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经典.docx
《2020高考生物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生物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经典.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纲要求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 特点类型菌落荚膜毒性S型光滑有有R型粗糙无无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对比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2)实验、对比说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性。(3)实验、对比说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4)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分别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2)实验、说明DNA有转化作用。4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小
2、鼠体内培养培养基体外培养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实验结果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DNA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联系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1判断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叙述(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
3、DNA是“转化因子”()(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从格里菲思的第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来的()(4)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2判断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4)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
4、一致公认()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在体内转化实验中,如果没有实验,能否得出格里菲思的结论?为什么?提示不能。因为无对照实验,不能说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2)如果由你设计完成体内转化实验,应该注意哪些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提示四组实验应选用年龄、体重相同且健康的小鼠;所用R型活菌液、S型活菌液的浓度及注射量应该相同。(3)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ab段R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R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型细菌数量减少。bc段R型细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b之前,已有少量R型细菌转化为
5、S型细菌,S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型细菌大量繁殖。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繁殖而来的。(4)体外转化实验中导致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原料、能量分别由哪方提供?提示实现转化时遗传物质来自S型细菌,原料和能量均来自R型细菌。(5)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S型细菌的DNA中加DNA酶”实验组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起对照作用。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结果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命题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某科研人员为了验证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实验鼠进行了4次注射实验,如图所示
6、。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活菌甲是有荚膜的R型细菌,而活菌乙是无荚膜的S型细菌B由注射和的结果可知,活的或死的S型细菌都能使小鼠死亡C在死鼠2的血液中应有活菌甲和活菌乙,后者最初由活菌甲转化而来D死菌乙未导致鼠3死亡,由此说明小鼠体内未发生特异性免疫答案C解析肺炎双球菌的R型细菌没有荚膜、无毒性,S型细菌有荚膜、有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将活菌甲注射到鼠1体内,鼠1不死亡,而将活菌乙注射到鼠4体内,鼠4死亡,说明活菌甲是无荚膜的R型细菌,而活菌乙是有荚膜的S型细菌,A错误;注射是将活菌甲与死菌乙混合后注射到鼠2体内,结果死亡的小鼠2体内分离出活菌乙,注射是将分离出的活菌乙注射到鼠4体内,结果是鼠
7、4死亡,说明死菌乙的体内有“转化因子”,促进活菌甲转化为活菌乙,进而导致实验鼠死亡,B错误;在死鼠2的血液中应有活菌甲和活菌乙,后者最初由活菌甲转化而来,C正确;死菌乙对于实验鼠而言属于抗原,进入实验鼠体内会引起特异性免疫,D错误。2(2018皖南八校联考)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答案D解析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通过E
8、、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项正确;F组加入了S型细菌的DNA,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而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C项正确;A组经煮沸、D组为R型细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D项错误。命题点二肺炎双球菌转化过程及机理的拓展分析3(2019济南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细菌内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细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细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B整合到R型细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C进入R型细菌的DNA片段上,可
9、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DS型细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答案C解析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50%,A项错误;整合到R型细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不都是荚膜多糖,B项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具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进入R型细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C项正确;S型细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而不是一条,D项错误。4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
10、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化;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型菌。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AS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S型菌是由R型菌突变形成的CR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型菌D加热后S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答案C解析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型菌,说明R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
11、的S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加热后S型菌已被完全杀死。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1)噬菌体的结构(2)噬菌体的增殖模板: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合成噬菌体的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的原料为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为大肠杆菌的核糖体。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2)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分组结果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相互对照)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宿主
12、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5.结论:DNA是遗传物质。6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项目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计思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处理方法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同位素35S、32P标记蛋白质和DNA检测方式观察菌落类型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位置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13、(2)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以二分裂的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3)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5)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够证明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7)用1个含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35S()(8)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为()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以细菌
14、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有何优点?提示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繁殖快,细菌2030 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2)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而不用14C和18O进行标记?提示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若用14C和18O进行标记,由于蛋白质和DNA都含有C和O,因此无法确认被标记的是何种物质。(3)搅拌、离心的目的在于把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某科研小组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图中被侵染
15、的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未裂解。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4)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实验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离心时间过短、转速过低等原因,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了少量的放射性。(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有较高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体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
16、菌体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含有较高放射性。(6)此实验为什么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提示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不能确定其是否有遗传效应。命题点一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标记问题1(2019本溪调研)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2S答案C解析蛋白质和DNA分子中都含有H、N
17、元素,所以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会被3H、15N标记,A项错误;由于3H、15N、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3H、15N标记的DNA分子进入细菌但不能用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外壳,所以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没有放射性,B项错误;由于3H、15N标记了亲代噬菌体的DNA分子,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C项正确;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全部含有14N,DNA分子不含S元素,D项错误。2(2018淄博二模)a、b两类噬菌体被32P或35S中的一种标记后分别侵染甲、乙两管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内放射性物质的
18、位置,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表明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b噬菌体的DNA均有放射性B可以确定甲管的放射性来自32P,乙管的放射性来自35SC检测结果表明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可侵入大肠杆菌内D随着噬菌体DNA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将逐渐增强答案A解析实验结果表明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b噬菌体的DNA均有放射性,A项正确;可以确定甲管的放射性来自35S,乙管的放射性来自32P,B项错误;检测结果表明只有噬菌体的DNA可侵入大肠杆菌内,蛋白质没有侵入大肠杆菌内,C项错误;由于DNA复制的原料来自细菌,所以随着噬菌体DNA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不变,D项错误。科学思维“二
19、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命题点二透过图像辨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3如图为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体内放射性RNA与T4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C第0 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4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转录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答案C解析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可以用3H尿嘧啶标记RNA,A项正确;能与DNA杂交的RNA一定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B项正确;在第0 min时,大肠杆菌还没有被T4噬菌体感染,
20、所以在大肠杆菌体内不存在T4噬菌体的DNA,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和T4噬菌体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高,说明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而和大肠杆菌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低,说明其转录受到抑制,D项正确。4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细菌B在Ot1时间内噬菌体还未侵入细菌体内C在t1t2时间内,由于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D在t2t3时间内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答案B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
21、入细菌体内,合成子代噬菌体需要的原料、酶、能量都由细菌提供,A项正确;在Ot1时间内噬菌体和细菌的数量基本稳定,此时可能噬菌体还未侵入到细菌体内,也可能已经侵入到细菌体内还未释放子代噬菌体,B项错误;t1t2时间内细菌大量死亡是由于噬菌体的侵入,C项正确;在t2t3时间内细菌裂解死亡,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D项正确。考点三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及遗传物质1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实验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2病毒重建及其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果分析与结论:重组病毒产生的子代病毒类
22、型取决于提供RNA的病毒类型。3探索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1)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3)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4)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5)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6)乳酸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1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生物类型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体内核酸种类DNA或RNADNA和RNADNA和RNA体内碱基种类4种5种5种体内核苷酸种类4种8种8种遗传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生物 复习 第六 单元 遗传 物质基础 17 DNA 主要 遗传物质 经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