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经典教案全集圆锥曲线方程.pdf
《高二数学经典教案全集圆锥曲线方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经典教案全集圆锥曲线方程.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数学分册教案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教材分析1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 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办法:推导分4 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 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
2、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 三、活动设计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四、教学过程(一)椭圆概念的引入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问题1:什么叫做曲线的方程?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问题3:圆的几何特征是什么?你能否可类似地提出一些轨迹命题作广泛的探索?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
3、迹”“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 F2两点(如图 2-13) ,当绳长大于 F1和 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
4、数 ( 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1)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 而是椭球形, 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2)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 =|F1F2| ,则是线段 F1F2;若常数 |F1F2| ,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 ”(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1标准方程的推导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
5、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1) 建系设点; (2) 点的集合; (3) 代数方程; (4) 化简方程等步骤(1)建系设点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 距离、直线斜率等 ) 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 x 轴,线段 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如图 2-14) 设|F1F2|=2c(c 0) ,M(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则有 F1(-1 ,0) ,F2(c ,0)(2)点的集合由
6、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P=M|MF1|+|MF2|=2a (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 说明整理后,再平方得 (a2-c2)x2+a2y2=a2(a2-c2) 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同时 b 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ab0)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焦点是 F1(-c ,0)、F2(c ,0)这里 c2=a2-b2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 )0)、F2(c ,0
7、),这里 c2=a2-b2;-c)、F2(0,c) ,这里 c2=a2+b2,只须将 (1) 方程的 x、y 互换即可得到教师指出: 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三)例题与练习例题平面内两定点的距离是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 的点的轨迹的方程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 F1和 F2的直线为 x 轴,线段 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2a=10,2c=8a=5,c=4,b2=a2-c2=52-45=9b=3 因此,这个
8、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 y 轴上,线段 F1F2的垂直平分练习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练习2 下列各组两个椭圆中,其焦点相同的是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 (四)小结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 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3图形如图 2-15、2-164焦点: F1(-c ,0) ,F2(c ,0)F1(0 ,-c) ,F2(0,c) 五、布置作业1如图 2-17,在椭圆上的点中, A1与焦点 F1的距离最小, |A1F1|=2 ,A2F1的距离最大, |A2F1|=14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9、:是过F1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求ABF2的周长作业答案:4由椭圆定义易得, ABF2的周长为 4a椭圆的几何性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二、教材分析1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 2难点:椭圆离心
10、率的概念的理解(解决办法:先介绍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再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最后通过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清离心率e 的几何意义 ) 3疑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椭圆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解决办法:利用方程分析椭圆性质之前就先给学生说明) 三、活动设计提问、讲解、阅读后重点讲解、再讲解、演板、讲解后归纳、小结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二)几何性质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银板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本节课就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12222byax(a0,b0)来研究
11、椭圆的几何性质说明:椭圆自身固有几何量所具有的性质是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1范围从标准方程中得出:,1,12222byax即|x| a,|y| 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a 和直线 y=b 所围成的矩形里( 图 2-18) 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2对称性先请大家阅读课本椭圆的几何性质2设问:为什么“把x 换成-x ,或把 y 换成-y ?,或把 x、y 同时换成 -x 、-y 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 轴、x 轴或原点对称的”呢?事实上,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把x 换成-x 而方程不变, 那么当点 P(x,y) 在曲线上时,点 P关于 y
12、 轴的对称点 Q(-x , y) 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 y 轴对称类似可以证明其他两个命题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曲线具有关于y 轴对称、关于 x 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具有另一种对称如:如果曲线关于x 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 y 轴对称事实上,设P(x,y) 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 轴对称,所以点 P1(x ,-y) 必在曲线上 又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 P1关于原点对称点 P2(-x ,y) 必在曲线上因 P(x,y) 、P2(-x ,y) 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 轴对称最后指出:x 轴、y 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3顶点只须
13、令x=0,得 y=b,点 B1(0,-b) 、B2(0,b)是椭圆和 y 轴的两个交点;令 y=0,得 x=a,点 A1(-a ,0)、A2(a,0)是椭圆和 x 轴的两个交点 强调指出:椭圆有四个顶点 A1(-a ,0) 、A2(a,0)、B1(0,-b) 、B2(0,b) 教师还需指出:(1)线段 A1A2、线段 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 和2b;(2)a、b 的几何意义: a 是长半轴的长, b 是短半轴的长;这时,教师可以小结以下: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4离心率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等
