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七--脱模顶出机构与设计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模块七--脱模顶出机构与设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七--脱模顶出机构与设计ppt课件.ppt(1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本模块讲述顶出机构的驱动方式;顶出力的计算公式;各种简单脱模机构的设计;各种二级脱模机构的设计; 浇注系统凝料的脱出与自动坠落;定模脱模机构的形式及设计;脱模元件尺寸校核与计算,包括顶杆直径校核、脱模板厚度计算等。 模块七模块七 脱模顶出机构与设计脱模顶出机构与设计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顶出机构的驱动方式和设计原则,了解二级脱模机构的设计。 2、掌握各种形式简单脱模机构的设计。 3、掌握顶出力的计算、浇注系统凝料的脱出与自动坠落、 定模脱模机构的类型。 4、掌握脱模元件尺寸校核与计算。 模块七
2、模块七 脱模顶出机构与设计脱模顶出机构与设计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模块七模块七 脱模顶出机构与设计脱模顶出机构与设计 重点:重点: 1、简单脱模机构的设计。 2、顶出力的计算、浇注系统凝料的脱出与自动坠落。 3、 定模脱模机构的类型、脱模元件尺寸校核与计算。 难点:难点: 1、简单脱模机构和二级脱模机构的设计。 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7.1 概述 7.2 顶出力的计算 7.3 简单脱模结构(或称一次顶出机构) 7.4 二级脱模机构 7.5 浇注系统凝料的脱出和自动坠落 7.6 定模脱模机构 7.7 脱模元件尺寸校核和计算模块七模块七 脱模顶出机构与设计脱
3、模顶出机构与设计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在注塑成型的每一循环中,塑件必须由模具型腔中取出。完成取出塑件这个动作的机构就是顶出机构,也称为脱模机构。 7.1 概述概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7.1.1 顶出机构的驱动方式顶出机构的驱动方式 1 1 手动脱模手动脱模 手动脱模是指当模具分型后,用人工操纵顶出机构(如手动杠杆)取出塑件。对一些不带孔的扁平塑件,由于它与模具的粘附力不大,在模具结构上可不设顶出机构,而直接用手或钳子夹出塑件。使用这种脱模方式时,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并且顶出力受人力限制,不能很大。但是顶出动作平稳,对塑件无撞击,脱模后制品不易变形,而且操作安全。在大批
4、量生产中不宜采用这种脱模方式。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2 机动脱模 利用注塑机的开模动力,分型后塑件随动模一起移动,达到一定位置时,脱模机构被机床上固定不动的顶杆顶住,不再随动模移动,此时脱模机构动作,把塑件从动模上脱下来。这种顶出方式具有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且顶出力大等优点,但对塑件会产生撞击。 3 液压或气动顶出 在注塑机上专门设有顶出油缸,由它带动顶出机构实现脱模,或设有专门的气源和气路,通过型腔里微小的顶出气孔,靠压缩空气吹出塑件。这两种顶出方式的顶出力可以控制,气动顶出时塑件上还不留顶出痕迹,但需要增设专门的液动或气动装置。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4 带螺纹塑件的
5、顶出机构 成型带螺纹的塑件时,脱模前需靠专门的旋转机构先将螺纹型芯或型环旋离塑件,然后再将塑件从动模上顶下。脱螺纹机构也有手动和机动两种方式,该部分内容在第十模块介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7.1.2 顶出机构的设计原则顶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1)顶出机构的运动要准确、可靠、灵活,无卡死现象,机构本身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足以克服脱模阻力。 (2)保证在顶出过程中塑件不变形,这是对顶出机构的最基本要求。在设计时要正确估计塑件对模具粘附力的大小和所在位置,合理地设置顶出部位,使顶出力能均匀合理地分布,要让塑件能平稳地从模具中脱出而不会产生变形。顶出力中大部分是用来克服因塑料收缩而产生的包紧力
