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鹿柴》教案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鹿柴》教案例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鹿柴教案古诗鹿柴教案 篇1教学目标: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2、依据诗句,绽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情感,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教学过程设计:一、请学生当小老师,激起学生的热忱:1、教者面露难色,向学生恳求帮助:同学们,昨晚老师新学了一首古诗,可是遇到了不少难题,你们谁情愿当我的小老师,帮我解决这些难题啊?2、煽情语:这么多人情愿做我的小老师啊,老师真兴奋,这节课我肯定能学到许多学问啦。你们可要仔细动脑筋,把你们懂得的学问都教给我啊。(教者与学生换位,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调动起学生的骄傲感、责任感和自信念,
2、学生主动学习的热忱会更高。)二、师生共同学习古诗:(一)、引出诗题:1、老师边板书边向学生请教:昨晚老师学的这首诗的名字是鹿柴(只板书,不读出),可是,这两个字该怎么读呢?谁能帮我注上音?(请一位小老师上台注音,其他同学给自己当小老师,在课本上注音。)2、请上台注音的同学介绍:你真能干,可是你是怎么知道“柴”字在这里要读“zhi”的呢?3、问其他同学:你们又是怎么知道这个读音的呢?(查字典、看课本里的注释、查课外参考书、问同学、在家自习时问爸爸妈妈等)(“怎么知道”其实就是获得学问的方法,让学生介绍“怎么知道”的途径,是为了不露声色地让学生驾驭一些学习的方法。)(二)、师生一起学习读通、读好诗
3、句:1、老师练读诗句:这首诗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可不知读得好不好,你们给我当评委吧,评一评我能得多少分?2、我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呢?怎样才能读得好一些?请小老师们先探讨探讨,然后给我提提看法好吗?3、请部分小老师发表看法,并按自己的理解做范读。(范围尽可能地大,真正做到读通读透,让学生在不断改进朗读的过程中自悟诗的意境)(学生评老师、教老师,是他们最乐意做的事,他们会特殊仔细的对待和探讨,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了。)4、给评得好、教得仔细的小老师奖红花。5、老师做提高性朗读:在各位小老师的帮助下,我知道了该怎样读好这首诗了,让我再读一遍,你们再给我打打分,看我有没有
4、进步好吗?6、请小老师代表给老师奖红花。(老师争取进步的表现,能给学生作个好榜样,这是对新课标中“情感、看法、价值观”这一教学维度的落实。另外,在学生付出劳动、表现良好时用奖红花的形式加以确定,能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学习的胜利感。给老师奖红花,这是给学生输灌“师生同等”、“受惠不是小孩子的专利”、“大人也须要关爱和表扬”等意识。)(三)进行情境试验、自主探究,感受诗中意境。1、老师依旧做请教状:小老师们,我还想弄懂这首诗的意思,谁能帮帮我,给我讲解讲解呢?同桌的小老师先合作探讨一下吧,等会我再向你们请教。(这首诗浅显易懂,加上上一环节的反复朗读感悟,中上的学生已对诗意有了肯定的理解,理解难度已大为
5、降低,所以不必支配小组探讨。而支配同桌合作探讨,是为了达到优差互补的目的,进一步减轻下层生的学习难度。)2、请小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可补充、反对,老师适时做追问,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更深层:(1)、下文写到“深林”,为何第一行诗却又写是“空山”呢?(2)、为何前面讲“不见人”,后面又讲“人语响”呢?(3)、情境感悟:A、感悟为何会“不见人”:全班起立,分站在自己的座位,选派两位学生,一位在最前,一位在最终,让他们汇报是否能看到对方;组织学生不断向中间靠拢,随着人群越来越密,再让派出的两位同学汇报是否能看到对方,至到看不见对方为止。(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实力还比较弱,通过这种直观的试验,可以让
6、他们干脆领悟到“树林茂密拦住视线”这个道理。)B、在学生争论纷纷时,老师小声说一句话,然后提问坐在后排的学生:刚才老师说了一句什么话?C、要求全班宁静后,老师再小声说同一句话,由后排的学生重复老师说的话。D、组织探讨:为什么老师说第一遍话时,你们都没听到,老师说其次遍时,大家又都听到了呢?E、阅历回忆:深夜的时候,你能听到哪些白天听不到的声音?考试的时候,你能听到哪些细小的声音?谁还有类似的阅历,请介绍给大家听听。F、得出结论:在什么状况下才能听到极为细小的声音呢?诗中写到在“不见人”的状况下却能听到“人语响”这微小的声音,说明什么呢?(4)、对第三、四句诗句,你们又有什么理解呢?请参照上两句
7、的理解方法,给老师讲解讲解好吗?能否举一些例子来证明这种现象?跟别人沟通一下,等会请小老师来做讲解。(可利用课室里的电灯做试验证明这种现象:在门窗大开光线足够的状况下打开日光灯,让学生视察是否能感觉到灯光的存在;然后关门拉以窗帘,再让学生视察是否感觉到灯光。)(诗中运用了反衬的写法,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若用说教的方式会使学生越听越糊涂。而进行相应的情境试验,同时把学生的生活阅历引进课堂,化抽象为直观,这一学习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四)整体感悟诗的意境,学生自由演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1、老师做过渡引导:通过全体小老师的共同努力,让我学懂了这首诗,特别感谢大家。要是我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
8、出来,或通过朗读让听的人也能感受到这种“宁静、幽暗”的环境,或能够配上动作来读得更生动,那该多好啊!你们能否再帮帮我呀?2、分任务:谁能帮我“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出来”?谁能帮我“通过朗读让听的人也能感受到这种宁静、幽暗的环境”(能背诵更棒)?谁能帮我“配上动作来读得更生动”?请你仔细打算,等会到讲台上展示,看谁更有创意,表现得更好。3、学生上台展示,并评出“有创意奖”。(不定名额,有创意的都奖。)(学生自由设计演绎方式,或进行语言的再造和重组,或尝试用语气、语调、语速等来表达感情,或尝试用身体语言帮助表达情感,这些都是学生所乐于尝试的创新形式。同时这一创新任务自由度大,学生可轻松地自由
9、发挥。而老师的评价点不要一味地落学生的演绎是否恰当上,要更多地确定学生的创意,以培育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独特的特性。)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些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四、作业设计:1、回家给你的爸爸妈妈做小老师,给他们讲解今日学的这首诗。2、练习把这首诗背诵下来,并让爸爸妈妈给你计时,看你只用了多长时间就能背诵了。3、把这首诗抄写成书写作品,选出你最满足的一幅,贴到班级展示栏里。五、板书设计:21、古诗三首鹿柴唐:王维不见人深林静暗人语响返景古诗鹿柴教案 篇2学习目标:1、相识2个字。2、正确流利的诵读古诗,背诵古诗。3、结合图画和主食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孤独心
