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精选.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精选.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第三册第五课)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本课重在带领学生体悟“我”送蝈蝈的用意:在我上学时让她替“我”为盲婆婆唱歌,让盲婆婆从蝈蝈的歌声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朝气和回想童年时间的快乐,充分展示了儿童的美妙心灵,让学生从中体会人间真爱,陶冶心灵。本文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语的学习。其次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进一步理解由生
2、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汇。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切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妙意愿。学情分析:这是一首主题显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的叙事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干脆联系不够普遍。在其次课时的教学中,我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探究欲望,尽量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化理解诗歌涵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妙的心灵。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采纳读悟教学法和想象教学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妙心灵,在想象说话中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体会诗歌
3、的语言文字之美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之美。教学流程:一、紧扣课题 激趣导入1、复习。(1)认读生字词语。(2)轮番读诗歌,检查初读状况。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师生共同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三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3、要求学生谈谈自己这三分钟的感受。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诗歌精华所在,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在课题中抓住一个“盲”字,为学生留足时间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孤独的生活,为下文进一步学习做下对比铺垫。读课题后设疑,有效的激发了学
4、生探究文本的爱好、欲望。)二、以读激情体会“我”的美妙心灵1、学习第一节,“我”捉到了一只怎样的蝈蝈?指名读第一节。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宠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4、指导积累abb式词语。5、“我”面对这样一只爱不释手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确定?(指导学生视察第一幅插图)6、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你用自己理解的读的方式表达出来。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评议)(此环节设计观赏蝈蝈的外形、叫声,说明我对蝈蝈的宠爱,而“我”又转送给了盲婆婆,表达了
5、“我”对盲婆婆的怜悯、关切、帮助,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妙心灵。abb式词语的积累,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围绕课题,阅读课文,发挥想象,明白小学生送盲婆婆一只蝈蝈的用意。2、理解诗歌后,激发学生自己奉献爱心,主动关切他人的美妙愿望。教学过程:一、出示蝈蝈图:1、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呢?练习填空:( )的蝈蝈2、师小结:多可爱的蝈蝈,小男孩喜爱它吗?3、读一读儿童诗的第一段,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他的宠爱之情?4、学生自读,汇报:乐呵呵 喜滋滋5、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给他们换个说法吗?(笑呵呵 笑哈哈 笑咧咧 笑眯眯
6、 笑嘻嘻 喜冲冲 喜洋洋 乐陶陶 乐滋滋)6、你能把小男孩的喜悦之情读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7、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送盲婆婆蝈蝈?二、自读诗歌2、3段过渡:你们读一读2、3自然段,就会找到缘由的。1、学生自读,再说说理由。(没有人做伴会孤独,小挚友上学了不能陪她了,盲婆婆看不见只能听了) 老师依据学生发言适当教学生字“替”字。2、谁来帮小男孩送蝈蝈?(指导朗读第2段)3、出示插图:你们看,盲婆婆接过了蝈蝈,正全神贯注地听着,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听听这奇妙的歌声吧!(播放音乐)(1)在这奇妙的歌声中,她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还会看到了什么?)(2)总结:蝈蝈的歌声是盲婆婆走出小屋,走
7、进田野,来到了大自然,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3)(接着听)不仅如此,盲婆婆甚至似乎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想到了曾经在田野里-,曾经- 曾经-(4)是呀,多么欢乐的童年时代呀!我都听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我们捧起书儿一起将盲婆婆的欢乐之情读出来好吗?(5)指导朗读第3段,并指导背诵。(6)接着听,歌声或许会把盲婆婆带到(听音乐,看句式填空)(7)这真是一只奇妙的蝈蝈,有了它的陪伴,盲婆婆肯定会享受到无限的快乐,感到生活的华蜜。你们还想听蝈蝈的叫声吗?(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齐读)(8)你们喜爱这只蝈蝈吗?莫非仅仅喜爱这只蝈蝈吗?(引导学生说到喜爱小男孩)(9)你喜爱这位小
