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 通过测量钢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实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实力。教学重点感受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教学打算教具:米尺、分硬币学具:格尺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谜语引入。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美丽字,须要它帮忙。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对了,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量一量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提问引入。看看谁有超强的记忆力,想一想,我们已经相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
2、间有什么关系呢?大家一起拿出格尺,看看除了厘米外,还有发觉什么?学生:我发觉尺子上还有小格小格,仅有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是明显不够的,在测量或表示物体长度的时候,有时还须要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有时也须要更大的单位,你们想知道原委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二、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估一估。()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课前老师都让每个小组打算了一枝铅笔,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阅历估测一下,这枝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里。(设计意图:老师课前富有神奇感的设计支配,学生会感到新颖好玩,估算的热忱空前高涨,老师赐予学生独立视察估计的时间和空间.)()沟通、
3、汇报。师: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生:我的手从拇指到中指大约是厘米,我的铅笔有两个这样子的长,所以我估计这根铅笔厘米长。生:我估计这根铅笔的一半是厘米,所以我估计我根铅笔有厘米长。生:老师,我是用中指估计的,我的中指大约有厘米,这根铅笔大约有个这样的长还多一点,所以我觉得这根铅笔有厘米长。生:老师,我看了看,这么长(他用手比了比),我就觉得铅笔大约是厘米。生:厘米是这么长,我看这根铅笔这么长,应当有个这样的厘米,我也觉得这根铅笔大约有厘米长。(设计意图:学生看法可能会不统一,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看法,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要赐予确定,老师还要指导学生会针对别人的发言补充自己的看法。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加
4、课堂活动中。)、量一量。()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枝铅笔究竟有多长,你能想出好方法吗?这们大家就不会再有争辩了。(用尺子量)()动手实践。大家都把尺子拿出来,量一量,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汇报结果。()说一说你估计的跟你量出来的数据相差多少,以后要留意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实测来看看估测验结果,让学生感受测量的过程、思想和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说一说。()、你们知道厘米是多长吗?用手比给老师看一下。老师告知大家,你们用手比出来的厘米就是分米。(板书:厘米就是分米。)()相识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知道吗?(学生质疑。)生:我知
5、道,我看书本的,是dm。生:老师,分米是什么呢?生:分米要怎么量呢?师介绍。师: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知道怎么表示吗?生:分米厘米。(还有的的学生举起了手)生:我还知道分米是厘米。生:我也知道厘米是分米。生:我想米厘米,那米分米,老师你说对吗?生:老师,我看到厘米是分米,分米是米,我想厘米满向分米进,要是分米满就向米进。那米满要向什么进?师:你们能把这些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排队吗?板书:米 分米 厘米 全班齐读公式。()实践活动。、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分米。生:从。生:我有看法,应当是从,这样才是厘米。生:我是从数到的。、让我们用分米作单位量一量教室里物体的长度。、
6、指名汇报。(设计意图:在学生视察、探讨归纳出分米和厘米间进率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结合测量详细物体的实践,体验出1分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从而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三、相识毫米。1、量一量。师:你们有橡皮吗,请你用尺子量一量橡皮有多长?生汇报。生:我量出来,比厘米还多一点点。生:我也是,我量出来不是刚好厘米,还多一些。师小结: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小的物体,有时不是整厘米数,这样子量出来就得不到精确的结果了。要想比较精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方法?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一议。i.毫米究竟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视察和操作中获得这些学问吧。(出示表格)
7、视察刻度 厘米数 中间小格个数 每小格长度 共有几毫米ii. 视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探讨厘米与毫米的关系。师生共同完成组,再让学生自己实践。生:我发觉,从也是厘米,所以就跟第一行一样了。生:我也发觉了,从、相减一下,就全都是厘米了,也就全部一样了。、说一说。师请大家接着视察直尺,毫米究竟有多长?用手比一比。生:就像两个手指的那条缝。师: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毫米?再动手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推断精确吗?b)量一量。大家已经相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学生汇报。这次量的结果与起先比,哪一个数据更精确呢?c)想一想。师:再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东西也
