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学问与技能:相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熟识天平的调整和运用,能较娴熟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娴熟地运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仔细按规则做好试验,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须要知道哪些量?老师出示:用天平可以称出物质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须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运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态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二、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目标。2、讲解并描述量筒(或量杯)的运用方法。出示量筒,介绍量筒。视察桌上量筒的刻度。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mL?视察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引导学生探
3、讨得出:(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的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是哪几步?(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用细线栓好固体渐渐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3分组试验(一):测石块的密度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试验步骤是什么?小组间进行沟通各自的试验方法,达成共识,确定正确的试验方法。1.测量出小
4、石块的体积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再将被小石块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石块的密度即为:=m/v2强调:为了减小试验误差,应当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实际操作,自行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石块质量m/g水的体积V1/cm3水和石块的体积V2/cm3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1、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读出这部分盐水体积V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利用公式计算m1m2/V记录数据的表格引导学生思索:(1)如何设计试验方案,才能减小测量的误差?(测盐水的密度时,为什么
5、要先测盐水的质量?而测盐水的质量为什么用剩余法?让学生探讨后,老师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假如先测盐水体积,量筒中水倒入杯后,总有一部分水残留在量筒中,质量测不准,偏小。同样假如先测杯子质量,再将盐水倒入杯子测出盐水和杯总质量,然后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总有一部分水残留在杯中,使盐水体积测不准,偏小。)(2)为了计算便利,倒入量筒的盐水体积取什么样的数值最好?实际操作,自行设计试验记录数据的表格,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m1/g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盐水的密度g/cm3整理试验仪器,培育良好的习惯。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
6、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相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殊是学习运用学校试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打算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亲密,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学问学习上还是培育学生试验的实力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工具的运用,对于天平这个工具的运用只要讲明白应当问题不大。学生的问题主要是生活阅历不足,对于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他们没有方法想象和了解,还有一些物质的尺度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话用基本单位来表示可能存在问题。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7、及其换算;2、 通过操作,驾驭天平的运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视察、试验,相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态、物态、空间位置而改变的物理量;通过对天平运用方法的学习,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力。4、通过运用天平技能训练,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托盘天平的运用方法。突破方法天平的运用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运用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摸索,假如不这样做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构造和运用方法。突破方法为突破难点,通过图片分析物体和物质的区分,然后引入质量的概念。采纳演示加分组试验法,并用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破本节难点。教法学法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学问的同时
8、会学学问,本节课主要采纳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探讨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实力;通过探讨来熬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实力、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思维实力及分析解决问题实力提高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给上面的物体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理由?创设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爱好。新课教学课堂总结课堂练习一、质量的概念由学生的分类,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提问:铁钉、铁锤都是同种物质组成的,但是物质的多少一样吗?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学生接着思索几个问题:1、一块
9、冰化成了水,所含物质的多少变更吗?(不考虑蒸发)2、一个易拉罐被压扁之后,形态变了,所含的物质多少(质量)变了吗?3、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中。假如把地面上的物体带到月球上,带到宇宙飞船中,这个物体的质量会变更吗?探讨得出结论:冰块熔化成水, 状态改变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易拉罐压扁了,形态改变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物块送入太空,位置改变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改变而改变。二、质量的单位1、国际单位2、生活中常用单位3、3、换算关系。质量单位符号: 吨(t) 千克(Kg) 克(g) 毫克(mg)。质量单位换算:1 t
10、 = 1000kg 1 kg = 1000g1 g = 1000mg对常见物体质量进行估算三、质量的测量1、试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视察托盘天平的结构,并且比照书本的图记住各部位的名称。2、常见的测量工具四、课堂小结五、练习1.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 质量不 一样D.以上说法都不对2、宇航员若将一瓶密封的纯净水带到月球上,你认为这瓶纯净水的质量是增加了、削减,还是不变?说出你的推断依据。练习册68页学问导航布置作业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视察、比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
11、学生很简单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视察中既驾驭了学问,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实力。通过学生的探讨思索,并结合前面的内容,这个难点很简单解决,并且学生都能理解,特殊是对于到宇宙里质量也不变这种状况。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比较简洁的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念单位换算是学生觉得很困难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先找几个简洁的练习做一做,太难的话会打击学生的信念。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既提高了他们的常识,又为之后引入天平是精确测量的工具埋下伏笔。让学生了解测量质量的工具有许多,在试验室主要运用的是天平测量工具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图片学生能了解到多种多样的测量质量的先进的仪器。能感受到科学的奇妙。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个总体的印象。板书设计6.1 质量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2、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3、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 克(g) 毫克(mg);1 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4、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5、托盘天平介绍天平的运用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2、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3、调整横梁上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心为止(哪边轻就往哪边调)4、左物右码5、读数=游码+砝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