14、到介绍椭圆的第二定义时,再讲清离心率e 的几何意义先分析椭圆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ac0, 0 e1再结合图形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2)当 e 接近 0 时,c 越接近 0,从而 b 越接近 a,因此椭圆接近圆;(3)当 e=0时,c=0,a=b两焦点重合,椭圆的标准方程成为x2+y2=a2,图形就是圆了(三)应用为了加深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认识,掌握用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方法,给出如下例1例1 求椭圆 16x2+25y2=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 离心率、 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本例前一部分请一个同学板演,教师予以订正,估计不难完成后一部分由教师讲解,以引起学生重
15、视,步骤是:(2)描点作图先描点画出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就可以画出整个椭圆 (图 2-19) 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本例实质上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是为以后讲解抛物线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准备的,同时再一次使学生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因此,要详细讲解:设d 是点 M到直线 l 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M 将上式化简,得:(a2-c2)x2+a2y2=a2(a2-c2) 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的轨迹是椭圆由此例不难归纳出椭圆的第二定义(四)椭圆的第二定义1定义平面内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
16、 是椭圆的离心率2说明这时还要讲清e 的几何意义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它到准线的距离的比(五)小结解法研究图形的性质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进行的,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是最后得出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前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第一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类似可以理解第二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布置学生最后小结下列表格:五、布置作业1求下列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距、离心率、各个顶点和焦点坐标、准线方程:(1)25x2+4y2-100=0,(2)x2+4y2-1=0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 266Km
17、, 远地点距地面 1826Km , 求这颗卫星的轨道方程3点 P与一定点 F(2,0) 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 12,求点 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的方程作业答案:4顶点 (0 ,2)可能是长轴的端点,也可能是短轴的一个端点,故分两种情况求方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二)能力训练点在与椭圆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三)学科渗透点本次课注意发挥类比和设想的作用,与椭圆进行类比、设想,使学生得到关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二、教材分析1重点:双
18、曲线的定义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决办法:通过一个简单实验得出双曲线,再通过设问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加深认识) 2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类比) 3疑点:双曲线的方程是二次函数关系吗?(解决办法: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函数定义和观察双曲线图形来解决,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去研究在什么附加条件下,双曲线方程可以转化为函数式) 三、活动设计提问、实验、设问、归纳定义、讲解、演板、口答、重点讲解、小结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 大于
19、|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教师要强调条件: (1) 平面内; (2) 到两定点 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3) 常数 2a|F1F2|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 (二)双曲线的概念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怎样?它的方程是怎样的呢?1简单实验 ( 边演示、边说明 ) 如图2-23,定点 F1、F2是两个按钉, MN是一个细套管,两条细绳分别拴在按钉上且穿过套管,点M移动时, |MF1|-|MF2| 是常数,这样就画出曲线的一支;由|MF2|-|MF1| 是同一常数,可以画出另一支注意:常数要小于|F1F2| ,否则作不出图
20、形这样作出的曲线就叫做双曲线2设问问题1:定点 F1、F2与动点 M不在平面上,能否得到双曲线?请学生回答,不能强调“在平面内”问题2:|MF1| 与|MF2| 哪个大?请学生回答,不定:当M在双曲线右支上时, |MF1| |MF2| ;当点 M在双曲线左支上时, |MF1| |MF2| 问题3:点 M与定点 F1、F2距离的差是否就是 |MF1|-|MF2| ?请学生回答,不一定,也可以是|MF2|-|MF1| 正确表示为 |MF2|-|MF1| 问题4:这个常数是否会大于等于|F1F2| ?请学生回答,应小于|F1F2| 且大于零当常数 =|F1F2| 时,轨迹是以 F1、F2为端点的两条
21、射线;当常数|F1F2| 时,无轨迹3定义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 小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教师指出:双曲线的定义可以与椭圆相对照来记忆,不要死记(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现在来研究双曲线的方程我们可以类似求椭圆的方程的方法来求双曲线的方程这时设问: 求椭圆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方法是什么?不要求学生回答,主要引起学生思考,随即引导学生给出双曲线的方程的推导标准方程的推导:(1)建系设点取过焦点F1、F2的直线为 x 轴,线段 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
22、 如图 2-24) 建立直角坐标系设M(x,y)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是2c(c 0) ,那么 F1、F2的坐标分别是 (-c ,0) 、(c ,0) 又设点 M与 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点的集合由定义可知,双曲线就是集合:P=M|MF1|-|MF2|=2a=M|MF1|-|MF2|= 2a(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 (由学生演板 )将这个方程移项,两边平方得:化简得:两边再平方,整理得:(c2-a2)x2-a2y2=a2(c2-a2)(以上推导完全可以仿照椭圆方程的推导) 由双曲线定义,2c2a 即 ca,所以 c2-a20设c2-a2=b2(b 0),代入
23、上式得:b2x2-a2y2=a2b2这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 引导学生归纳 ):教师指出:(1)双曲线标准方程中, a0,b0,但 a 不一定大于 b;(2)如果 x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x 轴上;如果 y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 y 轴上注意有别于椭圆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坐标轴上(3)双曲线标准方程中 a、 b、 c的关系是 c2=a2+b2, 不同于椭圆方程中 c2=a2-b2(四)练习与例题1求满足下列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焦点F1(-3 ,0)、F2(3,0) ,且 2a=4;3已知两点 F1(-5 ,0)、F2(5 ,0),求与它们的距离的差的
24、绝对值是6 的点的轨迹方程如果把这里的数字6 改为 12,其他条件不变,会出现什么情况?由教师讲解:按定义,所求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因为c=5,a=3,所以 b2=c2-a2=52-32=42因为2a=12,2c=10,且 2a2c所以动点无轨迹(五)小结1 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 F1、 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 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3图形 ( 见图 2-25) :4焦点: F1(-c ,0) 、F2(c ,0);F1(0 ,-c) 、F2(0,c) 5a、b、c 的关系: c2=a2+b2;c=a2+b2五、布置作业1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焦点的坐标是 (-6
25、 ,0) 、(6,0),并且经过点 A(-5 ,2);3已知圆锥曲线的方程为mx2+ny2=m+n(m 0m+n),求其焦点坐标作业答案:2由(1+k)(1-k)0 解得: k-1 或 k1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并能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推导出这些性质,并能具体估计双曲线的形状特征(二)能力训练点在与椭圆的性质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三)学科渗透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双曲线中的弦、最值等问题二、教材分析1重点: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经典 教案 全集 圆锥曲线 方程
限制150内