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教案精编.docx
《历史教学教案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学教案精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教学教案历史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化;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2、过程与实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育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实力,培育提取有效信息的实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建了辉煌的文明,培育学生民族骄傲感和民族自信念;通过具体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培育严谨的治学看法;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化。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2、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法)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得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一、文字的演化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相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爱好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日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起先的。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4、小结:随
3、着书写工具的改变,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化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化,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酷爱我们的汉字,并写英雄字好吗?(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化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楚驾驭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加学生精确运用汉字的本事,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更能够培育学生视察和归纳问题的实力。)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视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二、向学生展示网上
4、的资料)(1)什么叫历法?(2)夏朝的历法的独创、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化思索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接着搜集24节气的谚语。三、扁鹊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补充扁鹊的资料,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实力四、屈原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炙热的酷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化学生相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志向坚韧奋斗的精神。)五、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供应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六
5、、整合学问:纲要学问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相互沟通)七、总结相识:(总结出今日的收获,并引导学生接着探究)1、通过学习这些学问,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准备怎样接着去了解呢?2、对于这些学问,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3、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相互沟通和展示。附:板书设计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起先的。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4、历法产生于夏朝,完擅长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5、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6、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建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7、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历史教学教案2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
6、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实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相识。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育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实力。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重点和难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如何正确分析相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缘由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探讨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老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二、讲
7、解并描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1、农业成就: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运用提花机。3、冶铁:杜诗独创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三、经济措施: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心;中心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心,统一铸造五铢钱。关于两汉商业的旺盛状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
8、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四、讲完全课,老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对两汉经济旺盛缘由的分析。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激励学生自由探讨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老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终进行小结。五、作业:课后习题附:板书设计一、农业成就: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2、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二、丝织业:汉朝运用提花机。三、冶铁:杜诗独创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四、经济措施:1、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心;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9、历史教学教案3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的贡献。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实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相识。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育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实力。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重点和难点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探讨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老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匈奴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
10、,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成功。3)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沟通,作出了重要贡献。4)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成功。三、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1)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成功;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沟通作出了重要贡献;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成功。四、
11、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附:板书设计一、匈奴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四、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成功。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历史教学教案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驾驭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思索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缘由”,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洁的评价,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
12、人物的实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旺盛,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肯定推动作用。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调,从“好”或“坏”动身,而
13、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须要老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驾驭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索“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冲突,导致农夫起义的爆发。在农夫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一、唐朝的建立(略讲)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都城:长安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二、贞观之治出示材料: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
14、:“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学生探讨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相识较为深刻(相识到人民群众的力气),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实行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解并描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加趣味性。)1、注意总结历史阅历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气;2、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旺盛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教学 教案 精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