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本.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本.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小数乘小数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学问点学生已有了肯定的基础,只要重点驾驭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当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1、方法上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例3(2.40.8)时,学生能流畅地说出先将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这样乘得的积就会扩大100倍,为了使积不变,最终还要将积缩小100倍;但是在
2、计算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把小数乘法与小数加法点小数点的方法混淆在一起,或者只看其中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2、计算中关于0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困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3、计算上的失误: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干脆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干脆写出4.515,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起先重新谛视自己的课堂,谛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单元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洁,既要注意新旧学问的
3、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改变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为此,我确定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1、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分析、推断,这样的改错效果好于学生改书上的错题。2、列竖式细化。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时“末位对齐”。求出积后,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同样多的位数点上小数点。对于计算结果,要先点小数点再划掉积末尾的0。3、小数加减法与小数乘法的对比练习要加强。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之前孩子们会算整数乘整数,在学小数乘小数时,我先放手看孩子们的自然状态,结果部分同学因为假期补习孩子们会算,但问其所以然,结果不会说,另一部
4、分就是孩子们的自然状态,例如 2* 0.56=孩子们按着整数的方法交叉相乘,结果 0.56中的0也与2乘了一遍,孩子们已经有了思维定势,就是每个都与2相乘一遍,并不是想方法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算,说明学生对把小数扩大或缩小不是很娴熟,所以再引入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时比较牵强,因此对理解上还需大量练习,让孩子知道来龙去脉,对今后的题型改变也做好基础。通过联系之后孩子们娴熟了算法脱离了中间的转化环节,干脆能算出结果,但是点小数点也成了问题,通过学了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之后,孩子们学会了简便方法比之前通过转化关系缩小原来的多少分之一这种方法便利不多了,所以感觉数学须要的简洁,找到好的计算方法会更
5、简单记住,但同时要明白其中的算理。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3“迎新年”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会分数的再相识,并能将所学的学问进行综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学问内容,教材以呈现调皮和笑笑调查全班所以同学在元旦上午10点的活动项目,并用统计表的形式记录下全班活动状况。备课时,我细致钻研教材和教参,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应当很简洁,学问点都是旧知,没有新授的学问内容,一节课足以结束本节学问。教学时,我信念满满地。首先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师:开班会啦,班主任宣布了今日的班会主题“你怎样过元旦节?”班上的同学乐开了花,忽然大家都商谈如何支配这一天短暂的假期。同学们,元旦那天你
6、想做些什么事情呢?学生回答。师:同学们的支配真是多姿多彩呀。调皮和笑笑班上呀也在探讨这件事情,而且活动还真不少呢。调皮和笑笑把他们班上同学元旦活动状况还列一个统计表呢。(请学生观看书本上的表)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吗?学生在此次学习爱好深厚,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接下来,我乘胜追击,引入本节课的学问点,你能把这张表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吗?(各项活动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请把它在书上填完整。看着学生很有默契的协作,感觉这部分导入还比较胜利,顺当结束本节课也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往往安静的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波浪。当我组织学生沟通这些数据时,发觉学生的数据都是填正确地。我追问他们:外出游玩
7、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3/10,为什么?你是怎么得来这个数据的?学生一片茫然。我追问了几次,结果无人举手发言。我仍不死心,点了班上成果拔尖的几个学生回答,可结果却令我更加灰心,他们也说不出。怎么办呢? 学生会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的原理。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相当简洁,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就是用部分的人数除以整体的人数,再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除式变成分数的形式,最终把这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几分之几。我再次引导了学生读这个问题,并找出了整体和部分,可是学生还是不理解用部分人数除以整体人数就是它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实在是身心乏累,人都崩溃了。真理不会在人崩溃时蹦出来的。在这环节我只有搪塞,
8、揭示真理。为了尽快结束本节课,后面我调整心情,接着引导学生学习后面的内容。可是学生的心情和爱好被我一扫而尽。为了再次巩固学生对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的概念,在学生提出分数数学问题后,我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方式,调查本班同学在元旦节活动状况。8个小组长利用表调查本组同学意向,然后将状况统一汇总给班长,班长做最终的统计,最终汇报,在黑板上列出本表,结合表再次相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于后来活动的组织有序,学生热忱再次被调动了,但是这节课的学问却没有按安排上完。本节课结束后,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堂课中的学问都不是新授,为什么学生对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的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答复,出现卡壳的现象?莫
