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1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绪论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戏曲是世界最古老的戏剧形态之一,通过比较讨论重点掌握戏曲的特征。教学重点及难点:“戏曲”的含义和特征。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 “戏曲”含义引用代表性观点进行解析探讨二、戏曲的特征1、综合性、写意性、程式性等。2、外国戏剧形式的对比解析三、戏曲史的研究对象与学习方法引导讨论理论讲授对比分析作业、讨论题、思考题:“戏曲”的含义和特征,中外戏剧形式主要特征的比较课后小结: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确“戏曲”的含义, 通
2、过对比分析和理论讲授使学生认识“戏曲”和外国戏剧形式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掌握“戏曲”的独特性。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2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中国戏曲的萌芽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原始戏剧形态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原始戏剧形态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仪式拟态1、交感巫仪模仿2、图腾拟态3、驱傩仿生二、人化拟神1、巫祭2、葛天氏之乐3、 九歌三、史诗型祭祀乐舞1、部族乐舞2、 大武3、宴飨乐舞理论讲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原始戏剧形态的三个阶段及
3、其特点课后小结:通过讲授使学生明确原始戏剧形态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戏曲”的起源。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3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秦汉六朝的戏剧(一)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秦汉六朝戏剧出现的渊源、背景和形式,掌握优戏与百戏的发展状况、意义。教学重点及难点:优戏与百戏的发展状况、意义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倡优与俳优1.倡优来源2.优戏状况二、宴乐百戏结构1.百戏内容结构2.宴乐3.百戏演出理论讲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优戏与百戏的发展状况、意义课后小结:通过讲
4、授分析使学生了解优戏与百戏的发展状况、意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戏曲”的起源特点。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4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秦汉六朝的戏剧(二)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掌握角抵戏产生的意义,掌握魏晋南北朝歌舞戏和优戏的发展。教学重点及难点:角抵戏产生的意义,魏晋南北朝歌舞戏和优戏的发展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角抵戏1.角抵戏来源2.角抵戏与百戏3.角抵戏的戏剧性展开4.东海黄公5.歌舞小戏四、魏晋南北朝的歌舞戏和优戏1.歌舞戏2.优戏的演进理论讲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角抵戏产
5、生的意义,魏晋南北朝歌舞戏和优戏的发展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角抵戏、魏晋南北朝歌舞戏和优戏的发展状况、意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戏曲”的成长过程和特点。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5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唐五代的戏剧(一)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唐五代戏剧专门机构出现的意义,歌舞戏的发展状况教学重点及难点:唐五代戏剧专门机构出现的意义,歌舞戏的发展状况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宫廷乐部机构1.唐初宫廷乐部机构2.教坊与梨园3.地方与民间演出活动二、歌舞戏1.概述2.大面( 兰
6、陵王)3.钵头4.踏摇娘理论讲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唐五代戏剧专门机构出现的意义,歌舞戏的发展状况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唐五代戏剧专门机构出现的意义、歌舞戏的发展状况,从而进一步把握“戏曲”的成长过程和特点。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6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唐五代的戏剧(二)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参军戏的具体种类及其与五代优戏的比较,重点掌握参军戏的特点与意义。教学重点及难点:参军戏的具体种类及其与五代优戏的比较。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参军戏1.参军戏2.陆参军
7、二、五代优戏的承启理论讲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参军戏的具体种类、特点、意义及其与五代优戏的比较。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参军戏的具体种类及其与五代优戏的比较,从而进一步把握“戏曲”的成长过程和特点。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7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宋金戏剧(一)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掌握宋杂剧形成的背景及其内容与体制的发展,南北宋杂剧的不同。教学重点及难点:宋杂剧形成的背景及其内容与体制的发展,南北宋杂剧的不同。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概述二、北宋杂剧1.商业演出环境的
8、形成2.北宋杂剧的内容3.北宋杂剧的体制三、南宋杂剧南宋杂剧的内容2.南宋杂剧的体制理论讲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宋杂剧形成的背景及其内容与体制的发展,南北宋杂剧的不同。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宋杂剧形成的背景及其内容与体制的发展,南北宋杂剧的不同,从而进一步把握“戏曲”的形成时期的特点。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8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宋金戏剧(二)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金院本形成的背景、发展脉络,熟悉金院本的内容与体制特点,把握杂剧与院本的异同。教学重点及难点:金院本形成的背
9、景、发展脉络,熟悉金院本的内容与体制特点,杂剧与院本的异同。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金代院本概况1.金院本产生的背景2.金院本的特点五、金院本与宋杂剧的异同理论讲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金院本形成的背景、发展脉络,熟悉金院本的内容与体制特点,杂剧与院本的异同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金院本形成的背景、发展脉络,通过对比理清杂剧与院本的异同,从而进一步把握时势变化对“戏曲”的形成的影响。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9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 元代杂剧的演进(一)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
