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研讨会讲座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考研讨会讲座ppt课件.ppt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一、初中化学教学一、初中化学教学在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1. . 教师在中考复习中的教学教师在中考复习中的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改观念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差距。革的要求还有差距。2 2. . 教师教师对复习课缺乏科学的设计对复习课缺乏科学的设计,习题课,习题课和和复习课两者混淆不清。复习课两者混淆不清。3 3. .教师在教学时较多教师在教学时较多的的关注知识关注知识点点的复习,的复习,落落实到学生身上少,给学生空间不多,没有体现实到学生身上少,给学生空间不多,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4 4. .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知识点的整合,练习教师在教
2、学中缺乏知识点的整合,练习做的做的多,梳理知识结构少多,梳理知识结构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知和知识迁移不够识迁移不够。5.教师在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做的不足教师在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做的不足二二、初中、初中学生在学生在化学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化学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1. .学生自控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生自控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2.2.学生双基学生双基不扎实,知识点凌乱不完整,熟练度不扎实,知识点凌乱不完整,熟练度不够,运用不灵活。不够,运用不灵活。3. 学生听的多,想的少,说的更少,学生听的多,想的少,说的更少,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得当,不得当,知识未能内化,能力
3、也未得到培养。知识未能内化,能力也未得到培养。4.4. 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抓不住解题的题眼,不会审题。抓不住解题的题眼,不会审题。依赖、畏难、缺乏毅力、方法差、能力弱依赖、畏难、缺乏毅力、方法差、能力弱 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明确目标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明确目标 立足教材,落实双基立足教材,落实双基 坚持知识和能力并重坚持知识和能力并重 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综合能力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综合能力 调节应考心理调节应考心理三三、有效有效复习策略复习策略-五贯穿五贯穿第一第一轮轮“夯实基础夯实基础” 复习复习时间:时间:4 4月至月至5 5月中
4、下旬完成,月中下旬完成,教学时间教学时间约约5-75-7周周。 复习复习思路思路:地毯式全面:地毯式全面系统复习,以系统复习,以课本课本为为主主,分单元分单元、课题,、课题,依据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考试说明的要求,吃透教材,强化明的要求,吃透教材,强化知识知识点,通过单点,通过单元、元、考点过关训练,夯实基础考点过关训练,夯实基础,使,使大部分学大部分学生生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培养基本技能。把握度不技能。把握度不能过量也不能大。能过量也不能大。四、有效复习策略四、有效复习策略-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第一第一部分部分 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 第第1 1讲讲 常见仪器及实
5、验操作常见仪器及实验操作 第第2 2讲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第3 3讲讲 元素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第4 4讲讲 化合价和化学式化合价和化学式 第第5 5讲讲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第第6 6讲质量守恒定律讲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第一轮第一轮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第7 7讲讲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第第8 8讲讲 氧气的性质及制取氧气的性质及制取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自然界的水自然界的水 第第9 9 水的组成与净化
6、水的组成与净化第六部分第六部分 碳和碳的化合物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第1010讲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第1111讲讲 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第1212讲讲 金属的性质金属的性质 第第1313讲讲 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酸、碱、盐及化肥酸、碱、盐及化肥 第第1414讲讲 常见的酸和碱及化学性质常见的酸和碱及化学性质 第第1515讲讲 常见的盐和化肥常见的盐和化肥第一轮第一轮第九部分第九部分 溶液溶液 第第1616讲讲 溶液及溶液的简单计算溶液及溶液的简单计算 第第1717讲讲 溶解度
7、及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第十单元第十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第1818讲讲 能源的利用及开发能源的利用及开发 第第1919讲讲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活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一轮第二第二轮轮“专题训练专题训练”复习复习 复习复习时间:时间:5 5月中下旬月中下旬-6-6月中旬完成,月中旬完成,教学时教学时间约间约3-43-4周周。 复习复习思路思路:巩固:巩固基础基础,查补知识盲点;,查补知识盲点;加强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
