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教案汇总.docx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教案汇总.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下教案一年级数学下教案1教学目标:1、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探究并驾驭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4、经验与他人沟通算法的过程,培育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实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师: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美丽的动画,请你仔细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终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事。你看,小松鼠跳动、爬树、翻跟斗,学得多仔细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爱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
2、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终,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教室里响起热情的掌声,该生兴奋地笑了。)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 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 生4:有2只松鼠。 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许多许多的大树。(二)探讨探究1.提出问题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师:谁情愿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师:
3、你对他们的回答满足吗?(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足。”)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师:同学们真了不得!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2.探究加法的计算方法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师:同学们真聪慧!在小组内沟通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短暂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恳
4、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相互探讨沟通;老师巡察,适时参加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干脆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 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
5、29。师:同学们真聪慧!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示大家留意些什么呢?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生3:大家要仔细计算,不要马虎。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洁?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洁。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洁,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探讨解决问题。老师参加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留意
6、其他小组的活动。)师:请把你们小组的探讨结果汇报给大家听。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干脆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说明一下吗?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
7、鼠差的个数。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师:今日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日学习的算式。(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1.第1题(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沟通。)生:19-9=10(颗)。2.第2题(出示情境图)。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生:25-2=23(米)。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沟通。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师:细致视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觉了什么?生:我发觉
8、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生:我发觉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学生主动举例:(1)34+5=39,5+34=39;(2)21+7=28,7+21=28;(3)83+4=87,4+83=87;(4)52+7=59,7+52=59;师:假如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生1:47+68=,68+47=。生2:395+126=,126+395=。生3:1000+800=,800+1000=。(四)课堂总结师:同学们真了不得!不但能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觉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生1:这节课我发言
9、特殊主动。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主动,我会努力的。师: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一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进行评价。)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特别好!能够做到仔细思索,主动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接着努力。一年级数学下教案2设计说明本节课是根据“图形间的规律数字间的规律数组中的规律找规律解决问题”这一依次进行复习的。同时在细微环节上又留意以下几点:1学问点、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易于学生驾驭。教学中,老师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对学问进行系统的复习,层次清楚,难易适度。关注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接受实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2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实力,培育他们归纳、总
10、结的实力。课前打算老师打算 PPT课件学生打算 图形卡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找规律的相关学问。(板书:找规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找规律的学问呢?(图形的排列规律,数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找规律相关学问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学问,为下面的复习作铺垫。复习整理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两方面的学问。1复习图形的排列规律。(1)课件出示。(2)提问:这组图形是根据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你能接着画下去吗?预设生1:这组图形是根据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重复出现的
11、规律排列的。生2:假如要接着画下去,应当接着先画出一个正方体,再画出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3)假如只出示这一组图形,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排列规律吗?(引导学生说出不能找出规律,只有三组以上重复出现的一组图形才能确定排列规律)(4)提问:假如用数字表示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该怎样表示呢?(学生独立完成)(5)巩固练习。 _ _ _ _(6)老师小结。图形、数字或其他事物以不同的颜色、形态及其他形式为一组重复排列,就称之为有规律的排列。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是相对应的,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改变规律。2数的排列规律。(1)课件出示。3 6 9 12 15 _ _(2)细致视察,发觉数
12、的排列规律。(所给数是根据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的,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加3得到的)(3)依据发觉的规律填出横线上的数。(4)老师说明:这组数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相同的,这样的一列数叫等差数列。提问:你能依据等差数列的特征,自己写出这样排列的一组数吗?(引导学生自己写出一组等差数列,并说明自己写出的数列的排列规律)一年级数学下教案3教学目标:1、在详细情境中相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相识1元=10角,1角=10分。2、经验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洁的模拟活动,培育简洁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索问题的实力。3、学生
13、通过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参加小组的沟通,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沟通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惜人民币的意识。教学重点:相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教学难点:相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学打算: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谈话: 小挚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须要什么?(钱)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揭题: 小挚友真聪慧,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
14、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学问,这节课,我们就来相识元、角、分。(板书课题)二、 相识人民币1、 4人小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相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相识的?引导: 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情愿向小挚友介绍一下你相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相识的?2、依据老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要求: 下面请每个小挚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板书: 1元。(老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用同样的方法相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 纸币上都印有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
15、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对学生进行爱惜人民币的教化:人民币是受法律爱护的。小挚友应当爱惜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挚友们,你们愿不情愿做遵守法律的小公民呢?3、练一练。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三、 相识进率1、谈话: 有个小挚友叫豆豆。他今日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1) 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习本等(2) 还有两个小挚友在买东西。(3) 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
16、钱是20元,练习本的价钱是1元等提问: 豆豆想买1本练习本,他应当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呢?(1元)他可以怎样付1元钱?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挚友看,几个小挚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引导: 付1元的方法许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提问: 小挚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出示图)板书: 1元=10角2、引导: 依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出示图)板书: 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
17、生完成后,老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洁?四、 简洁购物1、谈话: 老师今日开了一家小小商店,你们情愿上我这来买东西吗?开业之前我须要一些零钱,谁情愿跟我换一换零钱?老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填空: 1张1元可以换( )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1张1元可以换( )张1角。2、同桌相互换零钱,活动1分钟。(老师辅导)3、引导: 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课件呈现: 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提问: 你想买什么?谁想买邮票?你准备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
18、的付钱方法不一样?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4、聘请营业员,学生相互购物。谈话: 我当了经理后,想聘请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忱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挚友打算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挚友进行激励表扬。5、延长练习。小组探讨: 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假如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五、 全课总结小挚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 课后作业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一年级数学下教案4课题七练习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教学目标:巩固
19、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具打算: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揭题:小挚友们,今日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学问。二、练习: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30+8= 40+3= 55-5= 90+9=45-5= 60+6= 48-8= 70+2=80+6= 77-7= 24-4= 50+3=26-6= 48-8= 80+4= 31-1=2、完成练习八13题。(1)第1题:这是一道按依次填数的题。依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依次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
20、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终面?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3)第3题:这是一道嬉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大于60的数有哪些?小于60的数有哪些?三、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作业布置:板书设计:100以内数的相识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课后小记:课题八练习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学问。教
21、学过程:一、揭题:这节课我们接着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二、完成练习: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依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1)老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老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老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2)学生依据题目要求独立思索: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4、第7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教案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