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德育心得体会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德育心得体会汇总.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教师德育心得体会篇一:中学老师德育心得体会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更是规范学生行为,树立远大志向的场所。有人说:“先做人,后成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客观一点儿说,德育工作的好坏,干脆影响一所学校的荣辱存亡,所以一所学校能否和谐发展,关键在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时代所给予我们的使命呢?当了近二十年的班主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下粗浅的相识,体会。与同仁共勉。一:爱岗敬业,乐此不疲。假如把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项任务,那么我们做起来将身心乏累;假如把它当成一种职业,我们做起来将枯躁而乏味;假如把它当成一种事业,我们做起来将乐此不疲。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一工作,我们
2、就将全身心的投入到我们心爱的工作中来,尽情的享受它所带给我们的欢乐。将来的世界是孩子们的,我们培育造就将来的接班人,责任重大且光荣。一们伟人曾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在这里我要说:“我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程师”,如此看来,我们怎不为此而傲慢,怎不为我们所从事的高尚事业而骄傲!二:优化团队,事半功倍。德育工作事无巨细,大到校风校貌,小到学生的举手投足,这无不关乎我们的责任。俗语说:浑身净铁,能撵几根钉。为使德育工作做细,做好,我们必需发挥群体作用。与教育处沟通,每一学科,每一课时,可以确定肯定的德育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学问的同时,也得到肯定的思想教化熏陶,从而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3、观和世界观。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支素养过硬的班主任团队。因为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桥梁与纽带,更是我们德育工作的践行者。有一名人说:“一名慵医只能坑害一个病人,而一位慵师则坑害的是一代人。”由此,要下大力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召开班主任阅历沟通会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养。使他们充分相识到自己的工作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有了这种相识,就会出现,你班抓,他班抓,班班都在争着抢着抓,何愁校内不和谐,何愁学校不发展。三:主动宣扬,营造氛围。学校是育人的摇篮,不仅自然环境要和谐美丽,校内文化更是不行或缺。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板报、画廊、校内广播站及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对
4、学生进行德育教化;以“好人好事”、“家乡赞”、“祖国在我心中”、“吾爱吾师”等版块或节目,弘扬正气,天长日久,学生在不自觉中提高了明辨是非的实力。从而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引领作用。四:检查督导,更上一层楼。要想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就要常常检查督导。发觉问题刚好解决。只有检查评比,班主任之间,团支部之间才能有个比劲,在比的过程中,比出了方向,比出了干劲。并且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职能作用,每天分条列项对各班进行早、午、晚三项检查,每周一总结,表现突出的班级称为流淌红旗班。与此同时,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也要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测相结合的形式,深化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风貌、道德水准以及学生的行为习
5、惯养成状况,发觉问题刚好与班主任沟通,为班主任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信任,通过检查督导评比,我们的德育工作定会一天一个新改变,一年一个新台阶。敬重的同行们,虽然正值冬日,但是天上的太阳也有暖人之时,就让我们在德育工作的大路上,不畏寒冷,扬鞭启程!篇二:中学老师德育心得体会本人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深知要真正做好德育工作,难度很大。德育工作难,难在其长期性和隐性,难在其经常不被重视,难在其方法陈旧无创意,难在其能否真的让孩子们入脑入心牢记终生。当然,学校是德育教化的主课堂主渠道之一,学校德育工作者尤其要注意德育教化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大道理要讲,小道理更要谈。但是,假如认为向孩子们讲讲道理
6、就能解决问题,确定未免天真了一些。解决思想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主要靠不断的实践,靠养成教化,靠引导进而内化为孩子们的品行和素养。德育应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在各个管理层面体现并贯穿于教化的各个环节、细微环节,即从微小处着眼着手着力。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阅历,德育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起先,而德育教化的力气又是在交叉整合、融会贯穿、按部就班、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并生效。比如作文育人方面,先从“我和爸爸或妈妈”起先,然后再“我与老师”、“我与学校”,最终“我与社会”、“我与祖国”、“我与世界”;再如环保教化方面,先从不起眼的小事,从自我起先,再从变更习
7、以为常的陋俗做起,从班级、校内再扩至社会、国家、地球家园等。只有实践才能育人,在德育实践中让孩子们去内化显得特别特别重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对孩子终生负责的精神,千万不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花架子,形同虚设或做做样子搞搞形式应付差事,有这样一句真话:德育为先,“先成人后成才”!很有道理。有才而无德为坏才,是可怕的!德育工作者应专业化,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理论支撑,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盲人摸象,效果想必也不会太志向。搞德育活动,必需要细心设计,系统探讨,锁定目标,有可行的预案,让孩子们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马克思语)。记得曾有位大教化家说过:“儿童是感情的王子”,所以德育教化要以情动人,以
