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精品.docx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精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问目标是相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实力目标是会用小额人民币解决简洁的购物问题;情感目标是爱惜人民币,体会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相识小面额的人民币,驾驭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洁的计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一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一些相识,能大致辨别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钱等。我依据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
2、身,找寻学问与阅历的联系。2、在老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供应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3、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理解和驾驭数学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我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生自主购物活动,适当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以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三、说学法这节课是一年级的教材,学生的年龄小,但对人民币的有关学问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相识,故在教学时,我对学生放的较开,尽量让学生多说,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子,老师是引导
3、者这一教学理念。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小组活动,共同参加到购物嬉戏中,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肯定的发展。四、说教学过程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买文具说课稿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供应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买文具说课稿二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创设笑笑过六一买文具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相识人民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深厚的爱好和亲切感。在其次大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1、相识人民币这里,由于是学生上过的课,因此人民币的分类我没有花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口答了一下分类方法,主要
4、目的是让学生相识人民币的单位。接下来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相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以及它们的特点。这里在沟通中丰富学生的识别方法,构建学生对人民币多种特征的了解,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口头表达实力。教学中教化学生爱惜人民币,重视了情感、看法、价值观方面的培育。2、相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通过笑笑买文具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加意识,并在购物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相识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第三个环节是实践运用,拓展延长。首先完成课本P71填一填(1)(2)小题,接下来通过模拟买水果这一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嬉戏中进一步巩固人
5、民币的换算,完成教学目标。之后,通过课件你知道吗我又同孩子一起了解了货币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货币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化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接着探究的欲望。最终,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全课,培育了学生归纳总结,沟通倾听的实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的思想教化。五、说板书设计相识人民币单位:元 角 分1元=10角1角=10分这样设计简洁明白,重点突出。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一、讲讲我对教材的理解:买铅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的第一课时。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
6、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教材供应的主题图是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商店买铅笔情景。主题图中已经出示了数学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我认为本课的主题图给出的数学问题太干脆,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因此在教学时我把主题图进行了改进。把主题图中袋鼠提出的数学问题改为“有15支铅笔”这一条件,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视察主题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再依据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获得信息的实力和提出问题的实力。从教材供应的例题和练习分析,本课应是学习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但我认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应当是相通。只要驾驭了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学生就会自然地迁
7、移到全部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来。因此,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调整,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二、谈谈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买铅笔:教学目标有三大来源:一是来自学生的学习需求。即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二是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熟识的生活情景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原理,怎样引导学生发觉并理解生活情景中蕴涵的科学原理,并确定体验目标的要素构成与逻辑关联,怎样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实际,并实现体验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统一,这是老师在制定目标是要重点考虑的。三是来自教材的学习素材。从确定教学目标角度而言,教材的价值及其探讨重点在于:1、供
8、应学习内容的学问结构和逻辑联系;2、确定教材所反映的学问结构和逻辑联系同学生相识特点的结合点;3、确定教材所反映的学问结构和逻辑联系同学生现实生活情景的结合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学问技能,问题思索,问题解决,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四个方面。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对目标制定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教学目标:1、以“十几减9”为切入点,在合作沟通中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2、驾驭20以内退位减法,并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激励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立性。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育学生主动参加数学学习
9、活动以及擅长沟通,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学习看法。教学重点: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三、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一)关于教法: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意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详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问。充分运用教材供应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呈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学问和阅历,以此为基础绽开想象和思索,自觉地构建学问,学会计算方法。2、激励学生独立思索、
10、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索,并与同伴沟通,亲身经验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胜利的乐趣。3、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意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的不同,所运用的计算方法必定是多样的,教学中应敬重学生的想法,激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确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便利的方法,因此老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汲取的空间,千
11、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二)关于学法: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在详细情景中经验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究的胜利、学习的欢乐。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索、进行特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沟通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3、通过敏捷、好玩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四、聊聊我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一)视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获得数学
