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拟货币到虚拟经济通货紧缩成因探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从虚拟货币到虚拟经济通货紧缩成因探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虚拟货币到虚拟经济通货紧缩成因探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哼 江西社会科学 20043从虚拟货币到虚拟经济通货紧缩成因探析一梁坚陈国华将通货紧缩戚园之源从货币推导到虚拟经济,是本文的新颖之处。文章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方法沿着马克思研究货币产生的路径分析了货币在不同背景下内在矛盾演化曲进程及其与通货紧缩的关系,把是否创造剩余价值作为宴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水岭,推导出随着货币虚拟化和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升必将加深实体经济部门从而加深整体经济的通货紧缩的必然趋势。I关键词】通货紧缩;虚拟货币;虚拟经济;经济虚拟化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JA 文章编号Jl004518x(2004)03015807梁坚(194l),男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授。(
2、江西南昌 330003)陈国华c】970一),男,九江市人民银行干部。(江西九江 332000)随着被通货紧缩阴影压抑多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生活在农产品及原材料尤其是日用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中的人们似乎不再担心物价的下跌。但通货紧缩作为一种货币现象,作为货币相对于商品紧缩的一种现象,自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基础及现实依据。当我们运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时就会发现,导致通货紧缩形成的各种因素在以经济虚拟化为重要特征的现实经济中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不断强化,因而我们就不能为眼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而忽视对通货紧缩的警惕!为了揭示虚拟经济和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通货紧缩的趋势,本文以货币内在矛盾运动的
3、发展为线索,从货币本质和货币虚拟化开始,通过虚拟资本进程及运动的分析探求虚拟经济背景下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货币供应相对减少和流动性不足必将强化通货紧缩趋势的形成机理。目一赞币内在盾演化与盘币、瓷本、妊*虚般化虚担货lnd十别使月价值为g础的货币的午后k价值的货币与价值增值和参#竹值分配纳感:嚣涮髻讲勰爹货币J。十货币m拟化资车虚似化经济虚拟化一、货币虚拟化与通赞紧缩众所周知,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财富在流通过程中的抽象物。货币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商品价值摆脱使用价值而独立化的过程,也是货币不断摆脱个别使用价值而虚拟化的过程。货币虚拟化过程中的内在地蕴含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双重因素,只是在以黄
4、金非货币化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界的客观经济运行土万方数据从虚拟货币到虚拟经济:通货紧缩成因探析壤中分别形成了通货膨胀的现实和通货紧缩的趋势。(一)货币内在矛盾运动与货币虚拟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晶的内在矛盾一使川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人手,揭示了货币发展的内在逻辑过程及其本质。商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二蘑属性,要获得其价值就要放弃其使用价值,要获得其使用价值就必须放弃其价值,商品这二重性不可兼得。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其社会属性,也是其本质詹陛,只有在商品经济的基本关系交换中才能体现出它的存在。马克思阐述了简啦价值形式怎样发展到“炫日的货币形式”*。这一论述分析了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等贵
5、金属卜的货币产生过程,揭示了货币产生的逻辑过程不过是商品内在矛盾外化的过程,即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转化为商品与货币对立的过程;也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取得独立的社会形式的过程。当货币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时,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化表现形式就完成了它的第一次蜕变。但是,作为货币的贵金属却是一种个别使用价值,它除去作货币以外还有更广泛的用途。因此,在贵金属充当货币时,货币就内含一个矛盾,即货币的社会属性与个别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价值是抽象的,也是社会的,但金银的价值却是具体的个别的,货币要执行一般等价物的社会职能就必须摆脱个别使用价值的束缚,货币要寄生在金银等贵金属上,就不能很好地执行其社会职能。当
6、生产力日益增长,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庞大,交易的空间越来越广泛,交易的时间越来越短暂的时候,贵金属的个别使用价值与其承担的社会职能之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由于货币内在矛盾的发展开始了不断摆脱个别使用价值束缚的过程,也是货币虚拟化进程。货币虚拟化的过程是从金属铸币的磨损开始的。在金属铸币的磨损中人们发现,不足值的货币同样可以媒介商品交换。当不足值金属铸币(劣币)出现时,足值货币(良币)会退出流通领域,使流通领域被劣币充斥。这就是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流通中的劣币开始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它的实际价值开始与其名义价值背离。之后随着汇兑业的发展出现了n:票。汇票这一最初信用货币的出现使得在货币
7、领域中贵金属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货币领域出现了一种以贵金属作担保的货币,不是货币不足值,而是金银衍生出了它的代表。经营货币汇兑业的豪商大贾们很快就发现,汇票的票面价值的总额不一定非要与其代表的金银价值总量相等。只要有足够应付其净额变动的金银就足以使其业务正常开展。于是少量的金银就可以衍生出大于其价值数倍、十数倍的信用货币。货币的虚拟化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到了近代,纸币的出现将货币的虚拟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金本位和金汇兑本位下,规定了货币的含金量,纸币被看作是与其规定的含金量同等价值的货币,这样,流通中的纸币大大超过了它们的准备金。由纸币来代表黄金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从而将黄金排除出
8、货币流通的领域,黄金则主要是执行储备手段的职能。二次大战后,尤其是在1973年美国宣布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之后,货币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内已经完成了它的初步虚拟化。黄金退出货币领域之后至今的这一段时期,是货币进一步虚拟化的时期,货币逐步演变为电子货币和观念货币。实际上,二次大战以后,货币的总价值量不但远远超过实际黄金储备的价值量,而且,比纸币更具虚拟性的支票账户在货币领域内已经占统治地位。随着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电子货币越来越发达。无纸贸易的不断扩大,使交易中的传统支付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计账和划账代替了传统的支付行为,电波的迅速传递,使得支票交易也变得多余。总之,进入20世纪90
