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汇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汇总.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安排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成长中的欢乐与苦恼其次单元为追根寻源、第三单元为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四单元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村。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意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主动的情感体验参加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驾驭、深化道德相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奇妙、新奇、好玩,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2、使学生的学习心情不断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相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相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细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学问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相识化为详细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非常重要。我会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索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推
3、断实力。二、学生状况分析学生通过5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许多学问,还能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视察自然、相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实力,使自己成为有志向、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本学年,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三、教学目标1、学会善待自己,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形成开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学相处,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情,领悟到奏响共同成长的和弦的秘诀在于真诚、和善等等;培育感恩情怀。了解祖国的历史及现状,培育爱国情怀。3、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育
4、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4、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过程,培育民族骄傲感和奋勉有为的责任心。四、教学重点难点“追根寻源,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这一教化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分,注意呈现历史细微环节,让历史的中国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踪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兴盛的敬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傲慢,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将来的旺盛富强而努力学
5、习的决心和行动。五、教学措施1、力求突破学问单一的传统模式,注意促进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学问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2、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探讨,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化。培育学生明辨是非的实力。3. 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会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化目标,就力求尽可能供应学生参加、亲身体验的机会。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安排2一、教材分析五年级思品与社会的编写是在1-4年级家庭、学校、社区等领域的基础上渐渐扩展到祖国与世界的场景中去,以五年级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
6、法制教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化,国情、历史和文化教化,地理和环境教化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实力、学问。教材特点:1、人文性: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因为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本质就是学会做人,为此,教材努力体现“育人为本”而不是以“学问为本”。如第一单元的第3课:我心中的那颗“星”教材只是想借学生追星的这一现象唤起学生的希望、志向、产生一种追求,以至于可以为了这个追求、志向去奋斗的信念。 其次单元的第4课:通过教学了解交往的重要性,驾驭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从而让学生在学了本课之后,能与
7、同学与人交往,体验欢乐。2、阅历性:五年级学生正确的看法和价值观主要是在他们的阅历中渐渐形成的,因此、以学生自身的阅历为基础,并在他们了解社会、相识社会、参加社会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阅历。就须要为了学生供应亲身体验的机会,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加。有些还让学生融入社会、亲身参加、体验。通过学生与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详细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相识与实践来丰富自己的阅历。从而提高自己、完善自己。3、综合性:教材将品德、民主与法制、历史与地理,国情教化以及环境教化融为一体,注意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和相识的相互关联和整体发展。4、基础性:现在要求学生驾驭的都是基本的、初
8、步的学问和实力,只是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实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学内容设置:第一单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着重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亲情向家庭的内在深处进发,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直面家庭冲突,学习处理家庭冲突的方法,学会与父母沟通。第一单元之所以这样定位,是因为五、六年级的儿童心智已经有很大发展,对许多问题已经有了独立的看法,对家庭事务已经有了参加的愿望和初步实力,已经能够体察到家庭冲突之所在。这是他们对家庭问题“懂”的一面。但在理解父母的难处、家庭冲突的化解、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等方面尚有很多须要学习的地方。这是他们“不懂”的一面。本单元就是从儿童家庭生
9、活中这种“似懂非懂”的基础动身,进而帮助儿童学习处理家庭深层次问题。其次单元我们的权利与责任以干脆的公民教化为基本主题。当今世界的公民教化有不同的范式,德国是义务论,美国是权利论,新加坡是道德论。在本册教材中所探究的公民教化,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范式,教化学生既要有权利意识,也要有义务观念。本单元共三课,第一课我来做市长引领儿童进入公共生活领域,关切公共事务,有为公共事务服务的意识。其次课我是共和国的公民是进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教化。第三课法律护我成长以现代公民所必备的法律意识为主题。第三、第四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上、下)着重引导儿童走进历史,让“历史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让学生努力
10、去找寻“历史人”的心灵踪迹,感受他们的真实叙事,他们的苦痛与欢乐,他们的艰苦与辛苦,他们的追求与希望。历史属于过去,但历史也属于现在,让历史也真正进入儿童的心灵之中。教材力求突显一些历史细微环节,用历史细微环节使没有生命活力的过去活起来。比如,在第8课鸦片的背后中我们选用了“xx鸦片的四兄弟”、“慈禧吃饭”、“福康安对英国火器的看法”等历史细微环节,使人在这些细微环节中站起来。依据有关的探讨,五六年级儿童所可能达到爱祖国观念水平是带有情感色调的,而小学生的这种情感色调更多表现为一种“亲切依恋感”和“自尊骄傲感”,“与归属须要联系的对祖国自然、人文及国家关系所产生的喜爱、亲切和眷恋”,“与自尊须
11、要相联系的对祖国的自尊骄傲感,它表现为对祖国地理、历史发展状况的敬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傲慢”。根据儿童特点去编写教材,我们期盼的是有着一颗中国心的中国人在成长!二、教学建议1、老师要通读上下两册教材。只有对内容有通盘理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执教不慌。.运用教材时必需注意教材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要不断充溢教材内容。虽然教材在编写时,已经考虑得很周密,但是要上足这些课时,有些内容还略显贫乏。因此,老师教学时,要留意与语文等其他学科内容紧密结合,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如第六课、第十课。这同时也要求老师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不要局限在课堂内,可以到课堂外、社会上、网络室上课、少年宫上课。.必需注意学生实
12、践。俗话说:“说十遍不如做一遍。”人在社会实践中,从生理到心理总会有一些改变,这是体验的表层,假如能从深处参加体验,伴随我们的知觉、思维及心理机能的共同作用,就会出现一些情感活动,通过体验及情感的积累,使相识和情感相协调,能够获得肯定的道德观念,并且内化为我们每个人个体的稳定的道德信念,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通过体验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自觉地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行,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按单元备课,授课时间弹性延展、授课空间开放。备课时,老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状况,留意按单元备课。各个小的主题活动相辅相成,多数呈递进关系,不要一味追求通过某一活动全面落实单元目标。课时支配要有弹性,