12、信息的实力和提出问题的实力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利用好教材中的主题图正是培育学生上述实力的良好时机。对于一年级的小挚友来说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实力。因此,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1、出示教材第78页修改后的主题图。(如何修改我在教材分析中已经说过。)2、请小挚友细致视察主题图,从中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3、依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视察、独立思索来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特性化理解才能充分暴露,主题图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二)依据问题,列出式子。学生经过1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
13、习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和长时间的培育,已经具备了依据数学问题列出式子的实力。因此学生依据“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这个问题,能很快的列出式子。(三)探讨159的算法。本环节的教学,我支配了4个小环节:1、独立思索15-9的算法。2、小组沟通15-9的算法,老师巡回指导。3、全班沟通,老师整理板书。4、尝试练习(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为什么要支配4个小环节呢?我认为探究性学习必需要有独立思索的时间。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不同,对15-9的理解也就不同,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索,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沟通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则,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组
14、织实力差,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索,好好的想一想应当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沟通中有东西好沟通。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算法多样化”和“激励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教学中,学生探讨算法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经验一个独立思索、合作沟通与再创建的过程。这种探究式思索的价值远远大于遵循某种方法的思索价值。教学中,学生的计算方法各异,老师不急于评价某种方法的优劣,而是让学生介绍清晰各种方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取其精华”,使算法多样化的过程成为一个探究与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支配小组沟通环节,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才智的火花。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肯
15、定要驾驭多种计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也就是说要求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多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想到或驾驭这些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老师不能把全班同学全部的算法都优化成一个算法,这有违新课标的精神。因此,在全班沟通环节,老师有意识的把学生汇报的算法板书出来,把算理大致相同的算法整理在一起,让学生在听与说、议与思的过程中学会算法,为以后的个体优化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对一年级的小挚友来说难度比较大,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看
16、法,如何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主动地参加又是一大难题。我认为,小组合作的重点是要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了一些详细明确的学习任务。(见教案)(四)巩固算法这环节,我支配了3个层面的练习。第一层是基本练习。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十几减9的算理,并迁移到十几减8、十几减7等20以内退位减法,使学生明确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是相通。其次层是解决问题,延长算法。计算教学假如只重视计算技能的学习,往往比较枯燥。只有把计算教学至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是有用的,是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会更感爱好。同时,利用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使学生感捂数学
17、就在我们身边。第三层是摘苹果嬉戏。嬉戏是底年级儿童最喜爱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嬉戏中、玩乐中轻轻松松学学问,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五)回顾反思,总结评价。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快乐吗?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示同伴们留意什么?对学生在学问驾驭、技能提高、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培育与发展方面的状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点相识,请各位同仁、专家指责指正。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18、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为加减法及其应用、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二、说教学目标1、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2、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3、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三、说教法说学法1、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沟通合作。四、说教具打算1、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模型、计数器模型2、学具:小棒五、说教学重、难点重
19、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六、说教学设计1、进入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在开课时以谈话导入新课“小挚友们知道早上喝什么最有益健康吗?”这样导入可以使学生能够想到牛奶,进而再进一步创设情境,老师接着说:“老师也很喜爱喝牛奶,而且老师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老师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出示情境图后,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视察情境图,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减法的基础,已经基本能够从图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在这里,
20、习惯培育点体现的是搜集信息习惯的培育。接着老师让学生质疑,“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体现质疑问难习惯的培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又有前面学习的基础,能够提出“一共有几瓶牛奶?”这样的加法问题。这时老师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为了能让学生顺当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后进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设计了简洁的复习环节,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求一共就是求什么?”,学生回答“求一共就是求总数。”,进而老师提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的要求,学生在10以内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的学习的基础上列数学算式“9+5=”。为了让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老师追问“还可以怎
21、样解决?”,学生列式“5+9=”。在这里,老师希望学生能够只列数学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算法探究,但是依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干脆口算得数,因此学生可能会干脆说出9+5=14,这时老师就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的?”但是并不须要学生在这时给出答案,而是组织活动并提出要求“请你用你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相互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等会我们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老师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在这里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学生的脑中建立表象的
22、加法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同时,为后面的“凑十法”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手中的小棒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老师在这个时候巡察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在汇报沟通中,让学生到黑板用小棒模型进行演示,边讲边摆小棒,“我先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这样可以让其他学生清晰地看到计算的过程,并引起学生的有意留意,让学生聚精会神的进行学习,培育学生的倾听习惯。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
23、。这样的汇报只要一个,两个就可以了,不用演示,老师激励学生主动思索和踊跃发言但要刚好的止住学生类似的想法,以免奢侈时间。老师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班级中会有少数学生想到用“凑十法”计算,学生汇报时同样到黑板演示,“先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我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1加9等于10,再加上4根小棒就是14根小棒,所以9+5=14。”学生汇报后,老师要进行质疑“你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给9?”学生会回答,“因为9根小棒加上1根小棒就是10根小棒。”这时学生可能用语言说明不明白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帮助,告知学生凑成10之后,剩下几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 级数 学说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