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汇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4、用复述、改写、表演等方式把对诗意的理解表达出来。教学重难点: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妙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时间:一教时一、引入学习夜雨寄北二、初读理解诗歌的意思。1、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2、小组探讨:在小组内沟通,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探讨探讨,看能解决吗?不能解决的留下来。3、全班沟通。沟通后学生说说诗的意思。三、品读诗歌。1、谁情愿读读?
2、读后评议,你觉得怎么样?你也读读。2、小组品读。在小组中互读,边读边品议。3、比读。情愿读的同学,我们来比一比。四、深读感悟。轻轻的读这首诗,在心中体会一下诗人当时在想什么?诗中的哪些词使你有了这种感觉?五、小结学法,布置学生根据学法自学枫桥夜泊。六、分组汇报自学状况。七、对比体会两首诗的情感。八、课外延展。选一首诗,自己赏析,把赏析的状况在班内展示。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的:一、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精确流畅地背诵。二、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
3、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当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很多闻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闻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惋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当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
4、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二、学生朗读,老师进行评析。这个步骤意在引导学生深化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为深化学习此诗做好铺垫。(要读出诗中的情感,如蕴含其中的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三、在评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老师范读。接下来进行分析诗歌。1、翻译全诗。2、分析诗歌。问:读完诗歌,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形象?(二个。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个人物在进行问答。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 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
5、安友人的。所以是亲人或友人在问询李商隐何时才能归去,但自己归期无定。诗人心境之郁闷、孤寂不难想见。)问:但紧接着作者却写了巴山夜雨之景,这是否偏离了作者在首句所创设的感情基调?(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巴山夜雨点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相隔千里,而且境况惨淡,透露出羁旅之苦。巴蜀多秋雨,这本已使身为异乡之人的作者倍感神伤;而恰在此时,又得妻子千里家信,此时,诗人该有多么伤感呀!)问:但作者是否始终持续这一感情进行抒写呢?假如不是,又写了怎样的情感呢?从哪个词语可看出这种转变?(何当,何时,什么时候。何当是个表示愿望的词。诗的后两句,紧扣夜雨,顿生想像,遥想他日重逢,剪烛夜谈,回忆
6、此时面对这巴山夜雨 的情景。这两句是最为人称道的设想奇绝之句,它好就好在将未有期的现实与剪烛共话的想像联结在一起了,不仅写出了重逢的快乐,感情的深挚,而且通过遥想将来,排遣了当前客居异地的孤寂与思念家人的苦痛,使全诗多少带有明朗轻快的情调,形成了半是悲伤,半是暖和的深长情韵。)小结,板书。李商隐-(问答)-友人(亲人) 离愁写实 衬托出景 交融 情 别绪 眼下的孤寂、何当: 共剪 思念虚写 什么时候 将来的团聚却话3、请一位同学有感情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有怎样的画面在你的面前闪过。接下来用文字把它们表述出来。(设计这一步骤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诗歌不能只停留在翻译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想像
7、,去体会诗中丰富的意境。)4、齐读全诗。四、分发赏析资料,深化分析写法上的技巧。(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开字面的重复的,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有意重复运用了期字和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这可以说是这首诗为人称道的奇绝之二。重复期字,意在强调诗人滞留在外、前途未卜、归期无定的愁苦;重复巴山夜雨,更是作者匠心独具的表现,它表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回还往复的意境美,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备结合。第一次写巴山夜雨,在于渲染环境与相思,其次次写巴山夜雨是作者想像夫妻相见后秉烛长谈的画面,夫妻追述往事,回味无穷。这种重复,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上书的回环往复之妙,恰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回环往复之美。是作者有意打破常规的胜利尝试
8、。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往复;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比照。从意境上看,将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将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加了重聚时的乐。深婉、隽永,余味无穷。)五、学生共同观赏所收集的李商隐诗歌。(让学生通过收集李诗,加深对李商隐和他诗歌的了解。)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 篇3一、导入新课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于是诗人倚窗观雨景,吟成了这首传唱的古诗。它就是今日我们要来学习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二、了解作者李商隐(81
9、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闻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惋惜“运与愿违”,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三、解诗题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四、研读课文、理解诗歌主旨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口译诗歌内容字词: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却话重提、再说2、结合内容理解诗歌主旨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