10、生了解北杂剧形成的背景、体制以及发展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北杂剧形成的背景、体制以及发展特点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北杂剧的形成1.北曲体系2.北杂剧形成的时间3.前后期发展理论讲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北杂剧形成的背景、体制以及发展特点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北杂剧形成的背景、体制以及发展特点,了解元杂剧发展的基础阶段,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理论基础。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10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 元代杂剧的演进(二)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北杂剧形成的背景、体制特点
11、教学重点及难点:北杂剧形成的背景、体制特点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北杂剧的体制1.音乐结构2.演出结构3.北杂剧的分类理论讲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北杂剧形成的背景、体制特点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北杂剧形成的背景、体制以及发展特点,了解元杂剧发展的基础阶段,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理论基础。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11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 元代杂剧的演进(三)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南北曲的交融以及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教学重点及难点:南北曲的交融以及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教
12、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南戏的演进1.概述2.南北交融3.南戏与北杂剧的比较理论讲授引导讨论作业、讨论题、思考题:南北曲的交融以及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南北曲的交融以及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了解元杂剧发展过程的演化,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理论基础。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12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 元代杂剧的演进(四)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戏曲舞台艺术的进一步成熟的特点和意义,熟悉戏曲演进过程的状况。教学重点及难点:戏曲舞台艺术的进一步成熟的特点和意义教
13、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舞台艺术的成熟1.表演的发展2.创演活动3.剧场的繁盛理论讲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戏曲舞台艺术的进一步成熟的特点和意义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戏曲舞台艺术的进一步成熟的特点和意义,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储备舞台理论基础。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13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 元代杂剧的演进(五)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戏曲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重要的著作和理论观点。教学重点及难点:戏曲理论的重要的著作和理论观点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戏曲理论的奠基
14、1.溯源1. 元代曲论概述2. 理论著作的介绍、理论观点的解读理论讲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戏曲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重要的著作和理论观点,对以后戏曲理论发展的影响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戏曲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重要的著作和理论观点,对以后戏曲理论发展的影响,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理论基础。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14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元代杂剧的创作(一)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元代杂剧创作的概况,熟悉重要的剧作家和作品,掌握关汉卿的创作以及窦娥冤的成就。教学重点及难点:关汉卿的
15、创作以及窦娥冤的成就。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概述二、关汉卿1.生平与创作2.窦娥冤理论讲授引导讨论作业、讨论题、思考题:作品细读。关汉卿的创作以及窦娥冤的成就。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了解关汉卿的创作概况,掌握窦娥冤的成就,课堂讨论和课后阅读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理论基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15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元代杂剧的创作(二)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关汉卿的其他杂剧创作及其成就,对关汉卿
16、的创作有全面地把握。教学重点及难点:关汉卿的其他杂剧创作及其成就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关汉卿的其他杂剧创作:1、公案剧作品2、婚恋剧作品3、历史剧作品理论讲授引导讨论作业、讨论题、思考题:作品细读。关汉卿的其他杂剧创作及其成就。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关汉卿的创作概况,掌握代表性作品的成就,课堂讨论和课后阅读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理论基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16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元代杂剧的创作(三)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
17、、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艺术成就,以及关汉卿的创作对后世杂剧创作的影响和启示。教学重点及难点: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艺术成就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关汉卿杂剧创作的艺术成就:1、激烈壮阔的美学风格2. 艺术成就:体制、人物、结构、语言等理论讲授引导讨论作业、讨论题、思考题:作品细读。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艺术成就,以及关汉卿的创作对后世杂剧创作的影响和启示。课后小结:通过讲授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艺术成就,掌握其影响和启示,课堂讨论和课后阅读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理论基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中国戏曲史课程
18、教案课次1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元代杂剧的创作(四)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情况,重点掌握西厢记故事题材的发展变化。教学重点及难点:西厢记故事题材的发展变化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1、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2、西厢记故事题材的发展演变及其意义唐代莺莺传宋代:说唱文艺、文言小说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代:杂剧作品理论讲授引导讨论作业、讨论题、思考题:西厢记故事题材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课后小结: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西厢记故事的发展流变,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