10、情。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古诗。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孤独心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打算: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导语1、简介诗人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多才多艺,诗话书乐无不精通,诗画作品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安史之乱以后,由于王维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坠入空门,作品的风格也充溢了空灵的色调,后任因此称他为诗佛。2、引出诗题傍晚,王维来到鹿柴旁边,在空旷的山林中看不见一个人影,只间或听得见山中回荡着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晖射入茂密幽暗的深林,又映照在绿的青苔上。这空山的寂静,这深林的幽暗,不禁勾起了诗人的孤独之情,于是他提笔写下了鹿柴。(老师范读古诗)二、读古诗1
11、、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2、反馈识字状况,了解生字的意思。3、再读古诗,留意把句子读流利。4、指名、齐读古诗。三、品读古诗1、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2、学生讲古诗,相机指导朗读。首句“空山不见人”干脆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宁静;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3、尝试背诵古诗。4、老师小结反衬法的美学价值。四、结语用声音来表现宁静,用光亮来表现幽暗,往往比干脆描写宁静、干脆描写幽暗效果更好,你们可以将这一手法运用到写话中。古诗鹿柴教案 篇3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诗词,
12、品尝诗词,体会诗词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2、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育良好的视察、口语表达、审美实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实力。3、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词,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晰表达。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理解诗的意境,体会感情。学习资源:课件音乐实物投影字典资料画纸教学过程:一、诵读旧诗,激发爱好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刺眼的明珠,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我们同学已经学习了很多美丽的诗词,谁情愿把自己最宠爱的诗词诵读给大家听?二、汇报资料,进入情境1、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词(板书课题)鹿柴,柴在这里读作zhai,
13、齐读题目。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生各抒己见,师补充介绍:王维九岁就能提笔写文章,二十一岁中了进士,以后在朝廷当官,他的才能与他的刻苦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3、了解了诗人,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鹿柴。(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边看画面)在我国陕西,有一处风景美丽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诗人王维巡游了这里,吟诵出了鹿柴。三、学法指导,合作学习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学文章也好,还是学诗,都要多读,读可以分四步:点读、朗读、思读、品读。每一步我们都要怎样读?谁来说给大家听。多媒体结合学生所说来一一出示。点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整体感知全诗。朗读:了解诗中词语
14、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思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品读:感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 请同学们点读诗词,留意生字的读音。3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法,可以查字典、看注释、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4 汇报:你们组解决了什么问题?读懂什么就说什么。5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解决为什么空山不见人而又但闻人语响?(课件进行演示,风声、水声、鸟叫、虫鸣,突出山中的幽静)通常状况下,山中尽管看不见人,但并不是没有人,也不会没有声音,可能会有风声、水声、虫鸣、鸟叫,这些诗中都没有写,只写了人语响,这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我国古代的诗词原来是用来咏唱的,
15、但很难找到合适的音乐,现在老师这里有三首曲子,请你帮诗人王维选择一首来唱这首诗。(多媒体放三段不同的音乐,学生听)选好了吗?为什么选这首?你准备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感情来读?总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对大自然的酷爱,恬淡幽静。6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品读,指名读。最终一生配乐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得这么美,能不能把它快速背下来,试着背一背。学生配乐试背。四、画一画,吟诵诗词1、王维诗的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请同学们根据你心中所想的,画出你心中的山水鹿柴。投影展示。2、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景的诗词,诵读给大家听。五、课外展示,受到感染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听老师来读
16、一读。(观赏师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相应的诗和画面、音乐。诗词是一块美玉,愿你们走近它、观赏它、领悟它,课下去学习更多的诗词,送给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六、板书设计:21 诗词三首鹿柴 王维诗中有画空山 人语 返景深林 青苔恬淡幽静古诗鹿柴教案 篇4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背诵三首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驾驭每首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鹿柴。教学步骤(一)导入“柴”的读音是“zhai”,鹿柴是地名。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鹿柴。王维,唐代山水诗人的代表之一,他还是画家、音乐家。他的诗以写山水为主,画面感强