13、可结合学校德育活动或学科的协作和联结中弹性的延展。授课空间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在我们教学过程中会很自然的发生,希望老师们在实际操作中予以重视。.妥当落实活动目标活动中,老师要了解儿童已有学问阅历,找准教化切入点,仔细负责制定活动目标。不能仅仅关注活动本身,为了活动而活动,要根据活动目标随时调整活动节奏和儿童活动方式,使教学活动得以目标妥当落实,提高活动效率。.活动应体现课程性质品德课程强调“做中学”,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即寓教化于活动中。老师要主动为儿童创设足够的活动时间、广袤的活动空间,供应多种方式和方法,为儿童创设自主视察、操作、独立操作的机会,使其通过自主
14、活动获得干脆阅历。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安排3一、班级状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是全家人的核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的依靠性很强。他们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但缺少社会经验。教学时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学做集体小主子,爱惜集体荣誉、酷爱祖国、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勤劳、节俭、文明、礼貌等思想教化,努力把学生培育成综合素养较强的有用人才。二、教学目标1、敬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懂得勤劳是美妙生活的源泉,学做集体小主子,爱惜集体荣誉培。人人争做我是小小主子翁。2、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做一个诚恳守信的好
15、学生。3、向人民英雄致敬,勿忘国耻,培育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看法,树立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信念,遇到失败和挫折不灰心、不气馁。4.:自尊自爱,不傲慢自满,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不为小事生气。5、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6、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7、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三、教学措施1.依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化的针对性、实效性。2.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探讨,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化。培育学生明辨是非的实力。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四、课时支配一周
16、一课,其间也可支配一些劳动,春游、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周次:教学内容1-3周:好大一个家4-6周:壮美的山河7-9周: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10-12周:各族人民一家亲13-15周:自然灾难与救助16-18周:珍爱自己的生命19-20周:期末总复习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安排4一、学情分析:上学期教学中学生对地理类相关学问的学习尤其感爱好,对历史类教材爱好相对弱。本期,我在教学时将从激发学生的爱好入手,设计更多的体验活动,注意对他们进行学做集体小主子,爱惜集体荣誉、酷爱祖国、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酷爱和平、勤劳节俭、文明礼貌、热心助人等思想教化,努力把学生培育成综合素养较强的有用人才。二、教材分
17、析:教材分为三个单元,16课。第一单元锦绣中华在我心中,其次单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第三单元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三、教学目标:1、教化学生向人民英雄致敬,勿忘国耻,培育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初步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忱;2、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通过这些历史激发孩子们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珍惜今日的美妙生活,富不忘本,为实现振兴中华的宏大目标而不懈努力从小树立奋勉图强的爱国志向。3、让学生知道斗争的危害,明确和平的重要意义,知道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知
18、道联合国组织和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维护和平所做出的贡献。4、让学生了解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及通过课题探讨蒸蒸日上的新农村来感受现代农业的改变,懂得珍惜劳动成果。5、使学生了解地震等自然灾难,知道灾难时必需要互帮互助,众志成城。并且学习自救自护的小常识,明确爱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和科技所带来的便利。6、通过探讨课题体验工作流程,让学生学习了解现代工业的改变。四、教学措施:1、加强对教材的钻研,采纳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爱好。2、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问、多说、多疑来发觉生活的美,感受现代生活。3、通过体验、观看、沟通、查询、了解等多种形式对
19、学生进行情景教化。培育学生明辨是非的实力。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网上查询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法律的重要、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生活。五、教学留意的问题:(一)必需注意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1教材的编写不行能是针对全部学校学生,以全部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需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运用必需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供应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
20、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需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须要老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二)必需注意学生的实践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探讨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需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化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驾驭的。(三)注意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六、课时支配1、第1周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2、第2周多种多样的住房3、第3周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4、第4周中华美食名扬天下5、第5周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6、第6周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7、第7周锦绣中华在我心中8、第8周我们的衣食之源9、第9周农业大家庭10、第
21、10周面对自然灾难11、第11周“考察”农业的历史12、第12周蒸蒸日上的新农村13、第13周生活中到处有工业14、第14周我们的生活在改变15、第15周我国工业的发展16、第16周体验工作流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安排5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由1、蔚蓝色的地球2、我们的地球村3、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组成。二、教学目标:1、知道有关地球的形态、大小、地球上的区域划分、人种分布等常识。2、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了解人种的语言、文化差异及与居住环境、气候的关系。3、知道人们在相识地球的过程中经验了漫长的探究,并对这种精神产生崇敬之情。三、教学建议这一单元从人类生活的地球这角度动身,让学
22、生在了解地球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地理、历史学问。本单元的设计思路:1、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人们是怎样一步步的相识它的。2、我们的地球村的居民在外貌、形体、语言等方面怎样划分的。3、我们的地球村是什么样,大洲大洋及国家是怎样划分的。四、课时安排:共有4课每课两课时 共计8课时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安排6一、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化课程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应当加强相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育,要为学生呈现出详细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的学问,给学生留有肯定的空间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本册教材编写追求的基本理念是:1.道德教化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育回来生活。2.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品德 社会 下册 教学计划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