19、认识,课后阅读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教授内容的理解,以后的学习准备理论基础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2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元代杂剧的创作(五)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西厢记的故事内容,重点掌握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了解其影响和意义。教学重点及难点:西厢记的故事内容,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影响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1、 西厢记的内容介绍2、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体制;人物塑造;语言3、影响:理论讲授引导讨论作业、讨论题、思考题:作品细读。西厢记的故事内容,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课后小结:西厢记是戏曲
20、史上最优秀的爱情杂剧之一。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西厢记故事内容和艺术成就,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课后阅读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教授内容的理解,以后的学习准备理论基础。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3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元代杂剧的创作(六)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马、白、郑等杂剧作家的创作,重点掌握其创作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教学重点及难点:马、白、郑等杂剧作家的创作、艺术成就和特色。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其他杂剧作家与作品1.马致远与汉宫秋2.白朴与梧桐雨3.郑光祖与倩女离魂
21、4.其他杂剧作家作品:纪君祥、高文秀、秦简夫等理论讲授引导讨论作业、讨论题、思考题:作品细读。马、白、郑等杂剧作家的创作,艺术成就和特色。课后小结:元代杂剧群星璀璨。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马、白、郑等杂剧作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成就和特色。,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课后阅读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教授内容的理解,以后的学习准备理论基础。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4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七章南戏的创作(一)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南戏的发展状况,掌握其形成、发展、内容和体制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
22、:南戏的形成、发展、内容和体制特点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概述二、宋代南戏1.南戏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兴起2.南戏的发展3.南戏的内容4.南戏的演出体制理论讲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南戏的形成、发展、内容和体制特点,南戏与杂剧的差异。课后小结: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南戏的大致概况和形成、发展、内容和体制特点,课后阅读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教授内容的理解,以后的学习准备理论基础。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5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七章南戏的创作(二)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
23、概况,重点掌握其艺术成就和特色。教学重点及难点:“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艺术成就和特色。 。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永乐大典戏文三种”1、由来2、作品解读3、艺术成就4、影响理论讲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作品细读。“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艺术成就和特色。课后小结: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概况,重点掌握其艺术成就和特色。通过课后阅读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教授内容的理解,以后的学习准备理论基础。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6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七章南戏的创作(三)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
24、生了解“四大南戏”的概况,重点掌握其艺术成就和特色。教学重点及难点:“四大南戏”的概况,艺术成就和特色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四大南戏1.荆钗记2.刘知远白兔记3.拜月亭记4.杀狗记5、艺术成就和影响理论讲授引导讨论作业、讨论题、思考题:作品细读。“四大南戏”艺术成就和特色。课后小结: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四大南戏”的概况,重点掌握其艺术成就和特色。通过课后阅读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教授内容的理解,以后的学习准备理论基础。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7、8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4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七章南戏的创作(四、五)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
25、、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使学生了解高明与琵琶记的题材演变,重点掌握其艺术成就和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琵琶记的题材演变,重点掌握其艺术成就和影响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高明与琵琶记1.高明其人2.琵琶记故事题材的发展流变3.琵琶记的立意4、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5、影响理论讲授引导讨论作业、讨论题、思考题:作品细读。琵琶记的题材演变,艺术成就和影响。课后小结: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琵琶记的题材演变,掌握其艺术成就和影响。通过课堂讨论、课后阅读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教授内容的理解,以后的学习准备理论基础 。中国戏曲史课程教案课次9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 授课题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戏曲 课程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