10、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的巴山夜雨呢?表达了作者对家中妻小的思念之情。五、当堂落实基础1、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则有_之称。2、说明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话:_3、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写出了对将来团聚的憧憬之情的诗句是:_,_。六、背诵并默写全诗。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2、品尝诗歌意境,理解融情于景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3、体会诗人表达情感的温婉细腻。教学重难点重点:理
11、解诗歌内容,品尝诗歌情感。难点:体会诗人表达情感的温婉细腻。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由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导入本节课的学习。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师用投影并提问的方式和学生一起了解作者李商隐,并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4、师生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5、生结合注解理解诗意。6、结合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品尝诗歌表达情感的温婉细腻,及诗歌回环往复之美。7、课堂小结8、诵读由本诗撰写的现代诗歌夜雨寄北9、课后练习:用现代汉语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为李商隐写一封寄给妻子的回信。(500字左右)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 篇5一、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剧烈的画面2、体会诗人对妻子深切的思念和
12、欲归不能的惆怅和孤寂3、体会诗中虚实结合和反复手法运用的妙处。二、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和3三、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诵读法、引导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音乐琵琶语)爱情是世上最美的情感花朵。在中国的诗坛上,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少有文名,理想远大,受到当时权贵的赏识,26岁时,他与一位节度使的女儿相爱成婚,从今起先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佳话。但是由于政治缘由,他不得不远赴离家千里之遥的四川边疆任职,过着身不由己寄人篱下的幕府生活。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儿,多年来始终尽心照料家庭,丈夫常年宦游在外,夫妻聚少离多,只好鸿雁传书,倾吐相思。一个秋雨绵绵的黄昏,他又收到了
13、妻子的来信,诗人急迫地打开信,一行娟秀的工楷映入眼帘: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一阵秋风吹来,诗人望着眼前摇曳不定的烛火,眼前的景慢慢模糊,无尽的惆怅化作两行清泪,打湿了手中的信,他颤巍巍提起手中仿佛千斤重的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位诗人是谁呀?(学生回答李商隐。)师:是的,那么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李商隐,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观赏这位大唐奇才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唱夜雨寄北(板书课题、作者)(二)感知诗中画1、学生自由读诗歌,多读几遍,先出声读,再静默读,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争取读出自己
14、的感觉和味道来。2、借助书上和大屏幕上的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带着自己对诗歌的感觉,想象诗里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下来。屏显:剪烛花,又称剪烛芯,简称剪烛,意同剪烛西窗,后以剪烛引申为促膝夜谈之典,取其盼望相聚,秉烛夜语之意。明确:好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解好诗歌的内涵是读好本诗的前提。能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描摹诗歌的画面,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形成一种感染的氛围,就能够从感性层面把握诗歌的意境,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三)描摹画中人。3、比照插图和诗的内容,看看插图中表现了什么景、物和人,他在干什么?发挥想象,写出来,并体会一下诗人此时的心理,试着读出那种感觉。明确:巴山夜雨时,诗人倚
15、窗独坐,秋雨绵绵无绝期,诗人许久伫立凝视那涨满溢出的秋水出神,绵绵的愁思正如这窗外的秋雨,溢满心间,溢满眼眶。4、课文中的插图能涵盖全诗吗?假如让你在这一幅画里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你还会画什么呢?说说你这样的话的理由。明确:会在诗人的头顶再画几幅画:他和他的妻子正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共剪烛花;谈论他在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夜晚在远方对她的思念。因为这些画面是诗人的想象。一个是眼前的实景,一个是想象的画面。“何当”也表现了这是想象的。(四)赏析意象,品尝语言资料助读:一、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调”。二、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写到春天的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6、;李煜在相见欢里写到暮春的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忙,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易安在声声慢里写过秋天的雨,“满地黄花积累”,“梧桐更兼细雨”;林黛玉也在秋霖潇潇的夜晚,看着那烛泪滚滚,听着那雨滴竹梢,愁绪化作“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三、李商隐24岁时登进士及第,曾任过几任小官,后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困顿不得志。38岁受邀前往西南边陲的梓州幕府任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李商隐一生处在政治的夹缝中抑郁寡欢,45岁时病死在郑州。5、思索:李商隐为什么要选取“巴山夜雨”这个意象?诗人仅仅是在写涨满秋池的夜雨吗?明确:诗中的雨给人一种凄凉萧瑟的感觉,“夜雨秋池”这样的图画
17、、景观之外,有一双眼睛在看,看着夜雨涨满了秋天的池塘。这里应当有一个涨的过程,那么是诗人眼看着它涨得越来越满的吧?这一双眼睛是许久不动的吧?是无言的吧?是无奈的吧?这凄凉的巴山和绵绵的秋雨阻隔了两个相爱的人,这许久地凝视让人更能感觉到诗人心中的那份孤寂,那份思念,那种无奈,那种惆怅。6、你还在哪里看到了诗人?这个诗人和上面的诗人有什么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明确:后两句。从“共剪”“却话巴山夜雨时”看出来。这个诗人是想象场景中的诗人。诗人从眼前之景跳动到将来之景,向往着和他的妻子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共剪烛花,此时的他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彼此倾吐着相思之情。这样写既是劝慰自己的妻子,又以相见的
