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梅花教案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梅花教案优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语文梅花教案一年级语文梅花教案1一、复习导入。1、师:小挚友,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吗?先来读一读该课的词语,读对了词语,咱们就去看梅花。2、(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生词,齐读生词。二、精读课文。1、过渡:现在,就让咱们跟随小作者去看梅花吧。2、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红笔标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芳香。”指名读句子。自由读。(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边读边想)评: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变机械的阅读为思索性的阅读小挚友,你们读了这句话想到了什么?说说看。指名说。师生沟通:(出
2、示课件)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盛开”完全开放,“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说花特别之多之密,“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是说花儿色调绚丽,开遍山坡。“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芳香”。“晶莹透亮”写出梅花的光亮可爱,“散发出淡淡的芳香”写出梅花的香味雅而不俗,沁人心脾。联想到那首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暗香有来。“暗香”就是指这淡淡的芳香。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用红笔标出“片片”、“芳香”、“淡淡”、“彩云”、“晶莹特亮”、“挨着”。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生动化的语言,老师机灵地引导,让学生从文本对话中再现生动形象的梅花山画面,“一千个读
3、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眼中构建了一个漂亮的梅花山,更好地协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指导朗读师:小挚友们想象中的梅花上可真是美不胜收阿!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配音录像)评:先在文本对话中引发学生的思索,进行自我艺术世界的构建,再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完善艺术世界的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出示课件)梅花多吗?美吗?自由读,指名读。老师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朗读第一自然段?老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评:老师范读,声情并茂,读到“散发出淡淡的芳香”时深吸一口气,无形中使学生身临到花香
4、环绕的梅花山中,以读感人,由读悟情。恰当地配之以音乐,激发学生的感情。3、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出示:人们宠爱报春的梅花。师:“报春”就是报告春天到来的意思。人们为什么宠爱报春的梅花呢?答案就在第一自然段。指名回答。出示: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师:早春的天气怎么样?“春寒料峭”之时,梅花就开放了,是一朵梅花开了,是一株吗?是一片?是什么?“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你觉得这梅花怎样?指名回答。就像那首梅花中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师:凌寒独放就是它!老师听出来你们对梅花精神的赞美,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再读读这一句:人们宠爱这报春的梅花
5、。小结:读书,就应当这样,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思索,才能读好书。评:学问之间融汇贯穿,温故而知新,借古诗从单纯地感受梅花的外表,而转向体会梅花所体现出的内在精神,提升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老师于该环节中也教予学生边读边思索的读书方法。师:人们怎么宠爱梅花?人们对梅花的宠爱是一般的宠爱吗?不急着回答,好好读读课文其次自然段。生:“特别”。你们是通过哪些词句读出来的?“涌动的人流”?看图,人多,。“快乐的海洋”?看图,小挚友,在这梅花的世界里,人们边走边看,一路欢声笑语,他们会说些什么?谁能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评:课文讲解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上下文相联系进行思索,于微小处理解课文。一年级语
6、文梅花教案2教学目标1、相识8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学会一个偏旁,学会一个笔画。2、感悟古诗大意,了解梅花的特点,体会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3、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难点相识8个生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出示梅花的图片,让学生观赏。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了解这种植物吗?它在什么时间开放?”老师小结:它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力君子”。而且,古代的诗人特殊喜爱写与它有关的诗。今日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描写梅花的诗。二、初读古诗。1、老师范读古诗,学生听清字音。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3、用符号画出本课要求相识和会写的字。三、
