须使刀具与工件间产生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cutting motion)。(1) 主运动(main motion)。(2) 进给运动(feed motion)。(3) 合成切削运动(resultant cutting motion)。2 工件上的加工表面(1)待加工表面。是工件上有待切除的表面。(2)已加工表面。是工件上经刀具切削后产生的表面。(3)过渡表面(切削表面)。3切削用量切削用量(cutting data)是指切削速度vc、进给量f(或进给速度vf)和背吃刀量ap(切削深度)三者的总称,也称切削用量三要素,它是调整刀具与工件之间相对运动速度和相对位置所需的重要工艺参
8、数。(1) 切削速度vc(cutting speed)。(2)进给量f (feed rate)。vf =nf(3)背吃刀量ap(cutting depth)。 4切削层横截面要素切削层的参数如下。(1)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AD。简称切削层横截面积,它是在切削层尺寸平面内度量的横截面积,单位为mm2。(2)切削层公称宽度bD。平行于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3)切削层公称厚度hD。垂直于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作业思考练习教学反馈机械制造工艺教学设计方案教师: 序号: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上课地点所属项目项目7减速器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学习任务任务7.2减速器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课时4
9、教学目标最终目标能合理编制机械部件、机器的机械装配工艺规程并实施,装配出合格的部件或产品促成目标1能正确分析部件、机器的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2能对部件、机器的装配工艺及装配误差进行合理性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3能考虑部件、机器装配成本,并对装配工艺过程进行优化设计4能正确选择装配方法,合理编制部件、机器机械装配工艺规程,正确填写机械装配工艺文件5能正确选用装配工具实施装配,对部件或产品进行调试6能查阅并贯彻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安全文明生产7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良好习惯教学过程设计1.任务引入图7.10所示为蜗轮与锥齿轮减速器,试编制其机械装配工艺规程并实施。1箱体;2、32、33、4
10、2调整垫圈;3、20、24、37、48轴承盖;4蜗杆轴;5、21、40、51、54轴承;6、9、11、12、14、22、31、41、47、50螺钉;7手把;8盖板;10箱盖;13环;15、28、35、39键;16联轴器;17、23销;18防松钢丝圈;19、25、38毛毡;26垫圈;27、45、49螺母;29、43、52齿轮;30轴承套;34蜗轮;36蜗轮轴;44止动垫圈;46压盖;53垫片;55隔圈图7.10 蜗轮与锥齿轮减速器2.相关知识1产品的结构工艺性(1)产品结构工艺性的概念。产品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包括产品生产工艺性和产品使
11、用工艺性。前者是指其制造的难易程度与经济性,后者则指其在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和修理的难易程度与经济性。产品生产工艺性除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外,还包括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2)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分析。结构的继承性好和“三化”程度高。产品能分解成独立的装配单元。各装配单元要有正确的装配基准。要便于装拆和调整。减少装配时的修配工作和机械加工。满足装配尺寸链“环数最少原则”。各种连接的结构形式应便于装配工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2装配的组织形式及生产类型(1)装配的组织形式。按照机器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移动与否,装配组织形式可分为有固定式装配和移动式装配两种。固定式装配。固定式装配是指产品或部件的全部装配工作都
12、安排在某一固定的装配工作地点进行的装配。根据装配地点的集中程度与装配工人流动与否,又可将固定式装配分为以下三种。移动式装配。移动式装配是指零、部件按装配顺序从一个装配地点移动到下一个装配地点,各装配地点的工人分别完成各自承担的装配工序,直至最后一个装配地点,以完成全部装配工作的装配。移动式装配分为自由移动式装配和强制移动式装配。(2)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3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1)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装配是机器制造和修理的最后阶段,是机器质量的最后保证环节。在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在保证装配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装配效率和降低装配成本。在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
13、量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对结构和装配工艺特征相近的产品和部件,应尽量采用或设计典型的工艺规程。工艺规程的内容和文件形式应正确、统一和清晰,其繁简程度应与生产类型相适应。必须注重生产安全和工业卫生。(2)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此时,通常应具备以下原始资料。机器产品的装配图以及有关的零件图。机器产品验收的技术条件。产品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现有生产条件和工艺技术资料。(3)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进行产品分析。确定装配方法与装配组织形式。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写装配工艺文件。制订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规范。4.减速器装配质量的检验(1)检验普通圆柱蜗杆蜗