9、非是我引导学生理解方法有误,还是在学习理解分数的意义上没有讲清晰这个意义?还是学生没有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呢?或者是由于我初次教数学,没有教学阅历,更甚至是因为我没有仔细备课、钻研教材而导致的?在本节课创设情境教学应当是不会存在很大问题的。可是,我无从找到解决方法,我想,此时我遇到了教学的另一个瓶颈:自己懂得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更简洁、干脆、深刻地理解其原理?只会做题目,而不知道来的缘由,长期以往,学生会被我们教成了类似于“石匠”或“木匠”的解题工人,而不是一个懂得思索的“工程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使我相识到,只有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
10、通过自己已有的阅历来构建新学问,那么,教学过程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1、供应操作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课的导入环节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形态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直观感知因数。在此基础上再依据算式详细说明因数的含义,利用已有的乘法学问,自主探究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学生在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参加“勇于尝试”、“比本事:看谁找得快”、“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的思想。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在这节课中,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爱好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
11、学生排队”、“学生植树”,在这些详细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并自主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味同嚼蜡、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加详细的情境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沟通汇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问的价值所在。3.拓展空间,为每个学生供应了应用实践的机会。在尝试与练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 “勇于尝试”、“比本事”、“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也为每个学生供应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相识到了学生的差异,敬重了学生的差异,还留意到了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足之处:再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时,学生不想
12、列算式导致因数找不全,所以我强调必需在草稿纸上先列出一个数的全部算式,再找因数,这样学生就不会出错了。在以后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容不得半点偷懒。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5数的世界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即教学因数和倍数。在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相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相识整除的状况下用乘法算式干脆相识倍数和因数。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而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驾驭的。依据本节课学问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努力为学生的探究发觉供应足够的空间。由于这是节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比如因数和倍数的
13、概念。在相识了各类数之后,我创设有效了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干脆告知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详细到抽象,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我通过变式拓展,实践应用,促进了学生的智能内化。在理解因数和倍数中,我认为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学生比较简单混淆的,第一就是因数和倍数的范围(非零自然数),我是这样处理的:通过一组算式让学生说谁的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如35=15 68=48
14、94=36 125=60等,学生越说越顺口,越说越有劲,我突然抛出了1.56=9这个算式,结果有同学陷入了深思(我认为这些同学感觉到了与刚刚的哪些算式有点不一样),但也有同学还是举手这样答道:1.5和6是9的因数,9是1.5和6的倍数,话一说完,就见那些深思的同学有几个高高举起了手,迫不及待的说:我们说探讨因数和倍数是在非零的自然数范围里,可这里的1.5不是自然数,所以不行以说1.5和6是9的因数,9是1.5和6的倍数。我就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热情的探讨,同学们统一了相识,真正相识到了因数和倍数的范围,从而为理解概念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而其次个关键性的问题我认为就是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15、我实行了几个递进的环节进行处理:一起先我就干脆告知,让学生鹦鹉学舌。如通过学生写的34=12这个算式,我就说,这时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通过一些类似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试着说,很快学生就有了第一感性相识;接着我用一个嬉戏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我举了三个数字卡片,分别是3、6和12,让学生很快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为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3是6和 12 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6和12都是3的倍数。我追问:那我说,6是因数,12是倍数可以吗?通过这个例子,学生相识到6相对于12是因数,而相对于3却是倍数;而12相对于6才是倍数,它相对于其他的数就说不定了,通过这
16、个环节,学生很简单就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含义,更好的理解了概念的内涵;最终我让同坐两人一组,一人说随意一个自然数,另一个同学则找出它是谁的因数,谁的倍数?并说出推断的依据。由于答案不,学生思索问题的空间很大,培育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实力。本节课,学生都沉醉在自己的角色体验中,享受到了数学思维的欢乐,我想这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6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是学习代数学问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详细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相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五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肯定难度。我仔细思索了课程标准中关于字母表示数部分的目标要求,留意到在原有