8、是毫米。生:扣子的厚度。本子的厚度。鸡蛋的厚度。铅笔中间那根铅。指甲的厚度。衣服的厚度。玻璃(设计意图:相识毫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操作,针对操作中的存疑,而进行奇妙的设颖,不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动力,向未知领域探究、冲击。)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8p9教学目标:1.结合“动物聚会”的详细情境,培育数学问题的意识与应用数学的意识。2.会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洁的实际问题。3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教学重点: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洁应用。教学
9、难点: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4节课(第8页至第9页),结合“动物聚会”的童话情境,发展学生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乘法问题的实力,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应用乘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和信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一天,它们实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小动物们带来很多好吃的。同时它们还想用数学学问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挚友们情愿参与吗?(课题)二、活动探究,获得新知。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
10、问题?生:图上有几只小鸟前来参与聚会?师:你是怎样计算的?生:图上有9只小鸟。我是用加法计算的,3+3+3=9(只)。生:我是用乘法计算的,33=9(只)。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有3根树枝,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也就是求3个3只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猴子一共端来多少个桃子?6+6+6=18(个) 63=18(个)生:图上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生:一共有12个胡萝卜,15个松果。师:小挚友们真爱动脑筋,看了一幅图发觉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而且解决了。谁能说说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是什么?师: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三、巩固应用。1连一连。(理解6个3和3个6所表示意义的不同,干扰信息
11、:6+3,强调3个6和6个3)留意:弄清题意,再连线。2说一说。结合不同的情境,说明同一个算式23的意义。(2个3和3个2的意义,在不怜悯境中表示的意义不同。)3摆一摆。(一个算是可表示两种意义。)老师先出示乘法算式32,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几个几。32表示2个3或 3个2。( )( )4每样东西各买多少个:(提出问题列式含义)生: 16个胡萝卜,因为4+4+4+4=16或44=16(个)。生: 12根香蕉,因为5+7=12(个)。作业:p9实践活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板书设计:动物聚会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3=9(只)教学反思:1.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留意从学生的
12、生活阅历、学问水平动身,选择一些学生所熟识的生活场景作为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深深地体验到学好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2.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得到答案。学生还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动手活动积累干脆阅历,并在操作中思索,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获得学问的喜悦。案例点评:1.呈现“动物聚会”的主题情境后,首先要重视培育学生仔细视察、选择信息、提出并能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实力。提出数学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有自己的结构,它是由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两个部分组成的,如“
13、图上有3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停着3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来参与聚会”才是对“动物聚会”情境中隐含的一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描述。本节课老师与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时,都忽视了描述数学问题的重要部分已知条件。或许他们以为在描述情境问题时,已知条件可以省略,因为它在图中是明摆着的。其实,提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就是建立详细情境中一些已知数学信息与一个未知(可知)数学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数学问题是揭示这个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培育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过程。2.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还带有“集体作业”的倾向,即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老师就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接受挑战,另一个学生站起
