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docx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分析乘法估算是人教版试验教材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内容。新课程把估算作为独立的课时内容来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改变之一。本节课的乘法估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估算打基础。本节课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估计算方法的探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估算方法与算理的阅历支撑,又使解决问题实力与估算实力的培育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因此,我们要意识到:估算不是纯粹的估算得数,而是依据情境须要敏捷地估算。依据教材特点与新课标精神,我确定了
2、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使学生驾驭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实力目标:培育学生依据实际状况,敏捷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形成主动、主动的估算意识。情感目标: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驾驭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教学难点:依据要解决的详细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二、说设计理念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特殊是应用题教学更应关注学生身边四周熟识的情境组织教学。基于此相识,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学法体现自主性。我创设了去游乐场玩的主题式情境,以情境教学法和引探教学为
3、主,综合运用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为学生供应解决策略开放,评价标准开放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构建模型,自主优化策略,自主迁移方法,自主应用,真正做到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学到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提高。2数学学问从实践中来,到生活中去。课的绽开以生活情境为依托,使学生调动了生活阅历,(出门多带点钱把数估大)自然建构了数学模型,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不同层次的现实问题,既可以内化学问,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与敏捷性,又可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体现了数学学问的应用性。总之,整个过程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于“最大地促进学
4、生实力发展”这个教化目标上。三、说教学过程.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实施备课精神,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估算:94794552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2、试一试:481034274364711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探讨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板书课题:乘法估算(二)创设情景,引出新知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现在是秋高气爽、瓜果飘香风景怡人的秋天,也正是出去秋游的好时间。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秋游的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5的主题图)“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须要104套票。应当打算多少钱买票?”仔
5、细读题,弄清题意。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怎样列式?师板书:49104(三)探究方法,学习新知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状况。(1)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说明。生1:(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精确。)生2:应当打算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生3:应当打算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在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6、2、使学生理解和驾驭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3、培育学生的视察、分析、推理实力、教学打算:每个学生空白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和平均分成了一百份的正方形纸各一张。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出示100,问:相识吗?一起说(100)、把100缩小10倍是多少?(板书:10)、把10缩小10倍是(1),把1再缩小10倍,你知道是多少吗(0.1或),把0.1缩小10倍,又是多少呢?(板书:0.01或),接下去是?(板书:0.001或)2、师:像这样,我们可以始终地写下去(用省略号表示)。3、这里的0.1、0.01、0.001表示什么意思,他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吗?引出课题小数的意义
7、二、探究意义(一)教学0.11、假如我们用一张正方形表示1的话,请你估计一下,0.1该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请将你心目中的0.1在这张白纸上用颜色涂出来。(电脑演示正方形纸、1)2、(展示、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表示出0.1的。小结:要想精确地表示出0.1,我们应当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十份,再涂出其中的一份,就是0.1。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3、取出一张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精确地表示出0.1。4、请涂出其中的3份,涂色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用分数表示是(),0.3里面有多少个0.1,空白部分呢?(用小数表示,用分数表示)5、投影:阴影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有多少个0.1,空白部分呢?6、想一想,
8、1里面有()个0.1。(二)教学0.011、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0.1的?2、你能在纸上表示出0.01吗?请你在格字图上表示出来(生取出平均分成一百份的正方形纸片)。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空白的部分呢?(电脑演示过程)3、请看老师这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小数?4、看到0.23,你还想到了什么小数。5、请你在方格纸上创建一个新的小数,再同桌间说一说这个小数表示什么意思,看到这个小数,你又想到了那个小数?6、生汇报(三)教学0、0011、对于0.001,你有什么想说?2.黑板上掩饰0.0013、看到0.001,你会想到哪些小数?三、提炼小数意义1、请你视察这三组的数,你有什么新的发觉?(得出:
9、一位小数、非常之几,两位小数、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千分之几等等)板书: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2、小结:像这些用来表示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完善板书)3、师:其中的一份,如非常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我们把它叫做计数单位,也可以写作0.1、0.01、0.001等等。如0.3的计数单位是0.1,它有3个0.1。0.25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0.01。4、思索:(电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四、解决问题练习五、总结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课程改革,让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剧烈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统计与概率既是生活内容,也是数学内容。今日我
10、说课的内容就是西师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统计学问DD条形统计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继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相应统计表后出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问。这后还会相识更多形式和种类的统计图,如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不难看出,本单元内容既是旧知的迁移与发展,也是以后学习的认知桥梁。单元内有4个例题,前两例在于帮助学生相识特征,后两例引导学生学会画图。而本课学习例1、例2。例1以回顾旧知为起点,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初步相识。例2则重在会看条形统计图,会简洁的分析统计数据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创建性地运用教材,充分利用例1的素材与例2有机整合,完成整课的教学DD相识复式
11、条形统计图。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视察、分析实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在第一学段中,已驾驭部分统计学问,具有肯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实力。而通过长期地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我班的孩子,不但基础扎实而且思维活跃。具备肯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阅历与实力。三、教学目标依据内容的分析和学生的把握。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实例,相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应的统计表。能依据统计结果作出分析,推断、预料,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实力。经验视察分析数据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鉴于预设的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认为本课的
12、重点为:相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会正确分析相关的数据。难点为:知道条形统计图中单式与复式的区分。四、教学策略我校进行了3年的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课题探讨,引发老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课就主要采纳了其中的“问题探究策略”。问题探究策略,以问题为核心,以探讨问题为重点,以培育学生思维策略为目标,设计迁移性、过渡性、反馈性、强化性、延长性等问题。通过有效问题的有效解决,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肖伯纳说过:“倘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旧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如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沟通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各有两种思想
13、。”说明合作沟通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创新。在教学策略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五、教学过程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深化相识,运用提高六个环节。围绕“问题”绽开教学。1、创设情景。为使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创设了我任教的“四年级三班和四班的学生”打算去郊游的情景。并提问:“这次郊游当中打算开展五个活动,每人可选一项,事先要知道我们班参与各项活动的人数,怎么办?”学生自然的想到要事先进行统计才行,从而产生统计须要。并马上让学生自主开展统计活动。于是,由真实的情景转入学习的初期活动。经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在事先打算的表格纸上制出一
14、张统计图。与此同时,我将另一个班参与各项活动人数的统计图展示给学生。看到两张反映不同班级学生人数状况的统计图,自然地会进行比较分析。于是提出活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2、提出问题。利用两张统计图中人数接近的一项活动。设问:“三班和四班参与的人数,谁多谁少?”凭借肉眼视察,确定会有不同答案,进而发生争吵。此时此刻,引导学生想方法。可能会说到用直尺量高度,用直尺比刻度等方法(课件展示)。赐予确定的同时,追问:“有没有简洁的方法,能一目了然地看清谁多谁少?”自然会产生把两张统计图合二为一的须要。顺水推舟抛出核心问题:怎样将两张统计图,合二为一?学生在认知须要和问题驱使下,就起先问题的探究。3、探究问题。
15、我预设,学生可能会生成这些方法(课件展示)。面对众多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说说理由。”引导学生运用“选择探究策略”进行合理选择。让学生体会方法多样性的同时,又懂得寻求方法的合理性。当两张统计图合并后,接着引导学生探究。问:把这张统计图给班主任,能看明白吗?”“怎样才能使班主任知道哪种直条表示哪个班的人数呢?”从而在争辩、沟通中相识复式统计图图例的作用,体验统计图表示的严密性。4、解决问题。建构主义认为:新知,纳入认知系统中,形成新的学问结构,才完成了认知的建构,新知的内化。把复式条形统计图,纳入已有的统计学问中,并明确它的特点,完成学问建构。于是组织学生开展探讨。弄清:“这种新的条形统计
16、图与以前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分?”在相互沟通中充分明白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有两种颜色的条形;二有图例。三还能反映两组数据状况。充分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内涵后,自然地揭示它的概念名称DD复式条形统计图。5、深化认知。问题得以解决,相识如何深化呢?接着利用好例1的素材,让学生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和活动建议。如:两个班参与什么项目人数最多?三班参与野炊的人数比四班多几人?等。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育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习惯和实力。树立“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是课改的追求。为此,让学生自主填写统计表。在任务驱使下,主动学会看懂统计表,并思索填写的方法。学生可能会一行一行地填,也会一栏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数学 说课稿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