17、学问技能的驾驭应用要求上,怎样注意、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验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非常重要。所以我设计了试图让学生充分经验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的教学环节。主要采纳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一、重视引导学生经验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感受代数的思想。用字母表示数在数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怎样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在什么状况下用字母表示数呢?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重视利用所学学问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验了由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先自己视察,解决问题,然后同学之间再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数学学问的相识。二、注意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我
18、选择了谈话引入,先让学生练习好玩的按规律排列数的题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由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详细的数,让学生体会、相识到用字母表示数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再让学生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讲练结合,增加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时,我采纳讲授+自学方式,先引导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告知学生字母间的乘号简写过程,再让学生自己试写其他的运算定律。因为有些数学概念,是约定俗成的,是前人所规定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所以,部分学问点以老师讲授还是必要的,让学生通过有意
19、义的接受来巩固认知,节约了教学的时间资源,优化教学程序。而在课堂上,我没有忽视或打断学生的发言,而是留意针对学生发言的状况,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激励和赞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高,学习状态较好。不足之处:一、一个运算定律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举例子表示,还可以用字母表示,在教学这个环节时,设计得不够好,没有形成显明,剧烈的对比,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会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我有些按自己的意图执教,导致学生一味地听,将学生的思索活动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压抑了学生的创建性思索。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7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的学问要体现
20、与初中更加的接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中进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要求方程的解法要依据天平的原理来进行解答,也就是说要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一方法虽然说让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质的东西,但是也让我感到了很多困惑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较娴熟地利用等式的方法来解方程,但用这样的方法来解方程之后,书本不再出现X前面是减号或除号的方程题了,学生在列方程解实际应用时,我们并不能刻意地强调学生不会列出X在后面的方程,我们更头痛于学生的实际解答实力。在实际的方程应用中,这种状况是不行避开的。很
21、明显这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了。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驾驭这样方法。2、 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老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以事实上反而是多了。老师要给他们补充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们列方程时怎么避开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出现等等。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整个过程我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先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觉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由于学生在探
22、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已经有阅历,在此干脆交给学生自主探讨,通过巡察发觉许多小组都能探讨出来,这是值得兴奋的,但没中不足的有这几点:1、为了我的安排而赶时间。许多题都是只让学生说一说,没有动手写一写加深记忆。说明我在备课的时候设计的不合理,没有做到精讲多练,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还应多探讨教材,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2、板书问题。在和孩子们共同探讨时,我快速的写下关系式,但是不够严谨,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应当自己做好,才能要求孩子们做好。3、算式书写格式问题。还是由于时间把握不到位,不敢让学生上台板演,最终导致在写作业的时候部分学生列出算是干脆写得数,做的不规范,这是我的一个失误。4、随然学
23、生说的较多,但总觉得学生说的太少,老师总想帮学生说出来,而且提问的范围也较小,说明自己在教学设计上还存在问题,不能很好的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忱,还须要自己的努力。5、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强。课顺当的上完了并不肯定就是完备的,经过反思还是有或多或少的不完备,只有把这些不完备后期改进了,那以后的不完备会越来越少。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9小数除法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整数除法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教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等学问为基础来教
24、学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留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学问,为新学问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强调学生的独立思索,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对于教材新问题产生独特的体验,以此为基础,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才会有思维火花的碰撞,也只有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发展。学生创新实力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对学问的迁移、分析、归纳、联想,从中发觉新的方法。在让学生通过联想中唤起对已有学问的回忆,沟通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提高创新实力。当然在开放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仍旧是不容忽视的,反思一单元的教学,我认为老师的引导作用再加强一点,或许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上册 教学 反思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