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docx
《《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1很喜爱看道德经这本书,是春秋时期老子的著作。虽然只有5000余字,但是蕴含了许多为人处事的明智方式和养身方法,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尝,反复研读的文化珍宝。下面我来列举最近看过的一篇,并向大家阐述一下我的理解和感悟。其次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行开,善结无绳约而不行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真正擅长做好事的人,举止高洁,做善事不留痕迹,不让人知道。因为他不须要别人知道,不须要别人表彰。在自己心里也不留下痕迹,因为不求回报
2、。假如做了善事自己深深记在心里,那么假设被助的人在你须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伸出救济之手,你就会有失落感,甚至会有怨怼。所以假设你帮助了别人,那就尽快遗忘,因为当你行善时,你的内心已经有了愉悦的感受,不要图回报,只要没有怨恨就好了。擅长说话的人,他说出来的话是没有瑕疵的,因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是出于善的本心。擅长计数的人是不用计算器等工具的,完全可以心算。擅长关闭的人不用锁外人却开不开门。譬如有些人不是自来熟的,他对同学同事都很客气,但是是有距离感的。因为他要对相识的人有个了解的过程,假如和自己三观一样,观赏某人,才会打快乐房与你深交。泛泛之交则看上去很礼貌,也会帮你,却会感受到心门不是向你放开
3、的。这样的人我很观赏,因为他的挚友,爱人是经过细致选择的,也会爱得深厚。择其所爱,爱其所择。擅长结绳的人不用绳子牵绊你,你和他的联系却解不开。譬如有人很有人格魅力,有才智且有仁德,他即使不经常见到你,你也想和他亲近,与其结缘。又譬如我们中国文化国学,它流淌了数千年,在当今社会不须要通过四书五经考功名,也有大量的国学爱好者,海内外的华人都主动要和传统文化牵绊,是因为它不朽的精神。因此圣人擅长救人,和善的人他去救,不和善的人也能救,大恶人也要度。与我亲近的人能救,与我不亲近的人也能救。信任我的人能救,不信任我的人也能救。所以他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人,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物。譬如一个好领导者,他有实力和实
4、力去帮助全部人,无论和他想法一样还是不一样的,都能包涵、帮助他们,指导他们,并让人心悦诚服,把一个团队融合起来,激励他们发挥各自所长,把工作做好。“是谓袭明。”这就是对于人类光明的一面的继承,是至善至美的境界。所以和善的人,是不和善的人的老师。不和善的人,是和善的人的借鉴。我们平常看到别人为人处事高尚又恰到好处,就要想方设法去仿照,去学习,考虑如何能做到和他一样好。当我们看到有些人在为人处事上自私自利,没有教养或者为恶。就要思索自己是不是有类似的毛病,去思索如何避开犯同样的错误,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对于身边的可以借鉴学习的人不去重视,不去亲近学习;对于身边做了恶事的人只是鄙视看不起,却不去思索疼
5、惜他能带给你的珍贵阅历。即使你才高八斗,学识渊博,学历高,也是个心智不成熟的看待事物迷幻不清的人。所以不要觉得看了几本书比别人多懂得一些学问就高人一筹。你得到的学问是有限的,而那些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到处能为别人立场换位思索的人,他们才是无限公司。即使没有看过啥书,也是比你高超,因为他们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以上是我对本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道德经共81篇,每一篇都精辟微妙,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核心著作。看完这本书或许不会让你增长才智,只是在看的过程中增加乐趣,只有融汇于为人处事才会增长才智。假如能够把全书内容理解透彻并融入日常生活而全面不着痕迹,应当会让你有全新体验并使生命更精彩。所以肯定
6、值得一看。道德经读书笔记2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寿也。了解别人是一种才智,了解自己,叫做明达。战胜别人的是因为有实力,战胜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强大。知道满意的,心灵富有。努力前行者有志向。不轻易离开你所处位置的人,你的生活会许久的。到死也不傲慢的人,长寿。了解别人并不简单,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别人的表面而并不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了解别人须要才智。而知道自己其实更难,所谓自知之明,做到更不简单。人,往往会高估自己,有的甚至严峻高估自己,很多错误的决策往往都是因为决策人对自己不了解。人生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超越别人上面。在
