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精选.docx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精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1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20xx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坚决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事故发生后,张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团长张叶始终陪在他身边,清晰记得张超说的最终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张超走了,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带着深深的缺憾走了,再有半个月就要着舰飞行
2、了,这始终是他最大的心愿。面对张超,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时文潮说,我们必需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静和华蜜。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22月8日上午,在英雄王锋的家乡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村部里一派劳碌,村支书姚金岭正在打算村里晚上集体收看20xx“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事宜。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王锋的怀念。20xx年5月18日,王锋三入火海救下20余名邻居,自己却被烧成重伤,当年10月1日,不幸在北京离世。英雄虽已离去,但他杀身成仁的精神感动了中原大地、感动了全中国,王锋再次为“河南好人”书写下浓重的一笔。侠肝义胆河南人再次感动中国“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迟疑,没有
3、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命。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名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这是“感动中国”赐予救火英雄王锋的颁奖辞。晚会录制现场,王锋的遗孀潘品接过了丈夫的奖杯,并再次表达了对社会各界的感谢之情。“代替王锋站在感动中国的领奖台,我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为我的丈夫感到骄傲,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是全社会对他的支持和认可。”坚毅的潘品说。尽管对王锋的事迹早已经耳熟能详,但录制现场再次播放的短片还是让在场的观众感慨不已。当潘品出现在领奖台上,观众用热情的掌声赐予她敬意。“看到王锋烧伤的那一幕,我心里还是猛地咯噔一下。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性中最大的和善,令人钦佩。”
4、观众张艺藐说。王锋此次当选,已是河南人连续四年荣登“感动中国”领奖台。自20xx年“感动中国”推出以来,河南人已15次站上这个舞台,“河南好人”的品牌愈加洪亮。砥砺前行爱的力气照亮前路再次见到潘品是在她新租住的家中,她和两个孩子正在整理书柜。新租住的房子虽显得有些简陋,但却井井有条。“这里的世界名著都是这次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中的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给孩子寄过来的。”潘品指着书柜告知记者,在参与“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前,女儿王婷给她布置了一项任务,要她和潘建伟院士一起合张影。潘品不仅顺当完成了女儿的任务,潘院士还特意为两个孩子寄来了书籍,这让潘品又一次感受到了无限暖意。每次提起王锋,除了哀
5、痛,潘品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春节前,县里特意为她的婆婆进行了全面体检,县里和乡里的领导定期会到家中探望,被救学生的家长在春节期间也特地打来电话关切他们现在的生活。在潘品心中,这些关怀都是她以后生活的希望和力气。新的一年,潘品想接着从事老师的工作。“以前做过老师,有阅历,而且做老师把学问传授给别人,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同时,她已经申请加入了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希望能为须要帮助的人尽一份自己的力气。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32月3日,农历初七,立春万物生。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麦田无边地绿着,一如“平民英雄”王锋的精神之光,在中原大地扩散与传承,焕发着新的生命力。英雄王锋,走了!在20xx年南阳
6、的那场大火中,王锋舍己为人,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海。在他的救助下,20多名邻居无一伤亡,而王锋全身有98%的面积烧伤。四方捐助,仍没留住英雄。20xx年10月1日,王锋因多脏器衰竭,不幸在北京离世。英雄王锋,还在!立春季节,大河报记者回访英雄身后事。他的“和善基因”在儿女身上得以传承,他的“侠肝义胆”在四乡八邻得以弘扬,他的“舍己为人”已从中原腹地感动整个中国。昨日上午,记者从南阳市委宣扬部获悉,三入火海救人的方城籍青年王锋,荣膺20xx“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将于今晚8时在央视一套首播,2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9时30分重播。回忆即便再回那天她还是“拦不住丈夫救人”潘品清晰地记得,她的
7、丈夫王锋,已经离世120多天了。为便利女儿上学,潘品在南阳新租了房。这里距丈夫“火海救人”的地方不远,但潘品几乎再也没有回去过,那是一段不愿启封的回忆。去年5月18日凌晨,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楼上住了25口人。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觉火情,卧房正对着的一楼大厅内浓烟滚滚,停放的10多辆电动车熊熊燃烧。“失火了,救人啦!”呼救的同时,王锋抱起10岁多的女儿,冲到了楼外。第一次冲进火海,王锋先到一楼北间的卧房,护送出妻儿。其次次冲进火海,王锋救出一楼东间的一名托教老师和两名学生。火更大了,烟更浓了。可是王锋没有迟疑,他迎着烈焰和浓烟,第三次冲入火海。这次,他跑上二楼、三楼,用劲儿地敲打邻