7、学习生字。1、学习要求相识的生字。A、“数”“枝”是翘舌音,“枝”是整体认读音节,“墙”是三音节,“暗”是零声母音节,要指导学生留意。B、引导学生理解“数枝”、“凌寒”“遥知”“暗香”在诗中的意思。2、学习会写的生字。(1)用部件组合法学习“花”字。(2)学会“弯钩”这个新笔画,再学习“犭”这个偏旁。(3)用部件组合法学“独”字。3、指导写字。(1)学生视察虚宫里的位置。(2)老师范写。(3)学生练习。四、小结。其次课时一、复习所学生字。二、指导背诵。1、老师指导新古诗。2、师生共同理解古诗的意思。3、学生朗读背诵古诗。三、指导完成活动与练习。1、读一读。(1)指导学生读词语。(2)使学生感悟
8、到用“花”“独”可以组成不同的词语。2、下面的字都能组成哪些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觉。(1)引导学生拼读这些字。(2)用这些字组词。(3)发觉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4)再写出一些带“木”的字。3、读一读,背一背(1)拼读未学过的字。(2)老师领读。(3)学生熟读,背诵小儿歌。一年级语文梅花教案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相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兴盛景象,激发学生酷爱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视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教学难点:
9、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育其语感。教学打算:课件一、导入课题通过上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春姑娘来到了小池塘,她给小池塘带来了五彩的世界。今日,春姑娘又装扮一新,来到了梅花山带来了什么呢?二、揭示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相识多音字和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三、先学后教流程(一)字词学习1.自学导航:A、自由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B、和同桌竞赛读读,谁更棒!(时间三分钟左右)2.自学(或者合作学)a.学生自由读b.小组合作读3.反馈点拨a.抽读生字卡片。b、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c.口头组词、扩词。(二)初读课文1.自学导航A、自由读课文三遍,画诞生
10、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B、和同桌竞赛读读,谁更棒!(时间三分钟左右)2.自学(或者合作学)3.反馈点拨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b、师生竞赛读课文(三)生字教学1.自学导航读一读,认一认,想一想,下列生字(寒,还,尽,挨,片)该怎么记住,怎样写才好看。(时间3分钟,完成任务不说话请举手。)2.自学(或者合作学)3.反馈点拨视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5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四)学习小结(比照目标)四、当堂训练(本课重点巩固,可以运用配套练习册相关题)1、组词。空() 不() 尺()寒() 还() 尽()2、说话。用“快乐”
11、说一句话。一年级语文梅花教案4教学目的: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毅的品行。2.指导学生观赏诗句,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自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化。3.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实力。教学重点难点: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毅的品行。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让学生写一写生字:老师读生字,三个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写完后,大家评议三个同学书写状况,同桌之间比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2.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二、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1)让
12、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学生可以结合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英勇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漂亮,像雪一样雪白,从“遥知不是雪”这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行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这句看出来。)2.老师小结:梅花雪白漂亮,芳香独特,而且不争春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寒冷,竞相开放,静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奇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许之情。三、观赏古诗1.这首诗
13、写得这么美,你喜爱哪句?谈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选代表参与集体沟通)2.师生共同观赏,参与沟通活动。3.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四、实践尝试1.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自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学生在音乐声中做画)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把梅花图贴在展示板上,大家共同观赏)五、总结六、布置作业1.完成书中的第三题。2.自己写一首描写梅花的诗,配好插图。(选做)一年级语文梅花教案5教材分析:这首五言律诗师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诗,全诗虽然只有20个字,却形象的描绘出梅花凌寒开放、雪白如雪、清香徐来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宠爱。教学目标:1、相识9个生字,会写2