18、快乐场景来反衬今夜的孤寂、无奈、惆怅和思念,虚实结合,更显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7、绝句里重复用词是大忌讳,可是这首夜雨寄北后世对它的评价却很高,结合诗的内容和情感,说说你的理由。明确:这是反复的修辞。起到了加强语气,强调感情的作用。两个“期”,一写出了妻子盼望的急迫,询问归期,其次个“期”回答归期无定,欲与下文中的想象团聚形成反差,更具艺术张力。两个“巴山夜雨”,一实一虚,把个思念写的荡气回肠。(五)拓展提升,有味诵读。令人伤心的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李商隐在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他的妻子王氏已经离开了人世,阴阳两隔,李商隐却还不知,在秋雨绵绵的夜晚他或许还会在信中写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19、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王氏死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怀念当时欢爱,直到四十五岁去世。爱情,这朵世上最漂亮的情感之花,刺伤了他,也滋养了他;败坏了他,又成全了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代诗人将要走到生命的终点;他的耳旁响起了幽幽的锦瑟之曲,往事如烟一般在心底漫开,又提笔写下了锦瑟,以表达对她妻子的深切怀念!请大家带着这种深切的思念再来朗诵夜雨寄北和锦瑟。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生配乐诵读,下课。夜雨寄北优秀教学
20、设计 篇6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教学目标: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整体感知作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意蕴。二、教学内容:1.点提取:诗歌的意蕴2.点释意: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3.关键词:诗歌意蕴三、教学材料1.典型材料:李商隐夜雨寄北2.补充材料:卞之琳断章、舒婷祖国啊,我敬爱的祖国等四、课时支配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点导入同学们,我
21、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诗歌的意蕴。我们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始终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学习诗歌哪些方面呢?今日我们就讲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诗歌的意蕴(二)点强化1、作者介绍(知人论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闻名诗人,现存的诗有600余首。他由于处在“牛李”倾轧的党争之中,所以受人排挤,很不志。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
22、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2、文章脉络结构全诗有四句。首句一开头抓住妻子的来信“问归期”来回答。“未有期”三字,既是对妻子问的回答,又包含着自己宦途失意、羁旅穷愁,有家归不得的抑郁尴尬之情。“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好像是在写眼前景物,事实上是写客怀离绪的惆怅之情,绵绵夜雨,涨满秋池,长夜难眠,孤灯听雨,诗人正是借写萧瑟之景,抒离索之情。三、四句写想象中夫妻二人共居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自己孤凄的生活,既是空间的改变,又有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3、该诗三个层面分析(1)、语言层面分析诗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经常违反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
23、有更强的生疏感,诗行间常留下很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动性。正是这种跳动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特别有限的篇幅里,构筑出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这种语言艺术特点的形成,多半依靠具象词与抽象词的奇妙嵌合,即有意将抽象词与具象词搭配,构成一种既详细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从而给读者供应追寻诗人个体感受的信息。夜雨寄北就体现了这个特点。这首诗仅用28个字,把自己仕途不得志、有家归不得的抑郁之情表现出了,极富想象力。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 篇7一、抓住诗眼,导入新课1、 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奇异的文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看老师写“雨”,留意看这四点,你的脑海中想到了什么?(相机:一个雨字
24、,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联想)2、 今日,我们来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看看:这首诗中的雨又是怎样的一场雨呢?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1、 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始终读到顺口为止。2、 谁想读一读?(相机:诗要渐渐读才有味道,谁再试一试)3、 老师和大家合作,我读前面的,你们读后面的。题目一起来,可以吗?师生合作读,读出节奏。4、 读诗不仅要读得顺口、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觉,读出心情来。那怎样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心情来呢?(生:弄懂诗句的意思)5、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诗句,借助大屏幕上的注释,再联系书上插图,了解一下诗句的大致意思。6、 同位同学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7、 谁能
25、说一说诗句大致的意思。三、文本补读,品悟诗情1、从诗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夜雨,用你知道的词语形容一下。相机:(滂沱大雨)你是从诗中的哪个地方体会到的?这句中最能表现雨大的是 -(涨)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句。听出来了,是滂沱大雨。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夜雨?(瓢泼大雨)试着读出你的理解(滂沱大雨)请读出你的感受2、 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阅历想一想:秋夜,这样一场滂沱大雨落下来,诗人站在窗口,会看到什么?相机:(大大小小的池塘都积满了雨水)那池塘边的树木会怎样?(落叶满地)这情景让人感到(冷、寒意)3、 这样一个下着滂沱大雨的冷冷的秋夜,诗人在哪儿?(巴山)4、 巴山就是现在的四川一带,这