6、,这个力的大小与塑料品种、性能,以及塑件的几何形状复杂程度,型腔深度、壁厚还有模具温度、顶出时间、脱模斜度、模具成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3)顶出力的分布应尽量靠近型芯(因型芯处包紧力最大),且顶出面积应尽可能大,以防塑件被顶坏。 (4)顶出力应作用在不易使塑件产生变形的部位,如加强筋、凸缘、厚壁处等。应尽量避免使顶出力作用在塑件平面位置上。 (5)若顶出部位需设在塑件使用或装配的基准面上时,为不影响塑件尺寸和使用,一般使顶杆与塑件接触部位处凹进塑件0.1毫米左右,而顶出杆端面则应高于基准面,否则塑件表面会出现凸起影响基准面的平整和外观。 河南机电高等专
7、科学校:杨占尧7.2 顶出力的计算顶出力的计算 注塑成型过程中,型腔内熔融塑料因固化收缩包在型芯上,为使塑件能自动脱落,在模具开启后就需在塑件上施加一顶出力。顶出力的作用点应尽量靠近型芯,并且顶出力应施于塑件刚性和强度最大的部位,如凸缘或加强筋等处,作用面积也应尽可能大些。顶出力是确定顶出机构结构和尺寸的依据,它与塑料种类、塑件包容在型芯上的面积以及塑件的热收缩值等有关,其近似计算式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tdtddEAfCFd42dTTaCEMpd)(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7.3 简单脱模机构简单脱模机构 塑件在顶出零件的作用下,通过一次顶出动作,就能将塑件全部脱出。这种类型的
8、脱模机构即为简单脱模机构,也称为一次顶出机构。它是最常见的,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脱模机构。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7.3.1 顶杆脱模机构顶杆脱模机构 1 顶杆机构的组成和动作原理见图7-1所示。 顶杆脱模是最典型的简单脱模机构,它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且维修方便。它是由顶杆1、顶杆固定板2、顶杆垫板5、拉料杆6、支承钉8和复位杆7等所组成的。顶杆、拉料杆、复位杆都装在顶杆固定板上,然后用螺钉将顶杆固定板和顶杆垫板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当模具打开并达到一定距离后,注塑机上的机床顶杆将模具的顶出机构挡住,使其停止随动模一起的移动,而动模部分还在继续移动,于是塑件连同浇注系统一
9、起从动模中脱出。合模时,复位杆首先与定模分型面相接触,使顶出机构与动模产生相反方向的相对移动。模具完全闭合后,顶出机构便回复到了初始的位置(由支承钉保证最终停止位置)。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2复位装置 顶杆或顶套将塑件顶出后,必须返回其原始位置,才能合模进行下一次注塑成型。最常用的方法是复位杆回程,这种复位杆又名回程杆。这种方法经济、简单,回程动作稳定可靠,图7-2所示就是常用复位杆的形式。 其工作过程如图7-1所示,当开模时,顶杆都向上顶出,复位杆突出模具的表面;当注塑模闭合时,复位杆与定模模面接触,注塑机继续闭合时,则使复位杆随同顶出机构一同返回
10、原始位置。 有时,需要在模具闭合之前使顶杆或顶套复位(如某些带活动成型芯的注塑模),就应当采用弹簧回程的办法。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图7-3所示就是弹簧回程的顶出机构。注塑成型后,注塑机的顶杆推动顶板2,这时,弹簧5受到压缩,顶杆3就将塑件顶出。合模时,弹簧5又回复原有长度,将顶板2与顶杆3一同弹回原来的位置。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虽然弹簧回程经常被采用,但有时由于回程负荷的不均衡,不能准确可靠的使顶出装置复位,所以,也可采用凸轮回程机构如图7-4。从图(b)可知,在模具闭合时,件6首先与凸轮5接触,令其转动迫使顶出板1复位。 河南机电高等
11、专科学校:杨占尧 3 3 导向装置导向装置 对大型模具设置的顶杆数量较多或由于塑件顶出部位面积的限制,顶杆必须作成细长形时以及顶出机构受力不均衡时(脱模力的总重心与机床顶杆不重合),顶出后,顶出板可能发生偏斜,造成顶杆弯曲或折断,此时应考虑设置导向装置,以保证顶出板移动时不发生偏斜。一般采用导柱,也可加上导套来实现导向。 导柱与导向孔或导套的配合长度不应小于10毫米。当动模垫板支撑跨度大时,导柱还可兼起辅助支撑作用。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4 顶杆的形式 如图7-5所示。顶杆材料多用45#钢、T8A或T10A,头部要淬火,硬度应达到HRC40以上,表面粗糙度达Ra0.631.25um(高
12、于7)(指滑动配合部分)。图7-5中所示A型是结构最简单的等圆截面顶杆,应用也最广,其尾部采用抽轴肩形式,一般为46毫米;B型是阶梯形顶杆,用于顶出部位面积较小的情况,为了增加其刚度可将非顶出部分直径适当加粗,一般1=2;C型为阶梯插入式结构,插入段顶杆可选用优质钢材,与顶杆本体间采用过渡配合,插入段长度=46,然后以焊接固定。型和型是特殊断面形状的顶杆,其区别为型是整体式而型为插入式。以上各种形式顶杆的和值由模具结构决定。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图7-5 顶杆的形状(1)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图7-5 顶杆的形状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5 顶杆的固定方法 见图7-