7、乎超越别人的人,全部优势都在比较中产生,但这种比较的结果是不稳定的,这样的人总是在担忧自己被超越。另外,这种比较虽然可能产生进取的动力,其实比较的过程中也不断积累起负能量,也可能损害四周的人,也可能损害到自己。战胜自己,可以战胜昨天的自己。战胜自己的内容许多,譬如人的动物性、懒散、享乐的想法。其实,人最须要的是战胜自己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进步。欲望无穷无尽,不知足者无法感受富有,所以对于自己要求知足。而强行者,是为他人做事,为大众获得华蜜。所,你所处的位置,或者居所,借指根基、平台。这里强调一个平台、根基的重要性。亡,可能是妄,错字,意为傲慢;也有作忘的,意为遗忘。到死都不妄作妄为的,知道自己的
8、份量,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这样才会长寿。譬如长期汹酒,就是对身体妄作妄为的行为,将严峻损害自己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后果。作者:高风清扬道德经读书笔记3为什么读了这样一本书呢,是因为我们语文老师在上课时和我们说他在上班的路会背道德经,于是我很新奇,然后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里面的内容让我更加坚决了一个想法,同一个问题会因为看它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看法以及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当然其中的句子也特别经典: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
9、为大,故能成其大。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毅。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毅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读书的过程不过一周,但理解其中的蕴意,知行合一,实在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我至今还搞不明白,为什么我读了许多书(自以为),但为什么没有一点才智,或者说还没有做成一件事。即使说我做学生工作做的不错,也会做视频,但始终不及预期,精确地说是自己总是做事情“晚
10、”一步。但是让我欣慰的是这种状况在渐渐变更,一些事情在我脑海里渐渐清楚,过去失去的东西都在教我成长,人总归是要成长的,即使有时候付出的代价很高很高.道德经读书笔记4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从”道可道,特别道”起先,至”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为止,其中除了极个别的章节中没有出现”道”这个字眼之外,几乎全部篇目都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了”道”。可见”道”的概念在道家哲学中的核心地位。而这个最核心的概念就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道家哲学典籍中”道”这个概念包含的意思,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宇宙。即指天地万物的总和或宇宙的本原。二是规律。即大自然、人类社会及思维运行的必定性。三是方法。即完成
11、某件事情比如治理一个国家或教化一国人民的方法。这三层意思中无不包含着朴实的唯物主义观点。道家诸子莫不承认宇宙万物的客观存在性,并相识到全部的客观存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道家崇尚“无为之治”。道家先哲们认为一国之君应当遵循万物运行的规律,即道,并根据道的要求去治理国家;千万不能妄动,不能逆道而行;这样才能政治稳固,人民安康。道家提倡“清心寡欲”。个人修身养性也必需遵循自然规律,以道养生则可以长生。 “无为”不是让你什么事都不作,而是劝诫人们不要违反规律胡作非为;“清心寡欲”乃是让人们不要好高骛远,去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否则只能是白白地耗费并摧残了生命。换用今日的话来说,不就是“按客观规律
12、办事”和“一切从实际动身”么?道德经第一章的结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家经常与“玄学”并提。清华的一门公共课的名字就是道家与玄学。许多时候,道给人的感觉就是“玄”。什么是玄呢?玄就是改变。因为改变,所以玄妙、深邃。老子对宇宙的说明是,宇宙最初是虚空的,即“无”;道的力气使得宇宙渐渐形成,但混沌一片,即所谓“道生一”;然后混沌之气渐渐化解为阴阳二气,此二气又交互对流运动渐渐滋生许多存在物,即“一生二,二生三”,再到后来,各种存在组合而成天地万物,即“三生万物”。总括起来一句话:“无中生有”。怎么一个无中生有呢?那是通过种种困难的运动、改变才得以形成的。运动的观念始终是道家哲学一个永恒的话题