8、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应用,构建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以考试说明为主考试说明为主。突破突破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突出灵,突出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方法,解决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提高学生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解题能力。四、有效复习策略四、有效复习策略-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确定专题的角度:确定专题的角度: 1.1.从中考热点找专题。从中考热点找专题。 2.2.从教材的重难点找专题。从教材的重难点找专题。 3.3.从学生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找专题。
9、从学生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找专题。四、有效复习策略四、有效复习策略-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 专题划分及安排(各专题划分及安排(各1 1课时)课时) 专题一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专题二专题二 气体的制取气体的制取 专题三专题三 身边的化学物质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题四专题四 化学计算化学计算 专题五专题五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 专题六专题六 物质的推断物质的推断 专题七专题七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专题八专题八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四、有效复习策略四、有效复习策略-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专题一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第二轮第二轮
10、专题一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第二轮第二轮3 3、复习、复习备考时间安排备考时间安排建议:建议:专题一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点点特:质量小、体积小、不断的运动、有间隔特:质量小、体积小、不断的运动、有间隔3 3、复习、复习备考时间安排备考时间安排建议:建议:专题一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3 3、复习、复习备考时间安排备考时间安排建议:建议:专题一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3 3、复习、复习备考时间安排备考时间安排建议:建议:专题
11、一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第二轮 第第三轮三轮“综合检测综合检测”复习复习 复习复习时间:时间:6 6月上旬至中考前月上旬至中考前完成,完成,教学时间教学时间约约2 2周。周。 复习复习思路:回扣双基,排查考点,查漏补缺,思路:回扣双基,排查考点,查漏补缺,注重综合模拟注重综合模拟, ,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答题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答题中普遍普遍存在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点拨,加强学生应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点拨,加强学生应试试技巧、解题方法和应试心理的指导,关注化技巧、解
12、题方法和应试心理的指导,关注化学与生活和社会的热点联系。学与生活和社会的热点联系。四、有效复习策略四、有效复习策略-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实施的方法:分块练习实施的方法:分块练习 + 综合模测综合模测分块练习:选择题专题、填空与简答、分块练习:选择题专题、填空与简答、 实验与探究、计算题实验与探究、计算题四、有效复习策略四、有效复习策略-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第三轮第三轮第三轮第三轮第三轮第三轮(1)选择题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的解题技巧:特点:客观性试题特点:客观性试题, 知识覆盖面宽知识覆盖面宽,形式灵活多样形式灵活多样,答案相近答案相近,迷惑性大等。迷惑性大等。地位:占比最大地位:占比最大,可以
13、说选择题解答的好坏可以说选择题解答的好坏,直接直接影响到整份试卷分数的高低。影响到整份试卷分数的高低。结构: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结构: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 具有多功能性。具有多功能性。研究选择题材的常见题型研究选择题材的常见题型,探究其解法探究其解法,是提高解是提高解题技巧题技巧,减少失误减少失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五五、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解题技巧解题技巧五五、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解题技巧解题技巧直选型:紧扣题目的已知条件直选型:紧扣题目的已知条件(或信息或信息)直接推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论或计算出答案 。直接用平时的积累直接用平时的积累。筛选型:
14、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提出的筛选型: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题目中给出的选项逐个进行甄别,问题,对题目中给出的选项逐个进行甄别,去去伪存真伪存真,排除不合题意的答案得到正确的答案。,排除不合题意的答案得到正确的答案。 推断型:抓住题目中提供的前提设置和提出推断型:抓住题目中提供的前提设置和提出的问题的问题, ,扣准题眼扣准题眼, ,运用规律运用规律, ,找突破口找突破口, ,对选项对选项逐个分析推理逐个分析推理,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从而得出正确答案。2.2.填空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和简答题的的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特点:具有取材广泛、内函丰富、立意新颖、设特点:具有取材广泛、内函