13、6所示。图7-6(a)为轴肩垫板连接,是最常用的固定方式。顶杆与固定孔间应留一定的间隙,装配时顶杆轴线可作少许移动,以保证顶杆与型芯固定板上的顶杆孔之间的同心度,并建议钻孔时采用配加工的方法。图7-6(b)是采用等厚垫圈垫在顶出固定板与垫板之间,这样可免去在固定板上加工凹坑。图7-6(c)的特点是顶杆高度可以调节,螺母起固定锁紧作用。图7-6(d)、(f)是采用顶丝和螺钉固定。以上三种固定方法均可省去垫板。图7-6(e)用于较细的顶杆,以铆接的方法固定。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6顶杆与顶杆孔的配合 顶杆与顶杆孔间为滑动配合,一船选H8/f8,其配合间隙兼
14、有排气作用,但不应大于所用塑料的排气间隙(视所用塑料的熔融粘度而定),以防漏料。配合长度一般为顶杆直径的23倍。顶杆端面应精细抛光,因其已构成型腔的一部分。为了不影响塑件的装配和使用,顶杆端面应高出型腔表面0.1毫米。 顶杆顶出是应用最广的一种顶出形式,它几乎可以适用于各种形状塑件的脱模。但其顶出力作用面积较小,如设计不当,易发生塑件被顶坏的情况,而且还会在塑件上留下明显的顶出痕迹。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7.3.2 推管脱模推管脱模 推管脱模常用于圆筒状塑件推出。它提供了均匀脱模力,用于一模多腔成型更为有利。将型腔和型芯均设计在动模,可保证制件孔与其外圆的同心度。对于台阶筒体和锥形筒体,
15、如图7-7(a)、(b)所示,只能用推管脱模。 要求推管内外表面都能顺利滑动。推管材料与推杆相同。其滑动长度的淬火硬度为HRC50左右,且等于脱模行程与配合长度之和,再加上56mm余量。非配合长度均应用0.51mm的双面间隙。 推管在推出位置与型芯应有810mm的配合长度,推管壁厚应在1.5mm以上。必要时采用阶梯推管,见图7-7(a)。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推管脱模机构有三类形式: (1)长型芯。型芯紧固在模具底板上,见图7-7(a)。结构可靠,但底板加厚,型芯延长只用于脱模行程不大的场合。 (2)中长型芯。推管用推杆推拉,见图7-7(b)。该结构
16、的型芯和推管可较短些,但动模板因容纳脱模行程而增厚。 (3)短型芯。见图7-7(c)。这种结构使用较多。为避免型芯固定凸肩与运动推管相干涉,型芯凸肩须有缺口,或用键固定,致使型芯固定不可靠,且推管必须开窗,或剖切成(23)个脚,致使推管被削弱,制造亦困难。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7.3.3 推板脱模推板脱模 推板也称脱模板或推件板。在分型面处从壳体塑件的周边推出,推出力大且均匀。对侧壁脱模阻力较大的薄壁箱体或圆筒制品,推出后外观上几乎不留痕迹。这对透明塑件尤为重要。 推板脱模机构不需要回程杆复位。推板应由模具的导柱导向机构导向定位,以防止推板孔与型芯间的过度磨损和偏移。为防止推杆与推板
17、分离,推板滑出导柱,推杆与推板用螺纹联接,见图7-8(a)。当导柱足够长时,推杆与推板也可不作联接,见图7-8(b)。对于有多个圆柱型芯相配的推件板,大多镶上淬火套与型芯相配,便于加工和调换,见图7-8(a)。图7-8(c)的结构适用于两侧具有顶出杆的注塑机。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推板与型芯之间要有高精度的间隙、均匀的动配合。要使推板灵活脱模和回复,又不能有塑料熔体溢料,最大单向间隙应限制在0.05mm以下。对低粘度的如PA等,不超过0.01mm。为防止过度磨损和咬合发生,推板孔与型芯应作淬火处理。推板脱模的分型面应尽可能为简单无曲折的平面。 在一些
18、场合,如图7-9所示,在推板与型芯间留有单边0.2mm左右间距,避免两者之间接触。并又有锥形配合面起辅助定位作用,可防止推板孔偏心而引起溢料,其斜度为10左右。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对于大型深腔容器,特别是软质塑料,为防止过大脱模力使制品壁产生皱折,应该给成型时所形成的真空腔引气,图7-10就是这种装置。开模时大气克服弹簧力将菌型推杆抬起而进气。当然也可将菌型推杆与顶出板相连,同步推顶进气。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7.3.4 推块机构推块机构 对于端面平直的无孔塑件,或仅带有小孔的塑件,为保证塑件在模具打开时能留到动模一侧,一般都把型腔安排在动
19、模一侧,如果塑件表面不希望留下顶杆痕迹,必须采用推块机构顶推塑件,如图7-11所示。推块实际上成为型腔底板或构成型腔底面大部分,推件运动的配合间隙既要小于溢料间隙,又不产生过大的摩擦磨损,这就对配合面间的加工,特别是非圆形推块的配合面提出很高要求,常常要在装配时研磨。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推动推块的顶杆如果用螺纹连接在推块上,则复位杆可以与顶杆安装在同一块固定板上,如图7-11(a)所示。如果推块与顶杆无螺纹连接,必须采用图7-11(b)所示的复位方法。 对于无孔塑件或动模部分无型芯的塑件,推块可以不带凸肩,因而型腔底部背面无推块凸肩活动空间,可以使
