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范本.docx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范本.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1昨天,我们学习了三个面积单位,分别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学生对这三个面积单位所表示的实际大小有了肯定的感知,并能用手势表示出来。为这节课(探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我考虑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这百进制关系学生确定难以理解。因此,我确定把这一抽象的学问要化为学生直观的、简单接受、理解的学问。于是,我就借助“动手操作”-这把能撬开学问大门的金钥匙。我提前让学生每人打算两个正方形,(分别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处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时,我实
2、行引导、半扶半放的方法。我先让学生拿出已打算好图形,细致视察它们的实际大小。借助学具,想一想、猜一猜,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然后同桌沟通想法和结果。这时,只见学生纷纷参加,有的学生用两个学具比划着量;有的学生用直尺进行平均分;有的学生在对折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操作五分钟后,只见有学生把小手高高的举起,并用一种很期盼发言的目光看着我,我知道他们肯定想出了方法并探讨出了结果。这时,我说:“孩子们,想好的同学再想想你的想法是否正确,没想好的同学快一点儿”。2分钟过去了,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小手,我起先指名汇报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赵怡萌说:“我先把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对折后再对折,这样就把它平均分成
3、了4分,每份是16平方厘米,16再乘4就等于64平方厘米。”这时,我并没有刚好给出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引领学生分析怡萌的思路是否正确,通过我的引领指导、学生的动脑思索,不但能正确推断出怡萌的思路是正确的,结果是错误的,还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可谓是一箭三雕。“谁还有不同的思路?”这句话刚开口,学生又纷纷举起小手。党皓的思路是: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横着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竖着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这样,10乘10等于100.因此,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李兆恒的思路是: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横着放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把1平方厘米的
4、正方形竖着放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乘10等于100。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李亚文的思路是:干脆计算,1分米=10厘米,10厘米乘10厘米等于100平方厘米。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我很兴奋。说实话,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的想法,这令我出乎意料。在处理“1平方米=?平方分米”时,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怎样去思索、怎样去动手操作的方法。因此,我只在黑板上画出了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去想方法解决的,在这次的汇报过程和结果中,除了上述的4种方法外,又有一种方法:他是把这个正方形对折,看一看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中有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再乘2。通过
5、学生汇报的过程和结果,让我深深的感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很大的“爆发力”。只要你引导到位、启发到位,他们就能迸发出才智的火花。以前,我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惟恐课堂秩序乱,造成难以整理的局面,看来,我这种顾虑是多余的。这时我想起一句话:“水究竟有多深,只有自己亲自去试一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一活的资源。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2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相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问水平,本课设计主要采纳猜想、设计试验验证、迁移类推、时间应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的。1、 复习与思索。复习题的设计
6、是为了让学生在找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旧学问的冲突点,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同时设计成生活中的问题,贴近生活,实践了课标中的理念: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实践应用。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进行数学学问的探究2,自主探究,探讨新知。在这个环节,除了学生自己的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资料外,我还让他们用不同的单位计量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如:对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如课桌、写字台等;对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测量,如教室、住室等,测量后再分别计算出面积。学生首先猜想、悟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设计试验进行验证得出:1平方分米=10
7、0平方厘米,最终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得学问,树立了自信念,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志气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我在这部分教学中,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这样学生独立设计试验,在组长的组织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不利于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体验胜利,我会留意在以后多让学生用语言自己去表达。3,解决问题,实践应用。学生探究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后,有一种应用的期盼,“我努力的结果原委能解决什么问题呢?”立刻引入实践应用。我把导入时的问题设计
8、成第一道练习,将20平方分米干脆转化成平方厘米,学生在这时已经可以解决了,通过他们的独立思索,主动的将问题加以解答,是对学问的一次实践应用。这种“学以致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课程的最终总结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1平方米=( )平方厘米,有肯定的难度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对原有学问的综合利用。让学生利用学问的融会贯穿,应用自己探究获得的学问创建性的解决问题,增加对学问的理解和运用。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纳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胜利!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可以算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
9、学习的一个难点。在这部分教学中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在学习的初期,很多学生比较简单混淆,面积单位的合适选择,或是什么时候用面积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使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其实出现这种错误,主要还是学生在学习时自主探究的不足够。可以说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大小没有一个明确的大小概念,对于面积的计算公式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新授课,由学生主动探究发觉,更能够让学生驾驭学习的重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课,内容比较简洁,也比较适合学生探究发觉。所以在这一课的例题教学中,我先请学生计算打算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书本上正方形一样大),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2种状况,有的认为是“1平方分米”,有的认为是
10、“100平方厘米”,这就为新课的学习产生了一个认知的冲突,为什么出现2种答案,究竟哪种对?接着先请学生比一比,解除计算的正方形不一样大这种状况,再来深究各自的计算方法,找到其实只是采纳的单位不同,但是计算的都是正确的,这就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一结论。在有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一个认知推理的过程后,学生很简单推理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经过部分练习后,学生能很扎实的驾驭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但是这节课上面积单位的进率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在这里的练习设计,我支配的不是很合适,只是采纳书本上的干脆的单位换算,由学生填空,发觉在教学后期,学生明显有爱好不足,所以在练习
11、形式上要多加变更。例如将简洁的面积换算可以变更为推断题: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他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这样的题目既考查了学生的面积计算,有考察了学生的单位换算,更有助于学生学问的巩固与驾驭。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4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学问,表面上看内容较简洁,但真正驾驭起来又有肯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与驾驭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时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发觉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参加到学问的形成过程中。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再通过面积计算的方法得到了不同单位的面积分别是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然后通过比
12、较得到了这两个答案都表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自然而然的总结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整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参加到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学问,记忆深刻。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记住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绝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参加,学习热忱高。但也有少数学生对本课的学问驾驭的不够坚固,主要体现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上,这些学生简单将面积单位间的关系弄反,由小单位变成大单位时,前面的数字应当变小,而个别学生弄不清晰,有单位变大数字变大,单位变小数字变小的状况,后面的教学中要留意这个问题。课后要引导这些学生视察、总结,形成技能。课中体现出教学机灵还不够,有些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能够刚好进行订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面积 单位 教学 反思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