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范本.docx
《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范本.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一起探究、提炼加深的学习模式,让同学相互沟通,相互沟通。通过给同学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给同学自身动脑考虑的空间,再通过小组沟通,让全部的同学获得表示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沟通。使同学在探究中发觉数学方法,提高数学应用实力。数一数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是学习千以内数的相识,让学生通过相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概念,发展数感。教学本课时,考虑到孩子在生活中对千以内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相识,因此教学时我主要运用计数器和方块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关系及意义。如在引入“千”之前
2、,我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9个珠子,再添1个珠,是10;接着拨99再添1个珠子,是100;最终拨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珠子,是一千,让学生经验这样一个拨数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位值概念的体会。为了让学生对“千”有了初步的感知,我岀示1个大正方体,让学生猜猜这是由几个这么小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答案五花八门。接着让学生借助学具中卡片数一数:先一个个地数,1条是十,再一条条地数,10条是一百,再一片片地数,10片是一千,再次让学生体会计数单位和进位的过程,同时初步感知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接着再出示一张纸,用手比划下500张有多厚,再出示500张纸,调整下之前比划的厚度,有了500张纸做
3、铺垫,大部分学生都能依据1000就有2个500,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进一步建立千的表象本节课比较缺憾的是在探究数数的方法时,由于赶时间,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辰表达自己想法,而是让会的同学一带而过,我想在今后教学中,即使学生表述不清或不会,我们也应当学会等待,让会的同学帮忙补充,又或者通过解读会的同学的想法也是一种学习,一次两次说不清,渐渐就会了。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2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在教学设计上,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倍”,使新旧学问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两朵小黄花,又在
4、其次行画了四朵小红花,我问学生:从图上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主动发言,还提出了很问题。我说:今日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倍”,从而揭示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经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尤其要体现概念形成的精致过程,老师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上要特殊尽心。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尽心尽量具体的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详细的界定,使学生建立更清楚的概念表象,对概念的细微环节把握的更加精确。我让学生经验圈一圈,画一画的过程,明白谁是谁的几倍,谁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形成,借助学生圈、画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谁是谁的倍数,尽量避开问题的发生。如:我在第一行画了10朵黄花,在其
5、次行花了2朵红花,我让学生先圈一圈,然后告知我自己圈了什么?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要那样圈?最终在说一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这个图表示出什么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多的数是少的数的几倍,而不能说少的数是多的数的几倍,图上,黄花是红花的5倍,因为每2个一圈,黄花圈了5次,说明10里面有5个2,所以10是2的5倍,而不是2是5的10倍。最终,通过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知道,不能再大脑里形成思维定式,认为只能是第一行是其次行的几倍,也可以是其次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概念的精致形成过程提高到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3让更多的儿童欢乐地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是
6、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这一节课学生通过不同角度视察图形,得到不同的一份量与份数,从而引入交换这一新学问,学生在整堂课上学得比较累,没有牢牢把握交换的本质意义,一个重要缘由是老师较少地让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以讲授式为主,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视察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过多地引导,因此学生的感悟和体验也是较少的,这样的学问比较简单遗忘。在备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了解教材,只考虑到老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因此首先思索如何把这一学问教授给学生,过多地关注自己的行为,不希望自己的教学流被学生打断,也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难易度支配,在出示练习时,没有很好地进行连接,因此学
7、生的练习状况相对比较混乱。但整堂课老师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习阅历,关注学生的爱好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在教学的设计中,以图形呈现的形式为活动环节,带着学生一起“逛超市”,让学生亲身感受并主动思索“怎样可以更简捷正确地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而在学问的拓展运用过程中,又设计了9=2,启发学生思索乘法交换的过程只是因数的交换,所以只要知道两个互为交换题的算式中的前一个因数或后一个因数就能完成,使学生刚好地将所学的学问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于交换意义的理解与驾驭。这样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呈现学问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心理的发展规律。但在教学时,我
8、也发觉学生对乘法交换与乘法的意义两部分的结合有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几个几的加法算式及乘法算式还是有肯定的困难。如对 “5+5+5+5+5+5=5=5=+=”这个算式,学生还有混淆。所以这部分也是今后要加强训练的内容。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相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平角、周角,依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许多的大小
9、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学问,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肯定的发展,但依旧形象详细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实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育。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究问题的广袤天地,把所学的学问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动身,让学生自己捕获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背景动身,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欢乐的欢乐。我依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相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然后我让
10、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终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很多同学顿悟,原来,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实力、分析实力
11、,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找寻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学问有效地进行了延长。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学问,我让学生在主体主动参加、操作、沟通、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5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长,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相识余数。1、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嬉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主动主动参加学习,这节课刚起先时是小组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老师