15、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维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等。它们的答问巧妙、思维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等。它们的答案有时唯一,有时不唯一,有一定的开放性案有时唯一,有时不唯一,有一定的开放性, , 尤尤其是简答题不但能考査学生生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其是简答题不但能考査学生生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况, ,还可以考査学生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逻还可以考査学生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须看清须看清填空的要求填空的要求, ,比如比如“某物质的序某物质的序号、相关的大小顺序、物质的化学式等号、相关的大小顺序、物质的化学式等, ,解解题时题时, ,原理要
16、正确、层次需清楚,原理要正确、层次需清楚,一定要击中得分点一定要击中得分点, ,表达表达时文字简明扼要、表达准确、清楚。时文字简明扼要、表达准确、清楚。五五、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解题技巧解题技巧3.3.实验题实验题的解题技巧的解题技巧: :(1)(1)气体制取实验题:气体制取实验题:主要考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主要考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主要掌握装置的选择和原理主要掌握装置的选择和原理. .五五、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解题技巧解题技巧(2)(2)选择设计型探究题选择设计型探究题: :涉及面较广,设计新颖涉及面较广,设计新颖, ,构思巧妙构思巧妙, , 取材
17、料取材料课内、外均匀课内、外均匀, ,但解题涉及的知识无外乎是但解题涉及的知识无外乎是课内知识的延伸。考试时无非就是阅读资课内知识的延伸。考试时无非就是阅读资料、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或反料、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或反应的物质。应的物质。方法:解题时考生通过阅读、理解方法:解题时考生通过阅读、理解, ,再回忆再回忆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已学过的化学知识,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同时, ,许多探究实验题的答案不唯一许多探究实验题的答案不唯一, ,体现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了试题的开放性, ,给考生更广阅的思维空间给考生更广阅的思维空间, ,为他们是供了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
18、机会。为他们是供了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五五、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解题技巧解题技巧五五、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解题技巧解题技巧4.物质物质推断题推断题解题技巧:解题技巧:考查重点考查重点:是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体系熟练程度是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体系熟练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通常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通常采用图示式来表采用图示式来表达实验的流程达实验的流程 。方法方法:估计可能、缩小范围、试探求解、精心验估计可能、缩小范围、试探求解、精心验证的步骤来完成。证的步骤来完成。五五、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解题技巧解题技巧5.5.计算题计算题的的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书写正确的化学
19、方程式是关键。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关键。解题格式解题格式须须规规范范, , 认真分析数据认真分析数据, ,找出纯物质的质量找出纯物质的质量, ,正确计正确计算。算。6.6.把握把握热点热点, ,关注关注社会社会, , 将知识的迁移与社会关将知识的迁移与社会关注的热点挂钩注的热点挂钩, ,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常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常识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识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 ,这类题目即体现了这类题目即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化学学科的应用性, ,也考查了学生关注社会、自也考查了学生关注社会、自然的情感和品质然的情感和品质, ,同时也体现了当前中考的热点。同时也体现了当前中考
20、的热点。六六、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习题习题1 1、习题的布置:、习题的布置:原则:原则:1 1)注重习题的导向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注重习题的导向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本能力的训练 2 2)根据学生的情况精选一些科学的、必需的、根据学生的情况精选一些科学的、必需的、有针对性的习题分层布置,切记题海战术。有针对性的习题分层布置,切记题海战术。2、习题的讲解:、习题的讲解:原则:原则:1)精选习题,示范解题)精选习题,示范解题 2)当堂训练即时讲解)当堂训练即时讲解 3)一题多解)一题多解 4)多题一讲)多题一讲 5)错例分析)错例分析精准教学是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成精
21、准教学是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根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根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和学生学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教学教材和学生学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结构,细化教学流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结构,细化教学流程,促进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促进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实现预期目标和完美教学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实现预期目标和完美教学结果的活动过程。具体地说,就是结果的活动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教师通过对课教师通过对课堂各要素的分析研究,使课堂教学各要素之间相堂各要
