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ppt课件.ppt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第一册( (下) )、第二册( (上、下) )小学阶段项教学目标教材特点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小学阶段个教学模块教材特点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 模块四
2、用计算机作文 *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 *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 教材结构教材结构2. 2. 设置的栏目指明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与要求。指明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与要求。标明了操作步骤,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内标明了操作步骤,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供学生边看书边操作。容,供学生边看书边操作。要求练习、巩固的内容,加深对重要操作要求练习、巩固的内容,加深对重要操作步骤的印象,及时掌握介绍的方法。步骤的印象,及时掌握介绍的方法。 提示学生动脑筋思考的内容,引导学生主提示学生动脑筋思考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动探索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提供一些拓展性、技巧性的知识,供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
3、、技巧性的知识,供学生阅读、尝试与参考。阅读、尝试与参考。 提醒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及一些小技巧。提醒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及一些小技巧。结构体例教材特点以指导纲要为依据,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 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 遵循信息技术教育规律,注重任务驱动。 遵循“由浅入深、逐步渗透”的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特点,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适时、适当地进行课程整合。 1. 1. 以指导纲要为依据,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教材特点 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看
4、出,明确了必须立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思想 。 2. 2. 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教材特点要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就要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以信息技术学科中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遍性、迁移性和长远性。学生在熟练基本操作、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后,就能够融会贯通,领悟有关方法。3. 3. 遵循信息技术教育规律,注重任务驱动。教材特点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基础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发展性2综合性3工具性4实践性5学生主体性6信息化教材特点教育部2000年11月颁发的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
5、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技术为主”,这为我们指明了“教什么”的问题。然而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基础与核心的信息技术知识浩如烟海,而且在不断更新变化,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繁杂的知识网络,往往会感到茫然并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不仅要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知识切入点,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者角色,还要帮助他们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许多专家提出了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教材特点“任务驱动” 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
6、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 遵循“由浅入深、逐步渗透”的教学规律。教材特点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然而,信息技术涉及众多基础与边缘学科,由于受到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年龄及心理特征等方面的限制,在小学阶段,不可能也没必要向他们系统地介绍这些知识。因此,教材打破了信息技术的学科体系,把基础知识渗透到具体的实例或任务中,采取“适时渗透、逐步积累”的方法,适时、适量地引入有关的概念和思想方法。. . 充分考虑学生特点,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材特点 由于教材设计的任务是灵活的、开放的,掌握信息技术
7、知识较少的学生,可以从最基本的方法着手,完成任务中最基本的部分,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较多的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基本任务,然后继续拓展、探索更高层次的知识与技能。6. 6. 适时、适当地进行课程整合。教材特点 与其他学科比较,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教学中应淡化该课程的“学科性”,强调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已从单一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有关学科的知识,还能逐步感悟信息技术学科的学
8、习方法以及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方法。典型课例的教学步骤“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特点,实际教学时,通常按以下步骤展开: 创设学习情境导入。 呈现任务。 讲解演示。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协作完成任务。 总结评价。创设学习情境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要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协作学习环境,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等。针对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还需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表格、数据、有关信
9、息的网站地址等等。这样做,可以为学生节省时间,避免他们走弯路,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呈现任务向学生布置、描叙任务,说明任务的具体要求,或者提供适当的样例,并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学习的步骤,避免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讲解演示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针对要完成的任务,教师要研究教学内容的结构,抓住核心知识与技能,分析各种应用软件之间的共通之处,向学生讲清楚涉及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在操作过程背后隐含的思考、分析过程以及采用的方法。在教学重难点上,更需要多引导演示,而那些由核心知识与技能衍生出来的知识与技能,则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去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一)学生通过亲
10、自探索事物的关系和规律,能产生兴奋感,激发学习动机。因此,在学生有可能自主探索、尝试的环节上,要大胆放手,教师切忌大包大揽、平均用力,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最近发展区),通过提问、观察、交谈来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协作,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例如,可以让优秀的学生担任“教师”的角色,在“教”别的同学中学习。“教的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反思自己在知识、技能、认知策略方面的收获,被教的学生能够快捷地达到学习目标,分享别人的成功体验,加深同学间的情感,但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处理问题的过
11、程与方法,即讲述“我是怎么知道的”而不是“我所知道的”。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三)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证实,学生会吸收:所读10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与听结合的50%听与说结合的70%说与做结合的90%教别人时的95%可见,学习者之间建立指导互助的关系,学习效果应该是最好的。总结评价(一)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总结评价(二)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教师可以从是否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否恰当
12、地用到当前的任务中来进行评价。学生可以从创意构思水平上进行互评,即作品是否新颖、美观、合理、协调等。 第一册(下)第第1 1课课 认识认识“我的电脑我的电脑”第第2 2课课 美化桌面美化桌面第第3 3课课 用画图处理图形用画图处理图形第第4 4课课 用好帮助功能用好帮助功能第第5 5课课 学会使用软盘学会使用软盘第第6 6课课 认识资源管理器认识资源管理器第第7 7课课 管理好文件管理好文件第第8 8课课 管理文件的技巧管理文件的技巧第第9 9课课 用用WordWord写作文写作文第第1010课课 修饰文字修饰文字第第1111课课 段落排版段落排版第第1212课课 整体修饰作文整体修饰作文第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信息技术 教材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