20、型腔垫板厚度减小,如图7-12所示。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7.3.5 拉板机构拉板机构 拉板脱模机构是脱件板机构的特殊形式,适用的塑件与一般脱件板机构相同。但拉板不是由顶杆推动,而是由定距拉杆、伸缩性定距拉杆,或链条拉动。这些拉动零件的两端分别与动、定模相连,模具打开时动模后退,这些零件拉动拉板将塑件从主型芯上脱下,分别如图7-13、7-14、7-15所示。图7-13中脱模距等于L1+L2,应大于塑件高度加流道凝料高度。对于所需脱模距较大的塑件,采用图7-14的伸缩性定距拉杆,脱模距等于L1+L2+L3。图7-15是采用链条拉动拉板,该例中是从定模一
21、侧脱下塑件。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 拉板机构的优点是省去了顶杆及其固定板,可简化模具结构,减小模具高度,对于开模行程受模具高度影响的注塑机,可以增大有效开模行程,增加脱模距。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7.3.6 气动顶出气动顶出 气动顶出的优点是:不用装配顶出板;可方便用于动、定模任何一侧;随时都可以开模,不受开模时机的限制;可消除制件与型芯之间的真空,利于脱模;由于成型制件的整个底部受到的作用力是均匀的,所以,即使是软质塑料也都能使制件不变形地顶出。 气动顶出的缺点是:必须设有通气管路;随形状变化的适应性小
22、;往往需与其他的脱模方式并用,才能使制件完全脱模。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对于气动顶出,只在开模的瞬时才有必要打开压缩空气的通路,通常使用气阀进行控制。在设计气阀时,因为阀的锥体部分需要进行研磨加工,所以锥度不宜取的太大。为使气阀动作灵敏,阀体侧面应不承受压力,使压力只作用于阀体底部,实际上侧面要留有0.0050.015mm的间隙。当阀体侧面受49104Pa的空气压力作用时阀有可能不动作。 图7-16是让压缩空气从脱模板内侧流入的一个实例,以消除型芯与成型制件间的真空状态。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7.3.7 多种元件组合脱模多种元件组合脱模 倘
23、若遇到一些形体复杂的塑件,如薄壁壳体带有凸台和筋,并与圆筒体组合。这就需要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元件组合的脱模机构。如图7-17(a)所示,以推板脱出壳体,局部深腔处的挂脚用推杆辅助推出,以防止挂脚产生断裂。图7-17(b)塑件外周壳体用推板脱模,中心管状结构用推管推出。图7-17(c)塑件,中央用推管,而外周壳体用多根推杆脱模。这种推杆可兼作回程杆用。多元件组合时,各种推杆、推管、推板,还包括装嵌件的推杆,应该同步动作,如图7-18所示。 各种顶出元件选材及技术要求见表7-1。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 返回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7.4 二级脱模机构
24、二级脱模机构 对于形状复杂的塑件,因模具型面结构复杂,塑件被顶推的半模部分(一般是动模部分)既有型芯,又有型腔或型腔的一部分,必须将塑件既从被包紧的型芯上,又从被粘附的型腔中脱出,脱模阻力是比较大的,若由一次动作完成,势必造成塑件变形、损坏,或者在一次顶出动作后,仍然不能从模具内取下或脱落。对于这种情况,模具结构中必须设置两套脱模机构,在一个完整的脱模行程中,使两套机构分阶段工作,分别完成相应的顶推塑件的动作,以便达到分散总的脱模阻力和顺利脱件的目的。二级脱模机构形式很多,随塑件不同有颇大差异,生产实践中又不断创造出巧妙全新的方法。现仅选出以下数种予以简介。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7.4.
25、1 斜楔滑块式单顶板二级脱模机构斜楔滑块式单顶板二级脱模机构 如图7-19所示为带有斜楔结构的二级顶出脱模机构。开模一定距离后,注塑机的推顶装置通过顶杆底板12同时驱动顶杆9和凹模型腔板7移动,使制品与凸模8脱离,实现第一次顶出动作。在这次顶出中,斜楔6推动滑块4向模具中心移动。但由于此时滑块4与推杆2还存在平面接触,推杆2保持3与顶杆9与型腔板7同步运动。一旦一次顶出结束,推杆2会坠落在滑块4的圆孔中,这样凹模型腔板7便停止运动。而顶杆9在继续运动,直到把制品从凹模型腔板中脱出,实现第二次顶出。顶出行程与制品高度的关系为:l1h1;l2h2;L=l1+l2。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尧图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块 脱模 机构 设计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