17、,对声音敏感是他的诗的特点。鹿柴是王维的辋川集20首中的一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鹿、柴返、景复、照青苔2、检查自读状况。3、老师范读。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理解第一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2)读整个诗句,说说“但、闻”的意思。但只闻听见。(3)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2、理解其次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齐读其次句,并看图,说说与第一句的情景有什么不同?(2)理解两个分句的意思。说说“返景”的意思。“复”的意
18、思。返景阳光斜射进深林。复又,再。(3)读全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3、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明确:这首诗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4、这首诗,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诗人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奇妙感觉。(四)指导朗读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五)总结1、朗读全诗。2、背诵古诗。3、学习了这首诗,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它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其次课时学习目标学习其次首古诗。教学步骤(一)导入(板书)江上渔者,请同学们说明“渔者”是什么意思?明确:指打鱼的
19、人。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著作有范文正公集。他写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鲈、鱼君子2、检查自读状况。3、老师范读。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理解第一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1)依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2)理解整句诗的意思。明确:鲈鱼:鱼名,长江中下游一带出产。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3)学生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
20、意思。2、自学其次句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理解:君你一叶舟像一片树叶那样的小船。(2)读全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明确: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惊险啊!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4、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四)指导朗读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五)总结读了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三首古诗。教学步骤:(一)导入(板书)逢雪宿芙蓉山主子,“逢雪”:遇到下雪;“宿”:“投宿”;“芙蓉山”山名;“主子”:诗人投宿的人家。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南)人。诗多写身世之叹和山水隐
21、逸的闲情逸致,也写反映离乱之作。文笔简淡,意趣闲远,形成冲淡洗练之风格。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相逢、芙蓉、刘长卿日暮、贫、穷犬吠2、检查自读状况。3、老师范读。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什么意思?(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用学习前两首诗的方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明确:这首诗写的是天晚了,寒冷的白雪覆盖着破烂的茅屋。听到外面木栅栏门旁的狗叫声,原来是主子冒着风雪,连夜赶回来了。2、老师适时引导,点拨、解疑。3、这首古诗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四)指导朗读(五)总结教案点评:初读中明确学习古诗的
22、方法,通过看图、读诗句,整体感知每句诗的大意。学习理解诗句、诗意时能抓住重点字,感情朗读等体会古诗韵律、语言,想象诗中的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背诵以达到语言的积累。探究活动1、同学们,学习了逢雪宿芙蓉山主子,你能想象一下,当时诗人看到主子家的生活环境,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听到主子回来的声音,他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语言?请你在眼前展示一幅画面,然后用诗歌形式变“画”为“话”。2、做个小诗人。说起写诗,同学们肯定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其实,诗离我们很近。想想吧,你最早接触的就是诗了因为当你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妈妈就给你唱歌谣了。那些好玩的、好听的歌谣,就是诗,要读懂诗,写
23、好诗,必需明白诗歌的特点,然后依据这些特点和要求去读、去写。感情健康、观点显明,是诗歌写作的第一个要求。诗贵含蓄,但含蓄并非扑朔迷离,模棱两可,使读者摸不着头脑。儿童诗应抒发健康明朗之情,它应借助艺术形象清楚而不朦胧、显明而不晦涩地表达美妙的思想感情。构思新奇,富于情趣,是诗歌创建的其次个要求。写诗不能抽象、空泛地抒情,要借助外界的形象抒发表达浓郁的感情。如一首题为海带的小诗,以奇妙好玩的想象,用短短的四句话,满含感情地渲染了大海的美,充分表现了大海的神韵:“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但每次都没找着。/今日终于不坏,/捞到了她的飘带。”意境美丽,含蓄隽永。再如这样的诗句:“一只蝴蝶从篱外飞进来,/豌豆花问蝴蝶:/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想象新颖,充溢诗意,天真好玩。语言明快,富于音乐美,是诗歌写作的第三人要求。由于它的押韵和分行,读起来节奏感特殊强。这也就是我们常在中队会时,喜爱朗诵一些诗篇的缘由它的浓郁感情色调,它的琅琅上口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节奏,使我们能受到剧烈感染,给人以力气,并给我们的集会带来一种节日气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