8、男孩吗?为什么?想看到他吗?其实他远在天涯,近在眼前。(让学生惊异!)假如你也关切过他人,帮助过他人,你不就是他吗?谁是呢?(10)学生自由说自己曾经做的好事。老师评价。(11)看来,我们都和小男孩一样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其实,哪怕送一只小小的蝈蝈,哪怕一次小小的让座,哪怕-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只要我们把欢乐带给别人,我们就是献爱心。希望小挚友们每人都拥有一颗爱心!(画上爱心)4、齐读课文。结束。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 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演来体会关切老人,关爱残疾人后得到的欢乐。3、学会本课的生字。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感悟
9、、表演来体会关切老人,关爱残疾人后得到的欢乐。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内容,熬炼语言表达实力教具打算: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1、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2、师:再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里的“盲”是什么意思?(指名答)3、说说你眼睛看不见的感觉。可是,有一位老婆婆,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她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出示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_,看不到_,也看不到_,她感到_。(指名试说)4、她觉得自己一个人特别孤独。孤寂。她一个人住在她看不到红红的太阳,她看不到花草树木,她感到难受。可是今日,盲婆婆怎么样?(出示图片)(很快乐)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留
10、意视察人物的表情、神态。5、今日,盲婆婆的确是特别快乐,你知道盲婆婆为什么这么兴奋吗?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告知老师。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读,指名答。2、难怪她今日这么快乐。(贴图片)小挚友是怎么样送蝈蝈给盲婆婆的?再读第一自然段。3、出示句子: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和书上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4、“喜滋滋” “乐呵呵” 这两个词表示什么?(指名说)像这样的词有个特地的形式,我们叫它abb式,像这样的表示兴奋的词,还有吗?5、这样的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快乐。小挚友把蝈蝈兴奋地送给盲婆婆,从中你看出(他关切盲婆婆。他知道盲婆婆眼睛瞎了,他想祝愿她眼睛快快好。)这位小挚友想让盲
11、婆婆笑一笑。谁来读一读?生读6、师:今日是兴奋地送蝈蝈的,你的脸上要笑容可掬。我怎么看不到同学们的笑容呢?是舍不得吧?再来一遍。生齐读。(二)学习其次自然段1、小挚友来到盲婆婆家门前,他都会说什么?从他的发言中,我看出这个小挚友很有礼貌。你还可以怎么有礼貌地说?能做一做动作试一试吗?2、看得出这位小挚友也很有爱心。从他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小挚友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3、师:平常,小挚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掂记盲婆婆。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师:蝈蝈唱着歌,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老师配乐读。指名说2、师:假如
12、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3、蝈蝈的歌声会令盲婆婆也想起了很多美妙的事情。她小时候都会有哪些快乐呢?冬天会干什么?夏天呢?多么快乐的童年啊!谁来读?4、老师这里有个题目,你会说得更好吗?( 出示:歌声会_,_。)5、师:听着蝈蝈的歌声,这时候她感到(贴出小卡片快乐)心中不再孤独,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生齐读。(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快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快乐。读最终一段。2、师:这里有六个点,老师不明白,谁知道?为什么这里要用省略号呢?3、师:那这个咯呼就表示它还在叫。这是蝈
13、蝈的声音,它还像什么声音?像谁在笑?(蝈蝈、盲婆婆、小挚友)他们为什么在笑。4、齐读这一小节三、总结、拓展1、齐读课文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3、说说你平常生活中的有关关切残疾人的见闻。四、学习书写生字五、布置作业今日的作业就是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身边的人献出爱心。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体会盲婆婆的快乐,有感情第朗读课文。2、感悟帮助残疾人的快乐,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3、能仿写课文的第三小节。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中孩子的美妙品德。教学难点:体会蝈蝈给盲婆婆带来的欢乐,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写“盲”字:同
14、学们,你相识这个字吗?请你细致看看这个字,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它的意思的?生:“盲”就是眼睛死亡。生:“盲”就是眼睛看不见的意思。师:我们称这样的人为“盲人”。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体验盲人的生活,能谈谈你的感受吗?(生谈体会)师:是啊,盲人看不见红的花,绿的草,看不见蔚蓝的天空,看不见那绚丽的灯光,内心很孤独、孤独,在生活中,我们应当怎么对待他们呢?生:我们要多帮助和关切他们。师:有位小挚友啊,就是这样做的。今日我们接着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补充课题,齐读题目。二、新授自由朗读课文,试着带上自己的理解。学习第一小节师:谁来读读第一小节生读师:看你满脸笑容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书上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给 婆婆 蝈蝈 教学 设计 精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