14、轮副的啮合质量。侧隙大小的检查。接触斑点的检验。(2)锥齿轮传动装置的检验项目。检验锥齿轮传动装置轴线相交的正确性。检验锥齿轮轴线之间角度的准确性。3.任务实施1减速器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编制(1)减速器装配的常规技术要求。机器的组装、部装以及总装一定要按装配工艺顺序进行,不能发生工艺干涉,如轴中间的齿轮还没装,便先装配了轴端的轴承等。零件和组件必须正确安装在规定位置,不允许装入图样中未规定的其他任何零件,如垫圈、衬套之类零件,未经检查合格、验收、未打印和油漆未干的零件一概不准装配。各固定连接牢固、可靠。各轴线之间相互位置精度(如平行度、同轴度、垂直度等)必须严格保证。回转件运转灵活,滚动轴承间隙
15、合适,润滑良好,不漏油。啮合零件(如蜗杆副、锥齿轮副)正确啮合,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任何相互配合的表面尽量不要在装配时修整,要求配作零件(如键和键槽)的修配除外。机器装配后进行试车,试运转的转速应接近机器额定转速;试车时,润滑油内严禁加入研磨剂和杂质;齿面接触面积要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2)减速器的装配工艺过程装配前的准备工作。a. 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的技术要求及验收技术条件,了解产品的性能、结构以及各零件的作用和相互连接关系。b. 确定装配方法、装配顺序和所需的装配设备和工艺装备。c. 领取、备齐零件,并进行清洗、涂防护润滑油。装配前期工作。包括零件的清洗、整形及补充加工(如配钻、配铰等)
16、。零件的预装配。零件的预装配又称试装或试配,是为保证产品总装质量而进行的各连接部位的局部试验性装配。减速器组件的装配。减速器总装配和调试。(3)填写装配工艺文件。2减速器机械装配工艺规程实施(1)装配工作法。可拆连接的装配。可拆连接有螺纹连接、键连接、花键连接和圆锥面连接,其中螺纹连接应用最广。不可拆连接的装配。不可拆连接的特点是连接零件不能相对运动,当拆开连接时,将损伤或破坏连接零件。属于不可拆连接的有过盈连接、焊接连接、铆钉连接、黏合连接和滚口及卷边连接。(2)蜗轮与锥齿轮减速器装配。作业思考练习教学反馈1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教学设计方案教师: 序号: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上课地点所属项目
17、项目7减速器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学习任务任务7.1机械装配方法选择课时4教学目标最终目标能合理编制机械部件、机器的机械装配工艺规程并实施,装配出合格的部件或产品促成目标1能正确分析部件、机器的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2能对部件、机器的装配工艺及装配误差进行合理性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3能考虑部件、机器装配成本,并对装配工艺过程进行优化设计4能正确选择装配方法,合理编制部件、机器机械装配工艺规程,正确填写机械装配工艺文件5能正确选用装配工具实施装配,对部件或产品进行调试6能查阅并贯彻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安全文明生产7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良好习惯教学过程设计1.任务引入任何机器都是由零
18、件、组件和部件等装配而成的。机器的体积大小不同,结构复杂各异,即使同一台机器,生产纲领、工作环境不同,也可能采纳不同的装配方法。而且同一项装配精度,采用的装配方法不同,其装配尺寸链的解算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在机器的装配过程中,各有哪些装配方法?哪种装配方法才是合理的?其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又如何?怎样求解装配尺寸链?这就需要熟知各种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2.相关知识1装配的概念(1)机器的组成。任何机器都是由零件、组件和部件组合而成的。零件。零件是组成机器和参加装配不可再分的基本单元。大部分零件都是预先装成合件、组件和部件再进入总装。合件。合件是比零件大一级的装配单元。下列情况皆属合件。a.
19、两个以上零件,由不可拆卸的连接方法(如铆、焊、热压装配等)连接在一起。b. 少数零件组合后还需要合并加工,如齿轮减速箱体与箱盖、柴油机连杆与连杆盖,都是组合后镗孔的,零件之间对号入座,不能互换。c. 以一个基准零件和少数零件组合在一起。组件。组件是一个或若干个合件与若干个零件的组合。部件。部件是一个基准件和若干个零件、合件和组件的组合。部件是机器中具有完整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如车床的主轴箱、进给箱,汽车中的发动机、底盘等。机器产品。(2)装配的定义。根据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组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装配有组件装配、部件装配和总装配之分。组件装配。将
20、若干零件、合件安装在一个基础零件上而构成组件的过程,简称组装。部件装配。根据规定的要求,将若干个零件、合件、组件安装在另一个基础零件上而构成部件(独立机构)的过程,简称部装。总装配。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组合成整台机器的过程称为总装配,简称总装。(3)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机械装配是机器产品制造的最后阶段,装配过程不是将合格零件简单地连接起来,而是要采取一系列工艺措施,才能最终达到产品装配质量要求。常见的装配工作包含以下一系列的内容。清洗。经检验合格的零件或部件,装配前要经过认真清洗。a. 清洗的目的。去除黏附在零件或部件中的油污和机械杂质(灰尘、切屑等),并使零、部件具有一定的防锈能力。机械装配过
21、程中,轴承、配偶件、密封件、传动件及其他零、部件的清洗对保证产品的装配质量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均有重要的意义。b. 清洗的方法。擦洗、浸洗、喷洗和超声波清洗等。c. 清洗的工艺要点。清洗液(煤油、汽油、碱液及各种化学清洗液)及其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压力等)。连接。连接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结合在一起,这是装配的主要工作。连接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可拆卸连接和不可拆卸连接。校正、调整与配作。校正是指产品中相关零、部件间相互位置的找正、找直、找平及相应的调整工作,保证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等。常用的校正方法有平尺校正、角尺校正、水平仪校正、拉钢丝校正、光学校正和激光校正等。调整是指相关零、部件间相互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工艺 机械制造 工艺 全书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