12、让学生细致视察表格,把分的几种状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视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起先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育了学生初步的视察、操作和比较实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加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探讨中学生自己去沟通、去沟通、去互动、去思索,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
13、打下了基础。3、但是这节课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当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课后的一些习题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缺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刚好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向改进:1.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数学学问。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动身,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学问和阅历,让学生在生动好玩的情境中学习。2.要加强视察、操作活动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经验详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视察、揣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
14、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在相互沟通、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学问,形成学生的认知。3.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生成资源。教学时要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看法的沟通、辩论和分析中相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推断和分析,在相互帮助中,达到订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4.在教学中要重视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视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教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觉、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
15、题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5.在教学过程中,既赐予学生独立思索的空间,又激励学生合作沟通,自主探究。经过学生独立思索,有了肯定的想法之后的合作探究才能更加有效。6、在教学中还要留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优化算法、把握实质,进一步巩固和驾驭好所学学问。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6学习角的初步相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相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学问,我将视察、操作、试验、自学探讨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
16、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驾驭学问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化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将抽象的学问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开心、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实力的广袤天地。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创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对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主动探究自己未知领域的学问,自己去发觉、去创新。如:设计让学生动手去创建角,看谁创建角的方法多,有的同学用纸折角、有的同学用铅笔摆角,有的同
17、学用绽开了尺子的活动角,还有的同学用身体做动作创建角我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二、创设好玩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努力在这方面进行设计,也取得了肯定的效果。如:在引入的时候,插入学生们感爱好的动画,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更有爱好的来学习有关角的学问;在找角时,设计让学生视察、找寻教室的角,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之所以上的
18、高效,我觉得还得益于声情并茂的课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假如学生从实物中看到角并简洁地说出来,之后就要抽象出角的图形,确定会让学生对角产生片面的相识。而利用教学媒体形象直观地把每个物风光上的角显示出来,本身留给学生很深的印象,再通过平移使学生脱离实物来视察一些开口方向、开口大小、边的长短各不相同的角,学生在视察对比中形成对角的全面相识。2.自主探究,理解新知把角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是传统教学常用的手段。学生只需机械地记忆,教学重点并没有被突出。教学媒体所具有的动画演示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变色显示,学生把角各部分的名称牢牢记住;依据动画的运动轨迹,
19、学生在潜意识里保存了画角的步骤,为以后正式学习画角铺路搭桥。对于边不等、角度相同的两个角,学生会认为边较长的角大,传统教学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费时又费劲。利用动画先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边不变的状况下,开口越大角越大。接着,利用平移一个角,使学生又体会到边长不等的状况下,照旧通过开口大小推断角的大小。这样,利用视觉特效,学生不仅体会到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且还学会了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因此被突破。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7“1000以内数的相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相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相识”“百以内数的相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
20、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当比较大。其次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晰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比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比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动身,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学问间的关系,最终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一、找准学问
21、起点,铺垫思维迁移。练习中导入,注意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二、充分利用直观培育学生的数感。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化的相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相识数,体验到相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育学生的数感。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教学中,丁老师留意引导学生经验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四、重视学问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爱好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遗
22、忘学问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别状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五、落实学生数学阅历,关注学生数感培育。练习中,老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许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习的心与大家沟通,望大家多提珍贵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年级 教学 反思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