14、来补充,他们顺当地把问题解决了,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苏霍姆林斯基尖锐地提出,这种“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简单造成课堂教学表面顺当的假象,其实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获得独立解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比较好的做法是,对学生相继提出的每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都让其他学生接受挑战,在草稿本上各自尝试列式解答;最终再组织小组探讨、沟通、反馈、订正。3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个实践活动假如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前做些小调查,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15、再到课堂上进行汇报沟通,可能学生受益的面会更大些,体会将更深刻些。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112113页角的初步相识和说说做做,练习二十二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3.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实力和动手操作技能。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驾驭角的画法。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驾驭角的画法。教具:三角板、红领巾、扇面、棋盘面学具:两根硬纸条、图钉、橡皮头、直尺、小棒、彩纸教学程序:一、导入师板书:角。问:这个字你们相识
16、吗?(齐读)今日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挚友一起来相识角、探讨角。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有角的图形吗?说说看,哪些图形上有角?(生举例)说到三角板,师出示打算好的三角板:老师这里就有一把三角板,谁情愿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现在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指直角),把这个角描下来,请小挚友留意看好,老师是怎么描的?说到红领巾,师再出示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呢?谁来指一指?老师也把它贴到黑板上,把这两个角描下来(锐角和钝角)。看,黑板上现在留下的这些图形就叫角。二、初步相识角1.请小挚友细致视察黑板上的这三个角,说说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样的?(两条直直的线,一个尖尖的点)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和这个尖尖的点,
17、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有谁知道?(假如学生不知道,师介绍)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角就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2.在我们相识角的时候,有几个小动物也找来了他们认为的角,你们看,他们找的对吗?出示小兔,我们先来看小兔找的角,对吗?再来看小猫找来的角,(不对)为什么不对呀?谁来说说?你能想个方法使它也变成角吗?(学生上来动手使两条边碰在一起,形成顶点)告知大家,你是怎么做的?小羊找的对吗?(对)再看小狗找来的对吗?(不对)说说理由(两条边不是直的)。想个方法使它也变成角?(一生上来动手拉一拉)你是怎么做的?3.小挚友真会动脑筋!帮小猫和小狗改正了错误,下
18、面请小挚友快速用手势表示,这些图形是角吗?4.我们已经学会了找角,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请小挚友来找找这些图形中分别藏着几个角?看,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几个角?(指名上来指)再出示棋盘(六边形),这是我们小挚友玩的.飞行棋的棋盘,这个棋盘上又能找到几个角呢?(指名上来指)5.刚才小挚友很快帮老师找出扇面和棋盘上藏着的角,信任下面这一题也难不倒大家,请小挚友把书打开到116页看第2题,这些图形中又藏着几个角呢?看谁找得快、找得准?谁来和小挚友汇报一下,(口答校对)。假如有图形学生有争议的,师出示图片请学生上来指一指。三、画角1.我们已经相识了角,小挚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画一个角,会画吗
19、?试试看(师巡察,找一个画法正确的小挚友板演)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挚友是怎么画的?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个小挚友的画法再来画一个角,好吗?(生练习纸上练习画)找几人上黑板画(画不同方向的)2.画好后,和同桌小挚友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四、做角1.课前周老师给每个小挚友发了2个纸条、1个图钉和橡皮头,猜猜看,我们可以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做角)你能行吗?2.小挚友动手实力真强,我们一起来玩玩自己做的活动角,好吗?我们一起来变一个大一些的角,能再变大些吗?变小些呢?3.老师也做了个角,你能变一个比周老师手里的这个角大些的角吗?变一个小一些的角呢?(指名上来拉)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原来角的大小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
20、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五、总结今日,周老师和小挚友一起学了哪些本事?(学生自由说)学生说到学会了画角,师:请小挚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在脑子里画一个角,想一想,要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动身画一条边,再从这个顶点动身画另一条边你画好了吗?把眼睛睁开。六、嬉戏小挚友学得都很仔细,下面老师要带小挚友一起来玩几个嬉戏。快乐吗?1.我们先来玩折纸嬉戏。请你拿出一张白纸,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折好后指给同桌小挚友看你折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2.我们再来玩剪纸嬉戏。请小挚友拿出一张彩纸,看看这张纸上有几个角?动手摸一摸。现在我们在纸上剪一刀,看看纸上还留下几个角?师巡察,选取不同的剪法展示。
21、说说现在纸上留下了几个角?3.玩小棒。1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2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3根小棒呢?试试看。谁情愿上黑板摆?请几人上黑板摆,有和黑板上的摆法不一样的小挚友自己上来摆,说说你摆的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教学内容:倍的相识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2、利用“倍”的概念,能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详细问题,感受“倍”在生活中的存在、含义与作用。3、培育学生视察、推理、迁移的实力及语言表达实力。培育学生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爱好,培育他们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教学难点:建立求倍数的计算思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