26、一带在古代被称为“巴山蜀地”,想知道李商隐生活的时代,那儿的状况吗?5、 请看大屏幕,自由读一读,记住那句话:自由读,反复读,始终读到顺口为止。再看看注释。6、 读了这段文字,你们知道了什么?相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能详细描述一下吗?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诗中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由此可见,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巴山蜀地交通不便。还有谁能说一说,也可以读一读(连峰去天不盈尺)这可见,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巴山蜀地路途险恶。所以,(君问归期未有期)7、 你体会到这句包含着什么心情?(无奈)请读出你的感受(苦闷)请读出你的理解。8、 诗人的亲人在哪儿?(北方长安)9、 同学们,巴山
27、到长安,那可是山高水远,路途艰险呀!唉!遇上这样一个冷冷的秋夜,又碰上这样一场大雨,诗人的心情会怎样?相机:因为苦闷,他会觉得这雨(特殊大)因为苦闷,他会觉得这雨(特殊冷)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10、 此刻,诗人会想些什么?11、 诗中的哪些语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联想?12、 是啊,诗人惦念亲人,亲人又何尝不惦念千里之外的诗人呢?13、 请看大屏幕,这儿有两首词,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还是那句话:反复读,始终读到顺口为止。想一想:这两首词都表达了什么心情?14、 温庭筠是李商隐的好挚友,谁来读一读他的忆江南相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干嘛?(盼亲人回来)这时,江上驶来一帆,是亲人回来了吗?(
28、不是)望呀望呀,过尽十帆,是亲人回来了吗?望呀望呀,过尽百帆(皆不是)望呀望呀,过尽千帆(皆不是),只望见(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样从早盼到(太阳落山),每天如此,每月如此,每年如此。真是令人(肠断白苹洲)这就叫柔肠寸断(板书)师生共同:长安的亲人如此,远在巴山的诗人也是一样。15、 白天如此思念也就算了,那晚上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你们想听谁读?(听你的朗读真是享受)16、 这首词中给你们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7、 “此情”是什么“情”?(思念之情)“无计可消退”,从这两首词中你知道分开两地的人儿想了哪些方法来排解这种思念呢?相机:(独上兰舟、望月)可望着望
29、着,看到大雁又想起了(亲人)让人忍不住轻轻吟道:(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独倚望江楼)江水悠悠,望着望着,(又想起了亲人)于是,不由自主地悠悠吟道:(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绵绵细雨的春天,(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赤日炎炎的夏季,(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落叶飘舞的秋天,(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白雪纷飞的冬季,(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8、 这是怎样的思念?(刻骨铭心)19、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样的相思缠绕在分开两地的人儿心头。同学们,请想一想:一千多年前,巴山的那个秋夜,涨满秋池的仅仅是滂沱大雨,还有什么呢
30、?(思念)涨满了诗人的心湖。20、 那漫天飘飞的仅仅是秋雨吗?还是(思念)那满天飞洒的仅仅是雨吗?还是(眼泪)相思的眼泪(板书)21、 这样的一场夜雨,怎能不留在我们的口边呢?(齐读)这样的一场夜雨,怎能不刻在我们的记忆里呢?这样的一场夜雨,怎能不烙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呢?22、 假如有一天,使人能与亲人团聚,他会和亲人说起什么呢?四、 总结、升华1、 同学们,雨总会停的,可是,思念能停止吗?2、 请看李商隐的名句,让我们深情齐读(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3、 此刻,我觉得一千年前巴山的那场夜雨正穿越时空,飘洒在你我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五、 作业(拓展阅读)读:杜甫春夜喜雨、
31、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三首诗中的雨又是怎样的雨?思:这三首诗中的雨又是怎样的雨?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学问目标驾驭为什么要剪“西窗烛”。实力目标背诵全文,并扩写成一段美丽的文字。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培育观赏诗歌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设身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学打算:黑板,教科书,多媒体教室。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观赏一段背景音乐相思引入情境。二、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怀州河内人。诗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有李义山诗集。三、朗读结合注释,快速的阅读一遍课文,老师范读一遍,找朗诵水平高的学生范读一遍,然后集
32、体朗诵一遍。四、重点串讲,深化情境,领悟作者的境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北。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却话:重头谈起。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情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好像寄给妻子更为贴切。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对话体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揣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
33、早日回来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缘由,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知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由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将来团聚时的华蜜想象。心中满腹的孤独思念,只有寄予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家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华蜜快乐。此时的苦痛,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实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迫心情。五、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六、总结全文并背诵这首诗七、布置作业将本诗改写成一段美丽的文字,字数不限,没背会的同学下来将诗背熟!下节课交作业。八、课后小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