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4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ppt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4.1界面的基本概念 4.2界面的形成与作用机理 4.3界面的破坏机理 4.4纤维的表面处理 4.5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 22复合材料是由两种以上异质、异形、异性的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不同相之间必然存在界面,使基体和增强体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界面是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4.1界面的基本概念33增强材料的性能基体的性能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成型技术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与基体界面的性能界面的好环将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44是指基体与增强相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复合材料的界面是一个多层结构的过渡区域,约几个纳米到几个微米。 1、外力场 2、基体
2、3、基体表面区 4、相互渗透区 5、增强剂表面区 6、增强剂 55非单分子层,其组成、结构形态、形貌十分复杂界面区至少包括:基体表面层、增强体表面层、基体 /增强体界面层三个部分具有一定厚度的界面相(层)其组成、结构、性能随厚度方向变化而变化,具有“梯度”材料性能特征界面的比表面积或界面相的体积分数很大尤其是纳米复合材料,界面效应显著:复合材料复合效应产生的根源界面缺陷形式多样(包括残余应力)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十分敏感界面特点:66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并不是由各单一组分性能的简单加合,而是一种线性关系;各组分既独立又相互依存,这是由复合材料的界面决定的。7一种物质(通常是增强剂)的表面结构使另一
3、种(通常是聚合物基体)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作用而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些现象,如高弹性、低膨胀性、耐热性和冲击性等。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和磁场尺寸稳定性等。7 :界面是复合材料的特征,可将界面的机能归纳 为以下几种效应:界面可将复合材料体系中基体承受的外力传递给增强相,起到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的桥梁作用 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结合力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界面效应传递效应阻断效应散射和吸收效应诱导效应不连续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机械冲击性等。88 :界
4、面是复合材料的特征,可将界面的机能归纳 为以下几种效应:界面效应传递效应阻断效应散射和吸收效应诱导效应不连续效应994.2.1 界面的形成复合材料界面的形成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基体与增强纤维的接触与浸润过程第二阶段:聚合物的固化过程p增强纤维对基体分子中不同基团或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p只是吸附能降低其表面能的物质,并优先吸附能较多降低其表面能的物质。p聚合物通过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形成固定的界面层。4.2界面的形成与作用机理1010界面的结合状态和强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对于每一种复合材料都要求有合适的界面结合强度。界面结合较差:大多呈剪切破坏,且在材料的断面可观察到脱粘、纤维拔出、
5、纤维应力松弛等现象。界面结合最佳态: 当受力发生开裂时,裂纹能转化为区域化而不进一步界面脱粘;这时的复合材料具有最大断裂能和一定的韧性。界面结合过强: 则呈脆性断裂,也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形成良好界面的前提条件。1111Water droplet on a lotus leaf1212液体对固体的浸润能力可用浸润角(或接触角)表示:= 0 完全浸润;90 浸润; 90 不浸润; = 180 完全不浸润1313液体浸润角的大小取决于: 固体表面张力SV、 液体表面张力LV 固液界面张力SL粘合功WA最大时: cos =1,即 = 0, 液体完全平铺在固体表面。SVSLLVSVSLLV=+C
6、OSSVSLLV-COS =14141515复合材料良好界面的形成其前提条件是先形成良好的浸润。良好的浸润取决于体系(固体、液体、界面)的表面张力。小结固液体的表面张力(或表面状态)取决于表面结构。1616 润湿吸附理论是基于液态树脂对纤维表面的浸润亲和,即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4.2.1 界面的作用机理第一阶段:高聚物大分子借助于宏观布朗运动从液体或熔体中,移动到纤维表面,大分子链节逐渐向纤维表面极性基团靠近;第二阶段:发生吸附作用。当纤维与聚合物分子间距 GF BF、SiC表面积包括内表面积和外表面积;CF内存在大量呈轴向取向的内孔、空洞,一般不延伸到纤维外表面,只是内表面积高,粘结时表面利