14、个一类生字。驾驭一个偏旁部首“反犬旁”和一个新笔画“弯钩”。2、在视察图画感悟诗意的过程中,提高视察、理解、表达的实力。3、感受、观赏美华凌寒、雪白、清香的独特美,宠爱作者笔下的梅花。教学重点:感悟诗的意境,正确书写2个一类生字。教学打算:生字卡片、配音磁带。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熟读古诗,感悟诗意,背诵古诗。2、认读生字。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不喜爱花啊?说说你们都喜爱什么花?那你们都知道这些花都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吗?有没有在冬天开放的花呢?什么花呢?(梅花)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梅花的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熟读古诗,理解诗意,感悟诗境1)介绍诗的作
15、者2)老师配乐范读古诗3)师领读,生齐读,指名读4)请同学说说诗的意思,给大家讲一讲。5)这是一种多么珍贵的品质啊,不畏寒冷,独自开放,在寒冷的冬天里飘香。3、认读生字,背诵古诗1)快速画出诗中的生字,并试着读一读。2)认读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3)小组之间进行认读竞赛。4)齐背古诗,体会意境4、布置作业:背诵古诗三、板书设计:梅花王安石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其次课时一、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生字,指导书写一类生字,熟背古诗。二、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读生字,背诵古诗2、指导书写一类生字1)重点指导“独”的写法,留意“独”的笔顺,学习新的笔画“弯钩”,驾驭
16、偏旁部首“反犬旁”。2)一类生字组词花:雪花梅花独:孤独单独独自3、布置作业:写生字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复习巩固,处理课后练习二、教学过程:1、背诵古诗,指读生字、组词2、处理课后练习:1)读一读以各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积累词语。留意强调“数”的读音。2)引导学生视察,发觉特点,重在教给学生发觉事物规律的方法。3)读一读,背一背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注意积累。4)表达引导学生视察图画,激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提高表达实力。3、布置作业:背诵全诗,读写生字。一年级语文梅花教案6教学内容古诗梅花为北宋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教学目标认“六个生字。流利朗诵、背诵
17、。通过诵读感受到梅花的坚毅品质。教学重点学习新的生字。流利背诵。设计理念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珍宝之一,也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上,假如只注意讲解注释,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翻译古诗的意思上,那么学生很简单陷在味同嚼蜡的逐字逐句的说明中,难以体会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尤其面对年龄小,阅历不多的低年级学生,我们更须要抓住他们喜读善背,想象丰富,好动爱仿照的特点,调动他们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古诗意境。梅花这首诗字意浅显而意境悠远,主要从两方面人手。1、激发新奇,自主读诗用疑问引路,让学生带着释疑的心态去读诗。使学生能首先通过读诗去主动接近梅花,调动起学习的自主性,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
18、基础。2、发挥想象,美读入境结合生活经验和课件观赏,学生会对梅花的外形渐渐熟识。再伴随老师的描述,将学生带人诗中特定的环境里,利用在比较中想象或回忆中想象等方法,去初步感受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毅的品性。并将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出来,相互带动,共同融人诗境。教学过程一、爱好导入1、小挚友们!在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花最美?(点多名学生作答)老师却认为最美的是梅花。为什么呢?今日咱们学了这首古诗就会明白了。2、课件出示梅花图。师板书。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伴随音乐,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全诗。2.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诗,可大声读,也可小声念,形式不一。3.课件出示嬉戏识字。(1)、第一关买票
19、:学生划出本诗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其次关认清同行生字小队员:小组沟通,你是怎么相识这些生字的?(3)、第三关赏梅:(课件同时出示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三、引导想象美读入境1.多种形式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点生读、师生合作读等。)2.想象一下:读过之后,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色?(提示引导:课件的古诗中出现变色的词有墙角、数枝、凌寒、不是雪、暗香)3.生沟通自己的想象。,(引导体会:梅花在寒冬中开放,和其他季节盛开的花有什么不同?)4.师进行情景描述:在一个偏僻的不为人留意的墙角边,有几枝亭亭玉立的梅花,正迎着凛凛寒风,独自开放。从远处看,花如雪,但知道那墙角处不是雪,而是梅花,因为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正从那儿缓缓飘来。5.探讨:你觉得梅花美吗?怎样把你心中的梅花美美地读出来,让大家也感受一下?6.美读入境:伴着优雅的二胡弦音,吟古诗。四、熟读成诵1.情景再现:摇头晃脑学古人,吟出样子吟出情。(老师先示范,小组尝试后全班尝试沟通,相互评议,追求完善。引导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摇头晃脑,一边吟唱一边配上自己喜爱的动作,努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沉醉于诗的意境中。)2.吟诵会:各种方式的吟诵。五、画梅1.在温柔的背景音乐声中,生每人画上一枝梅花,并涂上颜色。2.组织沟通评议,展示其中优秀作品。六、课外延长去视察身边的梅花或其他植物,依据其特点画一画或写一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