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docx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上周四上了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自以为打算比较充分,于是把本应分为两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了。最干脆的后果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练习。一方面,由于课堂是时间比较紧迫,另一方面,我选择了教材练习6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做,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顺当地完成。因此我也没有发觉有多大的问题。但是,等到周五上完解比例,课堂作业本交上来的时候,我却发觉了许多问题。比如习题2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各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有不少学生把“3.2:4=4:5”改写成“3.2=4”,明显是把除法转换成了乘法,而不是依据题目要求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2、: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其余几小题也如法炮制。这样做的学生还不在少数,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是缘由之一,更为主要的是对比例的基本性质不熟识。最终责任还是在老师,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驾驭比例的基本性质。由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没有过关,自然也影响到了后面的解比例。原来学生对解含有分数的方程就比较简单混淆,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一部分学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现在再加上许多学生将比例与从比例转化得到的乘法算式混淆,以及内项、外项如何相乘的问题也简单混淆,所以更加增加了解比例的难度。要解决问题,还得抓住根本。这节课上,我先是对比例的一些基本概念结合详细数据作了复习,再出示比例20:
3、5=16:4,让学生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它转化成乘法算式。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本运用,学生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很简单就把它改写成了204=516。我又请学生将这个乘法算式改写成比例,说说除了刚才的20:5=16:4之外,还可以怎么改?有什么规律?起先有学生因为受到概念“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的影响,只能说出20:16=5:4,有些学生心里有不同的想法,却也不敢表达。我于是激励学生将204=516改成516=204,看等式是否仍成立,又是否能形成新的比例。经我这么一提示,大多数学生都说出了还可以写成5:4=20:16,5:20=4:16,16:20=4:5等。并且发觉只要乘法中的同一边的因数在
4、转化成比例后必需同时是内项或者同时是外项,至于谁在左,谁在右,不影响比例的成立。因此,这也就使等式能转化成多组比例了。在此基础上,我增加了一点难度,将比例的其中一项固定,依据比例的意义或者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另外几项。学生依据刚才的发觉,认为还有一个外项可以先确定,而乘法算式中和4相乘的是20,那么4已经作为外项,20也只能做外项了,剩下两个数16和5作为内项,放在等号的左边还是右边,比例都成立。我有让学生用比例的意义,即通过求两个比的比值又验算了一遍。这样,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驾驭,同时也发觉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在已知比例的一项或几项,要求写出剩余的几项,可用到的方法除
5、了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外,也可以用比例的意义,甚至还可以把比例转化成分数的写法,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比例的基本性质片段1:师:前面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敢不敢和老师来个竞赛?请同学们说一个比,老师也说一个比,看看谁最先推断出能不能组成比例?(师生互动)其实咱们同学表现的很优秀,只不过老师用了另一种方法,才能推断的又对又快,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其实隐私就藏在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之中。请同学们小组参考“导学案学问点二”,自学课本67页其次个红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片段2:师:同学们,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你能发觉吗?自学后,请将你的发觉告知你的同伴
6、。不过,你最好能举些例子验证一下。学生们仔细地思索着老师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导学案”上写着比例进行着验证。师:现在,请前后四人为组,将你发觉的规律与同伴沟通一下,看看大家是否同意?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着热情的沟通和探讨,并主动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全班沟通时,老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有意写成分数形式3/86/16,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师: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发觉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老师的这一问,刚起先学生还有怀疑,不过,大家很快发觉老师把比例写错了。生:老师,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
7、,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视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觉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片段1中,学生依据“导学案”自学,学生感觉有点枯燥,老师设计这个互动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爱好盎然的学习下面的学问。通过上面的教学,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老师没有干脆让学生去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很快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而是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运用已有学问推断出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后,老师告知学生自己是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很快作出了推断。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探究学问的欲望被激发了。接着,就让学生自己去视察、找寻比例中内项与外项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8、举例(包括反例)进行检验,与同伴合作沟通,自己揭示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通过亲身经验的视察比例、归纳猜想、举例验证、沟通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育学生主动获得学问的实力。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依据教材所供应的两组数据,独立写成比例,再联系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学问激趣:“我们学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请自学第43页的内容。”学生自学相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相识内项和外项,完成后进行反馈,并充分应用学生书写的8组比例来强化内外项的学问。然后再进行激趣:“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好玩的规律,请大家分别算出它们
9、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你能发觉了什么?”“再随意找几个比例,看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好玩的现象?”引导学生计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从而发觉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终得出比例的性质。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课上支配应用比例性质进行填空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相识与驾驭。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设
10、疑”、“探究”、“应用”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在“设疑”这个环节中,我能从学生已有学问入手,细心找寻新旧学问的联接点,过渡自然流畅。采纳问题解决式绽开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觉新问题,探究新学问。“探究”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怎样自己的努力去发觉比例的“隐私”,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实力。教学设计中还特殊留意发展学生的特性,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在“应用”这个环节中,强调刚好应用刚好反馈,重视在练习中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更强,巩固练习在层次上由易难,在形式
11、上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聪慧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子。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4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上黑板随意写几组比,老师立刻说出能不能组成比例,想知道缘由吗,请看课本34页,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爱好,然后学生自学相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相识内项和外项,完成后进行反馈,并充分应用学生书写的比例来强化内外项的学问。然后再进行激趣:“通过自学发觉老师一下就确定能不能组成比例的奥妙了吗?”学生针对黑板上的题叙述比例的基本性质,假如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呢,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终得出比例的性
12、质。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课上支配应用比例性质进行填空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相识与驾驭。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激趣”、“探究”、“应用”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在“激趣”这个环节中,从找寻新旧学问的联接点入手,直入重点。采纳自学方式绽开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觉新问题,探究新学问。“探究”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怎样自己的努力去发觉比例的“隐私”,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
13、习的实力。教学设计中还特殊留意发展学生的特性,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在“应用”这个环节中,强调刚好应用刚好反馈,重视在练习中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更强,巩固练习在层次上由易难,在形式上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聪慧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子。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5“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新知教学环节看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在接触时仍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理解和利用总有一些差别。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比照写出来的比例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视察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学生大部分把几个比例一起视察探讨,他们发觉更多的是各个数在各项
14、位置的改变状况,而对性质内容的发觉比较滞后,也有少数学生举手示意发觉了,但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是课前或课上先看了书上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假如只视察其中的一个比例,学生才能简单发觉其中的规律,比如性质。所以我再次提示学生是看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有什么关系,不是这几个比例一起看。这样学生最终发觉一个比例中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又找其他几个比例验证,从而确定这个规律,总结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在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
15、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还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但是在利用比例解决问题时,出现的困难还是不少。许多学生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背诵的很娴熟,但对于敏捷运用还欠火候。比如依据算式1/35/6=5/91/2写出比例,有些学生就蒙了。其实从算式中应当想到,这是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的写法,倒回去就可以。但学生看不到想不到,在课堂上说明时仍有些学生糊里糊涂。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6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时,我将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为重心,紧扣这一目的,设计了自主学习、小组沟通、全班质疑、分层题组训练的教学过程,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 基本 性质 教学 反思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