13、,贯穿于其全部的理论当中。道德经其次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很早就深刻地相识到全部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而且事物的对立面之间总是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这不是冲突论的原型吗?这是相当难得的。假如你想得到一件东西,这件东西许多人都想得到,怎么才能使它最终落在你的手里呢?智者的选择是“不争”。因为不争,所以别人不会把你当作竞争对手,不会打你压你。这时候,你反而最有机会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你想名垂千古吗?智者的回答是不想。假如一个人并不在乎名利,只是用心做他该做的一些时事,他反而能做的相当精彩,自然而然地得到别人的敬重甚至流芳百世。柔可以克刚,不争
14、者得。道家思想中隐藏着深刻的辨证思维,假如你不懂得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你是很难理解道家思想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行得而亲,不行得而疏,不行得而利,不行得而害,不行得而贵,不行得而贱。故为天下贵。”道德经读书笔记5原文吾言甚易知也,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现代汉语解读我的话特殊简单理解,特殊简单执行。但是大家不情愿去了解,不情愿去执行。我的话是有依据的,天下的事情都有它的法则。正因为大家不知道这种状况,所以不情愿了解道的原则。理解我的人特别少,效法我的人则更难得。所以圣人就
15、似乎是一个身上披着破旧的衣服,可怀里却藏着宝玉的人。延长解读老子的道并没有很玄妙,也很好理解,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还是很少,缘由是我们的利己之心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多一点付出,多为他人考虑一点,渐渐形成爱的循环,大家都会渐渐感受到爱的回馈,然后一起进步,生活就会越来越华蜜。宗,依据。君,主宰,这里说明为法则。宗、君,都是指“道”,万物皆有道。无知,不知道,不了解。不我知,也即不知道我,这里的“我”也是指我阐述的道的原则。顺应“道”的规律,人生就能顺畅,而“道”的规律,就藏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的背后,而一般人往往不了解。我,代表圣人,也代表老子讲的道的原则,而不是代表作者本人,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常用
16、的手法,否则会被认为老子自我吹嘘。则,法则,这里作效仿、效法。贵,宝贵、难得,与前面的希相对应,比希更少。被,同“披”。褐,粗布衣服,为穷人所穿。圣人被褐而怀玉,就是圣人很难被一般人理解。但是圣人做到内心光明,不阴暗,不纠结,这样的人生才华蜜。被褐怀玉是圣人的富贵品质,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也是值得学习并可以努力效仿的。可以从两个层面解读:一个层面是对于自我的心态。这是对待自我的一种才智,即我们应当实行一种低调、不争、朴实、追求内在精神的看法做人。首先我们应当不去追求外在衣服的华丽,而追求怀中有宝,追求内在精神的纯朴、安静;其次,当我们怀中有宝的时候,也不在乎身上的衣服。庄子说:士有道德不能行,惫
17、也;衣敝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庄子认为,衣服破旧并不代表精神萎靡。另外一个层面是如何看待别人。看待别人时不要只注意外表,更应当注意内在精神,所谓“人不行貌相”,不要通过外在的东西下结论,地位高的不肯定有真才能,夸夸其谈的不肯定有真学问,口碑好的不肯定是真好人。肯定要分清晰,有的人虽然穿着旧衣服,但仍旧容光焕发,精神饱满,破旧衣服难掩其精神的名贵;而有的人虽然穿华美的衣服而精神萎靡不振,但难掩其猥琐本质。作者:高风清扬道德经读书笔记6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伎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
18、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用稳定的状态治理国家,用出其不意的方法用兵打仗,用无事之道取得天下。我怎么知道会这样呢?假如天下有特殊多的忌讳,那么百姓会越来越贫困;假如百姓有许多相互攻击的武器,会让社会变得混乱。假如人们技巧太多就会滋生许多稀奇怪异的东西;好的东西太多了盗贼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圣人曾经说过:“我无为,人民就自我教化;我好静,人民就会遵纪遵守法律;我无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就自然朴实。”平常要稳,打仗要奇,两种状态要学会切换。“以正治邦”和“以奇用兵”,作为领导者都应当学会的。治国要走正道,按规则来,按法律来管理。但用兵是特别规的