8、居房门:着火了,着火了!几分钟后,再次冲出火海的王锋被烧成了“炭人”,他赤脚跑到近百米外的张衡路口倒下,留下一串带血的脚印。全楼的邻居无一伤亡,而王锋全身有98%的面积烧伤。20xx年10月1日,王锋因多脏器衰竭,不幸在北京离世。在丈夫离世后的日子里,潘品曾假设了多数次,“假如那天我挡住他,现在我们是不是还有一个完整的家?”说完,潘品又自言自语:没用的,我知道我拦不住他,看着大火不救人,就不是他了。幻想孩子们长大了想成为“爸爸那样的人”王锋9岁的儿子王玉金,幻想是长大了要成为“爸爸那样的人”。怎么才能成为“爸爸那样的人”?王玉金低着头,缄默。片刻,他抬起头回答:帮别人修电视机、修电脑、修电动车
9、这些都是王锋曾常常做的。“不管多累,不管在干啥,只要别人开口求助,王锋总是搁下手中的活就去帮忙。”潘品说,她总能在儿子身上找到王锋的影子,和善又细腻。采访中,儿子依偎在潘品旁边。当谈起丈夫时,一向坚毅的潘品忍不住落泪,王玉金连忙伸出小手,轻轻地给她擦了又擦。儿子帮自己擦泪的小动作,让潘品心疼又感动,“俩孩子长大了,更懂事了”。“昨天晚上,我还帮妈妈用盐水热敷腿。”年前,潘品意外遭受车祸受伤,每晚要用盐水热敷两三个小时。王婷说,能帮忙照看妈妈,她很快乐。“女儿有三个幻想,第一个是成为一名老师,其次个是成为一名外交官,第三个是成为一个科学家。”在“感动中国”候选人物投票时,王婷仔细看了每一位候选人
10、的事迹。她多了一位偶像: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她央求妈妈到北京录节目时,肯定要和偶像合影。1月15日,潘品到北京录制感动中国时,见到了潘建伟,顺当帮女儿完成了心愿。得知王婷对科研感爱好,潘建伟的助手特地电话联系上潘品,“他要了我们的地址,说潘教授想给孩子们寄些科普读物”。两个孩子的改变和成长,是潘品最大的欣慰。把两个孩子抚养成才,也是潘品最大的希望。今年过年,女儿王婷给王锋写了信:“爸爸,我们过年了,我会照看好妈妈、弟弟和奶奶,好好学习,不惹妈妈生气。”弟弟紧跟着写道:“爸爸我想你了,我会好好学的,我会爱护一家人的爸爸我爱你。”期许新租了房子她的微信名字改成“希望”潘品娘仨在南阳新租住的
11、屋子,整理得温馨、干净。女儿王婷在屋里养了十多盆花草,阳台上的一盆水仙长了半米高,一串串米白色的花,吐着芳香。客厅里放着两张小书桌,将近两米高的四层书架,塞满了孩子们的书。客厅电视机旁,最惹眼的位置贴着两张“奖状”。一张是属于女儿王婷的“学习标兵”奖状,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王婷拿了全班第一。一张表彰潘品是“优秀家长”。新的一年,潘品把微信昵称改为:希望。名字孕育着两层含义,一层是希望自己可以更加坚毅、激昂,担起家里的责任。另一层含义是,希望能把两个孩子培育成才,为社会做贡献。关于将来,潘品也有了新的准备,她想接着当老师。这不仅是潘品的幻想,也是她选择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社会上那么多好心人帮
12、助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回报。”潘品觉得,把学问传授给学生,把爱传递给孩子,这也算是一种感恩。出租屋的鱼缸里,4条红色的小金鱼结伴相游,逍遥自在。“这4条小金鱼代表着王锋、我、儿子、女儿,我们一家四口人恒久不分别。”潘品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4骨科硕士、神经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骨科主任,这是梁益建的真实身份,然而,让他感到最亲切的称谓,却是来自患者的一声“梁爸爸”。参加“驼背”手术3000多例,精湛的.医术挽救了上千人的生命这是梁益建作为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最真实的写照。对于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梁益建显得有些低调:“我就是个给病人看病的一般小医生。梁益建:“我只是个小医生
13、”在医院骨科大夫们眼中,梁益建是个精力充足的人。这个留利落平头的五旬骨科主任,常穿一双泛黄的运动鞋,疾走于病房、医生办公室、手术室之间,并不高的个头一转身便找不见人。病房里的患者们觉得,梁益建是个和缓安静的人。调整牵引支架时,他手拿10号扳手,弓着身子不紧不慢地调整每一颗可能影响角度的螺丝钉,平均每个人的调整时间30分钟。面对媒体的采访,梁益建扶了扶黑框眼镜,用嘶哑的声音说了一句:“我只是个小医生。”在住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侧弯130以上、四处求医无门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变更的不仅是人的外形,与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不断侵蚀着人的生命。面对患者,梁益建的话
14、大辩若讷,“我治得好”,这四个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听来,有若天籁,意味着一线朝气。三医院1号住院楼2楼,带着脊柱牵引支架的于建红,经常立在骨科病房转角通往医生办公室的小平台上,静静地呼、吸。病区的空气混杂消毒水和病房里的各种药味,并不算清爽,他却视为珍宝。几个多月前,一辆小汽车疾驰在河北沧州到成都1750公里的高速马路上。于建红瘫坐在哥哥于建忠的汽车后座,大口地吸着氧气,生命的气息随着时间消逝,好像正一丝丝地没入黑暗之中消逝不见。因为40年脊柱侧弯而变形的胸腔,压迫着于建红肺部的呼吸空间,“我要活命!”他放不下80多岁的父母、媳妇周大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为了“活命”,从20xx年就出现呼吸困
15、难的于建红已经辗转在河北、北京求医2年,跑过许多家大医院。“这是命运的事,回家好好养息”,医生的这句话于建红听过许多遍。尽管呼吸对他来说越来越费劲,他一边吸着氧气一边执拗地在网上搜寻,不甘心地试图叩开命运之门。当北京的一位医生告知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梁益建可以治,他不收就没人敢收你了”时,他连发短信的力气都没有了。去年8月6日下午,于建红的爱人周大姐摸索着向梁益建的手机发了一条短信询问,马上收到了回复。8月7日,于建红最新的血气分析数据被一一发到梁益建的手机上,“我的氧分压只有38mmHg,正常值是80mmHg。”氧分压低于60mmHg,已经意味着呼吸衰竭。紧紧捏着手机的周大姐,反复翻着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动 中国 大人物 事迹材料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