22、素的分析研究,使课堂教学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有效整合,实现教学目标科互渗透、相互支撑、有效整合,实现教学目标科学高效的现代教学模式。学高效的现代教学模式。七七、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精准教学精准教学(一)(一) 精准教学的要求精准教学在常规课堂精准教学的要求精准教学在常规课堂上要体现五点要求,做到五个优化,处理好五上要体现五点要求,做到五个优化,处理好五种关系,注重五个种关系,注重五个“向向”。五点要求:五点要求: 1.在内容上,目标定位精准;在内容上,目标定位精准; 2.在时间上,机会把握精明;在时间上,机会把握精明; 3.在位置上,结构安排精巧;在位置上,结构安排精巧; 4
23、.在方法上,手段选择精致;在方法上,手段选择精致; 5.在感受上,配合对位精确。在感受上,配合对位精确。七七、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精准教学精准教学七七、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精准教学精准教学五个优化:五个优化: 1.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环境; 2.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 3.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结构; 4.优化过程与方法;优化过程与方法; 5.优化练习与作业。优化练习与作业。五种关系:五种关系: 1.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3.过程与方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的关系; 4.互动与调控的关系;互动与调控的关系; 5.预设
24、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七七、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精准教学精准教学五个五个“向向”: 1.精选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向;精选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向; 2.把握时机,为学生理清学习取向;把握时机,为学生理清学习取向; 3.适度评价,为学生形成学习导向;适度评价,为学生形成学习导向; 4.明确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明确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5.正确引导,为学生确立学习志向。正确引导,为学生确立学习志向。 精准教学就是既要关注精准教学就是既要关注“三维三维”目标,目标,又要精准到人,针对教育对象做出精准的研又要精准到人,针对教育对象做出精准的研究,从而找到某个具体知识点对
25、于某个学生究,从而找到某个具体知识点对于某个学生更适合的做法。更适合的做法。 在精准教学下,我们下一步就要提出并实在精准教学下,我们下一步就要提出并实施精准备课、精准教研、精准作业、精准周施精准备课、精准教研、精准作业、精准周测、精准培优等步骤,每一步骤都要列出详测、精准培优等步骤,每一步骤都要列出详细的要求。精准教学的本质是因材施教,他细的要求。精准教学的本质是因材施教,他要求老师像知心朋友一样走进每一位学生的要求老师像知心朋友一样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从而真正实现精准帮扶。内心,从而真正实现精准帮扶。七七、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精准教学精准教学 精准教学的关键在于老师对学生全方精准教
26、学的关键在于老师对学生全方位了解上。我们要借助网络信息和大数据,位了解上。我们要借助网络信息和大数据,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科学化、精准化的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科学化、精准化的教学。教学。七七、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精准教学精准教学七七、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精准教学精准教学七七、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精准教学精准教学七七、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精准教学精准教学1 1、精心精心设计,构建有效复习课堂设计,构建有效复习课堂 把握把握复习复习课教学的特点与原则课教学的特点与原则特点:特点:知识的归纳整理知识的归纳整理和和迁移训练。迁移训练。原则:原则:自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 针
27、对性针对性原则原则 系统性系统性原则原则七七、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精准教学精准教学2 2、明确复习课的目标明确复习课的目标 复习课目标要明确、具体、得当,重复习课目标要明确、具体、得当,重点突出,具有可操作性点突出,具有可操作性。把已学的知识再进行把已学的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了解、牢固掌握的目的学习,以达到深入了解、牢固掌握的目的;要要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沟通知识的内在联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重点,关键点,再提炼概括,形成一系,明确重点,关键点,再提炼概括,形成一个知识系统。个知识系统。七七、有效复习策略、有效复习策略-精准教学精准教学3 3、优化复习方法优化复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主以课本为主以课本为主以课内为主以课内为主以能力为主以能力为主以练习为主以练习为主师:给你一块碳,运用你所学化学知识,你能将它变为?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师:请写出反应方程式生:练习师:他们之间能进行哪些相互转换?生:讨论师;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生:练习师:归纳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生:讨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