7、用率低。界面粘结性主要由表面化学特性所决定。4141(2)增强材料的表面化学特性表面自由能大小表面反应性表面化学组成官能团结构表面处理必要性两相能否化学结合是否易与环境反应4242基体与增强纤维能够粘结两者紧密接触,相容性好相互之间完全浸润表面张力即吉布斯自由能基体表面张力:3.54.510-4N/cm43434.4.2 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GF表面化学组成与本体组成不完全相同:如E-GF,本体组成为Si、O、Al、Mg、B、F、Na等,表面组成仅为Si、O、Al;表面阴阳离子不平衡,阳离子过剩,具有吸附倾向;在结构中,SiO2网络中分散着大小1.520nm的碱金属氧化物,具有很大的吸湿性;Si
8、O2网络表面存在大量的极性-Si-OH基团,吸湿性强。吸附一层水膜,破坏强度;有利于表面改性44444.4.2 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在拉丝工艺中,当玻璃液从漏板拉出单丝以后,要经过浸润槽把浸润剂涂敷在玻璃纤维表面上。浸润剂可分为纺织型浸润剂和增强型浸润剂。4545n浸润剂的作用玻璃纤维突出的弱点:较脆而且不耐磨,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大。在拉丝和纺织过程中,纤维就难免出现断裂现象,而且刚拉出的纤维容易受到空气中水蒸汽的侵蚀,使其强度下降。浸润剂的作用:使多根单丝集中成股,增加原纱的耐磨性和提高拉伸强度;保护纤维免受大气和水分的侵蚀作用。4.4.2 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在拉丝工艺中,当玻璃液从漏板拉出单
9、丝以后,要经过浸润槽把浸润剂涂敷在玻璃纤维表面上。浸润剂可分为纺织型浸润剂和增强型浸润剂。4646n浸润剂的种类 (1) 纺织型浸润剂 主要是满足纺织工序的要求。 使用该类浸润剂的玻璃纤维和织物作为玻璃钢的增强材科时,事先必须对纤维和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因为浸润剂中含石蜡和油剂,影响与树脂的粘结。纺织型浸润剂淀粉浸润剂石蜡乳剂淀粉为主要的成膜剂优点:费用低、成膜性好、易除掉主要成分:石蜡、凡士林、硬脂酸、变压器油等优点:润滑性、集束性好浸润剂的除去方法见浸润剂的除去方法见P147.4747(2) 增强型浸润剂 组成:由中间粘合剂、润滑剂、乳化剂等组分,配成拉丝用的浸润剂,在拉丝过程中直接被覆于玻
10、璃纤维表面。效果:增强型浸润剂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拉丝工艺要求,而且对纤维与树脂粘结影响不大。应用:在玻璃钢成型时不必除去,可直接使用。提醒:在选用玻璃纤维及其织物时。必须根据树脂类型考虑采用何种浸润剂。n浸润剂的种类浸润剂的除去方法见浸润剂的除去方法见P147.4848(2)偶联剂表面处理粘接:取决于增强材料的表面组成、结构与性质。采用偶联剂,使其分子一端与纤维表面共价结合,而另一端也能与基体分子形成化学键,获得良好的粘结,并有效降低水的侵蚀。偶联剂分子至少带有两类反应性官能团:一类官能团能与玻纤表面的-Si-OH发生反应而与之结合;另一类能参与树脂的固化反应而与之结合。这样,就像“桥”一样,
11、将玻纤与数值联成一体,从而获得良好的粘接性。4949(2)偶联剂表面处理采用偶联剂,使其分子一端与纤维表面共价结合,而另一端也能与基体分子形成化学键,获得良好的粘结,并有效降低水的侵蚀。5050(2)偶联剂表面处理采用偶联剂,使其分子一端与纤维表面共价结合,而另一端也能与基体分子形成化学键,获得良好的粘结,并有效降低水的侵蚀。有机部分,与聚合物中基团反应形成共价交联R(CH2)n Si XXXn = 03X:烷氧基,水解后与玻纤表面-OH缩合5151偶联剂类型有机硅烷类偶联剂有机铬络合物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R(CH2)n Si XXXn = 03(Volan 沃兰)C4H9OOC4H9OC4H9
12、OC4H9TiCHCOOCrCl2OHCrCl2CH3CH35252牌号化学名称结构式适用范围国内国外热固性热塑性沃兰Volan甲基丙烯酸氯化铬盐酚醛聚酯环氧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151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聚酯硅树脂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KH-550A-1100AYM-9-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环氧酚醛三聚氰胺PVC聚碳酸酯尼龙聚乙烯聚丙烯KH-560A-187Y-4087Z-6040KBM-403-缩水甘油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聚酯、环氧、酚醛、三聚氰胺聚碳酸酯尼龙聚苯乙烯聚丙烯CHCOOCrCl2OHCrCl2CH3CH3H2N(CH2)3Si(OC2H5)3OCH2CHCH2O(CH2
13、)3Si(OCH3)3常用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CH2CHSi(OC2H5)35353牌号化学名称结构式适用范围国内国外热固性热塑性KH-570A-174Z-6030KBM-503-甲基丙烯酸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聚酯环氧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南大-42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环氧酚醛尼龙A-172乙烯基三(-甲氧乙氧基)硅烷聚酯环氧聚丙烯KH-580-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环氧酚醛PVC聚苯乙烯聚胺酯CH2CCH3COO(CH2)3Si(OCH3)3CH2CHSi(OC2H4OCH3)3NHCH2Si(OC2H5)3HS(CH2)3Si(OC2H5)35454牌号化学名称结构式适用范围国内国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聚合物 复合材料 界面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