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 I 目目 录录 学校概况学校概况 . 1 报告说明报告说明 . 5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 6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 6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 6 (二)学院结构 . 6 (三)专业结构 . 8 (四)性别结构 . 13 (五)少数民族毕业生结构 . 14 (六)困难生结构 . 14 (七)生源结构 . 14 二、就业率 . 16 (一)总体初次就业率 . 16 (二)各学院及专业的初次就业率 . 16 (三)不同特征群体初次就业率 . 18 三、就业流向 . 20 (一)毕业生的就业结构 . 20 (二)就业单位分布 . 21 (三)就业行
2、业分布 . 22 (四)就业职业分布 . 23 (五)就业区域分布 . 24 (六)省内六大重点优势产业分布 . 26 (七)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 500 强企业就业情况 . 27 第二篇:就业工作举措与特点第二篇:就业工作举措与特点 . 29 一、就业政策供给 . 29 II (一)就业政策支持体系 . 29 (二)毕业生基层就业引导措施 . 30 (三)困难毕业生帮扶措施 . 30 (四)促进就业的特色和经验做法 . 31 二、就业服务供给 . 32 (一)促进就业的硬件设施建设 . 32 (二)促进就业的指导服务举措 . 32 三、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 33 (一)深化创新
3、创业教育改革 . 33 (二)强化课程建设 . 33 (三)打造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 . 34 (四)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 . 34 第三篇: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第三篇: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 35 一、就业质量调研方案 . 35 二、就业现状满意度 . 36 (一)工作总体及各方面满意度 . 36 (二)就业能力满足度 . 37 三、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 38 (一)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 38 (二)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 . 39 四、就业待遇与保障 . 40 (一)总体月均收入水平及薪酬区间分布 . 40 (二)主要就业地区及单位月收入 . 40 (三)主要就业行业月收入 . 41
4、 (四)各专业毕业生月收入水平 . 42 (五)社会保障情况 . 43 (六)与单位签约劳动合同的情况 . 44 五、职业期待吻合度 . 44 III 六、就业感受 . 45 (一)专业发展前景 . 45 (二)培训机会 . 46 (三)工作压力 . 46 七、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 47 (一)就业因素 . 47 (二)求职收益转化 . 49 (三)学生就业背景 . 51 八、就业质量评价 . 54 第四篇:毕业生专项就业分析第四篇:毕业生专项就业分析 . 55 一、自主创业状况 . 55 (一)创业人数及比例 . 55 (二)创业原因 . 55 (三)创业类型 . 56 (四)创业行业 .
5、56 (五)创业资金来源 . 57 (六)创业困难 . 57 (七)创业行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 . 58 二、继续深造与出国 . 58 (一)国内升学 . 58 (二)出国(境) . 60 三、未就业分析 . 61 第五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第五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 63 一、近三年规模和就业率变化趋势 . 63 二、近三年单位就业和国内升学变化趋势 . 63 三、近三年就业行业变化趋势 . 64 四、近三年就业单位变化趋势 . 65 IV 五、近三年薪酬变化趋势 . 65 第六篇:对教育教学相关分析与反馈建议第六篇:对教育教学相关分析与反馈建议 . 67 一、人才培养调研方案 . 67 二
6、、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 68 (一)毕业生对专业认知分析 . 68 (二)毕业生对学校认同度评价 . 71 (三)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创业服务评价 . 72 (四)毕业生对人才培养工作评价 . 73 (五)实践教学环节评价 . 75 (六)课程设置评价 . 76 (七)公共资源满意度 . 77 三、用人单位对教育教学反馈 . 77 (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 77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 . 79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创新能力评价 . 79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评价 . 80 (五)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 81 (六)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的反馈 . 83 (七)
7、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建议 . 85 四、对教育教学反馈总结与建议 . 86 (一)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与建议 . 86 (二)对招生工作的反馈与建议 . 87 (三)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改进措施 . 87 1 学校概况学校概况 南昌大学是国家 “双一流” 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是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 设高校。 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鄱阳湖 4 个校区,其中 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 4321 亩,校舍建筑面积 150 万平方米。 学校办学始于 1921 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
8、校和 1940 年创建的国立中正 大学。 1993 年, 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 开创了全国高等教育体 制改革的先河。 2005 年, 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 揭开了学校改 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 设与发展。2008 年 10 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时深情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 2016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学校视察,就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表重 要讲话,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 想延伸。 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部、社科学部、理工一部、理工二部和医学部,
9、拥有 12 个学 科门类的 126 个本科专业,3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15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 科, 47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 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和 29 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 1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设有 5 所直属附属医院, 共有 9 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工程学、材料科学、药 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 7 个学科进入 ESI 世界排名前 1%,其中农业科 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进入 ESI 世界排名前 1.79,临床医学进入 ESI 世界排名 前 3.7,化学进入 ESI 世界排名前 4.8。在全国
10、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 程学科评估等级为 A 位列全国第 3 名。 学校本部现有教职工 4362 人(其中专任教师 2524 人,正副教授 1461 人),其 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双聘”院士 4 人,国家“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 2 人,国 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7 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1 人,国 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5 人,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新项目入选者 2 5 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 4 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 得者 2 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5 人, “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 1 人,中科院
11、“百 人计划”人选 1 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1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3 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 1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教育部 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2 人,国家科技部领军人才 3 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12 人。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 命,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近年来涌现了国际护理界最 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德凤、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风益、“江西省模范 教师”王雨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师德典型。 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 34753 人,各类研