19、,要用出其不意的方法。老子虽然反对斗争,但有的斗争是无法避开的,真的有外敌来犯了,必需要仔细地打,而且打是有技巧的,作为领导者也不会怯战。“正”与“奇”的不同,也揭示了打天下与坐天下的区分。“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就是说假如这天下特殊多的忌讳,不允许你做这个,不允许你做那个,老百姓肯定会贫困的,因为条条框框太多了,几乎什么事都做不了,社会运行肯定缓慢、效率低下、停滞不前。为什么会多忌讳呢?是因为领导者多事。那领导者为什么会多事呢?是因为领导者为了自己的形象、地位和利益等等管理便利,他要设各种忌讳。忌讳不是规则,规则是让大家运行的一些条文,而忌讳是因为怕冒犯了某些人的尊严而实行的禁止性措施。
20、其目的完全不同,规则可以成文,可以公开,告知你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而忌讳可以意会,也可以言传,却是不能公开摆上台面的东西。“利器”就是锋利之器,武器之类的东西,是相互攻击用的。老子虽然讲的是武器,但是实际讲的是争斗之心,假如老百姓的争斗之心多了,整个社会肯定会混乱的。老子说,这人假如特殊多地用才智的话,“奇物”就会特殊多,“奇”是指不正常的物品,是稀奇怪异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不是我们正常生活所须要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而且对生活有着不好的影响。如扳指,原来是古代用于爱护拉弓勾弦的手指的,后来却被八旗子弟用于炫富,制作得特别精致,变成了“奇物”,扳指的质地亦由原来的鹿角、发展为犀角、象牙、水晶
21、、翡翠等珍贵滑润的原料,扳指失去了原来的功用,八旗子弟也从今堕落。因此,技巧经常会被用来满意欲望,不如回来质朴。我们来看人的才智是有两方面的:一方面,假如我们用来去帮人救人,去爱护环境,让我们更加和谐地生活,这个应当是一种质朴的“质”,这种“质”对人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我们为了欲望而动身,我们把这个“智”用在了更多、更快地攫取,更多、更快、更好地去享受,为了虚幻的东西去追求它的时候,“智”就使人们遭遇很大的损失,甚至走上不归路。“法物”就是那种宝贵的好东西,珍宝。这东西假如多的话,盗贼也多了。假如大家都喜爱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原来没那么高价值,可是大家就觉得它是好东西、珍宝,这时候民心就会乱。
22、大家都不仔细工作了,都想去弄这个珍宝,结果会盗贼越来越多。“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再引申一下,其实“盗贼”未必是外边的盗贼,有可能是我们心中的盗贼。我们假如不能正常看一件事物,我们人为地非要把这个事物加上一种虚幻的外表光环的话,有可能我们心中的盗贼就会生起来,我们可能会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这个对我们人生是有影响的。因此,生活中的好东西层出不穷,要学会识破诱惑的局,灭掉“心中的盗贼”。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存在感应关系,这个关系在生活中也到处存在,比如你的欲望和健康。“我无为,而民自化”。“无为”是对领导者自己的,假如你领导者不为自己去捞取,你的员工之心渐渐就会被化掉,他就会跟着变更,这是存在上下感应关
23、系。假如你为自己,那员工一想你为自己,那我们也为自己,这时候他争斗之心就出来了,他就跟你争夺利益;假如你放下自己为大家做事,大家看到你为我做事,那么我们也要为您、为公司做事,所以都来支持您、成就您,这时候他会放下争夺之心,朝一个方向一起努力了。“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其实讲的也是领导者和下边员工的感应关系。我们可以引申来看,其实生活中到处有这种感应关系。比如说家长和孩子,再比如说我们自己的心和身体,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讲,我们的心和我们的身体的关系,心是领导者,它来指导我们身体去运转,心假如“有为”会怎么样?“有为”就是总想为自己去争取、争夺,我看到东西我觉得美
24、,我肯定要拿到,好吃的我肯定要多吃,我看到美色肯定要想方法去接近他,我看到美的房子我肯定要拥有它。心的欲望是无穷的,假如心“有为”的话,你的身体肯定会很累很累的。道德经读书笔记7老子是春秋末期闻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所作的哲学论著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也广为人知。该书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文意深邃,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李佳伟同学的脚步,感受先贤老子内心深处的人生才智。“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无名,万物之始,出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为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这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读书笔记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