8、理感人服人,形成难忘的教化,收到让孩子们终生难忘的效果。微小之处见精神。我想,影响孩子的除了学问,更有道德与文化。在人的一生中,到最终能想起来的才是最宝贵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必需运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特殊要注意孩子们的主动参加亲身经验和真实感受,以增加其吸引力感染力。德育工作者应主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驾驭规律,使孩子们从感情的改变引发行为习惯的转化,促使他们既成人又成才。总之,德育工作者要做孩子们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篇三:中学老师德育心得体会我们常引用这样一句话来教化学生,“天行健,君子以
9、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即指自然的运动刚毅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概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就说明我们作为教化者应当“德”字当先。德育教化,塑造学生心灵。我们开展“全员、全面、全程”德育大探讨,正是彰显了我们“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将来负责”的理念,切实地表现了我们育人的前瞻性。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泡在溺爱的蜜罐里长大的,在“孝敬父母、敬重师长、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欠缺太多,在情感、看法、价值观方面几乎是一个盲区。记得刚开学的某一天,我无意间听到一名女生对同学破口大骂,
10、那骂声洪亮,不堪入耳。我走上前去严厉地制止了她,并且对她说:“你刚才说的话和你美丽的外表严峻不符,你说的话我都不好意思重复,你骂人是对同学人格的羞辱,伤了同学的感情。我跟她讲我今年夏天在广州火车站遇到的一件事,一个女孩和一个妇女发生口角,并且张嘴骂了那名妇女,骂的很难听,当即那个女孩的父亲狠狠地打了她一巴掌。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接着我又对她说,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代表了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况且你这么美丽的女孩怎么能出口成脏呢?那位女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或许像这样的事在别人看来是小事,但是在学校,作为老师遇到这样的是就不行轻视。我们常说,学校无小事,到处是教化;老师无小节,到处是楷模。虽然我不是班主
11、任,但我时时刻刻都要有以班主任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化他的不仅仅是班主任,每一个老师都是他人生的引路人。说到“全员”德育,我想起了一件事,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这一内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新词新语。有的说“给力”,有的说“神马都是浮云”,有的说“你五毛我五毛咱俩就一块了”学生说了许多,真是无奇不有。课后我进行反思,学生所知道的新词新语无非就是上网看到的。况且学生并没有把他先进的手机功能用在学习上,而是每天沉迷于网络中。面对着五花八门的网页,学生们是兼收并蓄了,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污浊了学生的心灵,这在真、善、美的道德修养上是一种缺失,在是非黑白面前是
12、一种迷失。面对这种缺失与迷失,只靠学校老师的教化远远是不够的,还须要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协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德育。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我认为要将德育落到实际行动上,不妨把我们这学期开学初搞的学习弟子规活动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来进行。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训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是我国一部杰出的儒家经典。孔子提倡的那些仁、义、礼、智、信的教化思想正是现在人们所缺失的。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诺贝尔获得者国际大会上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需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才智”。作为炎黄子孙就更应当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下去。那么我们就从弟子规起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化。弟子
13、规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个人和社会接轨的通行证,是一把华蜜和谐人生的钥匙,接受圣贤才智的训诲,足以让学生受用一生。详细做法是:第一,利用早读时间,每天读一小段,读一读,背一背,让学生领悟其要旨;其次,利用语文老师课堂这块阵地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让学生学会辩是非,知荣辱,明事理,凭借老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学问,悟做人;第三,开展围绕以“弟子规”为内容的竞赛活动,如发生在身边的事进行开展辩论会,利用先进事迹编出小话剧,然后充分地利用我校的多媒体资源在课间播放,或者举办书画作品展或者手抄报等;第四,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弟子规钱文忠的百家讲坛等。通过学习弟子规,引导学生回来最自然本真的“人之初”的伦理道德上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德行。从我们自身做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立足于”以人为本,德育当先“的原则,主动投身到“全员、全面、全程”德育工作之中,力争培育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学生,传承中华文明,让莘莘学子飞得更高、更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