12、究生 14980 人,国(境)外学生 1492 人。 学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成立了 “际銮书院” , 推行跨学科、 跨学院培养人才的改革。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先后荣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 学成果奖 10 项。2018 年我校参与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双百”创建活 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全国高校“百名研究 生党员标兵”,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双入选的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 40 多万 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是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顺利接受本科教学工作 审核评估,具备扎实的办学
13、基础。现有 1 名国家教学名师,1 名“万人计划”教学名 师,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 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 门 国家级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4 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2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0 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 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 种“十二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9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 个国 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 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 践教育基地,4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 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4 个 本科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学
14、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 高校,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江西主节点单位,是江西唯一 参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 CNGI 建设的高校。 3 学校现有 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个国家地方联合 工程研究中心,1 个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 个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 联合实验室(南昌), 1 个教育部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 点研究基地,1 个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1 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培训研修中心 ,2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 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 个国家级大学 科技园,9
15、个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 2 个“5511”重大科技创新培育平台,68 个省部级 科技平台。2019 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282 项,立项经费达 1.064 亿 元,立项数排名全国第 27 位,其中获批 1 项基金重点项目,另 1 项国家基金重大项 目通过了评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9 项,其中重点项目 2 项、冷门“绝学”和 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 1 项。获国家网信办一类课题 1 项。 学校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 江风益教授团队“硅衬底高光效 GaN 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摘得 2015 年度唯一国 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这是自国家科
16、学技术奖设立以来, 首次由地方高校获得的一等奖, 正助推江西打造 “南昌光谷” 。 学校高水平科研论文取得突破, 先后在 Science、 Nature 子刊和 Cell Stem Cell 上发表。 学校还与政府、 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 多层次合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学校加入了“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是“南亚东南亚高校联盟”创始高校 之一、欧亚-太平洋联盟成员单位、中国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长江-伏尔加 河高校联盟”成员单位、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全国汉语水平 HSK 网考先进考 点、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与 40
17、多个国家 (地区)的 170 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建立了中国-加拿 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食品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食品创新 研究院、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与俄罗斯高校共建了江西省首个俄语中心。与英国伦 敦玛丽女王大学的合作办学,是国内生物医学领域最高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 校分别在法国、西班牙与印度尼西亚设立了 6 个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在俄罗斯设立 了汉语研究中心。扩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近几年共有 4000 余名学生出国(境)交 流学习。 4 进入新时代,南昌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奋力开启新时代高水平大学建设 新征程,努力提升办学治校、服务国
18、家地方新境界,开创“育人为本、创新引领、合 建驱动、改革攻坚、实干兴校、拼争一流”新局面,书写创建高水平大学实现百年辉 煌的奋进之笔。 (数据截止时间 2019 年 11 月) 5 报告说明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 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 (教学厅 函201325 号)、教育部关于做好 2019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 作的通知(教学20188 号)和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要求 和评价标准(试行)(赣教就办字201914 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 情况,编制和正式发
19、布南昌大学 2019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 来源于两个方面: 1.南昌大学毕业生数据库。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 2019 年 8 月 31 日。使用数据主 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等。 2.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 (新锦成) 调研数据。 面向 2019 届本科毕业生开展调研, 南昌大学利用新的信息化平台,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84.16%,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 分析及对教育教学评价等部分。面向 2019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开展调研,共回收 用人单位有效问卷 445 份,使用数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及能力评价、用人 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评价等部分。 (说明:本
20、报告主要涵盖前湖、青山湖、东湖(说明:本报告主要涵盖前湖、青山湖、东湖 3 个校区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个校区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 本报告数据截止至本报告数据截止至 2019 年年 12 月)月) 6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一)毕业生的的总体规模总体规模 南昌大学 2019 届本部毕业生共 11089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8234 人,占毕业生总 人数的 74.25%;毕业生研究生12855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5.75%。 图图 1- 1 2019 届届校本部校本部毕业生总体规模毕业生总体规模
21、数据来源:南昌大学毕业生数据库 (二(二)学院学院结构结构 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学校 2019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30 个学院,其中信息工程学院、经 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人数较多,占比分别为 10.32%、8.37%。 表表 1- 1 2019 届本科毕业生的学院分布届本科毕业生的学院分布 序号序号 学院学院 人数人数 比例比例 1 信息工程学院 850 10.32% 2 经济管理学院 689 8.37% 3 机电工程学院 570 6.92% 4 艺术与设计学院 555 6.74% 5 软件学院 480 5.83% 6 建筑工程学院 436 5.30% 7 第一临床医学院 380 4.62% 1 毕业研究生包括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 8234 2855 11089 本科毕业生毕业研究生总体 本科毕业生, 74.25% 毕业研究生, 25.75% 7 序号序号 学院学院 人数人数 比例比例 8 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 346 4.20% 9 第二临床医学院 319 3.87% 10 新闻与传播学院 300 3.6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