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本.docx
《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本.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驾驭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能依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敏捷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4.经验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教学重点:驾驭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的进行笔算和验算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笔算346+93 657+329笔算加法时应留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二)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去过湿地吗?出示图片,介绍湿地状况。再出示信息: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师:依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2沟通问题。学生沟通,老师出示相应问题。预设1: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预设2: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多少种?预设3: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少多少种?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三)新课绽开1.探究计算方法。(1)完整出示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师:这道题,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算
3、式:445+298(2)估算结果并沟通。师:这道题的结果也许是什么?同学们能估算吗?(3)尝试计算并沟通。师:这道题究竟等于多少?同学们能自己想方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全班沟通方法:列竖式计算。(4)与估算结果相比较。2.探究验算方法。(1)自主探究验算方法。师:这道题算的对不对?同学们会验算吗?(2)沟通方法。预设1:再重新用原来的竖式计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预设2: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预设3:利用原来的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3)归纳验算方法。师:大家想出这么多的验算方法,你们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验算 ,可要养成刚好验算的
4、好习惯哦。3.练一练。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163+979 395+4754小结提炼笔算方法。问题1.今日我们做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点?连续进位问题2.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算出得数的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问题3.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有什么要特殊提示大家留意的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起先加起,进位的小数字不能漏写,做完以后要刚好验算。(四)练习拓展。先想一想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67+93 165+78 409+394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收获。回顾新课导入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请有爱好的同学课后探讨一下,下一节课接着探讨。作业布置作业:第38页做一
5、做,4题。板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2、培育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实力。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育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看法。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冲突的基础上,老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精确一些呢?二、合作沟通,解读探究1、学生分四人小组探讨: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精确一些?学生
6、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依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像;干脆用秤称等。2、全班沟通。3、老师依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精确必需留意什么?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学反思:1吨有多重(12)教学目标:1、结合
7、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2、驾驭“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3、结合详细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实力。教学重点: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驾驭“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今日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情愿帮帮他?二、探究新知: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3、说
8、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三年级数学教案31、结合详细的问题情境,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估算实力和应用实力。2、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学问和技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估算实力。一、基础练习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1232421354151122303120462023020xx40108060202003080100500202、计算练习361248235632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小结计算方法,算理,格式。二、问题解决第9题:(1)、
9、儿童:1536=540(元)(2)、成人:46-36=10(人)1030=300(元)(3)、540+300=840(元)提问:假如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情景,但没有(1)(2)小题作铺垫,你会解决吗?第10题:让学生人人都经验估和算的过程,再小组探讨沟通。第11题:15335先求一瓶饮料的价钱,再求35瓶饮料的价钱。第12题:练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学问和技能。第1315题:激励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13、115+8=63(岁)14、1568=720(人)15、958-8=352(分)=3元5角2分三、习题拓展售票处:大船坐6人、30元;小船坐4人,24元。现在有120名老师和学生去秋游
10、。(1)租大船须要付多少钱?(2)组小船须要付多少钱?假如又来了两个老师参与划船,怎么租船比较化算?三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学问点一级详细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驾驭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娴熟地计算。2、通过创设详细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依据详细的状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3、培育学生总结、归纳及敏捷运用学问的实力。教学重点:正确、娴熟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加两位
11、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须要留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
12、1个十。(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赐予确定)二、基本练习1、口算。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学生独立思索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提问:口算时要留意什么?哪些地方简单出错?2、计算。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3、估算。(1)出示教材
13、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得信息。思索:如何列式计算?(2)学生沟通后板书:632-441.(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4)学生探讨估算的方法,然后沟通算法。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赐予确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两人一组,轮番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相互之间评一
14、评。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干脆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细致视察图文,明确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依据详细状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学问?本单元的学问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发言,老师点评,解疑答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案51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2驾驭“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
15、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驾驭“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下面那些话是表示重量的?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相互说一说。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相识秤。问:你见过下面哪几种秤2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你知道哪个是重量单位吗?视察图像,看看他们在说什么?3总结: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表示物体有多重!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猜一猜。拎一拎。说一说。4单位换算。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
16、。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望见过这种符号。三、拓展应用1说一说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22kg=()g4000g=()kg7kg=()g8000g=()kg3算一算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四、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三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目标:1)通过好玩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索实力。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索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3)通过小组
17、合作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擅长思索。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索和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课前打算:打算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料提问环节所须要的运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教学过程: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学问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爱好。)一、嬉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火柴嬉戏,层层导入: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好玩的故事吗?
18、今日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嬉戏好吗?学生探讨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当怎么移动吗?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嬉戏要求:(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2)复原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依据学生的回答状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嘉奖),并进行分析,然后渐渐深化课题充分发挥学生
19、的想象实力。二、结合生活,小组互动。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索。2从日常生活动身,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3最终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嘉奖。4、对相关题目进行具体的说明,让学生相识数学的奇妙,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爱好。详细如下: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谜底是:王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谜底是:三3+-(打一成语)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谜底是:支离破裂4
20、、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5、成果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解析:学习成果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果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二、探究拓展题: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需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秒,小明的弟弟要秒,小明的爸爸要秒,小明的妈妈要秒,小明的爷爷要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秒就会熄灭。问
21、小明一家如何过桥?答案: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其次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最终: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三、自主创作题:依据自己学过的数学学问,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实力和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四、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学问,让学生相识数学的奇妙,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爱好。)三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目标:1、基本驾驭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2、通过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教案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