9、年代,货币已经被彻底虚拟化了。万方数据江西社会科学 2004 3(=)货币虚拟化与通货崤缩虚拟货币虽然是般等价物,但本身不再有价值,因此在货币不断虚拟化的过程中,一对新的矛盾就在不断地被激发着:即虚拟货币和拥有个别使用价值为基础的货币之间的矛盾。在流通领域内,各种形式的虚拟货币(如劣币、信用货币)究斥其中,而拥有个别使用价值为基础的货币(如良币和黄金等贵金属)则充当着价值存储职能。一旦遇到外部扰动或信用危机,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用手中的虚拟货币去兑换拥有个别使用价值为基础的货币(虚拟货币自动退出机制),而这又必然会加重信用危机。这时,人们总是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要么使虚拟货币不断贬值并不断地扩大在
10、货币领域的领地,以适应货币经济不断扩张的速度;要么保留那些拥有个别使用价值为基础的货币。使虚拟货币不断贬值从而不断提升货币的虚拟性,顺应了货币虚拟化的历史规律,但如果中央银行对货币数量不能有效控制,则往往意味着严重的通货膨胀;保留那些拥有个别使用价值为基础的货币并让它们在货币领域发挥更多的职能,是对货币虚拟化历史规律的反动,意味着面l临周期性信用崩溃的风险和通货紧缩压力。权衡两者,在货币虚拟化程度不高时,让虚拟货币不断贬值,这是黄金非货币化之前的通常做法;也是20世纪70、80年代以前世界持续通货膨胀的货币方面的原因;而在废除金本位制度过程中和黄金非货币化后,后者则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的严重
11、紧缩和新世纪的通货紧缩新趋势。20世纪30年代之前,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之初,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凭着其自身价值来稳定货币体系有着极为明显的效果,因而即使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断了金本位制度,但仍于19241927年间在世界范围内恢复了金汇兑本位制度。截止1928年底,35个主要发达国家都保持着货币与黄金的自由兑换。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面前,这些国家在让虚拟货币(信用货币)适应经济扩张贬值的同时(促成了20世纪20年代高通货膨胀率)依然让黄金在货币领域保留更多的地盘(没有及时废除金本位制度),尤其在1929年危机来临之前继续捍卫金本位制度并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了20世纪
12、30年代大危机。20世纪20年代,各国经济快速增长,虚拟货币不断扩张,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它们却为了维持和巩固金本位采取了大量积累黄金的政策,如从1928年6月到1931年6月三年间美国和法国黄金储备占世界总货币黄金存量由383和117迅速提升到408和196,这一方面加大了世界其他国家黄金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使得外汇储备(虚拟货币)在货币领域中的作用减小,从而将通货紧缩和经济紧缩的压力传输到世界各地。从这种意义上说,20世纪30年代的通货紧缩实际E是金本位制度的危机,而这背后,则是货币虚拟化在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破解虚拟货币在这一阶段的矛盾,世界各国纷纷停止在国内实行黄金的自由兑
13、换,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标志着世界范围内停止黄金自由兑换。正是因为黄金在国内外停止自由兑换,使得各国虚拟货币发行急剧增加,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乏力打破菲律普斯曲线揭示的近现代经济规律,经济“滞”“胀”并行不悖。从这种意义上,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同样是货币虚拟化的必然。但这也可能是货币虚拟化历史上最后一次严重通货膨胀。因为从这以后,纯粹的虚拟货币在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背景下只会强化经济生活中的通货紧缩趋势。二、资本虚拟化与经济虚拟化货币虚拟化是经济虚拟化的前提,资本虚拟化是经济虚拟化的实质,经济虚拟化是货币虚拟化和资本虚拟化的必然结果。(一)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虚拟资本这一概念最早
14、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尽管一百多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万方数据从虚拟货币到虚拟经济:通货紧缩成因捧析许多新事物(例如期货、期权及各种金融衍生物等)和新情况(如货币脱离了金本位,经济全球化等),但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分析依然一针见血。他分别从股票资本化、收入资本化和银行创造信用等三种意义上提出了虚拟资本。他认为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这是它与实际资本的不同之处),但是它却可能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获得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这是它与实际资本的共同之处)。马克思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也即从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刨造
15、与否的角度区分了产业资本和生息货币资本,可以说这既是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的原生形态,也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原生形态。他论述的产业资本循环过程(如图二)是典型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可以归属为实体经济,运作其中的资本可称之为实体资本;同时,马克思分析的“以实在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流通形式”o则是产业资本家将货币资本家手中的货币(G)动员起来投人生产获得利润尔后归还本息(G)的过程(GG)。可以说这正是最初始的虚拟经济,其中货币资本家获取利息的资本可称为虚拟资本。因而虚拟经济就是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这时货币资本不经过实体经济循环就可以取得盈利
16、。简单地说,虚拟经济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如果做一个比喻的话,可以认为虚拟经济的产品是各种金融工具,虚拟经济的工厂是各种金融机构,虚拟经济围二:产业瓷本循环过程团一的交换场所是各种金融市场。”o(二)资本虚拟化过程正如货币的价值形态是其基本形态、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一样,资本的价值形态同样也是其基本形态、社会属性同样也是其本质属性。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之后,在劳动力商品与资本的矛盾运动过程中,资本面对其自身无限膨胀的价值增殖要求和跨越国界、不分民族种族的越来越庞大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实,个体或个别的资本必然会越来越大规模地社会化和虚拟化。资本呈现出日益摆脱个别生产过程,从而日益
此文档不允许下载,请继续在线阅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虚拟 货币 经济 通货紧缩 成因 探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